孟获渡过泸水,扎下营寨,并陆续招集被蜀军放回的蛮兵,重新建立了一支军队。他又派人去请被孔明捉住又放了的董荼那和阿会喃。两人虽不愿,但出于对孟获的惧怕,只得率兵前来。孟获传令道:
“吾等有此泸水之险,将船筏尽靠在南岸一边,皆筑土城,深沟岛垒,看诸葛亮如何施计谋!”
鉴于孟获采取坚守的策略,诸葛亮令马岱在泸水下游一个水流缓慢之处过河,以断孟获运粮之道。
马岱夺得孟获的运粮车百余。孟获即派董荼那来战马岱。马岱纵马向前,大骂董荼那乃无义背恩之辈。后者深觉羞愧,无言以对,不战而退。
孟获大怒,令人将董荼那推出斩首。众酋长哀告再三,董荼那最后挨了一百大棍。之后,都聚集在董荼那帐中,议论道:“杀孟获去投孔明,以免洞中百姓遭受涂炭之苦。”董荼那正有此意。于是他手执钢刀,率领百十来人,直奔主寨而来。此时孟获已喝得酩酊大醉,被董荼那等人绑了个结实,然后押送过泸水,来见孔明。孔明重重赏了他们。随后,孔明令刀斧手把孟获押进来。他笑吟吟地说:“汝前有言‘但再擒得,便肯降服。’今日如何?”
孟获答道:“此非汝之能也,乃吾手下之人自相残害,以致如此,如何肯服!……若丞相真的放吾回洞中,吾当率兵再决胜负。若丞相这番再擒我,那时倾心吐胆归降,并不敢改移也。”孟获自信地说。
孔明令人为他松绑,以酒食相待。然后亲自送孟获至泸水边,用船将其送到对岸。
孟获回到自己寨中,第一件事就是把董荼那、阿会喃两人骗来处分。然后他与亲弟孟优商议计策。孟优听了兄长的话,带了百余名蛮兵,满载金珠、宝贝、象牙、犀角等礼物,渡过泸水,径直奔往孔明大寨而来。
孔明得到报告,马上叫来几员大将,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做好一切安排后,孟优等人被召进大帐。孟优说:“家兄孟获,感丞相活命之恩,无可奉献,这些金珠宝贝若干,权为赏军物资。续后另有进贡天子礼物。”孔明收完,就设宴招待孟优,随行的一百多名面目狰狞的大力士也就席而坐。遂叫诸将劝酒,殷勤相待。孟获此时正在银坑洞自己的帐中盼望回音。
终于两个前去打探消息的人回来说:一切安排妥当,单等大王今夜二更前去偷袭。孟获闻听大喜,即刻点起三万蛮兵,向蜀营冲去。孟获自己带了心腹蛮将一百多名直奔孔明大寨。一路上毫无阻拦,甚至寨门也大开着。孟获等人催马冲进去,可寨中空空如也,并无一人。他又撞进孔明军帐,只见帐中灯火通明,再一看,孟优和那些大力士个个烂醉如泥。原来他们喝的酒中已下了迷药。
孟获明白自己这次又中了孔明之计,结果又被蜀军抓获。孔明笑着说:“汝先令汝弟以礼诈降,如何瞒得过吾!今番又被我擒,汝可服否?”
孟获说:“此乃吾弟贪口腹之故,误中汝毒,因此失了大事,吾若自来,弟以兵应之,必然成功,此乃天败,非吾之不能也,如何肯服!”
孔明叫人给盂获兄弟和众蛮兵松绑,放他们回去,他们再三拜谢丞相不杀之恩,消失在夜幕之中。孟获三次遭擒,心中憋气。回到洞中,即差心腹之人带金珠宝贝前往八番九甸等处,请蛮方部落出兵助战,东拼西凑,招集了一支数十万的军队。
孔明得知此事,笑着说:“吾正欲令蛮兵皆至,见吾之能也。”他叫人在寨中多设灯火。弃下很多粮草车辆,然后率军悄悄离去。孟获认为,诸葛亮弃辎重而去,必因国中有紧急之事。故虚张灯火以为疑兵,弃车杖而去也。可速追之,不可错过。于是孟获驱兵追赶。到了西洱河边,只见河北岸上的蜀军营寨旌旗招展,齐整如故。他回头对众将说:“此是诸葛亮惧吾追赶,故就河北岸少住,不二日必走矣。”
他下令在岸边扎寨,又让蛮兵去山上砍竹做筏,以备渡河。可他万万没料到此时蜀军已埋伏在他的背后。当天夜里,突然狂风大作,四周灯火如海,鼓声如雷,埋伏的蜀兵旋风般杀到。蛮兵顿时大乱,自相践踏。孟获大惊,急率几名亲信仓皇而逃。他想奔回旧寨,但见赵云迎面杀来;他忙奔往河边,往山谷中逃。可才转过山口,只见一片丛林前,几十人拥着一辆小车,车上端坐孔明。孟获一见,怒火中烧,率领随从去擒拿孔明。可他们冲了没多远,只听轰隆一声闷响,就连人带马掉进了陷坑。孟获又被生擒活捉,其弟孟优及众首领也做了蜀军的俘虏。
孟获被带了上来。孔明大怒道:“尔今又被吾擒了,有何理说!”
孟获还是不服气:“吾今误中诡计,死不瞑目!”
孔明喝令武士:“将孟获推出斩之。”孟获却全无惧色,回头对孔明大叫:“若敢再放吾回去,必然报四擒之恨!”
孔明大笑,孟获又得以南归。路遇其弟,孟优说:“我兵屡败,蜀兵屡战屡胜,难以抵挡。只可就山阴洞中,退避不出。蜀兵受不过暑气,自然退走。”
于是他们前往秃龙洞。秃龙洞大王朵思乃孟优之故友。此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进洞的通道只有两条,一条已被朵思大王的人把守住了,另一条则山高路险藏蛇隐虎,黄昏时分,烟瘴大起,此处更有四眼毒泉,谁喝了此水,必死无疑。
谁知,孔明借助神明的帮助,冲破天然险阻,直接来到秃龙洞前扎下大寨。孟获接到报告决计先大赏蛮兵,鼓其士气。就在这时,西银洞主杨锋带领两万士兵前来见孟获。他声称要助其一臂之力。孟获甚喜,盛宴招待杨锋及其五个儿子。席间,杨锋的两个儿子起身向孟氏兄弟敬酒。两人正要接杯饮酒,只听杨锋大喝一声,他的两个儿子早将孟氏兄弟五花大绑捆了起来。杨锋冷笑道:“吾兄弟子侄皆感诸葛丞相活命之恩,无可以报。今汝反叛,何不擒献!”说完,押着孟获等人,来见孔明。
孔明依旧笑容满面,问孟获:“汝心服否?”
孟获把脸一扭道:“非汝之能,乃吾洞中之人,自相残害,以致如此。要杀便杀,只是不服!”
孔明正色说道:“吾再放汝回去,重整兵马,与吾共决胜负。如那时被擒,若再不服,当灭之。”他马上叫人再次放了孟获。然后重重赏赐了杨锋等人,加封其官职,让他们回去了。
却说孟获回到了银坑洞,继续对抗孔明。结果,孟获老巢银坑洞也被蜀军攻占。次日,孔明正要分兵缉捕孟获,忽有人来报:“蛮王孟获之将带来洞主,因劝孟获归降,获不从,今将孟并其妻祝融夫人及宗党数百余人皆擒来,献与丞相。”
孔明闻听,马上吩咐手下两将张嶷、马忠须如此这般。两将领令,带了两队精兵,藏于大帐两廊。然后,孔明大声令守门将士,将孟获等人放进来。
带来洞主带着刀斧手,押着孟获等数百人走进来,在帐前跪倒。此时只听孔明一声大喝:“与吾擒下!”藏于两边的士兵一拥而出,将蛮兵、蛮将全部绑了起来。孔明下令搜其身,结果发现他们人人都藏利刃。孔明看着孟获,哈哈大笑:“汝原说在汝家擒住,方始心服,今日如何?”
“此是我等自来送死,非汝之能也……汝等七次擒住,吾方心服,誓不反矣。”
孔明一笑:“巢穴已破,吾何惧哉!”令武士为他们松绑,然后把脸一沉,斥责道:“这番擒住,再若支吾,必不轻恕!”孟获等人抱头鼠窜而去。
此时的孟获已成丧家之犬,可以与之联合的朋友也只有一人,乃乌戈国国主兀突骨。此人答应孟获,派三万蛮兵为其复仇。这些士兵都身披藤甲。这些藤甲在油中浸上半年后,再放在太阳下晒干,晒干复浸,浸完再晒,如此总共十几遍,然后才制成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因此号为“藤甲军”。
只说孔明第一次在桃花水边与藤甲军交锋,吃了些亏。他立即唤来土人细问敌人的情况。第二天,他登上桃花渡口旁边一座大山察看地形。在半路,他忽然发现一条山谷,形似长蛇,两面都是陡峭的山崖,没有树木。这一发现令孔明喜出望外。他叫来众将,一一悄声吩咐了一番。又令魏延率本部人马在桃花渡口扎起一座营寨,吩咐他,若兀突骨来攻,便放弃营寨,望白旗处而走,而且要在半个月之内,按此办法连输十五阵,放弃七座营寨。
再说孟获一再提醒兀突骨:“诸葛亮多有巧计,只是埋伏。今后交战,吩咐三军:但见山谷之中,林木多处,不可轻进。”兀突骨切记在心。
这时有人来报,说蜀兵正在桃花渡口北岸立起营寨。兀突骨马上派藤甲兵渡河来战蜀军。魏延按孔明指示出战,且战且走,已败十五阵,放弃了七座营寨。兀突骨虽有孟获的警告,但见蜀军如此“不堪一击”,便愈追胆愈大。
到了第二十六天,他又带兵攻打魏延。魏延领兵转过孔明发现的那条盘蛇谷,跟着前面的白旗跑没了。兀突骨一见山上并无草木,料想此处定无埋伏,于是就放心追杀。
他赶到谷中,突然迎面出现了几十辆黑色柜车,挡住了去路。他以为这些均是蜀军的运粮车便杀来,军兵便弃了车而逃。他更是放心,率部下继续追击。等他快冲出山谷时,突然乱石横木纷纷滚下,将谷口堵了个严严实实。其中夹着火药爆炸响声。两边悬崖之上,无数火把从天而降,引着了埋在地里的药线,刹那间,整个山谷火光乱舞。藤甲遇火便着,三万蛮兵就这样全被烧死在谷中。
孔明此时正站在山上往下看,见此惨状,不禁流下眼泪,叹息道:“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
再说孟获正坐在他的寨子中等候消息。忽然来了几个蛮兵,说兀突骨大王已快要取胜,请他前去接应,孟获一听,兴奋地跳上马就走。可到了谷前,他发现兀突骨和他的军队已全军覆没,无一生还。孟获大叫不好,转身要逃。这时,那些大半由蜀兵化装的蛮兵一起动手,将其亲信随从全部抓住。孟获单枪匹马,跑了没多远,就被马岱生擒活捉,他和众亲信又一次成了孔明网中之鱼。
“七擒七纵,自古未曾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仪,直如此无羞乎?”他率人来见孔明。
孔明宣布让孟获永任洞主,蜀军所夺之地全部退还。南方各族深感孔明恩德,为他立了生祠,四时享祭。从此蜀南太平无事。孔明就这样,巧用欲擒故纵计,收服了蛮人的心。
功高不震主
春秋战国时期,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匡世济时之略的管仲,总算得遇齐桓公这样一位千载难逢的明主,得以大展雄才。只是有一点,他未把内政权、外交权尤其是军权集于一身,才能得以善终,否则,别说不能施行改革、帮助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其实,齐桓公也不傻,历史清楚的记载了这一点。
齐桓公对管仲极为信赖,有一天,他在朝堂上对大臣们说:“我想立管仲做我的仲父,不知你们有什么意见。我们现在来表决一下,同意我立管仲为仲父的人进门以后往左走,不同意的人进门以后往右走。”他说完以后,群臣各分左右,入门后站定,唯有东郭牙既不往左走,也不往右走,竟然站在门的正当中。桓公感到很奇怪,问东郭牙说:“我要立管仲为仲父,同意的人往左走,不同意的人往右走,您为什么立在中间呢?难道先生没有听见吗?”东郭牙说:“以管仲的才能可以谋划天下大事吗?”齐桓公说:“当然能。”东郭牙又问:“以管仲的决断能干大事吗?”齐桓公说:“当然能。”东郭牙说:“那好,管仲的智谋足以谋划天下大事,管仲的决断足以干大事情,您现在又要把国家的大权交给他,如果他用自己的智谋才能,凭借着您的威势,来治理齐国,请问,您的政权能不危险吗?”齐桓公听后悚然而惊,对东郭牙说:“您的意见很有道理。”于是,就不再立管仲为仲父,也不把所有的大权交给他,而是让隰朋治理内政,让管仲治理外交,使他们分权并立。
汉朝的开国功臣萧何是刘邦当泗水亭长时的相识,当时,亭长职务是负责处理乡里较小的诉讼案件,遇有大事,便向县里详细汇报,因此与县中官吏十分熟悉。萧何是沛县功曹,与刘邦同乡,又十分熟悉法律,刘邦对他就格外尊重和信服,因此,刘邦每有什么处理不当的事,萧何就从旁指点,也代为掩饰通融,两人的关系就越来越密切。刘邦斩蛇起义以后,萧何一直跟随他,刘邦差不多对他言听计从,楚、汉相争乃至汉朝开国的大政方针,几乎都出于萧何之手,萧何可谓劳苦功高。当然,刘邦对萧何也不是毫无防备之心,但他能较好地处理,没有造成权大压主的态势。
楚、汉战争之始,汉王刘邦令丞相萧何留守关申,辅佐太子刘盈,治理郡县,征集军饷,自统大军东讨项羽。
公元前204年(汉高帝三年),楚、汉两军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一线对峙,战斗异常惨烈。但刘邦却接连派出数批使臣返回关中,专门慰问萧何。对此,萧何未加注意,而门客鲍生却找到萧何说:“现今,汉王领兵在外,风餐露宿,备尝辛苦,反而几次派人前来慰问丞相,这是对丞相产生了疑心。为避免生出祸端,丞相不如在亲族中挑选出年青力壮的,让其押运粮草,前往荥阳从军,这样一来,汉王就不会有疑心了。”
萧何听后,才猛然醒悟,于是按计而行,派了许多兄弟子侄,押着粮草,前往荥阳。刘邦听丞相运来了军饷,并派不少亲族子弟前来从军,心中大悦,传令亲自接见。当问到萧丞相近况时,萧家子弟齐道:“丞相托大王洪福,一切安好,但常念大王栉风沐雨,驰骋沙场,恨不得亲来相随,分担劳苦。现特遣臣等前来从军,愿大王录用。”刘邦非常高兴地说道:“丞相为国忘家,真是忠诚可嘉!”当即,召入部吏,令他将萧家子弟,量才录用。对萧何的疑虑,也因此而解。
桃李不言
司马迁为李广作传,融进了自己的酸甜苦辣和身世之慨,的确是一篇“无韵之《离骚》”。且看《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
李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他的祖先李信,就是在秦朝时做将军、曾经抓获太子丹(燕国的君主)的那个人。李广的祖籍在槐里,后来迁移到了成纪。李广家世世代代传授学习射箭的技艺,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非常善于骑马射箭,杀敌时斩首和虏获很多,便做了汉朝的侍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做了汉朝的侍郎。二人都做了武骑常侍,按官职享俸禄八百石。李广曾随从汉文帝出行,有过冲锋陷阵、攻敌以及与猛兽格斗的事迹。汉文帝说:“可惜呀你没遇到适当的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争夺天下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难道还在话下么?”
到汉景帝刚即位时,李广做陇西都尉,后又调做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做骁骑都尉,跟从太尉周亚夫进击吴楚军,李广夺取了敌军的军旗,立功扬名于昌邑城下。但因为梁王授给李广将军印,回到朝廷后,没有获得奖赏。后又调为上谷太守。
李广每天跟敌人交锋打仗,典属国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可是他凭着自己的才能,屡次与匈奴正面作战,时间长了,恐怕会失掉他。”于是皇上就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李广出任边郡太守,又调任上郡。李广曾做过陇西、北地、雁门各郡的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