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的身体呈流线型,皮毛密集,且很光滑。它们的耳朵极小,只是两个小洞而已。它们虽然在陆地上行动迟缓且笨拙,但在水中却是潜水的行家,在水下最长可待到70多分钟。只有在繁殖和休息时,海豹才会回到陆地或浮冰上来。海豹在水下可以随意地快速游泳或摆出优美的姿势,并能迅速地改变游动方向,这要归功于它们光滑的纺锤形身体,这也使它赢得了“游泳专家”的光荣称号。同时海豹还是优秀的潜水员,它们可以依靠屏住呼吸和减慢心跳的方法来节省氧气。寒冷的海洋是海豹主要的栖息地,而南极则是它们规模最大的宿营地。
雄性海豹性情凶猛,而它们的“妻子”们则性情温柔。如果雌性海豹有“越轨行为”,一旦被“丈夫”发现,就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雌海豹怀孕后会拒绝再次交配,这时海豹“丈夫”便会暴跳如雷、大打出手。可见,雄性海豹是动物界中最暴虐的“丈夫”。海豹在繁殖期群居在一起,只有一雄一雌相伴在小块浮冰上,组成临时家庭。等到宝宝出世后一个月,即哺乳期过后,小海豹就必须离开父母独自出去猎食,而它们的父母也会分道扬镳,又各自去寻找新的伴侣了。海豹妈妈的乳汁最富营养。奶中脂肪含量极高,可达到40%-50%,比牛奶中脂肪含量高出10-15倍,其他营养成分也比牛奶的要高得多。吃了这样优质的奶水,海豹幼崽便能膘肥体壮,更加健康地成长了。
豹形海豹性情极为凶猛,被称为“海中强盗”。它们游泳速度极快,牙齿锋利,嗅觉灵敏,全身有黑色的花斑,与金钱豹的皮毛图案极其相似。它们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企鹅群,甚至其他小一点的锯齿海豹。
威德尔海豹是着名的“打孔专家”。它们潜水时间最长可达70分钟,但它们要不断浮出水面呼吸空气。当海面封冻时,它们会从水下啃出一个冰洞。为了防止洞口被再次结冰堵塞,这些勤劳的威德尔海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再啃一次。你知道威德尔海豹的深潜之谜吗?现在就带你揭开谜底:威德尔海豹的大脑小得可怜,不到自身体重的千分之一;大脑耗氧量在70分钟内只占全身的3%~4%。同时,它们的心脏在深水下跳动很缓慢,也能减少耗氧量,这就使威德尔海豹能够潜到海面下600多米深的地方。
成年雄性冠海豹的最大特征就是比头还大的膨胀球形鼻腔。小冠海豹出生后,冠海豹妈妈仅用4天哺育宝宝,这4天里冠海豹妈妈会不停地给宝宝喂奶,小冠海豹的体重会迅速增加两倍,而冠海豹妈妈则快速消瘦下去,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海狮颈部有较长的鬃毛,且吼声震天。它们的四肢都呈较长的鳍状,很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能向前弯曲,这使它们能够在陆地上更加灵活地行走。海狮生活在南极的海岛边,以磷虾为食。在陆地上人们可以很容易将海狮和海豹区别出来。在陆地上,海狮的后肢能够向前翻,可以用来行走。而海豹的后肢太短,根本派不上用场。此外,海狮有外耳,而海豹没有。
海狮中最大的一种要属北海狮。成年的雄北海狮体长最长为33米,体重为1000千克。它们喜欢群居在一起,在岸上组成的群体是十分庞大的,有上千只,但在海上只有一只或十几只的小群体。有时我们也称北海狮为海驴。经人细心调教后的海狮,不仅可以表演杂技,还可以从事打捞员的工作,而且干得极为出色。当卫星回收舱落到潜水员不能到达的深海时,训练有素的海狮可在一分钟内将它打捞上来,它是一名聪明能干的“打捞员”。
繁殖季节到来时,雄海狮便在海滩上焦急地等待雌海狮的到来。雌海狮到来后,它们便含情脉脉地长时间对视,然后用脖子亲昵地互相缠绕,并不时地接吻。经过缠绵的求爱后,它们便走向了“婚姻殿堂”。海狮的前肢强壮有力,可以把身体前部支撑起来;后肢则起到脚的作用,通过奋力拍打地面推动身子前行,甚至有时还可以看到海狮努力挥动后肢在陆地上疾行。
雌海狮出外捕猎,便将小海狮留在拥挤的海狮群里。待捕食归来后,雌海狮便用喇叭一样的吼声呼唤海狮宝宝们,它们的孩子听到后,便会马上低声回应。雌海狮找到孩子后,还会闻闻它们身上的味道,以确保它没有认错孩子。
身体庞大的海象,厚厚的皮肤上长有稀疏而坚硬的毛发。它们的眼睛小,视力也很差,但是却长有一对长长的獠牙。海象走起路来,主要依靠后鳍。脚从前往后摆动,并用长长的獠牙刺入冰中向前拉动身体。海象主要生活在北极的海边,有时也到太平洋和大西洋进行短途旅行。海象拥有一件变色的“外套”,它在冰冷的海水中浸泡后,由于皮肤的血液循环下降,身体的颜色会变成灰白色;在陆地上时,它们的血管吸热膨胀,便会呈现出棕红的体色。
天气寒冷时,聪明的海象便会爬到浮冰或者岸上晒太阳,夏季天气炎热时,它就在水中泡一下。有的时候它们不是待在水里,而是趴在沙滩上,用鼻子不断地将湿湿的沙土盖在身上,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这便是海象们保暖与避暑的方法。
海象妈妈怀胎一年才生下宝宝。刚刚出生的小海象穿着棕色的绒毛外衣以抵御严寒。细心的海象妈妈会用前肢抱着宝宝哺乳,有时会驮着小海象出去玩耍。小海象要和妈妈待上三四年才能自己谋生。小海象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这是其他野生动物所比不了的。海象长得丑陋滑稽,像马戏团的小丑一样。它们的皮肤像老橡树皮一样粗糙,四肢短小,獠牙倒是特大号的,红红的小眼睛毫无生机,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有袋哺乳动物
有袋动物大多生活在澳大利亚及附近岛屿的草原和雨林中。它们的肚子上有一个敞口的育儿袋。有袋动物包括植食性的袋貂、袋熊和袋鼠三大类;还有肉食性的的袋狼、袋獾。食肉的有袋动物已经濒于灭绝。袋獾属于肉食有袋动物,它们的头部巨大,血盆大口中长有42颗锋利的牙齿,可以一口吞下猎物。它们一般昼伏夜出,并且总是单独活动。袋獾通常以腐尸为食,除此之外,还吃一些鸟类、蜥蜴等。
树袋熊胖胖的身体上长着两只直立的圆耳,看起来像个可爱的毛绒玩具熊,很招人喜爱。树袋熊的手非常灵巧,能灵活地在树上玩耍。帚尾袋貂是一种夜行性有袋动物,常年生活在树上,毛色从浅灰白色逐渐变成近于黑色。它们的尾巴很长,十分适合抓攥,因此能利用尾巴悬吊在树枝上。它们主要的食物是树叶和树皮,有时也会偷食其他动物产下的卵。袋狼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袋食肉动物。外形很像狗,攻击性极强,一般在晚间活动。袋狼的生活习性至今没人清楚,因为它们于1933年就在塔斯马尼亚岛上灭绝了。负鼠是生活在美洲的有袋动物,当地人称其为“美洲袋鼠”。负鼠性情温顺,在夜间捕食昆虫、蜗牛等无脊椎动物。负鼠大部分时间都会生活在树上,行动非常小心。袋鼯也是一种有袋动物,并且身体两侧还长有翅膀。它们可以从高树上跳下来,滑翔落地。小袋鼯刚刚出生时要躺在妈妈的育儿袋中,被妈妈呵护着成长。袋熊的四肢非常强壮,并长有锋利的爪子,擅长挖掘泥土。袋熊主要的食物有植物的根、球茎和树皮等。
袋鼠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它是有袋目动物中最大的一种。大多数袋鼠喜欢生活在干旱的地方,白天在阴凉的地方休息,晚上才出来寻找食物。刚出生的小袋鼠在妈妈的育儿袋中生活,几个月后才可以离开育儿袋独自生活。袋鼠的尾巴中长着尾骨,由软骨和脂肪、肌肉组成。袋鼠的尾巴是一种强有力的生存工具,它能够为袋鼠提供平衡,与后肢一起支撑身体,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在奔跑时袋鼠还可以改变奔跑方向以保持身体平衡。
袋鼠的视觉、听觉、嗅觉都很灵敏,稍有异常,它们便迅速逃离险境。如果遇到异常强大的敌人而无法脱身时,它们会突然转过身,飞快地绕过敌人,向反方向逃去。
袋鼠长着发达的后肢,因此擅长跳跃,一跳能达6~8米远,真可谓是“跳远健将”。它们的奔跑速度甚至能够达到65千米/小时,犹如一辆中速行驶的汽车。它们跨出的步子相当于两辆汽车的长度。
袋鼠是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一个标志,它象征了优雅与力量。在澳大利亚国际航班的客机上,总是画有一只奔跑着的袋鼠,此外,把袋鼠的形象作为商标在澳大利亚也是极为常见的。
会飞的哺乳动物
蝙蝠是一种会飞的哺乳动物,最早出现在3500万年前。它们的祖先起初在树上跳跃着捕捉昆虫,后来渐渐进化出翅膀一样的飞膜。飞膜由薄膜般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组成。蝙蝠的食物由昆虫变成了果实和花粉,少数甚至以吸血为生,如南美吸血蝠。
蝙蝠的种类繁多,大约有800多种。体型最小的是飞翼展开后只有14厘米宽的猪鼻小蝙蝠,最大的是飞翼展开后达2米宽的狐蝠。蝙蝠的翅膀没有羽毛,因而被大家称做飞翼。飞翼上布满了小血管,以便在飞行时散发运动时产生的热量。
蝙蝠每天外出觅食两次:一次是在黄昏,大约20:15~21:30:另一次是在黎明前,大约3:30~4:30。蝙蝠喜欢在池塘、河湖上空捕食,为人类消灭蚊蝇。
狐蝠体型巨大,展开的双翼可达1~2米长,它的脸长得酷似狐狸。白天,狐蝠成群地倒挂在大树枝上,夜间便出去采食野果、花蕊等。
吸血蝠以吸血为生,它们的牙齿像针一样尖而硬。四处寻找睡梦中的牛、马、羊等猎物。一旦发现猎物,它们就用牙齿撕破猎物的皮肤,并用舌头舔食猎物流出的血液。
菊头蝠长了一个形状奇特的鼻子。它们的鼻子上没有毛,只是布满了结构复杂的皮肤皱褶。这些皱褶能够收集声音脉冲信号。
叶鼻蝠长着一对宽大的耳朵,它们的鼻子很像树叶,身体分成上、中、下三部分。雌叶鼻蝠的身体上长着假乳头。这种乳头是不能分泌乳汁的,但是飞行时幼蝙蝠会抓住雌蝙蝠的乳头,能够避免摔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