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200000012

第12章 责任与善 (2)

第三章 责任与善 (2)

一个人要具备两方面的素质才可以被他人称作是拥有公正品质的:第一,对他人造成危害的事情绝对不能去做,除非是被邪恶的力量所迫使;第二,公私分明,并且在公物公用、私物私用的理念上要在民众中起带头与示范作用。

生活中,财产物品可以通过三种渠道为私人所占有,这就说明,私有财产之所以为私有财产完全是人为的结果,它不是自然所赋予的。这三种渠道分别是:第一,对某地或某物的长久使用与占有,例如对无人区的占有;第二,通过战争等形式的征服手段;第三,通过某些程序,例如法律、买卖等。按这三种私有财产获取的渠道去分析,那么现在为阿尔皮侬所占有的土地在以前可能是属于阿皮奈特人的;而图斯库伦的土地也应该是归于图斯库伦人。可见,公有财产通过上述的三种渠道转化为私人的物品,所以现有私人物品的主人就应该对自己的财产加以看护与保管;此外,对于不属于自己的财产也不应该逾越法规而据为己有。

柏拉图曾经启示我们:我们生存在这个世上并不能只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除了自身,我们更应该为国家、为朋友付出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斯多葛学派也有类似的观点,他们说:人不是仅为自身而存在,人所创造出来的一切都是为整个人类所共享,因此人与人之间才互助互爱、共同创造。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我们必须遵从。而且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人类运用智慧和勤劳让我们的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也让人们之间的关爱更加深厚。

斯多葛学派认为诚信之所以为诚信,就是因为诚信是对诺言的兑现,;尽管他们的说法不一定准确,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一定意义的。我之所以在这里提出“诚信”这个概念,也是因为它是人们做到公正所应该具备的素质,也就是公正的基础。

谈完公正,我们再来看与之相反的不公正。不公正通常有两种表现:一是对他人进行侵害;二是在有能力阻止的情况下,对于侵害他人的行为没有给予制止。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有可能是一个人在失去理智下所为,然而这种误伤却已经形成了危害,因此这是有罪的。对于第二种情况的人同样负有责任,即能够阻止罪恶的行为而却没有阻止,这种行为的性质如同出卖自己的亲朋好友甚至是国家一样严重。那些犯有故意伤害罪的人在为自己开脱时总是振振有词,他们说他们的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他们害怕被别人所害,所以才要先去迫害别人;其实,促使他们犯罪的真正元凶还是自我内心的贪念,而他们口中的解释无疑只是给自己罪恶的行径所找到的托词。

与公正背离的各种行为表现

不同的人抱着不同的目的追求物质财富,有的人仅仅是为了生存,有的人则是为了享乐,还有一类人是为了权力、名誉和积聚资产,这最后一类人往往拥有常人所没有野心。马尔库斯·克拉苏就做过形象的描述,他说:一个人的财富只有富裕到可以养活一支军队的条件下,他才有能力登上首领的宝座;否则他是永远不会为现有的财富所满足的。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有好也有坏,好的方面就是它可以让人们因物质上的满足而心情愉悦;不好的方面则是这种对物质无止尽的追逐很可能会让人们滋生贪念。这种贪念有时候不会对他人产生威胁,但如果它以侵犯他人财产的方式表现出来,那就是不正当的行为了。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在利益面前丧失了理性,特别是对于那些想要拥有政治军事权力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这些人为了得到王权而将友谊毁灭,将正义践踏”,恩尼乌斯的言论准确地描绘了这类人的嘴脸。由于权力门槛的高大,也因为权力宝座的有限,这些人一个个无不使出最为恶劣与极端的手段往上攀爬,完全将友谊的真谛抛之脑后,在激烈的竞争中或是成功,或是遭到淘汰。我们从近来盖乌斯·凯撒的卑鄙行为中就可以完全理解这一点,他在追逐至上权位的过程中将神灵和人类所制定的一切法律法规通通束之高阁。盖乌斯·凯撒就是人类至今以来那些所谓伟人的杰出代表,他们对于物质权力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这样的例子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物质利益面前小心谨慎,这是唯一的出路。

不正义的行为也有轻重之分,大家通常倾向于宽恕那些由于一时糊涂而酿成错误行为的人,而对于另一些早有预谋的人则很难谅解。但是无论如何,一切有违公正的行为都应该遭到批判。

造成对有害行为不加阻扰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人担心遭到报复;有的人出于惰性、冷漠或是无能;还有的人因为自身的事物还没有解决,因此也无心理会他人的事情。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的事例就是最后一种人的代表:哲学家之所以对他人的纷争不闻不问,是因为他们对那些由利益而产生的争端非常厌恶,再加上整日劳作于真理的海洋,因此,他们毫无闲暇时间可言。柏拉图为哲学家的行为进行了辩解,他认为这种行为是正义的,显然这样的解释不受欢迎。显然,哲学家的行为只是契合了公正的一个方面,即没有危害他人;然而公正所要求的对于他人的责任,他们显然没有做到,因此,哲学家的行为也谈不上公正。这样看来,哲学家们要想得到“公正”的称号,就应该主动地履行自身的义务,而不是在被强制的情况下才去执行。

还有一种人,他们的行为与上面的哲学家如出一辙,因为潜心于自身的事业或是厌恶世态人心的险恶而不去履行社会所赋予他们的责任。这些人看似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实则没有为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显然,他们没有融入到现实当中,与公正失之交臂。

我们已经对公正的来源和不公正的两种表现都说的很清楚,在这样的前提以及排除自私因素的条件下,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找到自己在不同方面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然而,这些责任和义务却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人们通常只有在切实关系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尽义务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这种感受就没有那么深刻了。在特伦斯的戏剧中,克里米斯讲到:“任何与他人相关的事情都与自身有关”,因此,也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观点:不要去做不确定的事情。我们认为,这里的“确定”即为公正,而“不确定”则是指不公正。

不得不注意,我们在开始所提出的不危害他人和履行自我义务的公正原则,有时候可能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属于责任的变异,即有些本来与责任原则相吻合的东西发生了某种变质,变质的结果就是如果继续履行这样的责任可能会与道义相背离。例如兑现诺言可能会酿成危害,相反,违背诺言的结果反而会更加积极。再比如,如果遵从协议里的条款内容办事,结果可能会对承诺双方中的一方不利。此外,还有一个戏剧上的例子,涅普敦对特修斯许诺可以实现特修斯的三个愿望,即安全返回人世、逃离迷宫和使希波吕托斯死亡,后来这三个愿望一一得以实现,但是特修斯却因第三个愿望的实现而悔恨不已,因为那是他在恼怒的情绪下脱口而出的;由此可见,假如涅普敦没有兑现自己对特修斯的承诺,那么希波吕托斯就不会死去,那特修斯也就不会为失去自己的儿子而痛苦不堪了。

上面的例子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在履行承诺之前要在道义的基础上权衡承诺实现后的利弊关系。为此,我们再列举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假如某日你的孩子突然得了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就会死去,而恰巧你又答应了朋友今天要帮他出庭作证,那么这个时候应该如何抉择呢?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生命更重要了,因此,你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为孩子去治病,而不是出庭为朋友作证。这样的行为实际上就是违背了你对朋友的承诺,然而这种行为却是切合道义的。如果朋友因此而抱怨,那就说明他对于责任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我们在司法官的“平衡法令”,或者法律上也可以找到类似的例子,例如一个人在遭受胁迫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承诺是无效的。

如今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有着这样一种说法,即法律的数量与公正的多少成反比。的确如此,对于这种社会风气,那些伪善的立法者应该负有全部的责任。这正说明了导致不公正的另外一种源头:居心叵测。有一些人就十分善于以言辞的诡辩来攻击他人,特别是在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举个例子,在一次与敌人的战争中,斯巴达国王与对方签订了为期30天的休战协议,然而他却在这30天的期间内对敌人进行了攻击,进攻发生在夜间。事后他诡辩到,休战协议只限定于白天,而夜晚是不算在内的。这是一个国外的例子,那么我们国内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远的不提,就拿元老院的一件事来说吧:元老院派了一个人去解决诺拉与布勒斯之间的疆界分歧,他让双方都作出退让,互不侵犯,而且双方也都接受了他的建议,这样双方的领土之间留出了一片无主之地,然而元老院派出的这个人在不久之后却把这块土地卖给了罗马人。我们真是不得不为这样险恶的诈骗行为而愤怒啊!

凡事应该讲求公正

事实上,对于那些曾经对我们做过不好事情的人,我们也负有相应的责任。这里所讲的对他们的责任就是我们加之于他们的惩罚不应该超过一定的限度,即便是对于那些极端狠毒的人。只要我们惩罚的目的达到,而且他们在这样的惩治下也已经认识到自身所犯的过错,这就够了。

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常常滋生矛盾,矛盾的解决有多方渠道,战争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战争又不是解决争端的唯一方式,例如我们还可以通过协商或是谈判来进行调和,比起战争的残忍,这种方式也是站在人道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战争的性质往往不尽相同,例如有些战争就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动的,而发动战争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和平。另外,对于一些罪孽并不十分深重的敌人,我们也应该从责任和人道的角度出发,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原谅或者适当的宽恕。就拿我们的前人来说,他们将公民权利赋予了图斯库兰人、沃尔西人、萨宾人、赫尔尼基人,然而却将迦太基的努曼提亚甚至还有科林斯无情地摧毁,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得地理上的优越。站在他们的角度,发动这样的战争固然有自身正当的理由,但是在获得了胜利之后又能否保证以后不再有战争了呢?所以说,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平才是我们每个人最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我们的政府早就认识到这一点,那么现在也应该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好政府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我们的前人曾经就说过:假如不能保证被征服地区的安宁,那就不配对该地区进行管制。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对那些被征服的敌人施以宽恕,不仅是对他们,对于那些向我们放下武器的敌人,也应该如此。在这些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实施。

在罗马的法典或法律中,关于战争的规定都已经进行了人性化的修改;也就是说,如果事先没有与交战对方说明过将要开战,那这场战争就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加图的儿子曾经在一支军队中服役,当时他的首领是某省的行政长官波比利乌斯。在波比利乌斯带兵征战时,加图所在的军团刚好被宣布解散。但是加图的儿子并不想离开军队,于是加图就写信给波比利乌斯恳请他让儿子重新宣誓加入军队。另外,加图还给儿子也写了信件,信中他告诉儿子一定要在宣誓之后才可以入伍征战,否则他的战争行为就是非正义的。

如今对敌人的称呼要比过去严厉得多,以前被称作“客人”的敌人到现在已经演变为“好战的对手”。从《十二表法》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前人曾经将敌人称为“陌生人”,这样的称呼体现了人性的宽厚,例如:“对陌生人在某天进行审判”,或是“不能剥夺陌生人的所有权”,等等。可惜发展到现在,“陌生人”已经变成了“武装的敌人”。

我们前面已经谈过了开战的正当理由,所以说,发动战争无论是为了荣誉还是地位,都应该符合那个理由。纵然是为了荣誉,战争也不应该太过于残酷;不仅如此,宣战的方式也要视情况的不同而定夺。与敌人的斗争时为了捍卫生命与尊严,而与竞争者的较量则是为了某种权利与地位。假如对方是自己国家的同胞,如果他的进攻方式十分残忍,那么我们也应该采取与之对应的措施;但是如果对方只是为了某种权位与我们竞争,那我们回应的方式也就另当别论了。

同类推荐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经典

    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经典

    本书精选了22家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案例,并从中提取了使其成功的营销法则。这些企业无不是本行业中的佼佼者,因此所选案例很具有典范性。每个企业的成功都是众多因素结合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单纯的因素所决定的,本书选取的正是支持这些企业成功的营销精髓。我们努力将市场营销的原理渗透到每一个案例、每一个法则之中,希望每一个法则都能昼通俗地体现营销理论,方便读者朋友的理解和掌握。
  • 谎言或者嚎叫

    谎言或者嚎叫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强调的不是让孩子乖乖听话,而是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亲子双方共同体味到一种爱的圆满,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家庭教育最理想的境界!这样的境界,离你并不远。本书提供精准的沟通工具,让孩子与父母在放松的状态中,懂得对方,一起成长。在本书中,她用最典型的真实案例提醒……
  • 弗莱迪去野营(小猪弗莱迪)

    弗莱迪去野营(小猪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生活·哲理卷(读者精品)

    生活·哲理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养生胜于治病

    养生胜于治病

    疾病来袭是养还是治?只要你顺应自然规律;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四肢筋骨;保持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与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听听民间老理儿中的养生经,就能有所收获。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自我检测与防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本书是“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青春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青春洋溢的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邪王独宠妻:傲娇狂妃要逆天

    邪王独宠妻:傲娇狂妃要逆天

    “朕准了”她红唇勾起,在这异世打出了一片天地;他宠她入骨,看云卷云舒。张扬肆意。他轻笑着拥她入怀,她用铁血手腕,她是他尊贵的女王陛下,悄然为她打下了一场盛世繁华。“我这辈子唯一的执念,就是陪着你,陪着你生一窝孩子,陪着你慢慢白头,每天相拥着看日出日落,一直都是,然后这一辈子,也就陪你过完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