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历史游戏规则:不越雷池与冒天下之大不韪 (1)
博弈,从实质上讲,就是游戏。任何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现实生活这个博弈游戏自然也是如此,这就是法律、道德和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章制度和惯例等。当然,这些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况的改变和人们的要求不断修修补补。那么,怎样才算好的规则呢?
如果规则定得过死,游戏就变得不好玩;如果规则宽松得形同虚设,就会有人钻游戏规则的空子。可见,把握制定规则的分寸很重要。好的规则既能保证不出乱子,又能最大程度地给游戏者选择的空间。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规则,一经制定就必须由博弈的各方共同遵守并且执行。如果有人不遵守博弈的规则,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他在博弈对局中被规则所淘汰,一个是他主动脱离博弈对局从而不受这一规则的约束。
们但规则往往是由强者制定的,为了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他们把大部分的规则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致使博弈对手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自己从中获得最大利益。历史上,“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就是统治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威胁。而逐渐形成的一条历史规则,勾践杀文种、刘邦杀韩信皆是如此。
制度没有甄别能力,滥竽充数也可行
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一天,一个姓南郭的先生跑到齐宣王那里,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和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自己的吹竽乐队中。
此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日子过的很逍遥。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愍王继承了王位。齐愍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多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于是要求乐师们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先生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因为他根本不会吹竽。
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不可怀着侥幸心理作弊,否则,迟早会露出马脚来。但一定环境下,头脑清醒地去作弊会给自己带来事半而功倍的效益。南郭先生为齐宣王吹竽得到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只要他能在齐愍王听竽前及时逃走,他的收益就是绝对的,他的行为就不能完全被否定。滥竽充数的问题出在齐宣王而非南郭先生。制度应该能分辨出个人的能力。如果一项制度没有甄别功能,有些人就有可能像南郭先生一样钻制度的空子以牟取私利。
不过,从策略上来讲,南郭先生只是说了一个无伤大雅的谎话,得到好处后,瞅准机会溜之大吉。有些场合,需要的只是姿态,而不是实际行动就能获得预期收益。当然这样做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所以要善于把握放手的机会,还必须保证自己的姿态不威胁其他获益者。
博弈法则:
在复杂的环境中,滥竽充数也是一种博弈智慧。只要存在众多的博弈参与者,幸存机会就不仅仅取决于你自己的本事,还要看你是否威胁到其他人。一个没有威胁到任何人的参与者,就有机会只是通过凑凑数来得到预期收益。
利用规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安徽安丰塘(古称苟陂),是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修建的。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渠,距今已有2500多年。
这条水渠又宽又长,足以灌溉周围方圆万里的农田,可是,一到天旱时节,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把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等到雨水一多,渠水上涨,一些农民为了保住自己的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在堤坝上挖口子放水。情况越来越严重,一条辛辛苦苦挖成的水渠,就被农民们你一锨我一铲地破坏的不像样子了。遍体鳞伤的水渠因决口经常发生水灾,本来的水利就这样变成了水害。
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官员们都为此大伤脑筋。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不得不调动军队去修堤坝,堵塞决口。宋代的李若谷出任苟陂知县时,也碰到了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在他首次调动军队修好堤坝后,便贴出告示说:“今后凡水渠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调沿渠的百姓,来把决口的堤坝修好。”
告示贴出后,再也没有百姓偷偷决口放水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可以使受益人发现自己做一件事所得到的好处还不如他损失的多,他自然就会停止自己的行为了。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被任命为邺城县令。西门豹初到邺城上任时,发现整个邺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把当地父老请来询问原因。
原来,每年夏天位于邺城的漳河就泛滥。一个巫婆告诉大家这是因为漳河的水神河伯每年都需要娶一个漂亮的媳妇,如果中意了,河伯就会保佑地方上风调雨顺,否则就会兴风作浪,令河水淹没庄稼。于是,在巫婆和乡绅的主持下,一到夏天就选择民女送给河伯。有钱人家通过送礼自然能为姑娘免去灾害,没钱人家只好带着女儿举家逃走了。这样一来,人口越来越少,田地就荒芜了。
了解情况后,西门豹决定下次他也参加河伯娶亲的仪式。
又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日子,看着哭得泪眼婆娑的姑娘,西门豹对巫婆说:“这个姑娘长相一般,我想给河伯大人重新选一名。不过要花些时日,麻烦巫婆大人去给河伯解释一下吧。”于是就命卫兵把巫婆扔到河里去了。巫婆当然是有去无回,西门豹又把巫婆的几个徒弟和乡绅也一个接一个扔到了河里。从此再也没人敢给河伯娶媳妇了。
西门豹组织百姓,挖渠筑堤,水害很快变成了水利。
地方士绅和巫婆都知道为河伯娶亲是愚弄老百姓的谎言,西门豹当然也知道,但为了制止巫婆的害人行为,西门豹必须找出害人的证据来,也就是证明河伯根本不存在。西门豹当然不会自己跳到河里去找那个子虚乌有的河伯,所以借着送媳妇的机会,找借口把巫婆扔下河里是最好不过的策略了。既能教育百姓根本没有河伯,也名正言顺地除掉那些狡猾的杀人犯。
博弈法则:
策略都是为对付别人制定的,当策略被用来对付制定人自己时,就容易让他防不胜防,一下子击中要害,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这种办法也要把握回击的分寸,以防止策略失当。
萧规曹随,好规则会有好效益
汉惠帝即位不久,发现丞相曹参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似的。对此,惠帝感到很纳闷,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愿意尽心尽力来辅佐他。惠帝左想右想总感到心里没底,有些着急。
有一天,惠帝就对在朝廷担任中大夫的曹窑(曹参的儿子)说:“你休假回家时,碰到机会就顺便试着问问你父亲,你就说:‘高祖刚死不久,现在的皇上又年轻,还没有治理朝政的经验,正要丞相多加辅佐,共同来把国事处理好。可是现在您身为丞相,却整天与人,喝酒闲聊,一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政务,二不过问朝廷大事。要是这样长此下去,您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呢?’你问完后,看你父亲怎么回答,回来后你告诉我一声。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曹窑接受了皇帝的旨意,休假回家时,找了个机会,一边侍候他父亲,一边按照汉惠帝的旨意跟他父亲闲谈,并规劝了曹参一番。曹参听了他的话后,大发脾气,大骂曹窑说:“你小子懂什么朝政,这些事是该你说的呢?还是该你管的呢?你还不赶快给我回宫去侍候皇上。”一边骂一边拿起板子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
曹窑遭了父亲的打骂后,垂头丧气地回到宫中,并向汉惠帝大诉委曲。惠帝听了后就更加感到莫明其妙了,不知道曹参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
第二天下了朝,汉惠帝把曹参留下,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要责打曹窑呢?他说的那些话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让他去规劝你的。”曹参听了惠帝的话后,立即摘帽,跪在地上不断叩头谢罪。汉惠帝叫他起来后,又说:“你有什么想法,请照直说吧!”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对惠帝说:“请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汉惠帝笑着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
曹参接过惠帝的话说:“陛下说得非常正确。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接着他又诚恳地对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是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曹参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
之所以出现“萧规曹随”的局面,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西汉建国之初,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如果朝令夕改,会搞得民心不稳,不利于政治稳定;其二是萧何制定的政策的确是好政策,萧何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有经天纬地之才,好的政策当然要继承发扬。历史也证明了“萧规曹随”的正确性,证明了好的策略能带来好的效益。
博弈法则:
好的制度的产生一定切合当时的环境,兼顾公平与效益。在好的制度下博弈,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最终让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一定的利益。如果轻易地改变一个好的制度,将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往往会得不偿失。
严守规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唐高宗李治在武则天的怂恿下,想借口王皇后没有儿子废后,但又有碍于言论,就想争得大臣的支持。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以先帝临终遗言为由,竭力反对废除王皇后,更反对立武则天为后;李义府、许敬宗等却迎合高宗的意思,表示赞成。但高宗不放心,还想再多争取几个人的支持,于是,把李勋找来,问他的意见。李勋左思右想,含糊其辞地说了句:“这是陛下的家事,没有必要问别人啊。”高宗恍然大悟:对啊,此乃家事,何须问人!于是废除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立武则天为后。
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任用许敬宗,打击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而李勋则因应付巧妙,也受到了重用,并负责审理长孙无忌等人的案子。
正像李勋所说,废立皇后之事,本来就是高宗一个人说了算,大臣们赞不赞成都只能是做个姿态而已。这种情况下,明确支持哪一方都是存在极大风险的,最安全的策略就是把“球”踢回去,管好自己分内的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后来孟子又说“位卑而言高,罪也”,意思是说:地位低下的人,说过头的话是很危险的;《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意思都差不多,就是告诉人们做事要专于本分,不可以高位谋低权,更不可以低位谋高权。官场上的权力划分是一种潜规则,无视这一规则,就极有可能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丙吉是汉宣帝时期的宰相。有一年春天,丙吉乘车经过繁华的街市,忽然前方的路堵住了,吵吵嚷嚷地围了一群人。侍从前去观看,原来是有人在打架,双方争执得就快出人命了,却没有人能制止。丙吉听说后,只是点了点头,命车夫绕行。
车子继续前行,丙吉神态自若,像什么事都没听到一样。走过一段路,迎面过来一辆牛车,拉车的牛喘着粗气,嘴角流着白沫,很吃力地拉着车子往前走。丙吉见状,赶紧叫车夫停车,亲自下车去询问牛主人。
对于丙吉看牛不看人的做法,侍从们迷惑不解,丙吉解释道:“我们所在的是长安城,长安城的治安自然要由长安的京兆尹大人负责,而我的职责是年末评定他们的功过,再把奖罚情况报告给皇帝。现在是初春时节,而牛的身体状况却不好,我担心是阴阳不调所致,阴阳是否顺调,关系到一年的生计。顺调阴阳是我的分内之事,所以我才去询问牛气喘的原因。”
博弈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