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爱是本能:怎样的爱情才是完美的 (2)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在社会中,美貌比其他优点更容易决定一个人在社交中的位置。我们常说“美女俊男配对才是养眼的”,所以,在选择配偶的时候,许多人都有与己相配的想法。而在外人眼中,也下意识地认可外形的和谐统一,也就是所谓的“丑人配丑媳”、“美女配英雄”(这里的英雄还是有一定相貌优势的),这种现象专家将之称为“同征择偶”。同时,人对美貌是天生崇尚的,用“光环效应”讲,就是认为一个美貌的人在性格、能力等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优势。另外,人们对“美”的追求是出自天性的,因为视觉上的享受会向内传达并转化为愉悦的情绪。
这样的想法虽然没错,但是如果一味“死心塌地”地“贯彻实行”,则可能会酿成不小的“悲剧”。
有一个年轻英俊且家境殷实的小伙子自认为自己的条件很好,所以他总是对自己说“我要找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做妻子。”抱着这样的想法,他走遍了世界各地,寻访了各国的美女。途中,他曾经碰到过不少的佳丽,但是他总想着有更美丽的人,所以放弃了她们。其中,有一位姑娘长相清秀又心地善良、温柔贤惠,小伙子是真的爱上了她,可是,她的长相并不十分出众,甚至和之前交往过的美女比起来,还略显不足。所以,他痛苦地离开了那个女孩。
后来,直到小伙子成为一个老头子,他都没有找到 “最美”的妻子,而那位温柔的姑娘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在选择伴侣时,犯了大多数人易犯的错误:他不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而是贪图美貌,放弃了善良温柔的真爱。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改变“以貌取人”的择偶心理,不能只片面地关注对方的外貌,而要更多地从对方的道德品性、家庭责任感、智慧才能、经济条件,还有双方的性格特点、能否长久亲密相处等现实问题来考虑。要知道,靠漂亮的外表产生的爱情是短暂的,随着岁月流逝,爱情也会随着外貌的衰老而消失。正如歌德所说:“外貌美丽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美貌是会随着时间而消逝的,真正美丽的品质才能永驻人心。
为什么有人把相亲当娱乐
当社会逐渐打造出一群能够自食其力且小康小资的人群后,逐渐也出现了许多潮词:剩男剩女、败犬女王、白骨精、凤凰男、优质男、经济适用男、知性女、御姐等。虽然他们有能力在都市中拥有自己的天地,但慢慢的,当他们停下脚步时,却发现自己缺少了一份感情,于是,各式各样的交友平台就产生了,相亲逐渐成为一个不再遥远的名词。
于是,现代人又充分发挥自己的娱乐精神,《我们约会吧》《相约星期六》《非诚勿扰》《缘来是你》等相亲节目应运而生,而像世纪佳缘那样的网络相亲平台更是方便快捷的相亲交友的不二选择。
人们似乎在忙不迭地把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尽快从陌生人转型为“亲密恋人”,许多相亲的人似乎也是为此不断努力。但是,好像我们忘了“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与人相交,尤其是以两人的感情为前提的交往,就更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心理学提出,社会交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有四个阶段:零接触阶段、觉察阶段、表面接触阶段、共同关系阶段,这样的发展是双方从无关状态走向关系密切的过程。所以,如果真的想去了解一个人,进而发展两个人的关系,我们从社会交往的阶段就可以看出,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恋爱需要我们用真诚的态度去对待,交友是恋爱的基础,但是,别让真正的爱情变成一种娱乐和舞台秀。
浙江理工大学在杭州高校进行的婚恋观调查显示,36.4%的女生有过相亲经历。对于那些不想再上演“一个人的寂寞,两个人的错,三个人的斗地主,四个人的麻将桌”悲剧的“单身贵族”来说,相亲是很受欢迎的交友方式。
然而,当相亲电视节目被怀疑参与人员是“托儿”,而所谓的相亲不过只是为了博观众一笑和成为炒作的热门话题后,作为观众的我们或许应沉下来思考:登台露个脸,混个脸熟,长个面子,也许比相亲主题本身更吸引那些参加的人。就像是在相亲网站上,晒个艺术照、亮下小简历,引来一大群打酱油的围观群众,似乎比相亲行为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大家在电脑屏幕前像参加展览会似的浏览一张张照片,忽而眼前一亮时,大家就本着“能聊就聊,不聊再找”的无所谓心态循环着以上的动作。所以,很多人充当了路人甲的角色,来观摩这场自导自演却又乐在其中的相亲盛会。
心理学上将社会交往分为三个层次: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和交互作用。信息交流是社会交往最起码、最基础的内容;情感交流是建立在信息交流之上的,意在建立和深化双方关系;而交互作用是指双方都能得到对方的接纳、承认和认同。而现在大多数的交友节目、网络、媒体,都只是停留在比较基本的阶段,根本无法深入。连彼此深入了解的可能都没有,那么相亲交友的最终目的到底又是什么呢?
恋爱或许可以从相亲开始,但不是每一次相亲都能有恋爱。如果目的是交友,态度轻松一些倒无可厚非,但是目的是两人相守逐渐,那么,就要谨慎去面对。我们可以游戏,但不可以把爱情当做游戏!我们可以娱乐,但不要娱乐所有!
“白骨精”怎么成了剩女
白领、骨干、精英,简称“白骨精”,是企业的中坚,也是团队的领导。在人们的普遍印象里,这类高级职场女性应该不愁没有郎君相伴,然而事实上,很多“白骨精”都是剩女。这并非危言耸听,单身“白骨精”确是职场一道另类的风景。这些优秀的职场中坚怎么就被“剩下”了呢?张小姐的母亲百思不得其解。
上海的张小姐现年30岁,是一家网络公司的销售主管,属于传说中剩女级别的第三级——“必剩客”。当她的朋友第一次这么叫她的时候,她有些不适应,但现在她已经习惯拿这个称号来自嘲了。张小姐谈过五次恋爱,相过无数次亲,但没有一次令她满意。她的母亲问她到底想找什么样的,她说自己也不知道,虽然不知道,但她强调绝对不能勉强凑合。
眼看周围亲戚朋友的女儿都嫁了人,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张小姐的母亲又托朋友给女儿介绍了人,让她去相亲。两人见面是在一间格调优雅的爵士酒吧,那男人斯斯文文的,看上去还不错。两人坐下来聊了几句后,男人突然问张小姐:“你都已经30岁了,给自己存了多少嫁妆?”
这个问题让张小姐觉得很诧异,她看了看那个男人,觉得他不是在开玩笑,便坦言相告:“没有多少。”男人紧接着问:“有没有5万?”张小姐哑然失笑。婚姻的买卖关系这么明确,她觉得自己和这个男人根本不对路,这次相亲最后以失败告终。母亲对她说:“要不要再换一个?”张小姐苦笑着摇摇头,说:“不是我不想找男朋友,实在是没一个对眼的。”话虽如此,但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还是不停地与别人相亲。
“不是我不想找,而是没一个合适的。”这恐怕是像张小姐一样的剩女们常说的一句话。由此可见,“白骨精”成为剩女,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无奈。她们拥有高知识、高学历、高职位和高收入,更注重与对方的精神交流,而不是像故事中那个男人一样,把婚姻看成简单的价值交换。她们对另一半、对婚姻有着更为美好的期待,“宁肯剩着也不打折”是她们对婚姻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期待”还是“等待”,都是这些职场“白骨精”的“等公车心理”在作祟。“等公车心理”是爱情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等公车心理”的一大情绪表现是不甘心。前面一辆又一辆公车开过去了,里面挤满了人,而且看上去那公车破旧不堪,虽然时间不等人,但还是不甘心将自己托付给那些“破车”,认为好车就在后面,那辆“超级无敌大公车”是为我们而准备的。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心理,我们任凭时间流逝、岁月蹉跎,也绝不轻易在一般的公车面前停下脚步。在这样的等待中,我们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由此,我们的不甘心变得越发严重,最后,只能一“剩”到底。
“等公车心理”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自我强求的心理,严重影响了“白骨精”们生活和工作,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可奈何的等待中。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早日觅到如意郎君呢?“白骨精”不妨从这样几点入手:
首先,不要执著于所谓的感觉,正视婚姻和生活本身的价值。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平凡普通的人,这些人或许不是成功人士,或许不是风向潮人,但是他们有生活情趣,无人格缺陷。他们是生活的主流,更懂得爱,更善于沟通,更适合与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别具特色的人生。越是幸福的婚姻越平淡,爱情也好,婚姻也罢,需要的是慧眼、自明,而不是感觉。
其次,不要封闭自我。“白骨精”的性质决定了她们每天的生活被繁忙的工作占据,但这并不能成为“找不到趣味相投的人”的借口。更多时候,她们本身抗拒与外界接触,把自己封闭在狭窄的工作空间中,常常被孤独、寂寞所笼罩,由此造成了更多的心理阴影。
最后,不要跟随“剩女”现象。“剩女”现象虽然弥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但其本质是非常态的社会现象。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种潮流来追逐,那么在我们享受单身快乐的同时,可能会失去更多宝贵的东西,错失许多美好的机会。
怎样才能阻止爱情的“快餐化”
人心浮躁的社会中,还有多少人记得那种细水长流的恋爱历程?许多人认为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情感对自己是弊大于利,所以,总是盼望着能够将感情“提速”。
2003年年底,一家名为“浓情巧克力”的俱乐部将“八分钟约会”引入中国。“八分钟约会”的前身是Speed Dating,也就是快速约会。之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8分钟很快成了一个对单身男女来说具有魔幻色彩的时间单位。
据“八分钟约会”在中国的组织者之一、《东西南北》杂志社项目部经理刘佳亮介绍,各地“八分钟约会”的具体形式大同小异:“八分钟约会”的每一个参加者都有机会与所有参加活动的异性进行交谈,交谈的时间被规定为8分钟。活动规定,每个参与者都通过编号的身份进行交流,不能询问对方的真实姓名、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和住址,更不能无故纠缠对方。即便聊得投机,也要遵守8分钟的谈话时间,但可以将想结交的朋友的编号记下来,再通过活动的组织者去进一步联系。“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活动过程中对于这些规定的执行也不是特别严格,毕竟这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还需要人们逐渐去接受。”
而正在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高先生认为,“八分钟约会”完全是对传统婚姻、爱情理念的一种颠覆,“如果这个东西出现在10年以前,必定会遭到世人唾骂,可是如今社会的包容度强了,人们看待事物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的变化,所以对这种方式才有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是实际上,‘八分钟约会’无非是情感快餐化被放大的一种表现,短短的8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产生什么伟大的爱情,一见钟情也根本不需要8分钟。”
不同于“八分钟约会”这种感情快餐,有一本《爱尔兰咖啡》讲述了一个用长久的等待来经营感情的动人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酒保因爱慕一名空姐,就专门为她调制了一种饮品,名为“爱尔兰咖啡”,最后,用了一年时间的等待,让这个女孩喝到了他亲手调制的这种饮品。最终,他把眼泪涂抹在杯口,以寄予自己思念的味道。
有谁尝到过这样精心配制,这样长久等待,这样有恒心和不需要任何回报的爱情呢?在这个现代社会里,谁还怀着对爱情的执著?
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网络聊天等高科技把我们的爱情生活变得越来越快捷和简单。敲敲键盘,一封信就飞到了地球的另一面,随便一个符号,就能告诉对方你是哭是笑。信息化时代不仅使人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生活节奏加快了,就连对待感情的态度也都简而化之,进入了快速爱情的时代。
比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恋爱模式,“爱尔兰咖啡”式的慢热爱情更注重“慢”。它认为爱情需要时间慢慢培养,需要花前月下,需要浪漫,需要耐心和等候,需要守护和坚持。当感情的表达走向快餐化后,爱情也许会像汉堡包一样,被三两口吃掉,却品不出滋味来。而慢热爱情的拥护者仍坚持认为,感情需要慢慢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