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发动企业革命:怎样做个优秀的管理者 (3)
所以,管理者应该摆脱“决策陷阱”,摆脱决策中的混乱局面,应该冷静地分析现实和面对现实。管理者要明白,管理者不是消防队长,哪儿有火就要奔到哪儿,管理者的职责就是防止发生问题,预防才是关键,而行动仅仅是在执行决策。如果管理者不能冷静下来分析企业情况和市场形势,那就谈不上决策的有效性。
为了避免决策混乱,管理者在决策实践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管理者在做决策前,应该对决策进行分类,要按照优先原则,确定哪些是必须解决的战略决策,哪些是一般性的决策。管理者要高屋建瓴地理解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明确未来市场的需要,以及目前企业自身所具备的条件,然后全面权衡利弊,理性地做出决断。
其次,管理者还必须防止决策中的随意性,要尽量制订计划,既不能轻易做决策,也不能轻易改变决策。企业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决策是主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同样的企业和同样的条件,因为管理者决策不同,企业的经营情况往往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小天鹅为何要求员工唱《国歌》和《国际歌》
小天鹅集团董事长朱德坤对员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要求:要唱好两首歌。一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首是《国际歌》。他强调,小天鹅的处境就像国歌里唱的那样“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愿工厂破产的人们,请跟他一起拯救小天鹅。唱《国际歌》就是要大家明白“世上没有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的道理。朱德坤认为,一个没有忧患意识与危机感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所以他要求员工们天天唱这两首歌,唱出信心,唱出志气,唱出发展小天鹅的新举措。
英国的人力培训专家B?吉尔伯特曾提出一个管理学上的著名法则,即“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做”,人们将之称为“吉尔伯特法则”。这句话引申到企业管理上,就是最平静的时刻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刻,企业要想发展顺利,必须加强危机管理,争取将危机消灭于无形中。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企业面对的挑战会越来越激烈,如果一味沉醉于自己的优势地位,企业就可能会遭到淘汰。为改变这种状况,各国企业都较为重视危机管理,并开始在实践中推行这种管理方式。
当年上海的“上菱”冰箱销售得红红火火,上海市民为能购得一台上菱冰箱而高兴不已。所以,当青岛的“海尔”开始登陆上海滩时,上菱冰箱厂并没有把它放在眼里。但是,没过多久,上菱冰箱就被“海尔”彻底打败。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上海空调市场上,上海生产的空调在全国起步较早,牌子老,信誉也不错,但由于它缺乏应有的市场敏感性,没过几年就被春兰空调夺走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从某种程度来看,成功并不总是一件好事。过去的成功往往会成为今天的危险。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成功是一位糟糕的老师,它会诱使聪明的人误以为他们不会失败。”事实上,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成功与否,在发展的道路上都可能遇到危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零点调查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曾经共同对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内地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这就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处于“十面埋伏”中。
企业危机感不强的原因是,企业做出一定成绩后,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企业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其管理者就容易骄傲自满,丧失对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警惕,“骄兵必败”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竞争的白热化、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以往成功的经验不再适用,若企业管理者安于现状,企业就有可能在无形中被淘汰。
在实际工作中,有一种叫“预防性管理”的思想,认为要想避免管理中不想要的结果出现,就要在事情发生前,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所以,在危机还没有到来时,我们就要做好预防准备。以下两点可以作为企业管理者预防危机的参考:
第一,树立危机意识。从主观上来看,没有人希望危机出现,但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危机都可能随时发生。天灾无法避免,但应急措施可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或控制在最小范围;人祸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者是否重视对人祸的预防,是否有较强的危机意识。
第二,做好危机的预控。危机预控是在对危机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之后,在危机产生之前,运用科学有效的理论及方法,减少危机产生的损失,增加收益的经济活动。企业管理者可将回避、分散、抑制、转嫁等措施有机结合,通过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达到预防和控制危机的目的。
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既然许多危机不可避免,企业管理者就应时时绷紧弦,多一些危机意识,多制定几套应急策略,这样在危机来临时才不至于惊慌失措,使企业受损。
微软公司为什么要设“回馈圈”
现实中,很多管理者都喜欢听好话,说好话,危机产生时,也一心向“好”,容不得别人说一句不吉利的话,有人好心指出漏洞所在,也被骂为“乌鸦嘴”,这反映了管理者逃避危机的心理,不喜欢“乌鸦嘴”,不喜欢坏消息。但这种逃避不仅无助于危机的解决,还会因为一味地放纵危机使其不断蔓延和滋长,最后发展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事实上,管理者应该明白:一个企业里需要多几只“乌鸦”,才能及时发现责任落实上的盲点。“乌鸦”虽然叫得令人讨厌,但是总比酿成灾祸后无法挽救要好。
微软公司有这样一条规定:在软件中出现任何漏洞,都必须马上纠正过来。这条规定也同样适用于微软的内部管理。在盖茨的影响下,公司建立了有效的回馈机制,以确保每件事都在不断地改进之中。
公司也十分重视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我曾有本备忘录,我每年都对它进行更新。上面记载了‘微软的十大错误’,我尽量让这些错误看上去耸人听闻。只有这样,人们在谈到微软的未来时才不至于重蹈覆辙。”盖茨这样说。
在微软,盖茨还建立了同事之间互相提供回馈意见的机制,他热衷于建立“回馈圈”,并将其渗透到微软日常的每一项工作中。
正如世界上其他主要计算机公司一样,微软也有自己复杂的电子基础设施。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别人交流,其中包括盖茨。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产业里,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必须不断调整我们的航向。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回馈圈’。”盖茨说,“我们的电子邮件系统可以让人们不分等级地自由交流信息,通过电子邮件,人们在48小时内就可以知道出现的问题了。”
盖茨本人总是及时回复微软任何员工的电子邮件。人们常说,一位失宠的高级管理人员遭到解职,就是因为他没有及时处理他的电子邮件。
微软的“回馈圈”使市场上的危机和微软产品的缺陷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被发现和解决,这种正视危机的企业文化也是微软帝国实现常青运营的秘诀。
“回馈圈”就是现实版的“乌鸦嘴”。当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成为企业安全的监督员时,企业就能在祸患处于萌芽状态时发现并消除它,这样,企业的安全就能得到最有效的保障了。
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企业管理者不能忽视“乌鸦嘴”的作用,应该既能接受好消息又能接受坏消息,这样才能将自己的管理工作做好。具体来说,企业管理者应该做到:
1.主动倾听不同意见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欢迎坏消息,还要主动倾听不同的意见。如果企业内人人都是一面镜子,那么企业内部的隐患便无处藏身了。
2.设置 “回馈圈”
企业管理者应当专门设置一个部门,用来搜集各种“坏”消息,并且由专人负责提出反面意见、集思广益,这样才能避免企业危机的潜滋暗长。前面提到的微软公司的“回馈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抗可口可乐,百事为何甘做“老二”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之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无论两者怎样互相攻击,却总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不断做大市场,不容第三方插足。也就是说,他们既有利益争夺,又有利益共享。而且,不管双方在广告投入、产品开发等方面如何竞争,却不依靠价格战来削弱对手的实力。不打价格战,其实与企业的市场定位有关。作为“老二”的百事可乐比谁都清楚:在饮料市场,可口可乐拥有无可撼动的老大地位,也正因为清楚自己的定位,百事才甘做“老二”,乐做“老二”,不发动价格战与可口可乐“死磕”,以免两败俱伤。
正如百事公司的前任CE0罗格?恩里克所说:“只要我们能做到有规模的第二品牌,那就够了。因为在这个行业里,我们能做到有规模的第二品牌,就能得到成熟性的利润。”
中国有句话说“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古往今来多少人费尽心思要拔个头筹,而百事可乐却甘做“老二”,这种做法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
对于企业来说,做“老二”并不是没有上进心,也不是把市场拱手相让,而是对市场进行准确分析、知己知彼后所做的明智选择。
在未成型的市场中,群雄混战,谁都有成为“老大”的可能,此时是可以奋力一搏的;但在很成熟的市场里,竞争对手的实力太强,且基本不犯错误,此时强求“老大”地位,尤其是在市场策划、新品开发都不如对方的情况下,施行以价格战为表现的恶性竞争,无异于自掘坟墓。
因此,在企业竞争中,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是十分重要的。当我们的实力还很弱,不具备争“老大”的条件时,就要向“老大”学习,立足于做好“老二”。学会做“老二”,其实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好高骛远很可能导致走不远。学会做“老二”,是在资金有限,实力、技术及人才资源不足的阶段中的一个现实选择,是生存的需要。在与强大的对手竞争时,要避免硬碰硬,可以坚持错位竞争,寻找市场空白。例如,可口可乐始终坚持自己是适合男女老少饮用的全家型产品,而百事可乐则定位为青少年时尚饮料。
虽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规律,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高位,想成为“老大”,但是应先认识到自己有没有与之抗衡和争霸的实力,如果暂时还没有,就要及时调整目标。合理、客观地制定目标,并有计划地实施,终有一天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此外,即使实力具备了,也可以暂时先当“老二”,这样可以避免 “树大招风”带来的一些麻烦。
总的来说,当“老二”有时候更是一种淡定处世的态度:当“老二”可以冷眼旁观老大的做法,无论成功、失败,都可以为自己提供参考的素材,扬长补短,免走弯路;当“老二”可以养精蓄锐,韬光养晦,积蓄实力,等待有朝一日厚积薄发;当“老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避免成为被枪打的“出头鸟”。
不动声色,甘当“老二”,可以让别的竞争者放松警惕,为自己上了一层“保护色”,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