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无匹的骚体之祖——屈原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坎坷悲惨的一生中,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作,而且还自铸伟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骚体诗,因此,人们也称他“骚体之祖”。
屈原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过良好教育。他早年很受楚怀王信任,任三闾大夫,参与国事,同时主持外交。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受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305年,屈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为了抒发自己的抑郁之情,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也正是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一种新的诗体——骚体诗。这种骚体诗不仅句子华美,而且还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为民报国的热情。这类诗的句子有的长,有的短,句尾多带“兮”字,如我们所熟知的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但很不幸的是,屈原创造出这种诗不久,楚国郢都被攻陷,屈原伤心欲绝,抱大石投汨罗江自尽了。
屈原借这种“骚体诗”,特别是《离骚》,展现自己大半生追求理想美政的历程和一生中所经历的欢乐、忧虑、痛苦和失望,进而将沉郁顿挫、悱恻缠绵的感情表现得回肠荡气。
自从屈原创造出这种诗体后,出现了宋玉等一大片跟风的诗人,但是他们再努力创作,水平上也没有超过我们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你知道“文章西汉两司马”吗
西汉时期,有两个相当有名气的人物,他们都姓司马,都擅长写文章,并且他们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他们便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7),字长卿,四川蓬州人。司马相如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鼓琴。他所用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的名琴之一。这个大文学家还与才女卓文君有过轰轰烈烈的爱情,并最终结为伉俪。后人则根据他两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并一直流传至今。
司马迁(前135—前87),字子长,夏阳人。他生于史官世家,他的祖祖辈辈都是做史官的,并一直沿袭到他这代。父亲司马谈博学多识,精通天文、《易》学和黄老之学,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他的祖辈和父亲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十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二十岁随博士褚太等六人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在那些云游四海的日子里,他不仅开阔了眼界,知识大为增长,尤其是懂得了很多的历史知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扎实的基本功,所以他以后才写出了史学巨著——《史记》。
“竹林七贤”的七个贤士是谁
“竹”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中国文人的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魏晋的名士更不例外,其中有七位名士常聚在竹林中,畅饮论诗,后人因此称他们为“竹林七贤”。你知道这七个名士都是谁吗?
他们便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经历,例如,官场失意、仕途不利,因此他们放任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和阮籍。
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边走边饮,一人带着挖掘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唯酒是务。别人怎么看待无所谓,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整日恍恍惚惚度日,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
据说,当年魏文帝司马昭想为他的儿子向阮籍的女儿求婚,但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始终没有机会开口。于是司马昭也只好作罢,不提这事了。
“竹林七贤”这七个人物可算得上当时文人中的典型,他们知道自己惹不起那些高官贵族,于是就不招惹他们,躲到竹林里喝酒去。他们借酒浇愁,以酒避祸,甚至酒后说一些很狂妄的话。他们何止是逃避那个时代,同时,也是在逃避自己啊!
李白,杜甫——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
郭沫若曾经说过:“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可以说,他的这种评价是恰到好处的。李、杜两人在文坛上不相上下,但他们走的诗歌路线不相同的。
殊不知,这都是安史之乱“惹的祸”。李白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以前;杜甫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后。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诗歌反映的生活内容是有区别的。李白诗歌中多表现盛唐景象,汪洋恣肆;而杜甫诗歌则注重反映家国之忧。他们诗歌的题材明显不同。李白写任侠、求仙学道,写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反映当时黑暗政治。杜甫也写祖国的壮丽河山,也抒发个人不得志,也暴露黑暗政治,而他的诗更多地描写贫富悬殊、战乱灾难、生民疾苦等,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此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
他们两人的创作方法也是很不相同的。李白善用虚,杜甫善用实。李白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它的诗歌感性化色彩较浓。而杜甫主要用的是写实方法,反映生活原貌。
此外,这两位诗人性格不同,写出来的诗风格当然也不一样了!李白的诗天马行空、豪迈奔放;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百转千回。
李贺为什么被称为“鬼才”
唐朝诗人灿若星云,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初唐四杰等,人们大多给他们一个很具有概括性的美称,但唯独诗人李贺有一个奇异的称号——“鬼才”,为什么会给他一个这么不入耳的称号呢?
李贺是中唐时期一名非常坎坷的青年诗人。他由于避父讳而不能参加科考。这样便堵住了他建立功业,通向仕途的大道,因此他一辈子身沉下僚,沉沦不得志,最终抑郁而死,他死时年仅27岁。
晚唐诗人杜牧给李贺诗集写撰序,指出李贺的诗中多用荒坟野草、牛鬼蛇神等奇异意象,来表达他怨恨悲愁的情绪。像“鬼灯如漆点松花”、“鬼雨洒空草”、“鬼哭复何益”之类,诗歌中大量出现鬼魂的形象,用来寄托人的感情,在这点上,李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因此,后人评价他的才华时,往往与诗中的“鬼”字联系在一起。称他为“诗鬼”或“鬼才”。这下,你知道人们称他“鬼才”的原因了吧!
贾岛作诗擅“推敲”
唐朝诗人贾岛的那首《题李凝幽居》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佳作,其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更是脍炙人口。殊不知,贾岛为了这两句诗,可是“推敲”了很久的。
有一年,贾岛到长安赶考。一次,他外出归来,在返回客店的途中,闲来无事,就在驴背上吟诵起不久前写的两句诗。
他觉得其中一句“僧推月下门”的“推”字还不怎么贴切,想用一个“敲”字来代替,但考虑了很久,仍然决定不下。于是,他反复吟诵着,一会儿做推门的手势,一会儿做敲门的动作,街上的行人看了大为惊奇。
这时迎面来了长安府尹韩愈的一支车马队伍,路人都急忙向两边回避。只有贾岛仍然骑着毛驴走在路中央出神地做着推敲的姿势,根本没有发现车马队伍。
韩愈听说贾岛因作诗入迷,才冲撞了自己,当即转怒为喜,韩愈非常赞赏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并建议把“推”字改为“敲”字。
韩愈说:“从意境的角度看,山中夜晚,寺门紧闭,题目又写‘幽居’;在那月光皎洁、夜深人静的环境中,忽然听到几下‘梆梆’的敲门声,以动衬静,就更显出寺院的深幽沉寂。而用‘推’字就显不出这许多好处来。”
贾岛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用“敲”字。于是那两句很经典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便由此诞生了!
咏絮才女——谢道韫
晋代文坛上有一位才女谢道韫,她与陶渊明齐名,并被冠以“咏絮之才”的美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谢道韫是东晋谢安的侄女,是当时相当有名气的女才子、女诗人。她从小便有过人的文才,7岁时赢得了“咏絮才女”的美名。
相传,春节将至,竟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不一会儿,雪已经下了厚厚的一层。谢安带着侄儿、侄女外出赏雪。谢安看着他们兴致很高,便打算趁机考一考他们学习诗文的情况。谢安说:“赏雪是个高雅的活动。面对此情此景,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吟出高雅的诗句来,这样才能尽兴啊!”
接下去,谢安吟出上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就不往下说了,他反问两个孩子:“你们看这正下着的大雪好像是什么呀?”谢朗抢着吟了一句诗:“空中撒盐差可拟。”意思是说,我看大雪就跟从天上往下撒着盐粒一样。谢安轻轻地摇了摇头。旁边的谢道韫随口吟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这纷纷扬扬的雪花,正好像春天的柳絮,随风而起,四处飞舞。谢安顿时惊叹,立即拍手叫好。从此,她便有了一个“咏絮才女”的美名。
“苏门四学士”中都有谁
北宋的大文豪苏轼手下有四个才华横溢的得意弟子,他们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
这四个鼎鼎有名的才子便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黄庭坚总是称自己是“山谷道人”,苏轼是他的老师,黄庭坚的诗文风格体例大多是跟苏轼学的。除了师法苏轼,他还学习杜甫写诗,并有“夺胎换骨”、“点石成金”之称。另外,他还是江西诗派的祖师爷!
秦观,号淮海居士。他的诗词中大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他的词风与柳永的词风颇为相似,因此,大词人苏轼给了他一个称号——山抹微云秦学士。
至于“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由于牵涉到当时的“党争”,而被多次贬谪,最终回到老家筑“归来园”,优哉游哉地过起了他的隐士生活。“苏门四学士”的最后一位——张耒,他的诗歌受白居易、张籍影响,大多是一些反应社会矛盾的诗作。如果你看过白居易的诗,相信你也就了解张耒写诗的风格了!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