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暴雨的形成,中国民间有一个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为争夺帝位打了起来。结果祝融打败共工,当上了皇帝。共工战败后气急败坏,把不周山撞崩了,支撑天地的柱子也随之折断。很快,天漏了,天上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天河的水像决堤一般从窟窿中倾泻而下,大地从此笼罩在了暴雨之中。无休无止的暴雨形成洪涝,夺去了成千上万百姓的生命。
看到自己的子孙多灾多难,人类始祖女娲坐不住了,她决心把天补上,于是烧炼五彩石,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将天上的窟窿大部分补上,但在补最后一块石头时,女娲筋疲力尽,最后坠落在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呕血而亡。因为还有一小片天空没有补上,所以雅安的暴雨特别多,据统计,雅安市每年的降水量达1800毫米以上,降雨日数高达280多天,真可谓名副其实的“天漏”。
传说毕竟是传说,那么暴雨是如何形成的呢?
气象专家告诉我们,形成暴雨首先必须要有充沛的水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空气中没有充沛的水汽,老天再能干都下不了暴雨。你可能会问,水汽是从哪来的呢?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它的表面积约为5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就占了十分之七还多。这么大的水面,在太阳的照射和风的吹动下,无时无刻不在蒸发。水蒸发就成为水汽。据科学家估算,整个海洋表面每年约有100厘米厚的水层转化为水汽,全年由海水蒸发到空中的水汽达500万亿吨之多。所以,海洋就像一台威力巨大的发动机,它源源不断地把海洋里的水输送到空中,为降雨提供最基础的条件。
当然,光有充沛的水汽条件还不能导致下暴雨,必须有一段浪漫的“婚姻”才能形成暴雨。“新郎”就是冷空气,只有当自北方剽悍勇猛的“新郎”,与来自南方海洋温柔多情的“新娘”——暖湿水汽相结合,并且产生上升运动,暴雨才能生成。如中国夏季的暴雨,便是典型的“拉郎配”:印度洋和太平洋产生的大量暖湿水汽被气流输送到中国上空,与从北方远道而来的冷空气不期而遇,两者“情投意合”,很快就会形成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天气。
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称为暴雨,24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00毫米称为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大于或等于200毫米称为特大暴雨。按照这个规定,中国除了西北少数几个省区外,其余地区都会有可能发生暴雨天气。总体来说,暴雨天气南方比北方多、东南沿海比西北内陆多、夏季比冬季多。中国某些地区曾出现过一天之内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的特大暴雨,如台湾新寮24小时降雨高达1672毫米,河南林庄达1060毫米,内蒙古木多才当达1400毫米。
暴雨洪涝,一般是由大暴雨形成的。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而且危害最大的一种,它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且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滚滚洪水不但淹没房屋,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冲走粮食,淹没农田,破坏厂房、通信和交通设施等,对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
洪水猛于虎
1991年4月29日深夜,孟加拉国东南部狂风四起,雷声震天,暴雨像脱缰的野马在大地上肆意践踏。
当地居民拉赫兹家的屋顶很快漏水了,一家人被暴雨惊醒后,赶紧爬起来拿盆钵接水,同时祈祷这场暴雨尽快结束——他们并不知道,一场世界末日般的惨剧将会发生。
狂风暴雨无休无止,凌晨5时左右,伴随巨大的轰隆声,滚滚洪水涌进了家门。“不好,洪水来了!”拉赫兹惊叫一声,赶紧组织全家往楼上转移。一楼很快淹灭了,洪水紧接着漫向二楼,眼看形势危急,全家只得冒着倾盆大雨爬上屋顶。但很快,洪水又将屋顶淹没……拉赫兹夹着年幼的女儿,奋力向一棵大树游去,等他回过头来时,母亲、妻子和两个年龄稍大的孩子已经不在了。
依靠这棵大树,拉赫兹和年幼的女儿保住了性命。天亮了,呈现在拉赫兹面前的景象仿佛世界末日:整个村子变成了一片泽国,幸存的人所剩无几;在他和女儿栖身的树上,竟然盘着一条毒蛇,十多只老鼠惊恐地拥挤在一起,而在不远处的洪水中,还有其他动物朝这里游来……这场因连续大暴雨而引发的特大洪涝,使孟加拉国十分之一的人遭洪水围困,全国死亡13.8万人,100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30亿美元。幸存的人们只能依赖孤丘、高楼顶、树木顶端等制高点逃命。
而这些“孤岛”上面,黑压压地挤满了人和毒蛇、猛兽等,为了争夺“地盘”,人和野兽甚至互相攻击,一派世界末日景象,惨不忍睹。
这场特大洪灾,可以说是20世纪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洪水猛于虎!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还先后发生过40次特大洪涝灾害,每次都导致上万人死亡和千百万人流离失所。在近几十年中,洪涝发生的频率与灾害损失在逐年增加。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是暴雨洪涝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1951~1990年,中国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平均受灾面积6.67万平方千米,其中成灾面积4.7万平方千米,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
1954年7月下旬至8月初,中国长江中上游25万平方千米土地连降大暴雨,荆江大堤水位3次超过警戒水位,洪峰流量最大一次达7.19万立方米每秒。在无奈情况下采用了荆江分洪方案,虽保住了武汉市,但受灾人口达1890万,淹死3.4万人,淹没良田317万公顷,损失数十亿元。
1963年8月上旬,中国华北平原西部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瓢泼大雨没日没夜地倾泻到大地上,暴雨中心的河北内丘县24小时降雨量达865毫米,7天总降雨量达2050毫米。据估算,这次特大暴雨总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面积超过了5000平方千米。特大暴雨引发了大洪涝,京广铁路以西大部分平原地区成为一片泽国。庄稼大面积被淹,民房被冲,广大农村遭受了重大的灾害损失。
搏击洪魔
暴雨洪涝如此可怕,人类怎样才能防御和避免呢?
很早的时候,中国劳动人民就与暴雨洪涝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古时候,天上频频降下暴雨,使得黄河流域一带洪水泛滥,庄稼被淹,房子被毁,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大禹刚刚结婚,便接到了治水命令,他毫不犹豫地告别妻子,踏上了治水的道路。在治水的过程中,他三次经过家门,三次都没进去。他吸取了父亲鲧治水的教训,改用疏浚的方式,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带领人们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战胜洪涝灾害后,洪水退去,人们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
这是古代人们与暴雨洪涝的斗争。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早就能根据天公的“脸色”来防御暴雨洪涝了。
1998年夏季,大暴雨接二连三地倾泻在巴蜀大地上,江河暴涨,洪灾泛滥,大片大片的庄稼被淹没,一座座的房屋被冲毁,更为严峻的是四川的强降雨汇集长江,使长江出现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武汉等中下游地区洪峰迭起,水位长期居高不下,千里长江干堤险象环生。8月中旬,四川发生的区域性暴雨造成第6次洪峰,万里长江激流滚滚,浊浪滔天,中下游地区危在旦夕。为确保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安全,一个最难解答的难题交给了气象部门:上游的降水有无减弱的趋势?
如无减弱趋势将实施荆江分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