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200000001

第1章 导读

教师和父母的最大魅力是什么?

教育的制高点是自我教育。

教师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是充分发挥“镜子”的作用,引导孩子热爱学习,从而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什么是“镜子”的作用呢?

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而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认识自己都是依据他人的反馈而实现的。就像人们通过照“镜子”来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要提高孩予的自我意识,就需要教师和父母的反馈作用,这就是“镜子”的作用。

孩子照你这面“镜子”的时候,最好是看不见你的明显的“指示”和“要求”,而是接受了你的影响,但他又没有觉得被动,而是觉得心情愉快,这时,你的想法就很容易内化为他自己的选择,这就形成了他自己的态度。

相反,最让孩子伤心、失落的师长是这样的——凡事都喜欢做“交通警察”总是用一种惩罚和评判的目光来“审查”自己。

一、要把学习变成孩子的内心渴望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老人与邻居的孩子们有些麻烦。

每天,一些顽皮的孩子都要聚集在他家的附近,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了很多办法来阻止他们,他叫警察,打电话给孩子们的父母,大喊大叫地威胁他们,但都不奏效;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起劲,石头扔得更欢了。

经过思考,老人将孩子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我现在慢慢地喜欢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了,为此我愿意向你们付钱,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你们向房子扔石头的回报。”尽管这个承诺孩子们看起来很离奇,但他们仍然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呢,也如约付给他们每人每天一块钱。

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把孩子召集起来,他对孩子们说:“很抱歉,最近我挣钱出现了一些困难,我无法每天付给你们一块钱了,你们看每人每天付给你们5毛钱怎么样?”孩子们当然很不乐意,但他们嘀咕了一阵子后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

又过了几天,老人再次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挣钱状况实在糟极了。我连付给你们5毛钱也无法办得到,但我还是愿意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一毛钱,你们看怎么样?”

孩子们很快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的一个打破了沉默:“别想得太美了,谁会愿意只为了一毛钱干这种苦差事?”就这么着,孩子们走了,再也不来扔石头了。

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扔石头是出于内在动力的驱使,扔石头使他们觉得新奇、好玩、冒险,因此,那位老人越管他们就越逆反。可是,从老人给他们第一笔钱的时候,这些孩子扔石头的原因或者动机就发生变化了,他们所做的事情再也不是源于兴趣,而是从内心的渴望转变为外来金钱的刺激,当外来的刺激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没有的时候,扔石头的行为也就失去了激励因素,其结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可以倒过来再看一个问题,如果这个老人的家门前有一堆小石头,他想把它搬掉,而在他的家门前总是有很多孩子在玩,于是,他就突发奇想,想让孩子们帮自己的忙。该怎样去做呢?最普遍的做法就是承诺付给孩子合理的报酬,让孩子因为外在的激励因素而去做搬石头这件事。但如果只是每人每天一块钱,恐怕孩子们就不会去干,这时,就需要研究孩子的期望值,从低到高形成一个报酬奖励机制,比如谁搬得越快谁将得到越多。又比如,坚持干了三天以上的孩子可以提升为每人每天两块钱,然后逐一提升。甚至还可以采用更好的激励办法,这种做法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管理与教育的竞争激励办法。

显然,这种激励办法的弊端就是,孩子们干这种事情是因为报酬和竞争的因素去做的,一旦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觉得自己的努力与回报不相称的时候,就会怠工,就会缺乏积极性,甚至丧失创造力,这时,工作就会变为真正的苦差事。

老人要让孩子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心甘情愿去搬小石头,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孩子们的内心需求设置可能性,并尽量与孩子达成共识,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增加外在激励因素,就会达到最佳效果。

从根本上说,引导孩子热爱学习就是要设置这种可能性。设置可能性通常要先考虑这些问题:孩子有没有能力做?孩子努力了是不是可以实现目标?孩子愿不愿意做?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内心需求与天性?孩子是不是进入了一种氛围,接受求知环境的激励?是否让孩子们具有成就满足感,并不断获得一步一步的成功等等。

二、学会真正的“启发”

要求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调节自己。

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

二是正确评价自己,包括通过自评、互评、征评来评定自己的潜能发挥情况,看看自己自信心强了还是弱了。

三是正确调节自己,主要是看自我行为是否得到调整和控制。

这就要求师长们要学会真正的“启发”。

人的心理活动是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所以周围世界的结构特点也必然反映到我们的心理活动上来。?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结构和因果关系的物理世界中,一切物质都在持续地运动着。因而人也具有一种相应的心理特征:总喜欢追求规律性,总喜欢追求对称、均衡、持续、普遍、完美等。

如果在某种条件下这种规律、对称、完美等等有了缺陷或者遭到破坏,该有而没有,这就出现了空穴,这种空穴会让人产生追求完美的欲望,希望去填补上这个空穴。我们可以把这种欲望比喻成空穴产生了吸引力,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上也会产生这种空穴。因此,启发就是形成空穴,所谓空穴就是“该有而没有”,它是由一些已有的东西特殊地组织在一起衬托出来的局部的“没有”。怎样形成空穴呢?一是让人感到“该有”,二是让人看清“没有”。

孩子的天性和需求为“启发”提供了可能,即提供了“有”,所以启发孩子的主要内容是,从天性出发,着重指出“无”的存在,从而让他们感到“该有”但同时清楚意识到“没有”。

把知识的学习放在知识体系中去理解,让孩子不但知道该知识点,而且知道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做到“知其然,亦知所以然”,这样就会使新知识很容易被原有知识兼容,在兼容过程中,培养更高的解决问题能力,形成更多求知意识。

三、让孩子一步一步快速实现小目标,大目标就实现了

就像“知了”从地下先钻出地面,然后一步一步爬到一个高处,然后一点点蜕去身上的壳,最后自由地飞上天空。

孩子有了学习的热情以后,就要找到路子,这就需要将大目标细化成切实可行的、具体的,他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诸多小目标,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大目标。如果只有大目标没有小目标,大目标就变成了一个无形的魔鬼,构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而压力过大,动机、兴趣就将“灰飞烟灭”。

1984年,在东京举办的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夺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然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没有再挖苦他,但是对他所说的用智慧战胜对手还是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底终于揭开了。

他在他的自传里是这样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就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去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学习过程中,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细分成若干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得到一次激励,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笔者曾经专门研究过著名教育家刘京海先生的“成功教育”模式,对他来说,所有的差生,哪怕是别人认为无可救药的差生,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走向成功。他的一个理念就是,将学习当作一个长期的、逐步、循序发展的过程,关键是要不断为孩子提供创造成功的机会,在一个高要求高目标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实现小的成功,最终实现大的成功。

因此,引导孩子的学习,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大跃进”或者“杀鸡取卵”,而是应该保持一种快速提高成绩的心态,但必须先掌握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

本书的最终价值是让教师和父母从单纯的“管教”里跳出来,一切为了获得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我们的建议是:

第一步:从情感入手,培养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达到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热爱学校、尊师爱友、热爱集体;二是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学会比较全面、正确地估价自己,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

第二步:从自我教育出发,培养意志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达到以下三个要求:一是增强学生自觉克服困难的意识;二是逐步提高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三是掌握若干个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步:从自我发现出发,培养成就动机,形成职业理想。

达到以下两个要求:一是初步确立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职业理想,逐步把短浅的、个体的理想升华为长远的、社会的理想;二是培养为实现职业理想应具备的成就感、勇气,并化作为之奋斗的实际行动。

同类推荐
  • 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我们也不用着急。都可以成为一位称职的家长。因为任何一位妈妈,教育孩子。不过,就是我们做妈妈的要努力,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一位不错的妈妈,努力学点真正有价值的教育常识。所以,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一件大事,是一件不容忽视、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大事
  •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本书让您迅速了解大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亲近和理解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巨大魅力。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汲取榜样母亲科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优秀孩子辉煌的发展轨迹。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母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母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外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她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
  • 怀孕必须注意的365个细节

    怀孕必须注意的365个细节

    情绪是人的反应性心理活动的表现。从性质上说,它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不确定的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期望值和实现值之间所表现的关系有着密切联系。比如,有一对夫妇,希望很快地顺利怀孕,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如愿,就有可能导致消极的或不确定的情绪状态产生;相反,如果这对夫妇持坦荡、乐观的态度,即使没有及时怀孕,也仍然会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 50个父母常犯的教子错误

    50个父母常犯的教子错误

    您想过您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吗?您知道您的教子方案存在错误吗? 每个孩子都是等待被开发的宝藏,宝藏如何开发,就在于父母使用的教育方法。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方法错误,孩子的潜能与才干不但无法被发现,反而会被误导,影响孩子的一生。 本书一天帮您纠正一个教子错误,50天让您远离教子误区。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甚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的。其实,孩了的成长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过程。孩子如同父母的影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样本。
热门推荐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北洋时期直系大军阀吴佩孚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主张南北议和,发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与各种势力角逐,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因不肯媚日卖国而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性极强的长篇小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间微醉好入眠

    人间微醉好入眠

    爱上了最不应该爱上的人,却是此生最身不由己的选择。欢迎大家阅读。
  • 老狐狸生意心经(大全集)

    老狐狸生意心经(大全集)

    应需而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能招财滚滚的生意心经,引导你领悟做生意赚大钱的真谛。世上有没有一个妇孺皆知的东西呢?有!那就是“钱”!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为财死”等说法。英国人“为了金钱而侍奉上帝的人,为了更多的钱也会给魔鬼卖力”的名言.也折射出钱之于人的重要性。在这个商品流通的时代,钱更是物质财富的堆积,是人们的生存之本、立世之基。
  • 重生之贵女逆袭

    重生之贵女逆袭

    她身为暗人,拼尽才貌,也不过沦为他问鼎权势的一柄利器。心碎身死,她重生在十五岁那年,本想假死逃匿,却依然躲不过他的步步算计。罢!罢!罢!既躲不过,倒不如斗上一斗!素手拨动命运轮盘,却陷入了更深的情丝牵绊。他,郎心转还,对她倾心相许。他,风华盖世,对她一眼难忘。更有他,权势滔天,却对她生死相随……念!念!念!个个深情如斯,手段却如此狠厉。悬边,她面无惧色:“当真不肯放过我?”他执剑冷笑:“跳下去,粉骨碎身,死在我的剑下,尚可保你全尸!”城前,她神色冷凝:“要杀,就杀我一人,放他们生路。”他端坐马上:“只杀你一人,难消我心头之恨!”殿前,她笑颜如昔:“要我性命,来取便是,为何累及他人?”他附耳低语:“你活着,看着身边的人一一惨死,才是对你最好的惩罚。”看来……即便重走了这一世的风华,最难猜透的依然还是人心……
  • 为什么总是伤害最亲的人

    为什么总是伤害最亲的人

    我们可以对一个陌生人面带微笑,我们可以向一个路人伸出援手,为什么我们总是毫不留情地去伤害我们最亲的人?为什么我们总是把自己最反叛的一面展现给最爱我们的人?不要再为伤害亲人找借口,不要让亲情变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努力不去伤害最亲的人,才会更加幸福。
  • 营养粥配小菜

    营养粥配小菜

    《美食天下(第1辑):营养粥配小菜》讲述一碗粥,融汇五谷杂粮精华,根据其营养和性味特点,搭配与之互补的健康小菜,就是适合早、晚食用的的黄金营养美昧组合。美味实惠的粥菜组合,浓缩中华食养智慧,汲取中医养生精华,健康养生其实很简单。
  • 晨昏

    晨昏

    她是他天空里的飞鸟,他是她生命里的孤岛。“有我陪着你,什么都不用害怕。”一句话,像是一个魔咒,攥住了两个人的心,注定了三个人的宿命。妖艳的止安是一团火,柔软的止怡是一汪水。纪廷就在这水火之间,辜负了水的温柔,却无法触及火的热烈。或许是可以触及的,只是太过滚烫,所以更多的时候只是远望。如果他不顾一切,那火将焚毁的又岂止是他一个人的身?“你到底是不想,不敢,还是……不行?”“你知道吗,纪廷,我看不起你。”为了报复,也是因为疲惫,止安选择了远离。可逃得越远,也意味着她的不安越深。夜航鸟不停地飞啊飞啊飞,心中的岛屿就在那里,却不敢停下。这才发现自己走得那么急,竟然是因为不敢回头,害怕蓦然回首,再也找不到当初的那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