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把“适度戒备”夸大化
适度的戒备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但是猜疑心理过于严重,对别人的任何行为都认为是居心不良,那么于人于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傍晚,几个青年工人因开玩笑过头而发生争吵,并动起了手。老钱和其他几个老工人跑过去,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混战着的年轻人拉开。拉完架后,老钱发现手表丢了,到处找也未找到。大家觉得,老钱是个好心人,做了好事,不能让他个人受损失。打架的几个年轻人也为老钱师傅因为替他们拉架丢了表而深感内疚和不安。为此,大家决定凑点钱,买块表赔给老钱。表买好后,因老钱调休,青工们便委托工会小组长郝梅大姐转交给他。
下班的路上,郝梅巧遇老钱和他的妻子。郝梅笑着对老钱说:“你丢了表,大伙凑钱买了一只赔你,让我转交给你。”站在一旁的老钱的妻子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回到家后,她立即对老钱进行“逼供”。尽管老钱如实诉说,可她仍一口咬定丈夫与郝梅有不正当的关系。接着,她又到丈夫的厂子里去大吵大闹。厂里的有关人员耐心地向她说明事情的经过,希望她不要无端猜疑,她却说:“那姓郝的已扰乱我的生活了,你们怎么不管!”周围的同志再劝,她又和劝说的人争吵,越发不管不顾。
此后,为了“教育”老钱,她到处散布老钱与郝梅有作风问题,认为这样可以“压”住丈夫。她的多疑和偏执,伤了老钱的心。一对结婚十三年的夫妻就这样分了手……
一个原本美好的家庭被“猜疑”搅散了。猜疑,它投向夫妻、家庭间的是魔鬼的阴影,它使人郁闷、压抑,甚至陷入烦恼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有了猜疑,夫妻间就犹如筑起了一道屏障,爱情、幸福被拒于屏障之外。
培根说过:“猜疑就像蝙蝠,只让人永远在朦胧的夜里飞翔。多疑之人的眼睛预设很多陷阱,其实眼前都是坦途一片。”猜疑是一种主观的想像和推测,它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不管怎样,猜疑都是人际关系的大敌。它会破坏朋友间的友谊,疏远同学或同事间的关系,无端地挑起同学、同事和朋友间的矛盾纠纷,也很影响自己的情绪。生活在猜疑中的人,总是郁郁寡欢,缺少内心的宁静。《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她本来身体就弱,加之常常在猜疑中度日,使自己情绪沮丧,常暗自垂泪,结果是身心俱毁,早年夭折。
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对他人、对自己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应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1.优化个人的心理素质。拓宽胸怀,来增强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
2.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的束缚,走出先入为主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3.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获得最大限度的谅解。
4.无视“长舌人”传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才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恶果。因此,当听到流言时,千万要冷静,谨防受骗上当。
5.当我们开始猜疑某个人时,最好能先综合分析一下他平时的为人、经历以及与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现,这样有助于将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好奇心易让人产生猜疑,但更多的是人们对自身安全的不信任。猜疑是一根刺,不仅刺破别人的心,也会让自己的心流血。猜疑不仅是对别人的不信任,更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他们往往会丧失理性,从而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给他人造成伤害。
那么,怎样摆脱被猜疑的困境呢?
1.主动洗刷清白
怀疑,意味着不信任、不友好,并潜伏着更激烈的矛盾隐患。如果一个人的周围,到处可见怀疑的目光,那就说明他的处境很危险。被人怀疑总不是件好事。为此,聪明的人总是设法解除人们的怀疑。
2.利用狐疑化危局
多疑者相遇,纠合在一起,难成大事。如果对手或敌人是一群多疑者的集合,何不利用他们的相互不信任,为自己赢得胜利呢?
在激烈的竞争中,对手之间为了共同的敌人会结成联盟,但联盟并非很牢固,甚至是脆弱的。通过同盟势力来打击政敌,这是政治斗争中常有的现象。面对政敌的同盟,利用对手的互不信任,制造混乱。这样,既可削弱对手的力量,又可扩大自己的同盟,同时还有可能形成各个击破的态势。
3.大智若愚应对试探
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而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
正如诗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随天外云卷云舒。
“难得糊涂”是做人的一大境界,也是成大事的一个法宝。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糊涂并不是字面上的简单意思,它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是应对多疑者的一着妙棋,是聪明人的假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