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在职场打拼的人都要牢记,不论什么时候,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都要给自己留一些“空杯子”,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心有空余,才能装物。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这件事李嘉诚的影响很大,师傅的这句话也如同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主动为部下承担过失的领导者,才是一个好领导者。李嘉诚认为:员工的错误就是管理者的错误。
管理者的职责是招募到比自己更强的人,并鼓励他们发挥出最大的能力为自己服务。这本身就已经证明了你的本事,应该知人善任,同时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大风起兮云飞扬,在这个过程中最占便宜的还是管理者自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作为一名成功的领导,实现组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的失败是从任用庸才开始的,让自己的下属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同样,企业的辉煌是因为任用了更为优秀的人才而取得的。
若发现矛盾冲突是因为自己引起的或者是针对自己的,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就应当从自身查找原因。如果发现自己的确存在不足,一定要勇于承担责任。
出了事只知道责备下属,也会委屈员工。不知道多从自身找原因的领导者,很容易与下属发生矛盾,推卸责任对领导来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些都会让领导者失去威信,丢了人心。
是精明一点好,还是糊涂一点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答案。但身为一个管理者还是应该保持在众人面前低调一些,当然,糊涂”一点,当然这种糊涂并不是真的糊涂,为人处世,而是希望我们学会一点大智若愚的技巧,避免一些弄巧成拙的尴尬。
虚心向同事及身边的人学习,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谦虚让你得到尊重。不要倚老卖,身为管理者,老自以为是。越饱满的麦穗越弯腰,改变自己,成就自己。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行为者,同时也是行遍天下无所不克的最坚强者。
道德经箴言
当其无——虚心促使成功
一切势态,一切将来,不值得挂怀。也知道该放弃时则放弃,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不过是过眼云烟,在混杂中活得清楚明白。面对再多的诱惑,都心中有数,智慧者当如是。
不刷新你的知识,很多人都这样认为:自己学过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是很容易贬值的,古语常说“谦虚使人进步”,只要保有它们,谦就是一种礼貌,一种礼节上的心态,就不愁吃不到饭。但在进步的社会中,虚就是一种空杯心态,把自己归零去学习。
行动指导
他不安于贫困的家庭生活,也不喜务农,便出任了沛县泗水亭的亭长,刘邦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练就了目光敏锐,察言观色的能力。
实则静待时机,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智者总是看透不说破,看似是“袖手旁观”,藏巧于拙,谨言慎行,罗斯福巧用了大智若愚之道,虚心纳谏博采众长,做事留有余地。
但他却从弱到强,在秦末起义的群雄中,一步步地走向壮大。刘邦是唯一一个非贵族出身的将领,在军事上也一直处于劣势。追究其原因,恐怕首先应归功于他亦刚亦柔的个性。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这里。”
结果师傅告诉他:“你要记住,无论以后做什么工作,李嘉诚觉得过意不去,作为领导者就应该为自己的下属承担责任,部下的错就是领导者的错误,本来是自己的错误却让师傅承担下来,领导者就应该负起这个责任。于是就向师傅道谢。否则,就不配当领导。”
译文:大道的直捷好像很曲折,大道的灵巧好像很笨拙,大道的善辩好像很不善言辞。
管理者善于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不因为自己的领导权威就埋没或忽视员工的能力,给他们机会在企业中创造自己的价值。
大智若愚——极高明的处世智慧
鸿门宴上,他低三下四,显尽了自己性格的柔弱;当身陷逆境,因其圆,需忍让之时,他的性格表现得忍性十足;该仁慈之时,无所不容,他总是慈眉善目;他心细如发,任何微小的变化皆能发现;开拓之时,故无所不有,他又豪气勃发,再大的局面他也能把握。甚至有时还表现得有些流氓气息。正因他具备上述性格特征,刘邦的个性就是典型的外圆内方,所以张良愿为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萧何愿为其镇后方、抚百姓、供粮饷;韩信愿为其统兵百万,无所不包,战必胜,攻必取。如此这般,其实,刘邦不得天下,谁得?
行动指导
”禅师说:“是啊,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禅师的意思是,明明杯子已经满了,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为什么还要到我这里求教?
,面对错误与其逃避不如勇于承担。由于不知道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所以只是一错再错,不可收拾。因为逃避错误的人,他们这样做并不能直正改正错误,提升自己。
”意思是,大智若愚其实一种智慧之道。而智者避危于未形。汉代司马相如所著《谏猎书》有云:“明者远见于未萌,明理的人在事物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预见到了事情的发生,聪明的人可以在危险出现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避免危险的方法。
它并不是一味地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归零的心态就是空灵、谦虚的心态,去接纳新事物,追求更多收获。
道德经箴言
讲究以柔克刚,而“柔”的不仅仅是一种退让,中国人为人处世讲究方圆之道,还是一种审时度势,一种宽容的态度。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之至柔——管理要适当讲究圆滑和技巧
原文: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人才,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要善于寻找人才、借助人才,使人才为企业所用。
原文: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因而,有些管理者既豪爽而不拘小节,他们注定是杰出的领导者,在他们的麾下注定会有一大批人才乐为其用,又细腻而善解人意。又注意照顾身边之人。这些性格特点促使他们既豪迈果敢、英气勃发,必然会出现人才济济一堂的局面,所以他们的事业注定会成功。
行动指导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他待人宽厚,非但不介意,喜欢施舍,性情豁达大度,刘邦嘲笑人,行为放荡不羁。这些无疑增添了刘邦的个性的亲和力,他能把自己融合于不同阶层的不同人中,但不得罪人。而且他不在场的时候,大家还感到好像缺少些什么,觉得有些索然无味。因此人们并不介意刘邦取笑自己,成就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以及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他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卡内基是公司最大的股东,但他并不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之类的职务。到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他要做的就是发现并任用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杰出人才为他工作。
道德经箴言
自满者总是认为自己能力很高,不能虚下心弯下腰,有多少人总是自以为是,这样的故步自封,只会让自己走向退步。结果却一事无成。自以为是的害处只能导致盲目自大,在现实生活中,尔后自欺,然后欺人。
提升得当,可以对下属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让下属在得到实际利益的过程中,让下属在工作中看见奔头,激励他们向优秀员工看齐,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是对他们卓越表现最具体、最有效的肯定和奖励。大胆提拔年轻人,适时提拔下属,为管理层注入新的活力,使员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共一轂,原文:三十輻,當其無,有車之用。
译文:因此,圣人始终都不自以为必须独揽大权,所以能成就大事。
有强攻也有智取,有长驱直入也有步步为营,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来源较杂,这段下层人的生活经历,整体素质不高,但他施行了灵活机动的战术,刘邦的军队人数少,避实击虚,按部就班,使他练就的适者生存的能力,不愠不火。在后来的战争争中,有当机立断也有集思广益,终于取得了胜利。
偶尔装装糊涂,真正的大智若愚还要在日常的积累中感悟。真正能巧用模糊语言,将有助于经营你的人脉,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十二)十二月 管理者的智慧之道 (5)
行动指导
虽然说人生如戏,但是真正的高人,不在戏中迷失自己。管理也是如此。
就是一切从头再来,作为管理者要有空杯的心态,就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
所以只要在工作上出现错误,李嘉诚就会带头检讨,经营企业并不简单,把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尽量不让部下陷于失败的阴影。他时常说:“下属犯错误,犯错是常有的事情,领导者要承担主要责任,甚至是全部的责任,多年的经商经验让他懂得,员工的错误就是公司的错误,也就是领导者的错误。”
道德经箴言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她是一个八面玲珑、九面处世的女人,终于反送了卿卿性命。精明到处处好强、事事争胜,哪儿都落不下她,终于得罪了大太太,《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加之贾母撒手人寰,她的靠山没了,可谓是家喻户晓。红学家们感慨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最终结局如此悲惨,毕竟没有看透官场上的处世哲学——难得糊涂。
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修行者,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于车毂而造车,有了其中的虚空,才发挥了车的作用
行动指导
终不为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齐瓦勃是一名很优秀的人才,但他却是一个对冶金技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他本来只是卡内基钢铁公司下属的布拉德钢铁厂的一名工程师。当卡内基知道齐瓦勃有超人的工作热情和杰出的管理才能后,马上提拔他当上了布拉德钢铁厂的厂长。他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他卓越的识人和用人才能,他总能找到精通冶金工业技术、擅长发明创造的人才为他服务。几年后,卡内基虽然被称为“钢铁大王”,表现出众的齐瓦勃又被任命为卡内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灵魂人物。
最终以柔克钢打造了一代江山。而项羽一生刚硬,从不曲折求和,当四面楚歌响起,刘邦以柔克刚,他本可以东渡乌江,但他宁折不弯的性格,为自己创造了生存的环境,却让他自刎于乌江,宣布了自己的彻底失败。
就是汲取各种养分、滋养生命的过程。如果我们带太多的自满上路,就像那个装满水的杯子,人生旅行,再也容不得半点水进入,这将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道德经》第十一章
但罗斯福一方面顺应人员的和平愿望,正在加勒比海地区巡视的罗福收到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特急信件,另一方面又以伟大政治家的智慧重视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保持对希特勒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理性认识。英国需要大量武器装备,1940年12 月,恳求美国伸出援助之手,面对整个社会对战争的反对态度和国会的僵硬立场、罗斯福总统心有同情却无力行动。在1940年最后几个星期,内称为对付德国军事力量,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罗斯福赢得了胜利。
妒才是管理者的大忌。那些时常害怕下属超越自己、抢自己风头而对功高盖主者施行严厉打击的管理者是很难取得成就的,因为他总是缺少比自己更有谋略的人的协助,而仅靠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是不可能将企业做大做强的。
管理者只有恰当地运用和把握“柔”的尺度,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