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800000085

第85章 (1)

第四十七章失败者之路:风中的竖琴 (1)

当时在纽约,有若干慈善机构,和赫斯特渥特那样不幸地投靠于上尉的性质差不多。其中有一个是在第十五条街上的天主教慈惠会传道所——一排红砖的人家,门口都挂着一只普通木制的捐献箱,上面写明,凡是申请救济的,每天中午施舍一次中饭。这项简单的公告措词极端谦虚,实际上慈善性质非常宽泛。在纽约,这类机关和慈善团体又大又多,只是境遇好一些的人往往注意不到罢了。不过对于存心注意的人,这些机构却越发显得重要了。

特为寻找的人除外,一般的人每到中午时分,即便站在第六条街、第十五条街岔路口,也不会注意到,在这条繁华的大街上,在一大群拥挤的人群中,每隔几秒钟,就会出现一些人类中饱经风吹雨淋步履蹒跚的标本——形容憔悴,衣衫褴褛。同样确实的是,越是天冷,这样的光景越突出。由于传道所里地方不够,又没有一间烹调室,于是迫不得已,限制每次在同一时间里只能有二十五或者三十个人进食,因此不得不在室外排起队伍,逐个依次进去。这样一来,就每天要出现这样的光景,多少年来如此,人们习以为常,就根本想不到这事上来了。人们在寒冷的气候里耐心地等候着,就如同牲口一般——要等候几个钟头才进得去。并没有人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也并没有在场服务的人。他们吃过了,然后又走开去,有的人常常在整整一个冬天,每天都来。

一位身子魁伟、面色慈祥的妇女,每一次总是从头到尾站在门口,点着允许进去的人数。男人们气派庄重地往前移动,并没有表现出慌张急切的样子,几乎可以说是无声的行列。在最恶劣的天气里,这里可以找到这个队伍。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往往大声拍着手掌,连脚也舞动起来。手指头和脸上,给寒冷刺得非同小可。在大白天里,对这些人加以一番考察,便足以证明他们几乎全都是同一类型。他们属于那么一类阶级,他们在尚能耐得住的白天坐在公园里的凳子上,而在夏天的夜晚便睡在公园里的凳子上。他们经常光顾博佛里街和邋里邋遢的东区街上,在那里,破烂的衣服,枯槁的形体,不会被挑出来看作怪事。他们属于这么一类人。他们在阴冷恶劣的天气就到寄宿处。进食不按时,并且吃得狼吞虎咽,以致骨骼松弛,肌肉萎缩。他们一个个面色灰白,有气无力,眼眶深陷。而形成对比的眼睛一闪一闪地发光,嘴唇显出病态的红色。他们头发乱蓬蓬,耳朵贫血,皮鞋已经裂了缝,鞋后跟、脚指头都裂了。他们属于那么一个阶级,整天只是飘飘荡荡,每一次的人潮把另一批推着向前,就如同海浪把浮在水面上的木头冲到波涛汹涌的岸边。

有一个世纪的快近四分之一的时光,在本市的另一个地段,有一个叫做佛勒区曼的面包店老板,他对任何一个人,凡是在半夜时分,到百老汇和第十条街拐角他开的那家饭店边门来的,都给一个面包。二十年来,每天晚上,都有近三百个人排成队伍,在规定的时刻,迈开步子走过门口,从放在门外的大箱子里捡起——一块面包,然后消失在夜色里。自从开始的那一天起,一直到如今,拿这些人的性质和人数来说,很少有什么改变。有些人曾经一年年看到这个队伍往前移动,熟悉了其中的两三个人。有两个人十五年来简直没有一个晚上不来。几乎属于照例的常客的,大致有四十个人。队伍里其余的人则是陌生的。每当经济恐慌、生活特别困难的时刻,也很少超过三百个人的,在经济繁荣,很少听到失业的时期,也很少低于这个数目的。在佛勒曼区面包店的大箱子前,不论冬天或是夏天,不论风雨交加或是天气晴朗,不论丰收年景或是灾荒年份,在半夜时分,总会出现这一群人的凄凉光景。

如今正是严寒的冬天,赫斯特渥特成了这两家慈善机构的常客。有一回天气特别寒冷,在马路上乞讨不到什么东西,他一直等到中午,才找上了这个对穷人实行施舍的机构。这天早上十一点钟,便已经有几个跟他一般光景的人踉踉跄跄走出第六条街,薄薄的衣衫在寒风中吹得瑟瑟作响。他们靠着面对第十五条街的阿摩勒第九团大厅墙外的铁栏杆,来得早,希望能先进去。还得第一个钟点。他们开头散得比较开,后来别的一些人来了,他们便挤得紧了一些,以便保护他们的优先权。赫斯特握特从第七条街出来,从西边走过来,加入了这个队伍,离大门很近,比别的人离得近了些。那些比他更早在这里守候的,原本站得远了些,如今便缩拢了一些。他们并没有说什么话,只是通过顽强的神态,表示他们理该占先。

见到人家对他的举动有异议,他阴沉地望了望队伍,然后走了开去,排到了队伍的末尾。秩序一恢复,兽性般的反感也就缓和了下来。

“一准是靠近中午了。”有一个人说。

“是啊,”另一个人说,“我等了快一个钟头了。”

“啊,可是天好冷啊!”

他们焦急地窥望着门口,他们都得通过这扇大门。一个食品店的人用车送来了几篮子食物。这就引起了有关食品店和食品价格的话题。

“我看肉价涨了。”有一个人说。

“要是发生战争的话,那对国家可大有好处啊。”

队伍很快越来越长。已经有五十人以上了,排在最前面的人,从他们的神态看起来,显然深感庆幸,不必像排在末尾的人等得那么久。不少人伸出头来,望着后边的队伍。

“只要你是在前面的二十五个人当中,那就不在乎是否排在离门最近的地方,”二十五人中的一个这么议论,“反正你们是一块儿进去。”

“哼!”赫斯特渥特忍不住说。他是被硬挤出去的。

“所以非得靠实行单一税(单一税,当时享利?乔治的主张,认为土地私有不合理,主张对地租收入征税,而取消其它捐税,故称单一税。虽不彻底,但得到不少平民拥护。——译者)才行啊,”另一个人说,“在实行这个以前,不会有什么秩序可言。”

在更多的时间里,大家不说话,只见这些形容枯槁的人推来推去,东张西望,垂着胳膊。

后来门打开了,一脸慈悲相的女修土出来了,她只看一看秩序。队伍慢慢地朝前移动,一个个依次进去,一直数到二十五个为止。于是她伸出粗壮的胳膊,把队伍拦住,阶沿上站着六个人。前经理便是其中的一个。有些人一边等,一边闲聊,有些人禁不住对不幸的遭遇发发牢骚;有些人在沉思,赫斯特渥特便是其中的一个。后来,他给放了进去,吃过以后,走了开去,只因为受了多少罪才吃到饭心里非常恼火。

在另一天夜晚十一点钟,大概是两周以后,他在等待半夜里施舍的面包——耐心地等候着。这一天是他不幸的一天,不过如今他带了哲学家意味对待他的命运。即便他搞不到晚餐,或者在半夜里挨饿,至少他还能找到一个藏身之地啊。半夜十二点钟前几分钟,一只很大的面包箱子推了出来,恰好一到时间,一位大腹便便、圆脸盘的德国人站到了边上,喊了声:“准备。”队伍马上朝前移,每个人依次拿到了面包,然后各走各的路。在这一回,前经理一边走一边吃,不出一声地在黑漆漆的马路上沉重地拖着步子走进了他铺位所在的投宿之处。

到了一月份,他几乎得出了结论,认为他的一切已经完了。生命诚然一直是可贵的,不过,如今经常地缺衣少食,加上体力日益衰弱,就使得人世的魅力变得阴暗减色。有好几回,命运逼得太紧了,他曾想一死了之。不过,天气一旦有了变化,或者乞讨到了一块钱币,他的情绪也就变了,就会再等候下去。他每一天都要在地上找几张旧报纸,看一看,看有没有有关嘉莉的踪影,不过整整一个夏天、一个秋天,都没有看到什么。后来,他发现自己害起眼病来了,而且病越来越重,以致在他时常光顾的宿舍那黑乎乎的房间里,他根本就不想看报了。食品恶劣,饭食不按时,把他的每一项生理机能都搞得衰弱不堪。惟一的补救办法是找到一个去处,并且能搞到钱付这个帐,然后在那里打个瞌睡。

他发现,他这么衣衫褴褛,身子瘦弱,人们把他当作了游民乞丐这类可憎的家伙。警察一路赶他,饭馆、寄宿舍老板一见到他的踪影立刻轰他走,行人挥手要他走开。他发现,要从人家那里讨些东西,可越来越难了。

到了最后,他自己也承认,一切全完了。已经不知多少次了,他向行人乞讨,可一再被拒绝——人家一个个避他唯恐不及。他这才得出了这个结论。

“先生,请多少施舍点吧,”他对最后一个人说,“看了老天爷的面,施舍点儿吧,我饿啊。”

“呸,滚开,”那个人说。可是此人自己恰好也只是个庸庸碌碌之辈,“你这个人不中用,我什么都不给。”

赫斯特渥特把冻得发紫的双手插在口袋里,眼泪直淌。“好吧,”他说,“我如今不中用了,我过去是不错的,我有过钱,我一了百了。”怀着死的念头,他朝博佛里街走去。有的人曾打开煤气,这样死去,他为什么不呢?他记得有一家寄宿舍,那里有些窄窄的小房间,房间里有煤气灯,他想,这简直是为了他想要干的事预先就安排好了的。按规定要付一角五分钱,才能开这个房间。然后他想起了,他可没有这一角五分钱啊。

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位看起来境况很不差的绅士,从一家上等的理发店出来,脸上刮得光光的,正迎头走来。

“请多少给我点儿什么吧。”他大起胆子求他。

这位绅士对他打量了一下,然后掏钱。袋子里只掏到一个两角五分的钱币。

“给,”他说,一边给了他一个钱币,以便摆脱他的纠缠,“好,走开吧。”

同类推荐
  • 居士林的阿辽沙

    居士林的阿辽沙

    《居士林的阿辽沙》主要内容包括:妓与侠、夜与港湾、开局、山河寂寞、市场街的诗人们、芜城、裸谷、俄狄浦斯在深圳、晁盖之死、《易经》与考夫曼先生、绛衣人、蛊舞、敌档、少将与中尉、忧郁的布鲁斯等。
  • 贺享雍文集(第一卷)

    贺享雍文集(第一卷)

    本卷收入作者长篇小说《后土》。佘中明老汉是一个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土地承包后,他家的田越种越多,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田大户。但他怎么也没想……
  • 西路上

    西路上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过去

    过去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丝绸之路(上册)

    丝绸之路(上册)

    大唐景龙四年六月,在甘州商道上,一棵棵稀疏的枯木被渐起的沙尘所迷蒙。只片刻工夫,面前便呈现出一种灾难将至的恐怖景象。透过风沙漫过的阵阵迷雾,有三支带着丝路韵味的大型驼队,伴随着风沙的呼啸声和悠扬的驼铃声,由远及近缓缓而来。
热门推荐
  • 小痞女穿越深宫2:只做皇后不做妃

    小痞女穿越深宫2:只做皇后不做妃

    注:此女很强大+小痞无边(杀手穿越的,不喜强大的亲慎入)皇帝响尾蛇携钱多多(穿越的)微服出宫,太子冷元屹监国,天上突降凤凰女,说爱就要爱,就赖就要赖!头发短短,武功了得,开放大胆,狠话连连:他是她的目标,躲得了太子,躲不了皇宫,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抢她男人者死,只做皇后不做妃……(此文是小痞女穿越深宫:与魅君过过招第二部,书中人物,有不解者,可以去看前一部)
  • 重生之闲妻不闲

    重生之闲妻不闲

    前世,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程诺,忽略了除工作以外的所有一切。然而,工作遭遇不顺,婚姻走到尽头,家庭发生巨变。重生后,程诺痛下决心:家庭为主,工作为辅,做一枚闲情逸致的闲妻吧。却不料,闲妻不闲,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陆续登场——阴险伪闺蜜,傲娇小三,极品亲戚,纷纷来袭。离婚墙头草丈夫变成了忠犬,重遇万人迷妇产科教授陆哲彦。总之,逗比来袭,女主冷静!真爱是后盾!
  • 盛唐红颜:长孙无垢传

    盛唐红颜:长孙无垢传

    现代女子林微微高中毕业之后的某天,在家中一朝穿越成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五岁多的宝贝女儿长孙无垢;将军爹爹的宠爱让她无忧无虑的生活,当爹爹战死之后,却因着她的缘故娘亲和嫡亲哥哥都被同父异母的大哥赶出府门,却意外遇见了长得与隔壁班校草酷似的灰衣书生;她亲历了历史著名的玄武门之战,并且这场兄弟之间的夺嫡居然是为了她;她从古灵精怪,到贤良淑德俱佳,成了满朝文武,世间众人敬服的贤德表率的传奇故事。盛唐红颜长孙无垢,贤德冠三宫,恩宠覆六殿;一身宠,满门荣,名留青史,一代文德顺圣贤后长孙氏。
  • 花开荼蘼

    花开荼蘼

    四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四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欢笑、泪水、快乐、悲伤,漫漫人生路上斑驳着青春挣扎的痕迹。写不尽的人生百态,道不完的红尘故事。如果你以为这是一部简单的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它的精彩远不止于此。这是一部洞悉世事、看透人生的小说。一部让你肆意欢笑、肆意流泪的小说。
  • 山海经密码2

    山海经密码2

    这是一个历史记载的真实故事:4000年前,一个叫有莘不破的少年,独自游荡在如今已是繁华都市的大荒原上,他本是商王朝的王孙,王位的继承人,此时却是一个逃出王宫的叛逆少年。在他的身后,中国最古老的两个王朝正在交替,夏王朝和商王朝之间,爆发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争。
  • 热血痕

    热血痕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历史异常久远,但又为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那就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互相征战的坟事。此书是讲史中的优秀之作,对晚清政治颇多揭露。作者主旨是要国人记住外人之侮,雪耻自立,在国难当头之时,卧薪尝胆,共同对敌。所塑造的爱国志士,不畏困苦,复兴亡国,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和理想。
  • 千亿暖婚:二嫁夺心首席

    千亿暖婚:二嫁夺心首席

    婚礼即将开始,新郎和闺蜜跑了?芝麻开门,新郎天降!她冲进男洗手间,捉了个酷男继续婚礼!偶滴神!替身新郎居然是财团首席!惹了笑面虎,心里怕慌慌,她冷汗涔涔想要跑路,却被首席大人拦腰抱起,“老婆,哪里跑!”【婚后争宠大作战】“老婆,臭狗抢了我的床位!”“汪汪汪!”“赐你沙发一张!”“老婆,别遛狗了,遛遛我吧!”“汪汪汪!”“恩准你当小跟班!”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