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300000070

第70章 粗犷豪放的底色上有着不同气质的辽宁商人2

第十四章2喜做大生意

辽宁人似乎最喜欢这个“大”字。给人起个外号也常常带“大”字,像“王大埋汰”、“唐大敢干”、“张大嗓门”、“李大轮子”等等。对主食的称谓也常带“大”字,像“大馒头”、“大发糕”、“大菜包子”、“大饼子”等等。对人的称呼,也喜欢带“大’’字,像“大丫头”、“大小伙子”、“大老爷们”、“大老板”等等。日常用语中也有许多带“大”字的,像“大头菜”、“大酱”、“大白菜”等等。

凡到过辽宁的人都知道,辽宁所有餐馆的菜码都很大。不仅盘子大,而且量也足。同样一盘菜,辽宁能大南方三倍以上,而且价格相对低廉、公道。从这一点似乎也能看出东北人豪爽、粗犷的个性。这也许是当年祖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遗风。大概与黑土地孕育出来的关东大汉豪爽的性格有关,辽宁商人到外地旅游、经商往往出手大方,不在乎别人算计自己那几个小钱,因此,与他们谈生意时得注意要铺张大方些。

曾经有这么个故事,说的是位来自辽宁的商人,在北京做生意的趣闻。辽宁商人,住在一家四星级的宾馆里,宾馆里安排每一餐,虽然都是来自国内各个不同省份的不同风格的菜肴,但那里的精致的餐具却让这位辽宁商人难以忍受。

那里盛饭的碗非常之小,头两顿饭,由于不好意思总去盛,没吃饱。吃过饭之后,再慌里慌张地跑到街头的小馆子补一顿,不然饿得精神也恍惚了。终于有一次忍不住了,丢下手中的那个玲珑小碗,说:“我们辽宁人喂鸟才用这样的小碗!”说着,拽过一个大盘子,狠狠地盛了一大盘子饭……

再比如,有位辽宁的商人到南京出差,在一家饭馆吃一碗普通的肉丝面,要6元钱。可碗里的面条并不多,一筷子可以捞光,剩下的热汤仍然是满满一碗。由于饭馆老板殷勤招待,态度和蔼,这位朋友没有吱声,而在辽宁,一大海碗手擀面,或者麻辣面,才收你3元钱,保证让你吃得饱饱的。因此,在辽宁开饭馆,让客人吃得好,还不算是最明智的,重要的是让:客人吃得饱,这样你才有好生意做。

辽宁人不仅饭量大,而且喜欢海吃海喝。就连城里的每一种主食,个头也都很大。据说辽宁的面包像锅盖,这倒是真的。不仅面包,馒头的个头也很大,一般是200克一个。油条又粗又长,最长的有0.5米,手腕般粗。

发糕烧饼之类也都硕大无朋。饭碗也大,盘子也大。若身临其境,你能感受到辽宁人某些大方豪气的特点。也正因如此,辽宁商人似乎都喜欢做“大“生意。

2007年,辽宁省刚刚出台《辽宁省“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着力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通知。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抓住机遇,分别与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天津出版总社签订跨地区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的签署,宣告了三省、区、市在国内出版业率先达成合作共识,跨地区联合打造大型出版传媒产业集团和战略投资者,志在“出版航母”

辽宁地域广阔,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大森林、大煤矿、大油田雄伟壮观,相对应的是在 辽阔广大之域,人口稀少,人们与大自然亲近,熏陶出一种喜大求大,以大为美的习惯心理,看不惯人工雕琢的“壶中天地”,喜欢辽阔的天然大空间。

关东地区经济活动领域广阔,规模大,生产与交换活动粗放不细也强化了求大心理。针对辽宁商人的这点外地商人在辽宁做生意,加上一个“大”字,效果肯定会更好。

同类推荐
  •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日常商务信是指商业机构、公司、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有关的事务性书信来往。其作用是维持商业经营的正常运转,处理一些必要的商业事务,作为一些贸易活动中的过渡性、衔接性环节,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关于养生,佛家文化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佛家对养生更是具有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论述。另外,佛法修习的具体内容,也让修炼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健康的身心。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下佛家养生的要旨。本书是一本集佛家养生精华为一体的大众实用通典。书中涵盖了素食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静坐养生、禅定养生、德行养生、情志养生、休闲养生、名人与养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探索佛门中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揭示了佛家养生的观念,并结合这些观念,详细阐述了佛家养生之道,同时还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方便易行的养生方法。
  • 邪魅王爷霸道爱:小妾不承欢

    邪魅王爷霸道爱:小妾不承欢

    狗血文章,穿越女爱上王爷的故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致命裁决

    致命裁决

    一位雄心勃勃的律师,一位意志坚定的母亲;一件疑是连环杀人的案子,一件是牵涉到儿子致命的审判;律师萨拉·纽比正全力以赴为当事人犯洗刷罪名时,却发现陷入另一件案子的儿子似乎也牵涉其中……
  • 战场合同工

    战场合同工

    退伍兵林锐,债台高筑生计艰难,又找不到工作。再一次工作面试失败之后,偶遇一个神秘的中年人,为他提供了一份军事保安公司的合同。他的人生因为这份合同从此改变。他成了一个活跃在世界战场上的合同制员工。转战世界各地,在热点地区执行高度危险的任务。从默默无闻的战场炮灰,到声名赫赫的佣兵之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和末世有个约会

    我和末世有个约会

    莫名其妙穿越到丧尸横行的平行世界,养养狗,再被丧尸养成。本以为这是一个穿越女在末世养成与被养成的简单故事,结果……什么?人类都只是外星人吃腻了的食物?而丧尸是外星人喜爱的新食物,地球未来的新主人?这太不科学了!
  • 中国音乐故事

    中国音乐故事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中国音乐故事》主要内容包括:伶伦制律、最早的情歌、夔是人还是兽、姜子牙歌动西伯侯、孔子闻《韶》、孔子学琴、宁戚敲牛角歌动齐桓公、伯牙学琴、囚车里的歌声、师旷奏乐、师旷以琴撞晋平公、师文学琴、百里奚听歌认妻等
  •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