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赛车训练学校的课堂上,教练老师说道:“在赛车时你最需要当心的一件事,就是当车轮打滑时要怎么办。”(这用在人生中倒是个不错的引喻,有时我们还真不免会碰上无法掌握的状况)。他接着说道:“碰到这种情形很简单,那就是把目光放在你想去的方向,可像大多数人那样一心只想车子别撞上栏杆。”你一定听过这样的事,某人一路上顺顺当当地快速开着自己的跑车,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车子突然失去了控制。在高速公路上,差不多要好几英里才会有一个电话亭,可是这些失控的车子往往就偏偏撞上去。究其原因,乃是当车子失控时,驾驶人都力图避开碰上什么,结果越是盯着不想撞上去就越是会撞去。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行动方向乃是朝着我们的想象中所摆放的位置。
当老师说完上述道理后,就对罗宾说:“现在我们要进行车轮打滑的反应训练,我这里有一台电脑,当一按其中一个按钮,有一边车轮就会腾空,造成车子失控面乱滑。这时候你可别盯着路旁栏杆,而要盯着希望车子驶去的方向。”
“没问题。”罗宾满怀自信地说道,“我听清楚了你所说的。”
头一次驾着车出场,罗宾一路上尖叫个不停。随之,老师就按了那个按钮,而车子便突然打滑并失控,你可知道罗宾的眼睛是盯着何处吗?一点没错,就是路旁的栏杆!眼看着车子就要撞上去。罗宾心里害怕得要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师迅即把他的头扳向左侧,逼着他看向应当要去的方向。虽然车子还是不时打滑,而罗宾也一直担心会撞上栏杆,可就是硬被老师逼着只看车子应当去的方向。最后,罗宾终于把意识摆对方向,而方向盘也能顺势转向。当训练结束时,罗宾停好了车子,重重地吐了口气。
美国成功学大师罗宾指出:当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问题,要把精力放在寻求解决在让你害怕的方向上。
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法。
对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必陷困境,因为别无选择。
对事情有两个方面的人也容易陷入困境,因为他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给自己。
有第三个方法的人,通常会找第四、五个,甚至更多的方法。
有选择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而已。
没有办法,也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而已。
其实世界上尚有许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
只有相信尚有未想到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并使事情改变。
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力,而且不止一个。
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出办法的人?
让生活之舟驶向你要去的地方
现今工商界中,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要比依照自己的鼓声节奏前进的人要容易得多。要做到无论何时都能够把握住自我,不管大家现在都做些什么,也不管目前正好流行什么,是需要相当的自信与独立的。
劳夫·瓦多·爱默生在他一篇谈自信的文章中曾经写道:“要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男子汉,就必须不随波逐流。”当你在攀登顶峰时,你是站在某个“机构”的最上头;它可能是某个部门、某家工厂、某间公司、或者某个代理商。爱默生同时指出一件事,那就是每个商界人士必需认识到的:“一个机构就是一个人加长的影子。”
当然,许多人通常都会需要也很欢迎别人在他需要的时候伸出的援手。在你攀登顶峰的路上,你不要拒绝别人的帮助,但要记住,长远来看,你依然是自己那艘船的船长,掌舵的是你,而这艘船是驶向你要去的地方——你必须是发号施令的人。毕竟,你未必喜欢他人的目的地。你绝对不能随着他人的节拍起舞。同样的,因为你未必喜欢他人那种音乐。牢记:“付钱给风琴手的人才有资格点歌。”你必须信任你的直觉,感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当初哥伦布的船上船员都力促他返航,但他不为所动,继续他的航程。你必须学着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它与自信非常相似,但不全然相同;它与狂热也相近,而狂热正是独立自主的持续动力。
在你一路攀向顶峰时,很多时候当你环顾四周,会发现自己竟然是如此地孤独,就像人们所形容的:“高处不胜寒”。你可能突然想到:“我要依靠谁?我要与谁同行?谁会领着我走过艰辛的一程又一程!”答案只能是:你自己。现在你一个人正步履蹒跚地朝着目标前进,而你所依恃的正是那份独立自主的能力。所以去他的“人云亦云”!拒绝“一窝蜂”,要不断努力去做你认为是对的事,那些你在内心里相信应该去做的事。
即使你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独,如此的与众不同,你仍然应该为所欲为。别人可能会要你向大家看齐,但想想看,如果大家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这个世界会是多么单调乏味。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相同的,也没有哪两个人的声波是相同的,就连雪花也片片不同。
你所要遵守的规则就是:当你独自在事业以及生活的领域里站稳脚跟时,要确定你不会阻碍别人拥有相同的权利。让他们也保有他们的立足点,同时如果有必要,要让他们协助你保有你自己的立足点。
除了你自己之外,绝对没有一个人对你的命运操有最后的决定权。
你敬重父母、朋友,但是你最亲密的友人是你自己。你要先和自己做朋友,要先敬重自己;在博得别人好感之前,先获得自己好感,你拥有的最大财富是你的自我心像——对自己的好印象;不管是谁,都不能把它夺走。假如有人这样做,那是他固执己见,想要让你过他的生活,而非你自己的生活。
当然,你可以聆听父母、朋友的忠告,可是在最后关头,要自己决定想做什么。只要你想做的,是在自己能力、知识范围之内,只要你想做的不会损害他人,那么,积极地向你的目标迈进,不要让任何人使你在航程中转向;因为你必须信任你的目标,你必须到达你的目的地。
你的目标和父母、朋友的目标是不相同的,你必须要做你觉得非做不可的事;那是你应该行使的权力。换句话说,要让自信帮助你而非反对你。要选择自己的事业,因为你相信它的发展。千万不要选择适应别人的事业,那是失败和苦恼的开端。尊重他人坚守的原则,也就是尊重自己坚守的原则: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不要让别人影响你的热情
剑桥郡的世界第一名女性打击乐独奏家伊芙琳·格兰妮说:“从一开始我就决定:一定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阻挡我成为一名音乐家的热情。”
她成长在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农场,从8岁时她就开始学习钢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音乐的热情与日俱增。但不幸的是,她的听力却在渐渐地下降,医生们断定是由于难以康复的神经损伤造成的,而且断定到12岁,她将彻底耳聋。可是,她对音乐的热爱却从未停止过。
她的目标是成为打击乐独奏家,虽然当时并没有这么一类音乐家。为了演奏,她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聆听”其他人演奏的音乐。她只穿着长袜演奏,这样她就能通过她的身体和想象感觉到每个音符的震动,她几乎用她所有的感官来感受着她的整个声音世界。
她决心成为一名音乐家,而不是一名聋的音乐家,于是她向伦敦著名的皇家音乐学院提出了申请。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一个聋学生提出过申请,所以一些老师反对接收她入学。但是她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老师,她顺利地入了学,并在毕业时荣获了学院的最高荣誉奖。
从那以后,她的目标就致力于成为第一位专职的打击乐独奏家,并且为打击乐独奏谱写和改编了很多乐章,因为那时几乎没有专为打击乐而谱写的乐谱。
至今,她作为独奏家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因为她很早就下了决心,不会仅仅由于医生诊断她完全变聋而放弃追求,因为医生的诊断并不意味着她的热情和信心不会有结果。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经常用她的故事来鼓励人们,他说:“不要被他人的论断而束缚了自己前进的步伐。追随你的热情,追随你的心灵,它们将带你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不受干扰才能成为人上人
每一个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英雄人物,总有遭人批评的时刻。事实上,越成功的人,受到的批评就越多。只有那些什么都不做的人,才能免除别人的批评。
只要你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应付批评,遭人批评其实不成问题。丘吉尔在他的办公室墙上,悬着一幅林肯的字,上面是这么说的:“我当竭尽所能,一往直前。如果结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所有反对我的声浪都无关紧要。反之,如果我是错的,就算天使信誓旦旦地说我是对的,也无济于事。”
丘吉尔一生不知遭遇过多少批评,林肯更不用说了,在他一生之中,反对他的声音几乎无日无之。其实现在的一些公众人物不也如此?
你听过塞蒙·纽康这名字吗?这个人出生于1835年,卒于1909年。在莱特兄弟首次飞行成功前一年半,他说了以下的“名言”:“想叫比空气重的机器飞上天,不但不可能,而且毫不实用。”
你知道约翰·莱特福特吗?他不但是个博士,而且当过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这部名著前夕,他郑重指出:“天与地,在公元前4000年10月23日上午9点诞生。”
你晓得狄奥尼西斯·拉多纳博士吗?他生于1793年,卒于1859年,曾任伦敦大学天文学教授。他的高见是:“在铁轨上高速旅行根本不可能,乘客将不能呼吸,甚至将窒息而死。”
1786年,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初演,落幕后,拿波里国王费迪南德四世,坦率地发表了感想:“莫扎特,你这个作品太吵了,音符用得太多了。”
国王不懂音乐,我们可以不苛责,但是美国波士顿的音乐评·论家菲力普·海尔,于1873年表示:“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要是不设法删减,早晚会被淘汰。”
好吧,乐评家也不懂音乐,但是音乐家自己就懂音乐吗?柴可夫斯基在他1886年10月9日的日记上说:“我演奏了勃拉姆斯的作品,这家伙毫无天分,眼看这样平凡的自大狂被人尊为天才,真教我忍无可忍。”
有趣的是,乐评家亚历山大·鲁布,1881年就事先替勃拉姆斯报了仇。他在杂志上撰文表示:“柴可夫斯基一定和贝多芬一样聋了,他运气真好,可以不必听自己的作品。”
1962年,还未成名的披头士合唱团,向英国威克唱片公司毛遂自荐,但是被拒绝。公司负责人的看法是:“我不喜欢这群人的音乐,吉它合奏已经太落伍了。”
真正的勇气就是秉持自己的信念,不管别人怎么说。
我们都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但是水只要不渗进船里,船就不会沉。记住一件事,只要确定你是对的,就坚持你的信念,无怨无悔。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能成为人上之人。
学会与众不同的思考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在指挥演奏时,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认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地说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面对着一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突然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台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们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终因趋同权威而遭淘汰。小泽征尔则不然,因此,他在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中摘取了桂冠。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指出:“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接受权威人士所给他们的负面评价是最大的不幸。许多人失败于智商测试、学习能力测试和其他测试,同时,这些人又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所以,他们甚至在达到法定选举年龄之前就已经投降了。对他们来说,差的等级和其他低分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后来在经济上的低效率。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们就是不相信那些贬低他们、而且是反复贬低他们的权威人士。他们有远见、有勇气、有胆量地向老师、教授、业余批评家和教育测试中心所给出的评价进行挑战。”
绝大多数成功人士似乎都有一种有趣的“免疫系统”——很强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有一种后天获得的挫败恶意批评者过激言论的能力。这种心理盔甲是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锻造的。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免疫系统更具抵抗力。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即使在他们成名之后,仍然不断地反抗各种批评者和权威人物的负面评价。
即使是钢铁,如果没有锤炼,也不可能坚硬无比。人也是这样。许多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们说,某些权威人物所作的贬低的评价对于他们最终取得成功起过一定的作用,锤炼铸就了他们所需要的抵抗批评的抗体,坚定了他们的决心。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与他们如何对待批评者之间存在着联系,关于这一点,成功人士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大多数人要么对批评者不予理会,要么把批评当作一种激发他们取得成功的动力。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百万富翁把批评者说成是某种对他人做出负面评价与预言的人。批评者不像良师益友那样热情地帮助他人实现自我改善,而是热衷于改变他人的目标。事实上,他们似乎是想看到别人的失败,好像他们是以看到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而感到满意。
批评者曾告诉过百万富翁:
(1)你绝对不会成功。
(2)你缺乏成为律师的才能。
(3)对于一桩新的生意来说,那是我所听到的最笨的想法。
(4)你确实没有希望获得成功。
一个人如果接受了这种负面的观点,就会早早地从经济战场上撤退下来。所以千万不要把这种批评当一回事。许多百万富翁实际上只是把这样的批评看成是说教,而他们就是喜欢反驳说教。恶意的、负面的批评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唯一的本事就是鼓吹负面的预言。他们常常妒忌真正有才能的人、有可能成功的人。但是,多数职业批评家都缺乏相同的素质——他们不能接受别人对他们的批评。那么,他们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不受到批评呢?他们以攻为守。他们挑衅性地和攻击性地批评那些已经取得或将要取得成功的人。这就是他们通过扮演审判官、陪审团甚至上帝的角色以加强自己地位的一种方法。
成功人士懂得,应当谨慎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并且能够容易地从所谓的劝告者那里获取动力。如果你有远大志向,而且能吃苦耐劳,你的事业正蒸蒸日上,那么,你也许会成为某些人的威胁。可怕的是,这些人中有许多却是我们不少年轻人所信赖并听从其职业忠告的人。
多数成功人士不会把他们的批评者当作一回事;而且坚决不接受那种会削弱自己决心的负面评论或预言。不理会恶意的批评与经济成功或事业有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