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自己的信仰与追求
在当下的中国,谈论信仰不是一件时髦的事。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国人几乎百分之百地有过信仰,但他们中有些人在为信仰付出热情和劳作之后,发现自己被迫面对失落和荒谬,于是,便把信仰当作骗人的符咒抛弃了。
如果你追问这些人放弃信仰的理由时,他们会说:“信仰意味着把一生交给可望而不可及的空洞理想,而我只需要一系列实在的目标。”这的确是大部分人拒斥信仰的深层逻辑,但这种逻辑从根本上说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每个具体的目标也要有自己的目标,否则,实现它的行动就是完全盲目的,因此,我们的行动必然涌现为一个无限递升的目标系列,并且,其终端是别人某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打个比方说,如果我们只有登上山顶这个具体目标,而不去想象这个目标的目标是什么,那么,登上山顶便是一个没有实在意义的举动,进而言之,由于我没有思考登上山顶以后的事,我们就没有高于这个山顶的目光来审视它,这意味着我把命运交给一个我们自己无力把握的事物,很有可能在登上山顶以后就将面临荒谬和毁灭(例如,这个山顶恰好是一个即将爆发的火山口)。我不设定具体目标之外的目标,就像我奔向某处而不管它是不是深渊一样荒谬。所以,只有我的行动为某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所引导时,我才能从最高的高处、最远的远方看问题,并因此保证我在抵达某个具体的目标时,不陷入荒谬和毁灭之中。由此,我们面对一个从表面上看上似乎悖理的结论:只有在被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所引导的行动才是真正踏实的。
这个在最高的高处存在的目标就是信仰的对象:信仰这个词在汉语中同时意味着信任和仰视,也就是说,那真正值得我们信任的存在中,最需要我们仰视者一定存在于最高的高处。我在仰视最高的高处时虽然仍站在大地之上,但可以通过目光抵达最高的高处,并因而在思想上拥有最高的高度。这种拥有赋予我们的尊严相称的广阔视野,使我可以在这个视野所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我们的自由,所以,真正的信仰是自由的同义语。自由是一种超越处境的能力,而我们只有在拥有最高的高处,即最远的远方时才能充分超越我的处境,因此,最高级位的自由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得。信仰之所以能够实现我的自由,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观点,更是一系列具体的行动:它逐级实现着我的目标系列,不断使我抵达更高的高处。尽管我注定无法抵达最高的高处——最高的高处永远高于我可以触及的高度,但我在信仰它时向上生长。信仰的功能就是使人成为大我。大我就是顶天立地的人:他既踏实地生存于大地之上,又通过信仰拥有最高的高度。顶天和立地本质上是同一种姿态:顶天意味着我可以通过最广阔的视野来审视我的目标系列,确定我正在实现的目标是否具有落到实处的意义,而这使我更加踏实地站立于大地之上。人这个词在汉语中本身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形象,所以,它在这种世界上最原始的语言中原始地意味着信仰。信仰、人、顶天立地这些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信仰使人顶天立地,而顶天立地是人最根本的生存姿态,因此,信仰就是人的同义语。
既然信仰的对象只能存在于最高的高处,那么,对任何处于最高的高处之下的事物的信仰都是伪信仰。在所有正在奴役人的伪信仰中,对于金钱和个人的“信仰”是最流行的两种。如果我们采取实话实说的态度,那么,就必须承认许多人所曾经沉迷于,或正在沉迷于的乃是伪信仰,而且,他们的“信仰转折”基本上是从“信仰”个人走向“信仰”金钱。这两种信仰都是荒谬的:一个人无论多么高大,他所能达到的高度都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我们以个人为信仰对象,那么,就必然使自己屈从于高度有限的存在,丧失投身于真正信仰的能力;金钱在商业社会中似乎具有无所不能的魔力,但是它的数量和功能都是有限的,因此,如果将金钱当作信仰的对象,其结果只能是使人成为某种有限存在和狭隘关系的奴隶。伪信仰使人无力想象超越某个高度之上的高度,不能从超越这个高度之上的观点看问题,将人囚禁于透明的牢狱之中。几乎所有拒斥信仰的人都是上了伪信仰的当后把账算在了信仰的身上,所以,他们拒斥信仰的理由是荒谬的。
伪信仰的追随者实际上是没有信仰的。他们所谓的信仰仅仅是个自以为是的姿态,虽然他们与那些从来不曾仰视和信任过什么的人有很多区别,但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将他们归入没有信仰的人群中。没有信仰的人最根本的特征是:无力或不愿意想象超越某个高度的高度,不具有真正仰视的能力,因而只有平视和俯视两个视角,并且由于长久的平视和俯视而最终成为平面人或走向堕落。尽管他们也有自己有限的目标系列,但是由于不具有超越这些有限目标之上的目标,因此,他们确定和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归根结底是盲目的。没有信仰的人是没有方向的人。确定方向能力的丧失使他们最终只能以他人的方向为方向,所以,没有信仰的人无论从表面上看多么独立和洒脱(比如说宣称“我什么都不信”),实质上却除了追随他人外别无选择。由于没有超越的视角审视自己所追随的他人,没有信仰的人在这种追随中总是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只能或者无条件地成为实现他人意志的纯粹工具,或者成为一切由他人代庖的寄生存在,或者成为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和随波逐流的宿命论者。这些活法的共同之处是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他人,放弃仰视的权利,只将日益短浅的目光投射在更近的近处。所有没有信仰的人都是心理学意义上的驼背患者。他们生活在没有天空的地球表面。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正缩小为一具无形的棺木。拒斥信仰的人不但与自由、希望、顶天立地这些尊贵的词汇无缘,而且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已经死去。
真正的信仰是人的同义语,所以,“后信仰时代”和“前信仰时代”都是不存在的。人的时代永远是信仰的时代。世界永远被有信仰的人所支撑着。中国人要想迎来一个拥有充分民主和自由的新世纪,就必须学会真正地信仰什么。信仰对于中国人来说绝不是某种精神上的奢侈品,而是走向新世纪的必备素质和前提。我们要时刻拥有判断善恶的真正尺度,就必须学会从最高的高处和最远的远方看问题。新时代要求每个中国人都成为顶天立地和高瞻远瞩的人:他必须达到足够高的高度以便能够时刻审视自己的处境整体,正如他必须看到足够远的远方以看护不断诞生的未来。这种达到足够高的高度和看到足够远的远方的能力只能通过信仰获得,所以,学习信仰是21世纪中国人的必修课。只有信仰的力量才能使我们存在下去并且日益强大和高贵。
进取心是一种美德
只要你留意,你就会发现,每一个成功者都有着勇往直前,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心。可以说,他们没有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大多数人都表示要继续努力。这就是一种进取心,是推动人们进行创造的动力。
个人进取心,是你实现目标不可少的要素,它会使你进步,使你受到注意而且会给你带来不断成功的机会。
进取心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在不被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对于一个有进取心的人来说,他即使屡遭失败但仍旧十分努力。在他看来,只有能克服不可思议的障碍及巨大的失望的人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美国发明家布卡·T.华盛顿说:“我明白了,成功的大小不是由这个人达到的人生高度衡量的,而是由他在成功路上克服的障碍的数目来衡量的。”
哈罗德·雪曼写过一本书,名叫《如何反败为胜》。作者在书中列出八种进取精神:
(1)只要我坚信自己正确,我决不放弃;
(2)我深信,只要我坚持到底,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3)在逆境中我会充满勇气,决不气馁;
(4)我不允许任何人用恫吓或威胁使我放弃目标;
(5)我会竭尽全力克服生理障碍与挫折;
(6)我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做到我想做的事;
(7)知道了成功的男人和女人都曾跟失败和逆境搏斗之后,我会获得新的信心与决心;
(8)无论我面临什么样的障碍,我决不向失望与绝望低头。
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决不应低估了进取心的重要性。进取心是为了战胜失望而必须培养的品质之一。
个人进取心是不需要别人提醒,而能主动去做需要做的事情。虽然这是美国人的各种个性中最优秀的一项特质。
当你在工作上一直致力于要求最佳表现时,就必须洞察每一种情况。无疑的,在工作中必然会出现一些超乎寻常的事情,你的努力有一部分就在完成这些较特别的工作,而这就是意味着你在工作中,已注入个人进取心的力量。
著名的财务软件公司——用友公司总裁王文京就是一个不满足现状,具有不断进取精神的人。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在单位他还是个工作骨干。他负责起草的中央国家机关行政会计制度一直沿用到1990年之后。在单位,王文京还曾负责实施了中央国家机关行政会计电算化工作。
王文京在单位可算是个“红人”,他曾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曾在全局干部大会上作先进事迹报告,“如果在机关发展可能会很有前途”。但王文京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认为他还有很大的能量有待于开发。于是,在他24岁的时候,决定到实业界去发展,到经济生活的第一线去。王文京意识到办企业才是他个人的长远选择。他认为:“计划经济中机关是最好的单位,但市场经济中企业越来越重要。”
1988年下半年,王文京正式辞职下海。
辞了职的王文京,人事关系转在街道,他成了待业青年。所以,以最低的企业形式——个体工商户注册了“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
做企业也有做企业的难度,做企业也有做企业的苦衷,王文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心态:“做企业的人一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问题、困难和压力,但如果你认为问题、困难和压力是一个企业领导人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领导人的职责就是要处理问题,要解决困难,那么,你就不会感到辛苦了。”
1988年,王文京创办用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软件会像汽车一样成为一个产业。“我只是感到软件在世界上很有前途,财务软件在中国会有发展的机会。”王文京对民族软件从来没有悲观过、失望过。“重要的不是现在的起点是高是低和现在的规模是大是小,重要的是要去做。绝对不要怕,哪个企业都是从小发展起来的,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大发展。”
在王文京看来,在应用软件上,民族软件有挑战国外软件的实力。组成软件产业的三项战略资源是:人才、市场和资本。市场我们比印度要大得多,印度内需市场很小,美国软件能发展起来,就是因为它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的市场在未来没有问题。人力资源中国很丰富,中国还存在人才的结构问题,但这是要靠发展才能解决的问题,中国发展软件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缺乏系统分析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这些问题随着发展可以解决。资本问题本来被看做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最近完全改观了,无论是国内资本还是国际资本,都在往中国软件上面投。
王文京凭他的进取心和智慧,在短短几年之内,把用友公司做成了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2000年11月份,他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50富豪之一。
我们从王文京的身上,可以看到,个人进取心在成功者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永不满足的优秀品质。
把接受挑战当作人生的乐趣
接受挑战是勇敢者的品格,然而把不断接受挑战当作人生的乐趣则是成功者的个性和品格。
巴菲特是一个性格刚强的富豪,他的迷人的性格气质最优秀之处在于他喜欢不断接受挑战。他的座佑铭是:“跌倒了,爬起来!再前进”。
巴菲特品格坚毅并且生财有道,还在于他善于用财,他从不乱花钱财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他总是琢磨怎样让钱生钱的办法,有的同事开玩笑地说:“巴菲特,你已是百万富翁了,滋味如何?”巴菲特回答让人玩味,他说:“凡是我想要的而又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我都能买到。至于其他人所梦想的东西,如名车、名画、豪宅等我不为所动。因为我不想买到。”
但巴菲特对认准的投资方向却肯下赌注,且坚毅执着。他投资可口可乐公司、吉利特公司、《华盛顿邮报》以及其他公司的控股公司都是下大股份的;早在青年时,当专家们都说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已经价逾所值时,他通过与该公司副总裁洛利默·戴维森深谈后,认为该公司是一个有前途的公司,毅然将所有积蓄的2/3投到这个公司,因巴菲特股份越来越大,如今这个公司已成为巴菲特的柏克什、哈斯维公司所有。
正如人们讲的那样,巴菲特研究的是如何赚钱,他要听的也是如何赚钱。有一年巴菲特带领全家到加州圣西米昂,参观报业大亨赫斯特豪宅,导游详细介绍了每道窗帘、每张地毯、每件玩物花了多少钱买的,巴菲特截住导游的话说:“不要告诉我他的钱是怎么花的,告诉我他的钱是怎么赚的。”
巴菲特虽然拥资百多亿,但他却舍不得乱花钱。一次他住豪华旅馆里,特意给朋友杰里·欧莱斯打电话:“欧莱斯,你能不能来时带几罐百事可乐来,这里的汽水简直贵得惊人!”巴菲特认为今天的5分钱,明天就可能价值不菲了。
巴菲特曾风趣地对朋友说:“金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而赚钱的过程,即不断接受挑战才是乐趣,不是要钱,赚钱,看着钱滚钱才是有意义的。”
善于捕捉人生的机遇
挑战与机遇同在,风险与收入并存。我们不要拒绝挑战,拱手将机遇让给别人。
有一位年轻的银行经理告诉拿破仑·希尔有关“工作能量”的经验:
“我们银行有一位经理突然离职,留下许多重要紧急的工作。副总经理找我去谈,他说:‘我已个别问过另外两个是否能分担这位离职经理的工作,直到有新人接替为止。他们没有明确拒绝,但都说自己现在的工作已经很重了。不知你是否能暂时接管这个重任?’”
“在我的工作经验中,我知道拒绝新的挑战是非常不明智的,所以我当场同意并保证尽最大努力来完成同时还要处理原来的工作。副总经理因而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