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6800000022

第22章 通往禅悟之路(8)

有些人把“一切空”看成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一种简单的完全错误的看法。现在我们用《心经》来证明。经云:“空中无色”,即无色法,那么同样的“受、想、行、识”也是没有的,即五蕴空了;“无色、声、香、味、触、法”,即六尘空了;“无眼、耳、鼻、舌、身、意”,即六根空了;“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即是六识空了;“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即是十二因缘空了;“无苦、集、灭、道”,即是四圣谛空了;“无智亦无得”,即以智为首的六度空了;菩提果、涅槃妙果也都空了。正因其一切无自性,一切皆空,所以才能无所得。以无所得故,或有人要问,一切都空了,这有什么意义呢?别急!请听下事,《心经》中说了,“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土垂)”,菩萨才能心无挂碍,心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证得究竟涅槃。要想心无恐怖,就必须心无挂碍,无挂碍之前提则是一切法空不可得。空得越彻底,就越彻底的无恐怖。既无恐怖,则颠倒梦想断尽无余,即证究竟之涅槃妙果。原来,涅槃就是依据这个道理而证得的!还有比这更积极、更广泛的意义,即三世诸佛都是依此无所得的智慧而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的!

《景德传灯录》中有这样一段公案:有一天,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看到一处云气缭绕升腾的所在,便非常稀奇地走了进去,却见黄龙禅师正在对大众说法。黄龙禅师一看吕洞宾走了进来,便喝问道:“来者何人?”吕洞宾答道:“云水道人!”黄龙禅师紧接着又问:“云尽水枯时何如”,吕洞宾茫然无对。黄龙禅师说:“既答不上来,请你问我吧!”吕洞宾随即问道:“云尽水枯时何如?”黄龙禅师大声回答:“黄龙出现!”云尽了,水也枯了,自然就见到“黄龙”了。吕洞宾要把他的水放下、云也放下,一句话、一切放下,明心见性,彻底空去,当下即可见性成佛。这正是《心经》所指示的:一切无所得,才能直趣无上菩提。

“空”与“真如”等等,都是佛教中最常见的重要名词。在一般人看来,“空”是消极的一面,“真如”是积极的一面。但若说到家,实则空即是真如,真如亦即人们所说的生命,这是并不含混的。以成佛来论,成佛以后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呢?如果没有了,那么,累劫勤修,所为何来?又有谁能来兴慈运悲,又怎么度众生呢?然而,我们一点也不用怀疑,要知道般若是干什么用的?般若不是别的,恰是证空、证真如的慧,而在此外,慧即是空、空即是真如,真如即生命本体。开悟便是点燃了生命的火炬,慈悲便是生命的光芒,舍己为人便是涅槃。

几百年来,由于佛教指导思想的错误,致使佛教之趋势,态度是消极的,教理是枯燥的,活动是呆板的,总之,对社会的贡献太少了。唱的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高调,而实际上是把释迦牟尼佛原来积极为人的精神丧失殆尽(当然还有其他原因。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专门详谈)。因此,我认为在讲道最高范畴的时候,应当提出“生命”这个具有活力的表象,从久已沉浸在一潭死水中把“空”和“真如”呼唤起来,使其与生命联翩齐飞,体现大乘独往独来的精神。我们知道,释迦佛原来就是一位非常活泼的人,他能够放弃一国之主的大权,而去出家修行,试问:人类整个历史上,像佛那样难舍能舍的究竟有几人?佛参访了印度当时很著名的好几位仙人以及种种外道修行者之后,竟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的,请看这是多大的气派!六年苦行,于生死大事一无所获,便毅然舍弃,结痂趺于菩提树下而开始了新的内征,请看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毅力!更是何等的智慧哪!

佛大彻大悟之后,首先就去度化他的两位老师,半点儿也不含糊,因为他实实在在地掌握了真理。现在,有些人对禅宗妄加指责,殊不知佛本人就是一位具有科学态度与反抗精神的“逆”劲十足的人,本来非常活泼的佛教,越来越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了。这里,我再次申明:所谓开悟,就是取消了主、客观的对立性。开悟就是证悟了空理,也就是见到了真如,更是见到了自己生命的本来面目。因此,一旦真正地证悟了以后,一切的矛盾当下即化为和谐,到这时候,哪里还有什么对立可言呢?

大乘十地中,第一地就是“欢喜地”。无量的不可尽述的喜乐都在开悟之后才得以享受。那时,你才会真正地认识到出家并没有吃什么亏。开悟是何等的高级和妙不可言的享受哪!我祝愿同学们早日开悟!

以上的大段话讲的是证悟,不是解悟。解悟是不能触及生命的根本问题的,而证悟则不然,曾经有这样一个公案:马祖有个大弟子叫百丈,马祖每每拿着一块烧饼问百丈,“这是什么?”百丈不敢回答,是烧饼吗?那又何必问呢?不是烧饼吗?但这又是什么呢?如是经过二三年的时间。有一日,马祖指着一群正飞在头顶上的野鸭子问百丈:“这是什么?”答道:“野鸭子!”接着又问:“哪里去了?”答:“飞过去了!”马祖紧步上前狠狠地拧着百丈的鼻子,百丈疼痛难忍叫道:“唉呀!和尚,受不了啦!”马祖说:“你不道飞过去也?”百丈回到寮房,放声大哭,同参问是何故?他说:“老和尚把我的鼻子狠狠地拧了一下,叫我痛彻心髓!”同参慌忙出来报知马祖。马祖说:“你再回去看看!”他回来一看,百丈却又呵呵大笑。同参问他:“你为什么刚才哭,现在又笑呢?”百丈答道:“刚才痛,我才哭的,现在不痛了,所以我才笑的。”请思考一下,这哪里是从语言文字上讲道理所出现的情景呢?而禅宗正是施展这种手段,通过实际生活,真正地触及到你最最用心却又总未打通的地方,或纵或夺,当机指点,就把你的生命之火给点燃了。

再举一段公案:唐时有位夹山法师升座讲经,有一位听者当场问道:“何谓法身?”夹山答道:“法身无相。”又问道:“何谓法眼?”答曰:“法眼无瑕。”这时,在下听经的道吾和尚微微笑了一笑。夹山忙走下台请问道:“长老!我讲错了吗?”道吾答道:“我看你并没遇过高手。你现在去距此不远的河边问那位撑船的船子和尚。”夹山即便来到河边,船子和尚问道:“所住何寺?”夹山答道:“是即不住,住即不是。”船子一听,便把手中的竹竿放在水里说道:“垂竿千尺,意在深潭。”猛举竹竿又问:“离钩三尺,子何不道?”夹山刚要摇头,船子竹竿一横就把打落到河里,夹山方举首,船子举起竿来又作打势,喝道:“快说!”夹山从河里上来,就拜倒在船子和尚面前说,“我懂了。”接着又问:“我怎样才能保任我所得的呢?”船子说:“有佛处莫立脚,无佛处急走过。”夹山转身便走。但他走了一二十步远又回头看了看,船子问道:“你还有别的吗?”接着就扑通一声,一头栽到河里死了。请问,船子到底传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传授呢?夹山得其所传,又有什么贡献呢?但船子却为此而舍生。这里所传授的东西,一定比他的生命更有价值。船子把夹山的生命火炬点燃了,船子就是夹山,这并不是单单地懂得一点道理哪!到这时候,船子死去与夹山活着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那一竿打下去,就已把他们师徒的生命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了,所以我提出生命这个根本问题,这绝不是一件小事。这样的道理,唯有禅宗才能把它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佛所征悟的境界和盘托出。因此,我们只有彻底放弃文字相上的执著的解悟,趋向直指心地法门的证悟,才好一念回机,便得见自己无始劫来的“本地风光”。

根据习惯的说法,中国的禅宗是从印度直接传过来的,在《景德传灯录》中又有“拈花公案”之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人天百万众前拈花示众,大众茫然;唯有大迦叶尊者破颜一笑……世尊便传给他“不立文字”的“正法眼藏”,并付衣为证。禅宗就这样地以迦叶尊者为第二祖而代代一脉相承,且自标为“教外别传”。直传到第二十八代达摩大师时,恰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达摩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经广州而至金陵,在金陵会见了梁武帝,但语不投机,遂北行达魏,止息嵩山少林寺。壁观之余,以“二人四行观”教人。后来大师把自己在印度继承的“教外别传”祖位授给了一个叫慧可的中国高僧,并付以《楞伽经》印心。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弘忍最后传给了慧能大师,他是东土禅宗之第六祖,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影响于中国佛教最大的是他,光显禅宗的是他,使佛教摆脱教条主义的是他,使佛教深入生活和中国文化密切结合的更是他。他可以说是把中印文化从佛教的实践中结合起来的第一人。

六祖慧能大师本是岭南新州一位姓卢的樵夫,本来一字不识,当然谈不上有什么文化。因听人诵《金刚经》而有省,于是就跑到黄梅去礼五祖大师弘忍。弘忍问他是“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弘忍大师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答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一听,知他“极性大利”。先派慧能去碓房里边工作。不久,五祖宣布要亲传衣钵,令弟子们作偈,各呈见地。大弟子神秀呈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看后,虽觉不大满意,但仍令贴在墙上,并让众僧习诵,以示表扬。这时被正在碓房舂米的慧能听到,认为神秀之偈并没有见性,即随口占了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并请人写在墙壁上。五祖看后非常惊奇。次日,五祖潜至碓房,见慧能正在舂米,便问道:“米熟也未?”慧能回答说:“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意思是说,我早已见性,只欠印证一下了。五祖听后也不言语,只用禅杖在舂米台上敲了三下,便转身离去了。

慧能对五祖的举动心领神会,当夜三更,来到了弘忍大师的卧室,五祖即为之说《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言下大悟,乃告五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一段颇具艺术性的传法过程,在我国稍具佛法常识的人,无不知晓。最脍炙人口的是前一个偈语,殊不知慧能至此方是大彻大悟。

“自性本自清净”,我们平时所说的自性,无自性,是把两者对立起来的,是属于我们认识上的低等逻辑的范畴之内的。而六祖大师上面所说的自性,是属于超层次的高等逻辑之范畴的。故此,这里所说的自性本自清净,不是与垢相对而言,而是统括了垢的。“不垢不净”,本来如是,与先从对冶染污而后达于清净、把垢染视为异体而要排除在外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自性本不生灭”,这里的自性是超越了低层思维中把生灭与不生灭对立起来的庸俗观点的,所以龙树在《中论》中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所谓“生”从何处生呢?所谓“灭”又灭向何处?如自性也有实在的生灭,万法何以能空?万法以何为体?还成什么佛呢?

“自性本自具足”,在低层逻辑里,具足与缺欠是一对范畴,若不具足,定是欠缺。而在高层逻辑里,自性本是无欠无缺的,欠缺亦即是具足,既不多一点,更不少一点。佛与众生平等无二,欠缺与具足是等价的。

“自性本不动摇”,在低级的逻辑里,动与静是一对相对的范畴,非动即静,“动”只是法体的一面。而在超思维的逻辑里,自性是不动摇的(其中包括动与静)、平等无分别的。打个浅近的譬喻:如水在圆形的器皿中的是圆形的,在方形的器皿中是方形的。但不论是圆或方,水的湿性是始终没有变的。

“自性能生万法”,生与死是一对范畴,这是低层次逻辑的概念,而在超逻辑的高层次中,万法都是从自性中生出来的,万法即自性,自性即万法。万法自性,无二无别,生即无生,无生即生。

因此说,六祖开悟,所悟的是“向上一着”,不落于低层次的相对范畴之内。这就是六祖听五祖讲《金刚经》所彻悟的结果。所说的自性,是当体全真;不落中边,而不是中观所破的自性,更不是所说的无自性,因其完全超出低层次逻辑的范畴之外。在这里,清净与染污不二,生灭与不生灭不二,动摇与不动摇不二,生死与涅槃不二,烦恼与菩提不二,自性与非自性不二。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自性本自清净”,那么烦恼呢?烦恼即菩提,这就是所谓“不二法门”。在禅宗来讲,烦恼如真的有,那就断不完;也可以说无烦恼可断。比如说:爱名、闻、利、养是贪法,就应当断。但是请问:爱佛、爱法是不是贪呢?前者所爱的与后者所爱的那一念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所以说,只要一念清净,即转烦恼为菩提,一切染法尽是功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断烦恼是一种方便说法。事实上,化烦恼为菩提,只需要转一下,烦恼当下就是菩提。

大家也许知道“南泉斩猫”的公案:一日,南泉和尚看到东西两堂僧人争抢一头猫,南泉和尚抢步上前,一把把猫抓到手里,说:请下一转语,道得的便领去,道不得即斩却!结果两堂都说不上来,南泉和尚便将猫斩。你说南泉犯了杀戒了吗?这岂是依着庸俗的见解说得明白的?依着几许教条名相分疏得清的?只有把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悟的与六祖所悟的一串穿却,才能在树凋叶落时,体露金风,摆脱牢笼,得大自在,明白自性的起地落处。

谈禅宗每每离不开学公案。公案中的话,表面看似忽东忽西,忽上忽下,上不接天,下不着地,因此,许多学教的、或学哲学的一看到禅宗公案,便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听“天书”相似。这并不奇怪。因为一般人只习惯于在低层逻辑思维里打转转。而禅宗的逻辑,则是超逻辑的逻辑,所以骤然接触就感到难以理解。但是,真正说起来,这两者并不妨碍。低层逻辑虽然达不到高层逻辑,而高层逻辑则完全包含了低层逻辑。高层是体,低层是用,体用本来是不二的,然而又是非一的。

禅宗目标为“教外别传”,许多人就以为:既是学禅宗的,就用不着再学教了。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看法。试问:你连低层逻辑的“教”都不懂,还谈什么高层逻辑的“禅”呢?“教外别传”是指教有所不能尽,也就是说单靠教不能完全解决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这就有待于言教之外的真传。这只有把低层逻辑的“教”,下工夫学透学熟,才能真正体会到低层逻辑之不足,深切感到高层逻辑之需要。因此,禅宗的语言才脱卸寻常的框框,拨转向上关捩,使当人的情识难以凑合,奇奇怪怪处。恰恰是就人的生活实际点断命脉,唤你回头。上来所用的方式,属于活泼泼地启发式教育,所指示的正是教下最精华、最吃紧、最精彩的部分,非语言思维所能尽,而以心印心成为最绝妙的亲身传授。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追回落跑顽皮妻

    追回落跑顽皮妻

    【全文完结】她是北家掌上明珠,单恋他十年,他却只当她妹妹般疼爱。即使最后两人意外成为最亲密的人,他的态度一如从前。在亲耳听见他对别的女人说“我爱的从来只有你,景珊我只当她是妹妹,我和她一辈子都不可能”时,一颗痴心顿时被凌迟割片。为疗情伤,她毅然去了万里之外的国家,谁知?仅两个月,不管她走到哪,总会出现一群黑衣人对她恭敬的俯身道:“大嫂,大哥请你回家!”
  • 一帘苏雨落西楼

    一帘苏雨落西楼

    从碌碌无闻到名满天下。从惊慌失措到统筹全局。本文描写了中国古代四大名妓之首——苏小小,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了历史的巅峰。现代穿越时空研究小组的小师妹苏小桥,因为一次时空机故障的原因,魂魄穿越回南北朝时期南齐钱塘的名妓苏小小的身上。如此在南齐度过了漫长的九年时光……
  • 猪倌朱勇

    猪倌朱勇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暗黑大领主

    暗黑大领主

    天堂的渗透,地狱的入侵,夹在两大势力间的凡人界该何去何从?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亦无穷,马龙向所有人宣告,我的地盘我做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三世遥

    三世遥

    “扑通”一声,什么东西掉在了上神家的院子里。她从容的掸了掸灰,捻了会衣角:“不好意思,一时翻错了墙。”小白兔竟自个儿跑上门来了,上神的脸上浮上一抹大灰狼的笑容。这是一个温文尔雅略腹黑的上神与端庄贤惠略呆萌的小鹿仙的故事。三生三世,情缘难了。冥冥之中有注定。
  • 玛雅咒语系列:噬心夜语者

    玛雅咒语系列:噬心夜语者

    学校被以吃人类心脏来提高自己能力的黑暗使者——夜语者侵占,希娜华被夜语者抓走,学生神秘失踪,阿修被休课两周却被美如天仙的鲛人丝管抓走,与银朱本为师出同门的姐妹丝管却因秘族人与玛雅王族之间的仇恨反目……安可可为搭救阿修险些丧命,最终是幸存的玛雅王族血统消亡,还是秘族精灵、夜语者能放下仇恨和解?
  • 大镖局

    大镖局

    另新书《天才魔法师与天然呆勇者》已发~,某镖局的爆笑日常~《从不一本正经的讲故事系列》第一季!超好玩的武侠轻小说!荣获青阳县王家村“这本轻小说太他喵的厉害了”大赏第一名!大燕移动唯一官方指定读物!花样卖萌委员会冠名赞助!同名OVA根本没有!!!
  • 阎王娘子会煮饭

    阎王娘子会煮饭

    身世凄凉忧愁善良的厨娘新婚之夜被夫君害死,发誓要将阴曹地府坐穿,定要等来夫问个原由。开个酒楼饭菜飘香,谁料却挂到阎王这个长期饭票腹黑阎王,貌美厨娘,妖有情精有意,倒是演出一场轰轰烈烈的肥皂剧。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