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6800000022

第22章 通往禅悟之路(8)

有些人把“一切空”看成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一种简单的完全错误的看法。现在我们用《心经》来证明。经云:“空中无色”,即无色法,那么同样的“受、想、行、识”也是没有的,即五蕴空了;“无色、声、香、味、触、法”,即六尘空了;“无眼、耳、鼻、舌、身、意”,即六根空了;“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即是六识空了;“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即是十二因缘空了;“无苦、集、灭、道”,即是四圣谛空了;“无智亦无得”,即以智为首的六度空了;菩提果、涅槃妙果也都空了。正因其一切无自性,一切皆空,所以才能无所得。以无所得故,或有人要问,一切都空了,这有什么意义呢?别急!请听下事,《心经》中说了,“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土垂)”,菩萨才能心无挂碍,心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证得究竟涅槃。要想心无恐怖,就必须心无挂碍,无挂碍之前提则是一切法空不可得。空得越彻底,就越彻底的无恐怖。既无恐怖,则颠倒梦想断尽无余,即证究竟之涅槃妙果。原来,涅槃就是依据这个道理而证得的!还有比这更积极、更广泛的意义,即三世诸佛都是依此无所得的智慧而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的!

《景德传灯录》中有这样一段公案:有一天,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看到一处云气缭绕升腾的所在,便非常稀奇地走了进去,却见黄龙禅师正在对大众说法。黄龙禅师一看吕洞宾走了进来,便喝问道:“来者何人?”吕洞宾答道:“云水道人!”黄龙禅师紧接着又问:“云尽水枯时何如”,吕洞宾茫然无对。黄龙禅师说:“既答不上来,请你问我吧!”吕洞宾随即问道:“云尽水枯时何如?”黄龙禅师大声回答:“黄龙出现!”云尽了,水也枯了,自然就见到“黄龙”了。吕洞宾要把他的水放下、云也放下,一句话、一切放下,明心见性,彻底空去,当下即可见性成佛。这正是《心经》所指示的:一切无所得,才能直趣无上菩提。

“空”与“真如”等等,都是佛教中最常见的重要名词。在一般人看来,“空”是消极的一面,“真如”是积极的一面。但若说到家,实则空即是真如,真如亦即人们所说的生命,这是并不含混的。以成佛来论,成佛以后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呢?如果没有了,那么,累劫勤修,所为何来?又有谁能来兴慈运悲,又怎么度众生呢?然而,我们一点也不用怀疑,要知道般若是干什么用的?般若不是别的,恰是证空、证真如的慧,而在此外,慧即是空、空即是真如,真如即生命本体。开悟便是点燃了生命的火炬,慈悲便是生命的光芒,舍己为人便是涅槃。

几百年来,由于佛教指导思想的错误,致使佛教之趋势,态度是消极的,教理是枯燥的,活动是呆板的,总之,对社会的贡献太少了。唱的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高调,而实际上是把释迦牟尼佛原来积极为人的精神丧失殆尽(当然还有其他原因。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专门详谈)。因此,我认为在讲道最高范畴的时候,应当提出“生命”这个具有活力的表象,从久已沉浸在一潭死水中把“空”和“真如”呼唤起来,使其与生命联翩齐飞,体现大乘独往独来的精神。我们知道,释迦佛原来就是一位非常活泼的人,他能够放弃一国之主的大权,而去出家修行,试问:人类整个历史上,像佛那样难舍能舍的究竟有几人?佛参访了印度当时很著名的好几位仙人以及种种外道修行者之后,竟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的,请看这是多大的气派!六年苦行,于生死大事一无所获,便毅然舍弃,结痂趺于菩提树下而开始了新的内征,请看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毅力!更是何等的智慧哪!

佛大彻大悟之后,首先就去度化他的两位老师,半点儿也不含糊,因为他实实在在地掌握了真理。现在,有些人对禅宗妄加指责,殊不知佛本人就是一位具有科学态度与反抗精神的“逆”劲十足的人,本来非常活泼的佛教,越来越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了。这里,我再次申明:所谓开悟,就是取消了主、客观的对立性。开悟就是证悟了空理,也就是见到了真如,更是见到了自己生命的本来面目。因此,一旦真正地证悟了以后,一切的矛盾当下即化为和谐,到这时候,哪里还有什么对立可言呢?

大乘十地中,第一地就是“欢喜地”。无量的不可尽述的喜乐都在开悟之后才得以享受。那时,你才会真正地认识到出家并没有吃什么亏。开悟是何等的高级和妙不可言的享受哪!我祝愿同学们早日开悟!

以上的大段话讲的是证悟,不是解悟。解悟是不能触及生命的根本问题的,而证悟则不然,曾经有这样一个公案:马祖有个大弟子叫百丈,马祖每每拿着一块烧饼问百丈,“这是什么?”百丈不敢回答,是烧饼吗?那又何必问呢?不是烧饼吗?但这又是什么呢?如是经过二三年的时间。有一日,马祖指着一群正飞在头顶上的野鸭子问百丈:“这是什么?”答道:“野鸭子!”接着又问:“哪里去了?”答:“飞过去了!”马祖紧步上前狠狠地拧着百丈的鼻子,百丈疼痛难忍叫道:“唉呀!和尚,受不了啦!”马祖说:“你不道飞过去也?”百丈回到寮房,放声大哭,同参问是何故?他说:“老和尚把我的鼻子狠狠地拧了一下,叫我痛彻心髓!”同参慌忙出来报知马祖。马祖说:“你再回去看看!”他回来一看,百丈却又呵呵大笑。同参问他:“你为什么刚才哭,现在又笑呢?”百丈答道:“刚才痛,我才哭的,现在不痛了,所以我才笑的。”请思考一下,这哪里是从语言文字上讲道理所出现的情景呢?而禅宗正是施展这种手段,通过实际生活,真正地触及到你最最用心却又总未打通的地方,或纵或夺,当机指点,就把你的生命之火给点燃了。

再举一段公案:唐时有位夹山法师升座讲经,有一位听者当场问道:“何谓法身?”夹山答道:“法身无相。”又问道:“何谓法眼?”答曰:“法眼无瑕。”这时,在下听经的道吾和尚微微笑了一笑。夹山忙走下台请问道:“长老!我讲错了吗?”道吾答道:“我看你并没遇过高手。你现在去距此不远的河边问那位撑船的船子和尚。”夹山即便来到河边,船子和尚问道:“所住何寺?”夹山答道:“是即不住,住即不是。”船子一听,便把手中的竹竿放在水里说道:“垂竿千尺,意在深潭。”猛举竹竿又问:“离钩三尺,子何不道?”夹山刚要摇头,船子竹竿一横就把打落到河里,夹山方举首,船子举起竿来又作打势,喝道:“快说!”夹山从河里上来,就拜倒在船子和尚面前说,“我懂了。”接着又问:“我怎样才能保任我所得的呢?”船子说:“有佛处莫立脚,无佛处急走过。”夹山转身便走。但他走了一二十步远又回头看了看,船子问道:“你还有别的吗?”接着就扑通一声,一头栽到河里死了。请问,船子到底传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传授呢?夹山得其所传,又有什么贡献呢?但船子却为此而舍生。这里所传授的东西,一定比他的生命更有价值。船子把夹山的生命火炬点燃了,船子就是夹山,这并不是单单地懂得一点道理哪!到这时候,船子死去与夹山活着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那一竿打下去,就已把他们师徒的生命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了,所以我提出生命这个根本问题,这绝不是一件小事。这样的道理,唯有禅宗才能把它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佛所征悟的境界和盘托出。因此,我们只有彻底放弃文字相上的执著的解悟,趋向直指心地法门的证悟,才好一念回机,便得见自己无始劫来的“本地风光”。

根据习惯的说法,中国的禅宗是从印度直接传过来的,在《景德传灯录》中又有“拈花公案”之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人天百万众前拈花示众,大众茫然;唯有大迦叶尊者破颜一笑……世尊便传给他“不立文字”的“正法眼藏”,并付衣为证。禅宗就这样地以迦叶尊者为第二祖而代代一脉相承,且自标为“教外别传”。直传到第二十八代达摩大师时,恰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达摩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经广州而至金陵,在金陵会见了梁武帝,但语不投机,遂北行达魏,止息嵩山少林寺。壁观之余,以“二人四行观”教人。后来大师把自己在印度继承的“教外别传”祖位授给了一个叫慧可的中国高僧,并付以《楞伽经》印心。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弘忍最后传给了慧能大师,他是东土禅宗之第六祖,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影响于中国佛教最大的是他,光显禅宗的是他,使佛教摆脱教条主义的是他,使佛教深入生活和中国文化密切结合的更是他。他可以说是把中印文化从佛教的实践中结合起来的第一人。

六祖慧能大师本是岭南新州一位姓卢的樵夫,本来一字不识,当然谈不上有什么文化。因听人诵《金刚经》而有省,于是就跑到黄梅去礼五祖大师弘忍。弘忍问他是“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弘忍大师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答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一听,知他“极性大利”。先派慧能去碓房里边工作。不久,五祖宣布要亲传衣钵,令弟子们作偈,各呈见地。大弟子神秀呈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看后,虽觉不大满意,但仍令贴在墙上,并让众僧习诵,以示表扬。这时被正在碓房舂米的慧能听到,认为神秀之偈并没有见性,即随口占了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并请人写在墙壁上。五祖看后非常惊奇。次日,五祖潜至碓房,见慧能正在舂米,便问道:“米熟也未?”慧能回答说:“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意思是说,我早已见性,只欠印证一下了。五祖听后也不言语,只用禅杖在舂米台上敲了三下,便转身离去了。

慧能对五祖的举动心领神会,当夜三更,来到了弘忍大师的卧室,五祖即为之说《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言下大悟,乃告五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一段颇具艺术性的传法过程,在我国稍具佛法常识的人,无不知晓。最脍炙人口的是前一个偈语,殊不知慧能至此方是大彻大悟。

“自性本自清净”,我们平时所说的自性,无自性,是把两者对立起来的,是属于我们认识上的低等逻辑的范畴之内的。而六祖大师上面所说的自性,是属于超层次的高等逻辑之范畴的。故此,这里所说的自性本自清净,不是与垢相对而言,而是统括了垢的。“不垢不净”,本来如是,与先从对冶染污而后达于清净、把垢染视为异体而要排除在外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自性本不生灭”,这里的自性是超越了低层思维中把生灭与不生灭对立起来的庸俗观点的,所以龙树在《中论》中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所谓“生”从何处生呢?所谓“灭”又灭向何处?如自性也有实在的生灭,万法何以能空?万法以何为体?还成什么佛呢?

“自性本自具足”,在低层逻辑里,具足与缺欠是一对范畴,若不具足,定是欠缺。而在高层逻辑里,自性本是无欠无缺的,欠缺亦即是具足,既不多一点,更不少一点。佛与众生平等无二,欠缺与具足是等价的。

“自性本不动摇”,在低级的逻辑里,动与静是一对相对的范畴,非动即静,“动”只是法体的一面。而在超思维的逻辑里,自性是不动摇的(其中包括动与静)、平等无分别的。打个浅近的譬喻:如水在圆形的器皿中的是圆形的,在方形的器皿中是方形的。但不论是圆或方,水的湿性是始终没有变的。

“自性能生万法”,生与死是一对范畴,这是低层次逻辑的概念,而在超逻辑的高层次中,万法都是从自性中生出来的,万法即自性,自性即万法。万法自性,无二无别,生即无生,无生即生。

因此说,六祖开悟,所悟的是“向上一着”,不落于低层次的相对范畴之内。这就是六祖听五祖讲《金刚经》所彻悟的结果。所说的自性,是当体全真;不落中边,而不是中观所破的自性,更不是所说的无自性,因其完全超出低层次逻辑的范畴之外。在这里,清净与染污不二,生灭与不生灭不二,动摇与不动摇不二,生死与涅槃不二,烦恼与菩提不二,自性与非自性不二。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自性本自清净”,那么烦恼呢?烦恼即菩提,这就是所谓“不二法门”。在禅宗来讲,烦恼如真的有,那就断不完;也可以说无烦恼可断。比如说:爱名、闻、利、养是贪法,就应当断。但是请问:爱佛、爱法是不是贪呢?前者所爱的与后者所爱的那一念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所以说,只要一念清净,即转烦恼为菩提,一切染法尽是功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断烦恼是一种方便说法。事实上,化烦恼为菩提,只需要转一下,烦恼当下就是菩提。

大家也许知道“南泉斩猫”的公案:一日,南泉和尚看到东西两堂僧人争抢一头猫,南泉和尚抢步上前,一把把猫抓到手里,说:请下一转语,道得的便领去,道不得即斩却!结果两堂都说不上来,南泉和尚便将猫斩。你说南泉犯了杀戒了吗?这岂是依着庸俗的见解说得明白的?依着几许教条名相分疏得清的?只有把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悟的与六祖所悟的一串穿却,才能在树凋叶落时,体露金风,摆脱牢笼,得大自在,明白自性的起地落处。

谈禅宗每每离不开学公案。公案中的话,表面看似忽东忽西,忽上忽下,上不接天,下不着地,因此,许多学教的、或学哲学的一看到禅宗公案,便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听“天书”相似。这并不奇怪。因为一般人只习惯于在低层逻辑思维里打转转。而禅宗的逻辑,则是超逻辑的逻辑,所以骤然接触就感到难以理解。但是,真正说起来,这两者并不妨碍。低层逻辑虽然达不到高层逻辑,而高层逻辑则完全包含了低层逻辑。高层是体,低层是用,体用本来是不二的,然而又是非一的。

禅宗目标为“教外别传”,许多人就以为:既是学禅宗的,就用不着再学教了。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看法。试问:你连低层逻辑的“教”都不懂,还谈什么高层逻辑的“禅”呢?“教外别传”是指教有所不能尽,也就是说单靠教不能完全解决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这就有待于言教之外的真传。这只有把低层逻辑的“教”,下工夫学透学熟,才能真正体会到低层逻辑之不足,深切感到高层逻辑之需要。因此,禅宗的语言才脱卸寻常的框框,拨转向上关捩,使当人的情识难以凑合,奇奇怪怪处。恰恰是就人的生活实际点断命脉,唤你回头。上来所用的方式,属于活泼泼地启发式教育,所指示的正是教下最精华、最吃紧、最精彩的部分,非语言思维所能尽,而以心印心成为最绝妙的亲身传授。

同类推荐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热门推荐
  • 这样领导最给力

    这样领导最给力

    本书详尽系统地阐明了领导者必须遵守的领导法则。并辅以真实、典型、新鲜、趣味、可读性强的事例,告诉你如何做好一位好领导,如何管理员工,如何让员工尽心尽力,如何帮助员工,如何为员工谋求发展,如何让员工看到你公司的希望,如何管理公司。如何使公司赢得发展……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读故事·作测试·学管理

    读故事·作测试·学管理

    本书汇集了100个经典的管理故事,并附带100句经典的管理名言和管理点评,同时为了使管理更科学,使管理者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书中还精选了37个管理小测试,同样是以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在诠释管理。如果企业的发展遭遇不顺利,如果你的团队出现了裂痕,如果作为领导者的你思路有些混乱,如果你的企业在经济的大潮中裹足不前,那么读读这些故事,也许这种轻松简单的方式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就像故事里说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灰姑娘变成了王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你是我最美的时光

    你是我最美的时光

    女主受到男朋友小三善意的鼓动,怒气冲冲地奔去酒店抓奸,半路上撞到一个妖孽,睚眦必报,她不过就是挡了下道,差点被他开车故意撞成残废,这妖孽嚣张的扔出一叠钱,要女主自己去医院看病,被女主将钱一张一张地砸回他的俊脸上,附送了一句,“你以为你爸是X刚啊!”酒店电梯里,再一次“冤家路窄”的撞到,妖孽幸灾乐祸的看戏,看着女主抓奸一双,并且爆打劈腿贱男,津津乐道,“我说怎么看你浑身发荧光,原来,头顶着绿帽啊!”女主面子丢尽,准备狼狈的转身离开,可是,男主尚景文,这位集权利,金钱,美色一体的高富帅,以腹黑为主攻,邀请女主叶笑笑陪她参加前女友的生日宴会,善意的说,帮她找回丢失的面子……
  • 无心皇后

    无心皇后

    柳无心,柳家二少爷,三岁读书写字,诵诗作画无一不能,实为神童,却因身潺体弱而养于深闺,不得外人所知。一遭病发,失踪十年。十年后,他现身救母,其高超的医术,绝美的容颜,倾世的才华,轰动整个安平城。他无心无情,却引来无数痴男怨女孽债情殇。当遭逢巨变,他在夹缝中求生存,一遭生死,再次醒来,他化身复仇者,夜卧沙场,金戈铁马,辗转于江湖、战场、朝堂之中,脚下枯骨积山,鲜血染满彼岸,他踩着妖艳的罪恶之花,一步一步走向权力的巅峰……柳逸辰,爱她护她的大哥,俊雅温润,商场上却有着‘铁血阎王’之称。他说,你要什么,我就给什么。夜吟雪,他于她亦父亦师,雪衣雪发,冰雪一般的人。他说,缘已尽。擎天皓,他与她同是孤寂之人,水晶紫瞳,祸世妖姬。他说,你要什么,我帮你。擎天宇,……原名《柳无心》【泪心简介无能,以后再慢慢完善吧。大家可以先看看内容,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喜欢别忘了收藏喔~~】另注:还有大家可以对文中出现的美男们进行收养,收养的人我会列入简介,大家要抓住机会哦,看看你们收养的美男们是否抱得美人归,呵呵……美男领养情况:1、夜吟雪:雪衣雪发,冰雪一般的人。由亲亲19970207领养!2、擎天皓:水晶紫瞳,祸世妖姬。由亲亲温颜领养!3、柳逸辰:俊雅温润,爱妹如痴。由亲亲彼岸洛洛领养!4、念姑娘:冷艳孤傲,身份成谜。由亲亲继续迷茫领养!推荐新文《天价小小儿》:推荐自己的完结V文《笑倾天下》:连载免费玄幻文《神战》:推荐好友曦的精彩网游文:《盛世无双》曦珞妤****************************公布两个群号:读者群:113494490(沧浪劫)敲门砖:沧浪劫作者群:100015552(竹林)敲门砖:竹林****************************推荐好友的文:《糜欢》许然《暗帝》木轻轻《庶女》不游泳的小鱼《帝妃三怒》流风回雪《无良弃妇》冬月寒《黑道总裁猫咪妻》萧家小卿《重生之绝色寻欢》水千澈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沙场俏将军之变装皇后》
  • 穷人好办事:创富与成功需要掌握的办事方法

    穷人好办事:创富与成功需要掌握的办事方法

    过去常说,一无所有的人办事,一个字:难。正所谓“人穷办事难”。贫穷失败、怀才不遇的人说话,一个字:轻。正所谓“人微言轻”。其实,办事不难,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办事成败的并不完全是你所拥有的关系、背景和财富。有那么多成功和富有的人都曾经一贫如洗,但最终靠着自己的奋斗精神和办事绝招,一步一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前程。本书概括起来将从三个方面提升你的办事能力:第一,树立正确的办事心态;第二,办事才能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第三,把办事当成人生的挑战和乐趣。
  • 人生若只如初贱

    人生若只如初贱

    一个看似白目实则小聪明无数的红名女玩家勾搭GM不成反被勾搭的悲惨经历。GM——游戏里的绝对主宰,利用职权之便坑蒙拐骗调戏女玩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