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休闲不仅仅限于是学习。比如,听音乐、钓鱼、养花、养鱼、绘画、集邮、练习书法、做木工活等等,都可并入到休闲疗法里面。因为这些活动,对于青年人来说,都是在八小时工作以外,每天三分之一的业余时间里,排除烦闷、抒发感情,增添生活乐趣的有益活动。它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可以辅助医疗心理疾病。在一些现代化的疗养院里,现在一般都开展这样一些活动,这对于减轻神经衰弱症状和心理紊乱、克服焦躁情绪、培养优美情操等等,在不同程度上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有一本关于心理健康的书中写道:“一个男孩在晚餐之后,如能利用光阴阅读良好读物一小时,他自然不肯出外参加一群顽童在黑夜中的勾当;同样,一个女孩若能在晚间阅读好书或弹弄乐器一小时,那末她的社交活动,自然是与其他没有正当休闲活动的女孩大有区别。进一步讲,如若这些儿童都具有欣赏各种艺术的能力与兴趣,那就势必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既会有社会价值,又自然地能够形成他们智能的均衡、态度的安静和心理的健康。”
这段话不仅仅是对于子女如何实施正当的家庭教育有启发;就是对于青年人自己如何安排业余时间的休闲活动,也是大有教益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工作或学习的业余时间,你打算用哪些内容去安排、充填它们呢?业余时间好比是块阵地,你若是不用健康的思想去占领它,那么不健康的东西就势必要“乘虚而入”地去占据它。
休闲疗法无疑问地,也可以加强人们的精神修养,它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和享受。每个人都不能干巴巴地生活着,因为我们生活着的这个大千世界,原本是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得相适应地要“赤橙黄绿青蓝紫”。休闲疗法可以使你从精神到肉体保持轻松状态,排除不利因素的刺激作用,使你豁达开朗、气血调和、形体保健。同时,在心理上,使你感到有乐趣、有奔头、有信心。
我认识一位青年人,他原来患有轻微的神经衰弱症,后来他成了一个业余木工爱好者。每个星期天,他总是要抽出几个小时,自己动手做些小家具之类的木工活,钻研式样和漆色。他亲手制作的精美的艺术品般的小家具,得到别人的赞赏,也使他感到通过业余制作,把他个人的价值表现出来,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从此,不仅神经衰弱毛病根除了,而且人也变得更加精神焕发,朝气蓬勃。60年代,我认识一位中年大学教师。他在青年时代爱好多样,尤其喜欢唱歌、拉琴、跳舞,活泼乐观,招人喜爱。后来因为被错划成右派,妻离子散,巨大的精神打击使他从此一蹶不振,除了喝茶这个“嗜好”外,任何业余爱好都没有,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身体也每况愈下。在人们的建议下,他担任了教育工会合唱团的指挥,他把休闲时间,都用在如何指挥练唱上,逐渐焕发了青春,身心都日益健康起来。
由此可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要有业余活动。业余活动就是休闲。凡是离开正常的工作,在体力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一些不同于一般运动、锻炼的业余活动,都可以算做休闲。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生产方式,要求人们快节奏、高效率,因而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忙碌起来,情绪也会相应地紧张起来。这就更加需要用业余的活动来调剂。另外,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理解休闲,更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生物反馈疗法”
你对“生物反馈疗法”,很可能感到兴趣。因为“生物反馈”这个概念,现在甚为流行。很多青年朋友都愿意和我谈论这个词儿,可是在交谈过程中,我发觉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对“生物反馈”都不甚了了。
“反馈”原初是电工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大意是说,把放大器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
1948年,美国数学家威纳在他所倡导的“控制论”中,提出“反馈”这个基本概念。他解释反馈说,生物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生态系统等一些系统,输送出去的信息(可以叫做“给定信息”)作用于被控制对象后,所产生的结果(可以叫做“真实信息”),再输送回原系统,并对信息的再输出(比如,以后的动作、方式和变化等)发生影响的过程,就叫做“反馈”。
心理学吸收了控制论的这种观点,把反馈叫做“结果的知识”。意思是说,从一定的“结果”中不仅可以看出原因,“结果”不仅像一面镜子,可以消极被动地把原因反映出来,而且会对这个原因产生积极主动的影响。这可以说是对“因果关系”原则的新发展。过去,心理学侧重于强调:刺激“决定”反应;反应“反映”刺激。而现在则进一步强调:一定的反应不仅会反映出刺激的性质、内容与效应等,而且也会反作用于刺激的性质、内容与效应等等。比如说,从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仅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等;而且教师可以把学生学习的结果提供给学生,从而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学生可以根据反馈原理,进行自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行为等等,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为了学习收效,就应该提高有关“结果的知识”水平。
同样道理,对于心理疾病患者,也要强调他们需要增强有关心理疾病治疗“结果的知识”。“生物反馈”就是借用电工学以及控制论等所使用的“反馈”这个名词的含义,根据动物的操作条件训练原理,推广运用到人类的一种心理医学技术。《辞海》上对生物反馈的解释是:“用仪器对被试者(或病人)的生理、内脏变化情况提供强化或反馈信息(告知变化的结果等),从而引导被试者有意识地学习和自我调节,改善内脏机能,使之在不用或少用药物的情况下,治愈或改善心身失调的疾病。”
其实,我们可以把生物反馈说得通俗些、简明些。比如,可以把生物反馈说成是:通过巧妙地控制人的精神来巧妙的控制人体。再换个说法,生物反馈就是:自己可以了解和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生理心理学家指出,在人体的整个系统中,有一种生理活动,它可以调整其他活动,可以把它叫做“自我调整装置”,也就是返回神经传导的“反馈装置”。换一种讲法是:当人们的大脑皮层运动区域,传出神经冲动到达“效应器”这种执行器官的时候,执行器官的肌肉和腱的运动情况,又会成为新的传人冲动,返回到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域的相应部位上,这时候,人们就会感觉、意识到运动的情况,而且可以根据这种运动的感觉、意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说,当人们的情绪活动发生改变的时候,人们的机体内部也会相应地出现内分泌的相应变化,会引起相应地反馈性的调整作用。正是因为经过影响或者改变人们的情绪活动,可以引起人们生理上相应地反馈性的调节作用,因此,用影响或改变心理疾病患者的情绪的办法,就可以治疗心理疾病。
所以说,生物反馈疗法要想收到疗效,就需要病人必须能够和他想控制的某种身体功能的节律,取得平衡协调。比如说,病人在一架电仪器上,看到他的心脏搏动或大脑皮层活动的记录,或者是听到它们跳动的节律时,他就可以充满信心地想办法试作自我控制了。很多哮喘病人对尘土、花粉或烟雾等刺激物敏感,但是经过试验证明,这种“敏感”大部分还是由于自己神经紧张所造成的。经过上面讲的那样反馈“医疗”后,他们的哮喘病可以治疗好大半。这就证明,哮喘“反应”至少有一部分,是来自后天的心理上的主观经验“原因”,而不是生理上的痼疾。
由此可见,身心疾病很多是源于心理上的不健康。寻找出心理致病的因素,让这些“患者”,通过“反馈”作用,帮助他挖掘(发现)信心、巩固信心、提高信心,那么,很多身心疾病会“奇迹”般地治愈。
因此可以说,生物反馈的要点,或者说它的“秘密”,就是“病人自己痊愈”。
临床实践证实,用生物反馈方法治疗心脏、大脑、肌肉群以及和循环系统有关的身心疾病,即或不能完全根治,也可大部分予以控制。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发现,病人只要在开始时,略微借助于灵敏的机器,也就是说,略微借助于测量脑电、心电、皮肤电阻和心压、心跳等生理变化情况,以及提供反馈信号的电子仪器(可以叫做“生物反馈仪”),产生反馈作用,就可以控制从前认为无法控制的某些自动或非随意的身体功能。这也就是前面讲过的通过巧妙地控制人的精神来巧妙地控制人体!
生物反馈疗法,证实了这样一条重要的原理:精神(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配生理(身体)。
“系统脱敏法”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你遭到心理压迫的时候,你就要进行“反抗”吧?那末,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你增强这种抵抗的力量呢?有的。心理治疗方法里面的“系统脱敏法”,就是一种被人们公认为比较理想的提高对于种种心理压力抵抗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的理论依据是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神经过敏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学习到的,是每个人在生活中经过摹仿、暗示等学习而形成的。“过敏”既然可以由学习而得到,那么也就可以再经过学习而消除它,脱掉它。因为敏感说到底,只是人们主观上的一种感觉,一种过于敏锐的感觉罢了。
系统脱敏法的一般做法是:先用轻微的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使行为失常的患者没有焦虑不安反应地逐渐适应,最后达到矫正失常行为的目的。比如说,你的孩子如果怕小猫、小狗、小白兔等一些小动物,你可以让你的孩子,先从远处观望这些小动物,然后让他(她)逐渐靠近,并且试探着抚摸这些小动物;最后,你的宝宝就会高兴地,也多少有些兴奋地把这些小动物抱在怀里。怎么样?你的孩子对小动物的“过敏”,不就这样经过一个有系统的步骤脱掉了吗?又比如,对于喜欢挑食的孩子(成人也一样),可以慢慢地给他(她)从少到多地,加进他不喜欢吃的食物,用这种方法就能逐渐改掉偏食、挑食的毛病。
系统脱敏法的优点,是它可以让人处在神经比较松弛、情绪比较轻松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在不会产生焦虑、紧张的条件下,逐渐克服、纠正原有的失常行为而改变为正常的常态行为。
系统脱敏法,现在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上,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疗效。例如,美国精神病学家雷克斯伦,就用系统脱敏法治愈了一些有变态反应的食物过敏患者。比如有一个男孩每当吃香蕉时,就有多动性的表现;另一个女孩由于对动物蛋白质过敏,而经常发生惊厥。雷克斯伦对他们采取逐渐增加食用量的办法,来降低这两个孩子对食物过敏的失常反应,结果成功地治愈了他们的过敏反应。
实践表明,系统脱敏法更适合于矫正那些年幼无知,比较容易接受模仿和暗示的儿童们的失常行为。对于一般成年人来讲,系统脱敏法就往往显得不“灵验”。不过,对于那些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和喜欢模仿别人行为的人,还是很有效应的。我认识的一位精神病学专家,他就用系统脱敏法,治好了许多女青年被蛇、壁虎以至于毛毛虫、“吊死鬼”,还有惊雷声等,所“惊吓”而引起的种种心理失常和行为失常。而且据他讲,不少中年妇女,以至神经比较过敏或神经比较脆弱的男性青年人和成年人,也适宜于用系统脱敏法来矫正某些行为失常。
这里谈的系统脱敏疗法,和已经谈过的自主训练法、疏导法、冥想放松法,以及下面就要谈到的惮恶修改疗法等,都可以统统归在叫做“行为疗法”的这一大类心理治疗类别里。
“惮恶修改法”
这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和前面谈过的“系统脱敏法”相反。它不是一种“和平方式”的自然的、缓和的心理疗法,而是一种“武力方式”的带有强制性质的心理疗法。对于治疗某些心理疾病,特别是矫正某些不良的癖好来说,“惮恶修改法”是一种颇有效益的疗法。
什么叫做“惮恶”呢?“惮”就是畏惧、害怕的意思,“惮恶”就是怕恶的意思。这里讲的“恶”,不仅仅是坏、恶劣,而且还有凶猛、厉害的意思在内。因此,所谓“惮恶法”,或者叫做“惮恶修改法”,简单讲来,就是说,当你下定决心要消除你认为,或者是你感到“愉快”的某一种行为(比如说,戒烟、戒酒、断奶)之后,立刻给予强烈的刺激(比如,把引起眩晕的药物或呕吐剂放在酒、烟中;把苦味的东西涂在奶头上),用这样的办法来引起痛苦或不快的反应(比如,引起头痛、呕吐;嘴发苦),从而抑制住你认为或者感觉到的那种“愉快”的行为。
惮恶修改法,通常用来矫正人们的种种不良癖好。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不少,局限性也比较大,因为它偏重于痛苦的惩罚,是通过强烈的、不愉快的惩罚性活动来矫正异常的行为。刺激如果过强,治疗者受不了,甚至会引起其他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疾病,例如呕吐、头晕、恐惧、焦虑等等;但是,如果刺激太弱,效应又不显著。
惮恶修改法的最大缺陷就是,需要采用这种疗法的对象,恰好是那些戒也难、改也难的人,因此,很难鼓励他们自觉地忍受痛苦刺激。当代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曾经画过一幅耐人寻味的漫画:一位“烟鬼”立志戒烟,把烟斗扔到窗外后,又忙着跑出去接回到手中,以此说明戒烟之“难”。
漫画毕竟是漫画,在生活当中,很多青年人不需要使用惮恶修改法,或者其他什么别的方法,就把多年抽烟、喝酒的习惯改掉了。那么,他们用的是些什么“方法”呢?这就是“意志”“毅力”这样的不算方法的方法。革命导师列宁年轻时抽烟,妈妈发现以后把家中的经济困难情况告诉了他,他听了以后说:“对不起,妈妈!”从此就把烟戒掉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年轻的伙伴劝他戒烟,他立即掐掉烟头,从此再不抽烟。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单凭“意志”和“毅力”来改掉癖好的。因此,我认为毅力再加上惮恶修改法,那么收效就会更加大些了,也许就能更彻底地解决所谓“老大难”的问题了。对于意志薄弱的人说来,惮恶法更是不能否定的有效方法。
“格式塔疗法”
我猜想,年轻的读者们对于我将要谈的“格式塔疗法”,很可能是十分陌生的,而且觉得是很古怪的。什么叫做“格式塔”?难道是什么名胜古迹的古塔名称吗?或者是一种什么塔的“格式”?你猜错了!这和“塔”是全然无关的。
“格式塔”是一种译音。现代西方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派别,叫做“格式塔心理学”,或者叫做“完形心理学”,因为“格式塔”的原意就是“完形”、“样式”或者“结构”、“组织”的意思。你也许会发问:干吗“故弄玄虚”地非叫做“格式塔”呢?干脆意译成为“完形”不就算了。我想请你给以谅解,这倒不是什么“故弄玄虚”,因为“格式塔”这个词,在中国心理学上已经“约定俗成”,也沿袭使用很久了。而且,我还有个想法,越是让人感到“古怪”,反而越会加深印象,记得牢些,你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