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6500000003

第3章 代序我们今天怎样做中国人?(2)

张:中国“现代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最早,由于中国面临“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所以“现代性”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现代化的国防、军事、工业体系,建立独立的、主权的民族国家,这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现在,这些早期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考虑“现代性”问题时,关注点就应有所变化,应该突破原有的狭义的理解,思考在当前这个世界上,中国人究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中国人要做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系列价值论的问题。

现在,中国任何一个现象都只能在别人的概念框架中获得解释,好像离开了别人的命名系统,我们就无法理解自己在干什么。我们生活的意义来自别人的定义,对于个人和集体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中国人获得“现代性”的代价是只知道“现代性”而不知道中国,这会是很可悲很滑稽的事,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本末倒置。本来我们是作为中国人求生存求发展,然而最后求得了生存和发展,达到了“小康”,但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活着了。那我们当初不如直接去作美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算了,又何苦去追求一个“现代中国”呢?

因此可以说,“现代性”问题背后最大的紧张和焦虑并不是经济和技术发展问题,而是价值认同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自身的理解和对自己生活现象的解释都落实不到自己的生活世界,而只能从别人那里获得解释的框架,就说明我们还没有能力从价值层面上维持和组织好我们的生活世界,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样的话,回不到传统,甚至这个十年和那个十年都接不上,也就不足为奇。对于中国当代知识界来说,承认这种内在紧张是来自理性世界和价值世界之间的冲突,是考虑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

“现代性”既是一个时间过程,也是一个生活世界通过文化和价值的生产,不断回到自身、肯定自身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现在一些人处理“现代性”问题的方法却往往相反,总认为现代化的标准是_种标准化的图景;他们总是在问离这个图景还有多远,而不是反思我们是怎样走过来的。事实上,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正是在过去的一二百年来,在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日常生活中,在学术、思想、文化的积累中,在伦理世界的形成中,都有哪些正面的积极的经验。

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文学史研究领域。现在的一些研究仍把当代、现代与近代几个阶段相割裂,把“五四”、1949年和“文革”都作为历史断裂的标志,而且每次断裂都是以否定以前为代价来强调自身的合法性。其实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回到我们对西方学术的评价上说,西方文化的强势建立在它对自身历史的连贯性的论述,虽然它的历史本来可能是断裂的。而中国历史本来可能有很大的连续性,但我们的论述却只能是以几十年甚至十几年为一个单位,中国似乎很难承认过去每个阶段的历史都具有其自身的“现代性”,有一种肯定自我和创造性的东西。

回顾中国“现代性”历史经验,我们应该看到,虽然这个过程中出现过很大的错误、弯路甚至倒退,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总体看来,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合目的性与合理性。批判是知识分子的天职,何况对中国目前存在的那些不尽如人意的、不合理的丑恶的现象,知识分子理应有批判的立场。但是,如何在批判和否定自己的过程中肯定自己历史的更大意义上的正当性,这是西方学术的一个长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不承认自身历史的合法性,以一种抽象的关于“人”、“自由”、“个体性”以及世俗生活“常态”的意识形态的论述去取代历史的严格的分析,其结果就会导致中国对自身生活和“现代性”经验的理解流于片断化或局部化。

记:您刚才多次提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的“文化热”,而且您有几篇文章也都谈到这个问题。显然您是以一种文化研究的眼光来审视这个您曾亲历过的文化现象。请您具体谈谈对这个现象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此外,90年代中国学界在学术思路和方法等方面都与80年代有很大不同,对此,您是怎样看的?

张:我觉得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总的趋向是好的,即通过对西方学术总体性问题的探讨,去把握当代中国文化的总体性问题。虽然看上去似乎是在讨论一些大而无当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存在”,什么是“意义”等等,但在这些讨论的背后你能感觉到当时的中国人在想什么。大家关注西方人怎样考虑“现代性”问题,实际上这与当时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的如何对待传统等问题都具有很大的切关性。像这样的中西文化的比较不是虚的,而是基于一种类似——在类似的历史关头处理类似的历史的挑战和境遇。当下的中国学界反倒有一种唯名论的思路,即西方人谈什么我们就去谈什么,西方人怎么做学问我们就怎么做学问,但并不去思考西方人为什么谈论这个问题,又在什么样的思想和历史脉络里谈这些问题。比如1989年前后西方受东欧政局变化的影响突然谈起了“公共空间”,国内很多学者立刻也开始讨论这个话题。一时间,成都的茶馆、浙江的和尚庙、广场、大学宿舍等等都成为“公共空间”。这样的做法也许可以谈得很热闹,但事实上却割裂了理论和学术的内在脉络。

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也有一些长处。如学术再生产体制的建立、学术规范化、学术史的回顾,以及对具体问题的把握和对实证材料的发掘等方面都做得较好。但这种相对成熟的专业化的新的学术分工体制如何与中国当代学术文化思想的内在脉络联系起来,如何通过对思想脉络的把握进入到社会历史等重大问题,这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对80年代的问题避之唯恐不及,认为那都是虚的,现在做的才是实的,反而会令现在的学术缺乏内在的问题性和历史性,缺乏学理问题与社会整体的相关性。脱离了中国学术内在的思想脉络和历史性问题,专业化学术就失去了它的最根本的目的性和合法性。

记:让中、国学术与国际学术接轨,这是很多中国学者的期望。以您所处的位置,一定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反省。能否具体谈谈这方面的看法和经验。

张:“学术接轨”这个提法不明确。是说中国学术的生产方式按照一种国际化的标准来生产呢?还是说中外学者讨论和思考的问题处于同一个层面上呢?是说我们要去说别人说的话,甚至按别人说的话去做,还是要像别人那样带着明确的文化政治的自我意识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呢?

所谓中国学术的国际标准,在自然科学领域问题不大,但涉及到人文科学,我担心中国学者会出于接轨心切去寻找一种捷径,即与海外中国学研究接轨。海外中国学的确是西方学术整体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它是西方学术分工系统里的一个很小的局部,带有西方“东方学”和美国“地域研究”的特殊局限。如果中国当代人文学术只能与海外汉学研究或中国学研究同行对话,我想这不是好现象。80年代的思想遗产之一是通过反思西方学术思想的基本问题,直接进入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通过梳理现代世界历史的内在脉络,来领会中国现代性历史经验的内在的正当性。

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不在于请进多少汉学家或派出多少学者去海外东亚系或“中国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而在于中国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和多大范围内变成西方学者讨论当代问题时不得不考虑的参照。中国学术应该有这个抱负,不但别人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而且我们的问题也是所有人的问题。如果中国学者能把对自己境况的反思推进到这个程度,就必然会对西方和其他非西方世界产生一系列反响。中国学术“国际化”的一个良性指标是看能否在讨论中国问题时对西方理论产生冲击,并对“普遍性”的概念体系提出修正。中国学术如果没有一种超出中国范围之外的相关性,对世界范围内的学者的思考有所启发,就谈不上有什么国际性。

记:目前,国内学者也很关注“文化研究”,但大多数人似乎还在寻找适合的操作方法和具体的切入点。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国外“文化研究”的现状,并谈谈您对国内文化研究的看法。

张:相对于狭义的文学研究而言,文化研究的确是一种补充。在西方尤其在美国,文化研究关注的是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领域,这实际上体现了学院内部研究思路的一种转向,是对学院体制过于狭窄和精英化的一种反拨。

国内自90年代大众文化兴起以来,也有很多学者开始进行文化研究。现在也出现了细读文化现象和社会文本的思路。但美国目前的文化研究有一种倾向,就是越来越小圈子化,同时研究者的题目越做越小,而对具体论题背后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假设却越来越缺乏反思和批判能力。这样的文化研究以理论始,以反理论终,最后走到自己的反面。如果回避了真正的大的问题,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也许会很快沦为新的学院时尚和学院政治。中国文化研究会不会变成这种情况不得而知,但既然文化研究已对一些比较活跃的年轻学者产生了一定影响和冲击,那么这些研究者就应有意识地避免出现这类问题,避免那种挑个题目来操演理论辞藻和话语做派的做法。

中国文化研究的真正活力来源于中国现实问题的复杂性。这应该促使有志于文化研究的学者去思考如何把局部的日常生活领域的问题与历史的大问题结合起来。这其实是中国学术研究的一个总体优势,就是每个局部问题其实都与那些根本性的大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研究也应发挥这个优势,在中国这个特殊的语境下,把文化研究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史、思想史研究、社会批评、文化批判、思想批判的取向联系结合,那样的中国文化研究就会有自己的特色,就可以产生世界性的影响。相反,如果仅仅是通过文化研究这种新的学术规范为各自的学术专业化找到一个位置,各自“占山为王”进行新一轮的文化生产,一头扎进那种似乎很理论化但实际上未曾经过理论思考的局部现象,那么这样的文化研究的意义就很有限了。问题的关键不是看你的研究多么像一个文化研究,多么符合美国学院式的规范,而是要看你通过这个研究理出了文化现象背后一条怎样的线索,抓住了哪些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切入了现实的整体。

(原载《中华读书报》刊2002年7月17日)

同类推荐
  • 解放济南(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济南(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济南,在许世友、聂凤智等将领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弘扬学术是一项崇高而艰辛的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园地上辛勤耕耘。我们将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出版使命,“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为中国的学术进展和文明传承继续做出贡献。,收获颇丰,不仅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褒扬,殷切期望新出现的或可获得版权的佳作加入。也得到作者的肯定和信任
  • 夜莺与玫瑰

    夜莺与玫瑰

    王尔德记叙的是生命里的美丽与哀愁——平凡生活里的爱,精神世界中的美,以及这两者的毁灭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痛苦,突出了神性的救赎与归宿。王尔德不再重复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一百年的陈词滥调,也不表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只用一种淡然超脱的口吻来讲述悲剧,借助人物交错的视角与眼光让读者听见渔人长长的叹息,夜莺最后命若游丝的歌声,小矮人哀哀的哭泣和他的心破裂的声音。他以不完美的童话反复叩问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矛盾与悖论、影射现实社会的困顿与复杂,以曲折的方式展现他对艺术、爱情及人生完美而纯粹的追求。
  •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池凌云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宇宙的摄像机在白云深处,它白天对着我们,夜晚也对着我们,哪怕我们噤声,熄灭了灯,变得漆黑一团。也能准确地把我们记录下来。宇宙之心,大过所有的心。但这颗巨大的心时刻都眷顾着最弱小的心。仙女与天使是一对姐妹。当所有姐妹都安静下来,我只想歌唱,哪怕没有一个字可以唱给她们听,我也想歌唱。如果我努力到最后,会不会像一棵开花的哑木?事物因饥饿而存在。生命因饥饿而充满渴望。往饥饿中活着,这样的灵魂是轻盈的,适合与万物和睦相处。是饥饿使精神得以更新和延续。这一切就像往说:真正的言说之力——是无声,是对一切饥饿之源的真诚和无私的爱。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作

    哥伦比亚现代文学精品,巴西现代文学精品,墨西哥现代文学精品,拿大现代文学精品,美国现代文学精品等美洲地区国家现代文化大作。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热门推荐
  • 浮华三世,歌尽留离

    浮华三世,歌尽留离

    (正文已完结)她是谁?是草包孱弱的四小姐,还是昏睡寒冰玉床五年的现代人?同一张面孔,一个倾城佳人,一个陋颜遗世,真真假假,错乱了谁的眸?对情嗤之以鼻的她,为何偏偏对他情有独钟,陷得不可自拔?一朝梦醒,素手轻挑,朱唇轻启,一首《魅魂》魅惑天下。衣袂翩翩,缭乱天下的眼……他,白衣飘然,如玉无双,一笑宛如白莲却独独为她绽放。为何却失了‘护你一生一世’的千金之诺……支持新作《温暖如初》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本书系佛教人生哲学通俗读物。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安抚心灵、启迪智慧的佛家小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展现了佛学的博大精深。
  • 祸水:妖颜惑君

    祸水:妖颜惑君

    她,刚穿越成富家千金,却遭受变身为妖的境遇。他,翩翩公子,遭遇家破人亡之变故,为求报仇不计任何代价,甚至包括送她入虎口。他,当今天子,遭遇丧后之痛,独宠于它,竟是借物思人。误食异果,她由花季少女变幻成妖物,从此她踏上寻找还原之路。据闻冷无尘是有名的怪医,专治怪病,却从无人能活着被他治好,但她还是决定去寻找。怪只怪,她太过可爱,太过异常,沦为宠物。他虽待她好,但她不甘只是宠物一只,想尽办法逃出去寻访冷无尘。不知是不是上天的捉弄,她千辛万苦寻找的人竟然一直就在她的身边。怪医的治疗规则,她是否也将遵守?
  • 凤御九天:腹黑魔王嚣张妃

    凤御九天:腹黑魔王嚣张妃

    风若雪想破了脑袋都想不到,车祸,她没事,高空坠物,她也没事,挤公交上班,哮喘犯了,她死了……更想不到,尼玛她一醒过来,就在一个大蛇窟!旁边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奶娃娃!没关系,她堂堂一代生物科学研究员,还搞不了一条蛇?擒猛蛇,取内丹!没想到却成就了自己的一身异能!更是让这蛇窟的主人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偏生要收她为徒!半推半就,小有所成,师傅让她下山助师兄登上皇位。尼玛!初次见面就给她个下马威!搞毛啊!看我不携着我捡的娃,带着我拿下的魔兽,搞翻你的府邸!
  • 女主被穿之后

    女主被穿之后

    十年后,景沐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身体。可是缺失的这十年让她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原来的穿越者作死能力MAX,让她周围的所有人都对她充满敌意,于是一场翻牌运动开始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总统书架:美国总统推荐的读书计划

    总统书架:美国总统推荐的读书计划

    美国历届总统最为推崇的案头藏书。你可以没看过这些书,但一定要警惕看过这些书的人美国五届总统共同推荐的励志奇书除《圣经》之外,对奥巴马影响最大的人生智慧。
  • 魅言鬼语

    魅言鬼语

    本书是多个中篇的合辑,告诉大家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或枉死,或被害,或复仇,或报恩,在死亡面前人性显得如此胆怯,我们其实都是一群鬼,一群戴着面具生活在阳光的鬼……rnrn
  • 皇上,我们离婚吧

    皇上,我们离婚吧

    杨意,21世纪的美少女服装设计师,25岁,意外穿越到这个传说中的架时空——翼羽皇朝,还借了当朝皇后娘娘的尸体还了魂。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她才不想成为其中一枚,再怎么说她也是来自一夫一妻制的21世纪。可不是她不想就可以摆脱,往往都是事与愿违,当爱情来临,她又将会如何选择?
  • 混沌生死诀

    混沌生死诀

    现代人古枫,穿越到了仙侠世界。在一个神秘老者的帮助下,从一个无法修炼的废柴,蜕变为一个修真奇才,凭借着天生的优势,他更是将《混沌生死诀》修炼到了极致,从而掌控了天地大道,成就了无上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