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6500000015

第15章 第一讲 文化政治的概念:比较与可比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法(12)

杰姆逊有一句话,当代世界的多元性是非常压抑的。在美国,人人都可以说话,每个人都有非常特殊的观点,但是,整个来讲,是非常压抑的,并不是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如果放弃普遍性的立场的话,实际上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非常边缘、很局部的问题里边。我们谈的一切有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我们的参照系是中国当代文化,中国文化的自我意识。中国文化把自己放在一种特殊性的范畴来论述,是失败的。一定要参与到普遍性话语的建构中去。《诗经》应该是普遍的吧?唐诗应该是人人都喜欢的吧?这么说不是声称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是“纯文学”,直抵“普遍人性”,而是说在中国人的生活世界里,在创造自己文化的过程中,对别的文化、别的生活方式,能够给别人以灵感、更理想的生活启发,使他们愿意参与其中。不然,在这个意义之外,任何关于普遍的论述总是比较可疑,后边往往有很大程度上的政治的、霸权的扩张的因素。

目前还有不少大中国主义者,认为就是中国文化好。美国文化有什么了不起,中国文化应该取而代之。应该由中国文化统一世界。可别人会说,已经有一个美国了,还要中国干吗?一个霸主不够,还要两个?说我们要参与普遍性话语的构建不是要搞掉西方,由我们另搞一套,恢复汉唐,来建构、整个世界;而是说,只有在对整体问题的思考中,我们才能够思考当代中国文化的问题。反对仅仅从“差异性”、“独特性”的角度谈中国问题,就是反对把中国问题和它的世界历史语境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中国文化的内部有某些普遍性的因素,正是在于它强调一种价值多元,比较容忍异端,这对于当代世界一些解不开的死结有启发作用。比方说,如果美国的反恐怖主义战争变成了一场新的宗教战争,就会让人觉得中国世界的世俗文化和宗教宽容是一笔巨大的历史财富,我们有时候好像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学生:你确定了一种以西方的标准为标准的普遍性。后现代的特征是“文化的变成经济的,经济的变成文化的”,杰姆逊还说过在后现代,理论本身都变成了商品。连质疑后现代的理论也具有了后现代性。质疑后现代的学者也生活在后现代的社会,他们自身也沾染上了很多后现代的东西,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后现代质疑的合理性在哪里?立足点在哪里?

答:王晓明在最近给他以前的学生的新著写的后记里面,谈到“重建统一的个人生活”的可能性。他说,当代中国很多年轻的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等,激烈地批判市场、金钱社会、成功人士,但他们的私人生活完全是白领式的。他们的私人生活和理论立场完全割裂,只是为理论而作理论,知识的立场就像是知识的面具一样。还有没有大愿意做到身心统一,你在理论上持什么立场,生活中也按照这个立场行动。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在当代中国,文化、价值世界的分裂,造成人格上的分裂,因而这恐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西方社会,由于社会关系的相对成熟和相对稳定,人反而相对容易取得一种身心统一。很多西马学者的生活是反资本主义的,处处和布尔乔亚的一生活相区别。代价是整体上退回到学院去,变成一个有点怪癖的教授,在学、院的分工的保护下,独自坚持一个身心一贯的立场。杰姆逊这样著名的教授在美国属于高收入阶层,但在日常生活上处处拒绝布尔乔亚口味,开二手车,家里一套完整的餐具也找不出来。但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整体上的优势。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退入学院,变成专门家,两耳不闻窗外事。当然现在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也越来越体制化了。但至少和西方国家,特别是和美国比,中国知识分子整体上介入社会的能力和余地还是很大,有一定的社会名望和地位,说话还是有人听的。怎么处理个人生活的完整性,和怎么看中国社会文化自身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很有关系。总之和西方还不太一样。在西方学院,你可以说得很激烈。但面对社会,实在是很无力,是回天无力。不过中国现在大概也很难讲了。

学生:在谈到康德和赫尔德对立时,你把康德描述为一个反浪漫主义者,是反情绪的,反想像的,对主观主义有一种防范。但进入康德美学的话,情况是不是就不太一样?康德在《历史理性批判》中提到了想像力的作用。国内的一些学者认定康德是浪漫主义者,您有没有关注到审美?

答:我们今天谈到的是康德的政治哲学,在这个意义上他和浪漫派是对立的。康德认为浪漫派过多的强调传统、民间、神话,康德认为这一切都是多少有些非理性,过于依赖想像,而且是一种朦胧的想像,缺乏调查研究和理性思维,不注意社会领域的理性化的建构。这儿康德的确是反浪漫的。康德和浪漫派的争论在德国思想史上持续了一百年。但是,审美意义上他的著作和德国浪漫派的关系不太一样。康德的美学实际上谈的是自由、法则和自律性,对艺术涉及甚少。在德国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自由在政治领域里没有得到充分保护,所以他的自由是审美保护伞下的想像的、安全的自由。在这种自律的游戏的状态中,无害的、非功利的状态内,可以预见一个自由,将要得到的政治自由的审美的预言。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80年代出版。这本书1974年开始写,预言了整个80年代后期思想文化热,包括朦胧诗,星星画展。李泽厚对康德的读解,主体性、人道主义,实际上是预演了一种后毛泽东时代的思想自由和社会自由。实际上,整个80年代后期的中国现代派文艺,都是在做这个游戏。“回到康德”的口号总是指向一种将要得到还未得到的东西。

学生:普遍性并不是一种形而上的理念,你说它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我觉得这种建构在中国和西方是很不一样的,在探讨普遍性问题时,在比较的过程中,有哪些可以和中国问题挂上钩的地方。

答:我们的整个问题就是从当代中国文化困境出发的。国家的问题,主体性的问题,东西文化的问题,等等。以后可以进一步讨论。

学生:读过您几篇关于中国当代诗歌的文章。能不能请您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角度,谈谈当代诗歌。80年代时中国的诗歌写作很大程度上是受现代主义的影响。1993年郑敏在《世纪末的回顾》提出,我们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评价偏低,主要是因为我们和传统过于割裂,她是开始要进入一种特殊性的言路、文化、语言等的特殊性,但是这个个案比较特殊的是,郑敏本身是一个很有地位的现代派诗人。90年代后期类似于郑敏这样的不仅是她一个人。在诗歌领域里借用自己的文化,包括语言等等特殊性策略。她仅仅用特殊性的策略,也还包含着我们怎样被别人识读。

答:诗歌是看特殊性与普遍性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角度。在语言的意义上,我们的白话诗和古诗是断绝的,就像我们的古代和现代之间是断绝的。白话诗还有另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参照系就是西方的诗歌传统和当代创作。哈佛大学的宇文所安(StephenOwen),也写过一篇文章。宇文是搞唐诗的,就白话诗只发表过一篇二三千字的文章,题目叫《全球诗的焦虑》。这篇文章不是发表在专业学术刊物上,而是发表在《新共和》这样的社会政治评论刊物上面。但这篇小文章值得当一篇大文章来读。它在美国的影响实在比所有研究新诗的中西著作加起来还大,因为他说出了很多西方人甚至中国人心里想说、但不太好意思说出来的看法。它一出笼就受到一些中国诗歌研究者的批评,但我有一点同意他的看法。对中国人来说,他的观点比他的酷评更有意义,更不是那种“今天天气哈哈哈”或背诵“政治正确性”和“后殖民主义”学院腔的东西可以比。

他认为中国诗就是以唐诗为顶峰的古诗,因为它是以自身为尺度的“诗本身”,也就是说,对那时的中国诗人来说,他们的写作就是诗歌的终极边界,所以诗人面对的是诗歌内部问题。而北岛以来的当代诗歌创作的缺点,在于它们实际上或者说是按诗学的内在标准看,只是西方诗歌影响下的产物,是翻译成现代汉语的现代西方诗歌,是不注原作者的翻译诗。当代中国的“全球诗”习作——按他的逻辑,当代中国大概不可能有真正的诗人)——好与不好要和当代西方诗歌原作对照以后才知道。他认为这种模仿处于全球诗歌的阴影下,是为西方或西方化的读者写的,在文化上是个游魂,写好了是认得出来的译作,像样的学徒诗,写不好就荒腔走板,不知所云了。

这话听起来当然很刺耳,好像是说现代中国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诗,好东西都在以前。但我们应该看到,这是西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的典型态度,而宇文的优点在于他的诚实和直率。他也的确打到了我们的痛处。因为他点出了我们整个文化系统和生活世界的零落状态。西方汉学家对古代中国还是认账的,但对现代中国的态度就是另一回事了:你们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早有的,你们想成为你们“自己”或“真正的个体”的时候你们就是在想模仿我们,你们想营造的那点儿“自我意识”和“内在性”只是我们西方人的文化余唾。这种说话态度让人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但实际上,它说的是我们自己也不能不承认的事实:放弃了对自身普遍性的辩护和追求的文化就不是文化,正如放弃了对“什么是诗”的追问,放弃了对诗和语言的终极边界的冲击的诗歌创作就不是诗一样。

当然,对于那种说当代中国诗歌创作只能以西方人对“诗”的定义为指归的指责,我们可以回答说,“诗”和“科学”这样的概念一旦形成,就不属于任何人,不由任何人控制。我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一个关于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讨论会,会上普林斯顿建筑学院的一位教授说他近年来常带学生暑期到上海去考察新旧建筑。每次出发前他都要提醒他的学生,说要记住,中国只有房子,没有建筑,因为“建筑”作为一个概念,一门艺术和科学,严格意义上是一个西方概念。当时在座的著名印度裔学者斯皮瓦克就挖苦他,说那么讲的话,你也可以说印度从来就没有舞蹈,因为“舞蹈”(如芭萱)也是一个西方概念。如果说当代中国人对“诗”的理解与古代中国人的不同,并且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只有“诗”,没有poetry的话,那么当代西方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谁又能说,当代西方的“poetry”概念,同古代或中世纪西方的“poetry”概念是同一个东西!西方对“现代”的发明权、所有权和界定权,从来都是一个神话。

归根结底,这个问题不是诗歌本身能回答的问题,而是取决于诗和生活世界的关系,取决于这一关系的文化政治的内容。因此宇文的观点反倒能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那种以为诗必须尊崇种种趣味的、知识的、技巧的、意识形态的狭隘标准,否则就不是“好诗”的陋习,正是当代中国诗歌创作的最大障碍。诸如“自我”、“语言”、“形式”、“技巧”、“创造力”、“美妙”这样的小拜物教只不过表明一些闭门造车的诗歌爱好者还是在写翻译诗,过翻译瘾。由于缺乏一个诗歌的公共领域和批评标准,几个哥们儿凑在一起,就可以用“中国的奥登”、“比史蒂文斯更伟大”这样的中学生语言相互吹捧。

在今天,诗人的工作不是保住一个诗的商标,在市场经济中维护个人的利润回报,而是在语言内部打开通向生活世界的门窗。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最终是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的见证。在这个意义上,我对当代中国文学抱有非常高的希望。“诗”在古代中西文学理论中曾经是整个文学的代名词。但如今,即使诗歌认为是仅仅属于自己的特殊的东西也早已不再由诗歌甚至文学性写作所垄断。即便按狭义的现代派诗歌标准,诗也早已变成多种可供选择的文体、写作方式和表现媒介中的一种,没有什么特权,但也并不低人一等。在想像力和创造力上,诗歌应该同其他文类,同批评、理论、思想处于一种友好的竞争状态。真正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创作,并不是由作者甚至时代本身的主观局限性所决定,而是通过形式的总体性同历史建立起一种真实关系。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唐代类书与文学

    唐代类书与文学

    本书是“西南大学文献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3个章节,主要对唐代的类书与文学作了介绍,具体包括唐代类书的编纂、类书与文学、类书与题材惯例。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以他独有的思想家的头脑,哲学家的智慧,国学大师的底蕴去勾勒人物,带有一种“史”的眼光,简单几笔就写出了人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勾魂摄魄。
  • 古文鉴赏辞典

    古文鉴赏辞典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古文,内容力求简明,疏通文义;译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翻译古文,用白话文向读者展示古文风貌;鉴赏则包含写作背景、内容、主要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解释文章内容、情蕴等。通过对古文的全方位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热门推荐
  • 黑与白

    黑与白

    文学评论集,收40余篇,既有对卷入市场以后文学流变现状的客观描述和前景的宏观预测,还有密切追踪作家作品,潜心琢磨新的批评路向的探索。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 凤凰王妃

    凤凰王妃

    他因为要借用她家特有的兵种对敌娶了痴傻的她;她呆的彻底,傻的无救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身为一境之主的他;只是,据说他早有了心爱的青梅竹马…只是,在大婚的前一夜她早已不是她…江山如画,美人如花男人的万里江山,女人的痴缠踩踏谁能用兵如神,使得南蛮北疆闻风而先生惧怕?谁能孤城一座兵临城下而不动声色饮茶?他想要抓住的,除了这万里江山,是不是还有一个她?她想要逃避的,除了那你踩我压,确实还有一个他。【小剧场】他看着身下面庞酡红,紧闭双眼,气息微乱的绝美女子,只觉得下腹更加的紧绷,竟似是带了一丝笑,轻声自语道“这般痴傻的呆子,身子竟美成这样,真叫人欲罢不能,小月儿,你真该庆幸自己什么都不懂。”男子终于按捺不住的覆身上去,叫嚣的欲望让他没有发现身下的女子在听到他的话时身子一僵。【二】稚嫩漂亮的男孩嘴角带着弯弯的笑意“爹爹,你说我聪明吗?”祈月停下夹菜的动作,看向对面的男孩“自然,三岁识字,四岁已经可以作诗,很聪明。”男孩晶亮的眼睛也染上了笑意“那爹爹可不可以不要说娘已经死了?”祈月放下筷子,笑道“为什么?”男孩嘟着嘴道“因为天儿很喜欢娘,不管她什么样子,天儿都喜欢,不想听到她被说成死了。”她叹息了一声,早知道会有今天,只是比自己预想的要早,点点头,对着对面的孩子笑道“好。”此文一对一,恋很用心的在打造,希望喜欢的大人们给个收藏,嘻嘻
  •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这套丛书所承载的,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
  •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中)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中)

    《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是法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莫里斯·卢布朗的代表作。《亚森·罗宾探案故事集》一经出版,很快便在法国家喻户晓,之后更是风靡整个欧洲大陆,至今仍畅销不衰,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亚森·罗宾既是一名心思缜密的盗贼,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侦探。紧跟他的脚步,开始一场神秘惊险的探案之旅吧。
  • 倾世神医:素手慑天下

    倾世神医:素手慑天下

    21世纪冷傲邪医意外穿越!重生为世家嫡系五小姐,不曾想竟背负废材孽种之骂名,人人轻贱。当废物小姐变为倾世神医,命定的暗幽之凰女会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且看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素手慑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倾城红颜乱:本宫无敌

    倾城红颜乱:本宫无敌

    男友背叛,她纵身一跃,摇身变成了江湖鼎鼎有名,让人闻风丧胆的繁星宫宫主。她皱皱眉头,整个江湖都要震一震。她一句话,便可让江湖中的一个门派瞬间荡然无存!按照紫云的安排,她做好宫主,在外人面前演好一个江湖名人的角色。可是,为什么他要出现?一切都乱了。理不清了。百年不变的戏码,她被下了春药。而解者,非他。见者,却是他。江湖少侠,一国王爷,绝世神医,甚至……身边最信赖的友人。为什么她不想在爱了,偏偏这一世,要和这么多的人有所牵扯!“为了那种满不在乎的家伙,豁出自己的性命,值吗!”他悲痛地喊。她,不能否认,“值。”“即使是……杀了我?”他如发狂的野兽般痛苦的眼中,满是她此刻承受不了的哀伤。心,不知碎成了多少瓣。既然是欠下的,就必须换。身体也好,生命也罢。因为她想,所以她做。他痛恨,他愤怒,拼命地要把她杀掉,用毒,用剑。她只能受着。曾几何时,那个众人恭恭敬敬成为宫主的冷漠的她,沦落到这种被人弄伤,心中却仍止不住地在意他的痴情女子?……有够讽刺。“呐……这辈子,就当我欠你,成吗……下辈子再……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