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后续的目标,那么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就长远的观点来看未必是好的。许多人之所以活得那么有劲,就在于他有个值得活下去的目标,当那个目标实现后却没有后续的目标,这会使人觉得内心十分空虚,人生变得没有意义。最典型的例子可见之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那些太空人,在受训期间他们都非常认真且有劲地学习,因为在他们面前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登上这块满是神话的处女地。当他们终于登上了月球,极度兴奋之后却是如狂涛般卷来的严重失落感,因为接下去将很难再找到像登陆月球这么值得让他们挑战的目标。或许“外太空”的探险之外我们也可以来探险“内太空”,好好研究迄今尚未有多少人接触与认识的“人类心灵”。
当一个人实现了所期望的目标后,若要继续维持先进的热情和冲动,那就得立即再制定一个足以让他动心的目标,如此将可以使他先前实现目标的兴奋心情,不着痕迹地投注到另一个新目标上,让他能够继续成长下去。若无成长的动机,人生就会停滞,人的老化不始于肉体,而是始于精神。
人们都有一种倾向,即一旦实现一个目标,就会有一种泄劲的感觉,不再努力,然后坐享其成。现代社会为人的全方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应该在实现目标之后,再为自己设立新的目标。而且,你不要等到达到一个目标之后再去制定一个新目标,而应该在心中时刻充满目标,完成一个目标,你就知道下一个目标是什么,继续前进的方向在哪里,而不仅仅以第一个目标为目的地。
古人云:君子每日三省吾身。你是否经常检查自己制定的目标?一方面要检查自己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又要用目标不断地激励自己。不断设立新的目标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BT2]11.开始做事前就怀有最终目标
一开始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意味着一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样你就比较清楚你现在在哪里,你迈出的每一步总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一开始心中就有最终目标,最根本的一点是,从今天开始就要把你生命最后的景象、图画或模式作为检查其他一切的参考物或标准。只要明确地记住最终目标,你就能肯定,不管哪一天干哪一件事都不会违背你所确定的最重要的标准,你生命的每一天都会为你设想的终生目标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很多时候人们发现自己取得的胜利毫无价值,各行各业的人——医生、院士、演员、政治家、企业专业人员、运动员和管子工——常常为得到更高的收入、更多的承认或者某种程度的专业能力而奋斗,最后发现他们的追求使他们没有看到真正对他们最重要的东西,到头来却为时已晚。
如果我们真正知道什么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并且把它牢记在心上,每天的一言一行都以什么对我们最重要为标准,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啊!如果梯子靠错了墙,那么我们每走一步就向错误的地方接近一步。那么,即使我们是付出了多少的时间,又取得了多高的“效率”,但那往往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效果”。
如果你一开始心中就有最终目标,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眼界。
以盖房为例。在你钉下第一颗钉子以前,你已经把它详详细细地在脑中和纸上构造出来了。你对你需要什么样的房子有一个非常明晰的概念。如果你要一幢能住下你的伴侣以及你的孩子的房子,你就得计划把一家人聚集的房间放在自然聚集的地方以及计划滑梯和孩子室外游玩的院子。否则,即使你花费众多心力盖好了房子,但把家人住的房子盖得如市场般散乱,把孩子室外游玩的院子盖得如同鸡舍,都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你应该制订出建造计划,构造好蓝图,而这些都应该在破土动工前完成。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在第二次创造即实际创造的过程中,你就不得不花费昂贵的代价进行修改,那样的造价可能比计划高出一倍。
木匠的规矩是“量两次,锯一次”。你必须确信蓝图,即第一次创造,确实是你所需要的,每件事都已考虑周全。然后你再开始付诸实施。你每天到工棚,拿出蓝图,下达一天的工作命令。你一开始心中就有最终目标。
再以开办企业为例。如果你希望创办一个成功的企业,就要明确自己努力争取达到什么目标。你要从市场的角度仔细考虑你要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然后调动各方面的因素:资金、产品开发、经营、推销、人员、机器设备等来达到这一目标。你一开始对最终目标考虑的程度往往决定你是否能创建一个成功的企业。多数企业的失败始于第一次创造:资金不足、对市场缺乏判断或判断失误,缺乏企业经营计划等。
养育孩子也是这样。如果你希望培养出负责而有自制力的孩子,那你每天同孩子接触时必须牢记这一目标。你的言行不能破坏他们的自制或自尊。
人们在不同程度上把这一原则用于生活的许多不同领域。你在旅行前先确定目的地,计划好最佳路线。你在发表演讲以前先把演讲创造在纸上。你先设想到庭院的美化,然后再实际美化。你把服装设计好,然后才开始裁剪。
如果在一开始未能怀有最终目标,我们很难想像在实施过程中不会偏离正轨。因此,要使自己所做的每一项事情都是有效的,就必须一开始就怀有最终目标。
[BT2]12.逼近最终目标不能过急
成大事就是要你要尽可能地想办法向最终目标一步步逼近,千万不要让你其他附属的或次要的目标,影响或改变了最终的人生目标,它们存在只是为了帮助你早日达成人生目标,不是来改变你人生的方向。
在你人生的旅途中,附属或次要目标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扩展或甚至改变了方向,也可能创造出新的目标或去掉一些目标,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达成最终的人生目标。
有人说,坏的目标比没有目标更糟糕。这句话若要成立,须满足两个前提:首先,实施这个目标,必会导致我们有所改变;其次,我们必须具备调适能力,而可随时修正、改进这个目标。
我们着手办事,不论对错,都会得到反馈;而这些反馈的信息,大多是我们追求成功最初阶段时,所无法获得的资讯,必须实际行动之后才产生的新资讯;不仅充实我们既有的策略,补足若干先前未曾发现的细节内容,或者可以指引我们调整大小方向。
欧洲有句格言:“不容许修改的计划是坏计划。”的确如此!
人生中有件事相当无奈:每个人在展开新历程之时,皆无法确切了解,自己究竟走向何方,无法完全清楚,究竟该如何达成目标。我们边走边学,假如愿意调整方向,则这些新学到的东西会颇有助益。
除非我们踏上追求目标的奋斗旅程,否则有一些资讯永远无法加以处理。这些新资讯,在我们努力清扫路途障碍的过程中,才能绽放光芒,发挥作用。
也惟有在我们朝梦想迈进时,才能从这些新资讯中,解读出新的机会。有些东西远看眩人,趋近一看,却平平常常;有些东西远看似乎混沌,但愈靠近愈见光彩夺目。人生旅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景象。要能够随时掌握人生目标的进度与方向,需要勤奋不懈以及持久耐心。
一个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而一直不断包围着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候会令人无法精神集中。等到我们明确知道我们身在何处时,我们的人生目标早已被遗忘,梦想早已被粉碎。
无论是每日、每周或是每月做一次确认工作,都能够维持在正确的方向,并且非常真实地给人激动与成长。做确认工作意味着你必须和已经成为成功人士的人多多交往、学习。
切记,要不断地找寻那些比你有成就感、在某件事做得比你好的人作为学习模仿的对象。市面上,常出版一些关于如何自省的新知与技巧,或关于某些人如何完成一些伟大的成就,发表出如何将事情做得更好的理论与方法的书籍,供你参考。避免与终日抱怨,满脑子负面理想的人为伍。要战胜脑子里存在的负面思想,要花费更多积极、正面的鼓舞。换言之,就是你在自己心灵的窗口为自己站岗、把关,当正面或负面的思想抵达门口时,你的工作就是决定该让何种思想通过。
当然是正确思想顺利过关,将负面思想阻挡在外。假设你最终的人生目标是在你所在的城市创造一个最大而且最成功的企业。随着岁月流逝,你的知识及经验都不断地成长,你也许会发现,你早期的人生目标在不知不觉中扩展了!重点是在把握你所进行的方向,当失去这个方向的时候问题将会接二连三的出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成大事不能钻牛角尖,更不能将自己的目标局限在某一个可能随时会结束的方向上!应该选择一个方向,能够包容改变,并由改变中吸取经验,获得利益。
不要让你其他附属的或次要的目标,影响或改变了最终的人生目标,它们存在只是为了帮助你早日达成人生目标,不是来改变你人生的方向。在你人生的旅途中,附属或次要目标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扩展或甚至改变了方向,也可能创造出新的目标或去掉一些目标,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达成最终的人生目标。
因为这个缘故,在人生道路前进时,要有调整方向的弹性。
近代史上,有一群人特别成功,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被囚禁于纳粹集中营而幸存的人。赫姆瑞可博士在一本著作中,拿这群人和战前即迁居美国的同龄犹太人做比较。结果发现,平均而言,这批幸存者的教育程度较低,但日后的事业成就较大,收入较高,较热心从事社会服务工作。赫姆瑞可探究原因,发现这些历经苦难折磨,却颇有成就的人,具有若干共同特质,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
随时准备主动展开新任务,且能针对环境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与调适。20世纪生物学一再对我们耳提面命:调适就是生命,生命就是调适。只要朝着积极的方向改变,便毋须羞耻。
很多人明明接收到新信息,却好像很难据此改变既有计划。他们拉不下脸承认错误,也不肯重新考虑原来的目标策略或方法,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实施错误的计划。财富稍纵即逝,愈快改正错误愈好。
重新检讨路径或谋略,非但不表示自己不行,反而可显示实力坚强。聪明的人都了解,最好的计划是在资讯不齐全的情况下制订的。机警的人一边将计划付诸行动,一边加强搜集资讯。
惟有借助持续不断的亲身经历,才有办法对计划进行妥善的修正。凡未能随时修正计划的人,多半因为自身欠缺安全感,以致绊脚。这种人必须改变观念,不要再误以为所谓卓越,就是无所不知;要敞开心胸,接受新观点,随同而来的新变化,放大自己有限的视野。若非如此,无法充分发挥潜能,获致最满意的成就。
在一连串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如我们有心探求反馈信息,可以不断取得,据此修正目标或方法。
“预期发生预料之外的事”是绝佳的人生格言。
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既复杂又动态,不断会有变化;假如生活中没有经常遭遇些令人惊慌之事,那才奇怪。
我们必须随时准备面对出乎意料的情况——这些情况会引我们走向未曾计划之处。
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因为自信不足的人,会因为遭遇未预期之事,即裹足不前,实在很糟糕。有些事情虽出乎意料之外,但这不等于是挫折,即使真的是挫折,也不是坏事。事实上,计划遭受挫折或延搁,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