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地,你就会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转变,干劲增强了,自信心也提高了,你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活,你的工作也比过去做得更多更好,你的人际关系也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所以在成功的路上,自制力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个人要成大事,必定就有许多需要应该得到满足,而一旦这些需要受阻或无法满足时,就称作“需要受阻”。
心理学家们仔细地描述了需要受阻的状态:“学习停顿,找不到其他适应方法的异乎寻常的状态,有时甚至出现没有目的的行为,出现一成不变,不可通融;非建设性而带有破坏性的、抽搐似的或丧失理智的行为。同时也是目标前面横着障碍使你无法接近,来自身后的压力使你无法逃离现场,可是又不能确立另一个目标取而代之的深刻状态。”
由于需要受阻,人的内心就会产生紧张,情绪就会变得烦躁不安起来,对此自己能进行抑制,或者能根据判断加以合理解决的话,也就是说能够做到不感情用事,而是理智地进行思考,并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然后采用有效的,为周围人所认可的方法加以解决的话,就称之为忍耐度高或忍耐性好。
自制不仅仅是物质上克制欲望,在精神上的自制力也是重要的。衣食住行毕竟是身外之事,不少成大事者甚至是尽善尽美地自制,但精神上的、意志力上的自制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人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而人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因此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自身。除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之外,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那就是自身的问题,是自制力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经常锻炼自己,面临的压力不管大小,我们都要有自控能力。只有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压力,让压力在你面前屈服。给你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就能撬起地球,那么给你一个支点,再接受些压力,你也一定能成大事。
[BT2]5.宽容是成大事必备的风度
比河深的是海洋,而比海深的是人的胸怀。人的胸怀之大,能容得下难容之事。这也是一种精神:宽厚平和虚怀若谷。宽容是成大事者必备的风度。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从社会生活实践来看,宽容大度确实是人在实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成大事者必备的风度。
要想成大事,首先要有宽容的处世习惯。反之,一个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不能宽大为怀的人,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一个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肯定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蔡元培先生曾经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席话:“人家的毁誉,不必计较。”的确,在人生旅途上,人们经常会遇到毁誉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毁誉,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面对荣誉我们要谦虚不张扬,而如果面对毁誉也能够坦然面对,对诽谤者以宽容,这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
“人言可畏”,一个人的名声往往容易毁于其他人的议论里。蔡元培先生主张用“不必计较”来对待毁坏人名声的“人言”,要求人们不必把个人的名声看得过重。没有事实根据的人言,是“瘸腿”的,不会站得长久,毁人名声的人也许得逞于一时,但终究会败露,一个人的品行是客观存在的,它最有说服力。俗语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古人也说:“人言不足恤。”对待毁人名声的流言蜚语,无言是最好的方式,可以省却许多解释和精力。对于那些无中生有、信口雌黄、不负责任的“人言”,只当耳旁风,就像鲁迅先生对待这种“人言”一样,连眼球都不转一转!“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动将“人言”打个粉碎。还是蔡元培先生说得好:“是毁是誉,无甚价值,万勿因人毁誉而忧喜。”因“毁”而忧会失去信心,为“誉”而喜会停步不前。与其因毁而忧,不如自强不息,坚定信心,走自己的路;与其因誉而喜,不如谨慎谦虚,不骄不躁,更上一层楼。先哲们谆谆教诲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忧。是我们做人处世应该牢牢记住的。
宽容,就是在交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有人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伸能曲的韧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能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
宽容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宽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痛苦的代价。人的一生谁都会常常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宽容不是怯懦和胆小,而是关怀和体谅。宽容是给予,是奉献,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只有学会体谅,宽容,做一个品格高尚,善解人意的人才可能成大事。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古人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古代有修养的人,待人很宽厚,而要求自己则十分严格和全面。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以礼待人,遵守信约,多为他人着想,遇到危险时勇敢无畏,挺身而出,发生摩擦冲突时主动退让。“礼让三分”,宽容让人。
宽容待人,是成大事必备的风度,这种风度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内在的修养,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水到渠成的表露。我们只有真正放开胸襟,做到宽容待人,成功就会向我们招手。
[BT2]6.“勤奋”是成大事的惟一途径
古语有云:“天道酬勤”,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勤奋是终身受用不竭的财富,是成大事惟一的途径。
我们从小就知道“勤能补拙”,勤奋可以创造一切,也知道无数个有关勤劳实干,取得成功的故事。鲁迅说得更清楚:“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
在古罗马,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是有顺序的,即必须经过前者的座位,才能达到后者,即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
有一位知名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曾一度同一位年岁不很大但沉默寡言的中年教师住对门,他就是被称作“中国文科的陈景润”的裘锡圭教授。别的我似乎忘了,但依稀记得他那10.5平方米的房间,朝北,漏水,最靠角落,且房内四周从地板到天棚堆的都是书。
有回我上厕所,发现他蹲在那里,还在一页页地背字典、看辞书。人家告诉我,这不是第一次。他学的是古典文献专业的,我没有听过他的课,平时也很少说话,只是见面点头而已。
在图书馆阅览室里,他总是用最快节奏的步子走到书架旁,抽出一本书,又一溜小跑式地赶回座位,那动作,倘录下来,会以为是电视在放快进镜头。
当我们的孩子已追逐戏闹在楼道里的时候,他仍是孑然一人,整天钻在书堆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他仿佛生活在距今几千年前的另一个世界里。在这间神秘的小屋里,他写出了郭沫若赞为“至确”的考据文章,辨识了大量的战国出土竹简;在这间神奇的小屋里,他争分夺秒,努力拼搏,登上了中国古文字研究的一座又一座巅峰。
他也有娱乐的时候,那是在水房。他洗着洗着衣服,会突然发出几句京剧唱词的狂吼:“穿林海——,过雪原——,……”声音震颤了窗玻璃,在他身边没有准备的人会吓一跳。一个蕴含着巨大能量的躯体,这会儿才找到感情的喷口。他急急忙忙洗完衣服,端着脸盆,又大步流星地钻回了那间小屋。
或许会有人嘲笑这位学者不懂得生活和享受乐趣,尤其是在现在越来越强调物质文化的今天,像这位学者这样的人真是越来越稀有了。他们大多数都这样认为:现在时代已经变了,勤奋已不再是在职场中乃至商场中成功的法宝了,我们需要享受生活并等待机会。这无疑是守株待兔,最终与成大事无缘。我们要相信: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懒惰的人。只有勤奋才是成大事的惟一途径。
[BT2]7.自卑是成大事的最大障碍
自信和自卑就像一对双胞胎,而自信与自卑也在一念之间,但自信是成大事的垫脚石,而自卑却是成大事最大的绊脚石。
人的自卑心理渊源很深:任何人都怀疑自己的能力,别人的失败和做事的艰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理。因为一个人能力再大,也会有他力所不及的事,往往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人们就会因此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胆怯,再由胆怯而自卑。人一旦在创造力等主要能力方面缺乏自信,他就会将自己的性别优越感忘得一干二净,陷入自卑的泥潭难以自拔。
一个人产生自卑感的重要原因,是惧怕失败。
由于性别差异,男人较女人更注重成就感,因而对失败的恐惧要比女人强烈的多。事情偏偏就是这样:“怕鬼偏有鬼!”内心深处越是惧怕失败,就越显得神经质,还越容易出差错。
女人也并非不怕失败,所不同的是她在产生自卑感的同时,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找个借口开脱。而男人是属于不能找借口的性别,是主宰社会,负担家庭的性别。失败,对于男人显得异常可怕。
可以说自卑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没有自卑感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然而,如果一个人让自卑感贯穿了一生,那他永远成不了大事。
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打开自卑的枷锁,彻底抛弃它。
艾摩·汤玛斯小时候一点也不优秀、甚至很自卑,但他最后却成为了著名的参议员,他是怎样克服自卑而最终成功的呢?他自己是这样介绍他成功的历程:
“我16岁时,经常为烦恼、恐惧、自卑所苦。就我的年龄来说,我实在长得太高了,但却瘦得像根竹竿。我身高6尺2寸,体重只有180磅。虽然我长得很高,但身体却很弱,永远无法和其他小男孩在棒球场上或田径场上竞争。他们开我玩笑,喊我‘瘦竹竿’。我十分忧愁,又自卑,几乎不敢见人,而我确实很少与人见面,因为我们的农庄距离公路很远,四周全是浓密的树林。我经常整个礼拜没见到任何陌生人,所见到的只是我的母亲、父亲、姐姐、哥哥。
每一天,每一小时,我总是在为自己那高瘦虚弱的身体发愁。我几乎无法想到别的事情。我的难堪与恐惧如此严重,几乎难以描述。由于我父母没有能力送我上大学,我知道我必须自己奋斗。因此,一到寒冷的冬天,我去打猎、设陷阱,捕捉动物。春天时我可以把得来的兽皮卖掉,换取4美金,然后用那笔钱买了两只小猪。第二年秋天把它们卖掉,又换了40美金。带了卖掉那两只猪的钱,我离家进了‘中央师范学院’一位于印第安那州丹维市。我每周省吃俭用才用不到2元的美金。我身上穿的是母亲为我缝制的一件棕色衬衫。我也有一套西装,本来是父亲的——父亲的衣服不合我身。我穿在脚上的那双鞋子也是他的,同样不合我的脚,因此我一走起路来,鞋子就几乎从我脚上掉下来。我觉得更自卑,不敢和其他学生打交道,所以独自坐在房里看书。当时我最大的欲望,就是使自己有能力购买一些商店中出售的衣服,既合我身也不会叫我为它感到羞耻。
然而后来,发生的四件事,帮助我克服了我的忧虑和自卑感。其中一件事,给了我勇气、希望和信心,并完全改变了我以后的生活。
第一件:在进入师范学院不久,我参加了一项考试,获得一纸‘三等证明’,使我可以在乡下的公立学校教书。尽管这张证书的期限只有6个月,但它表示某人对我有信心——这是除了我母亲之外,第一次有人对我表示信心。
第二件:一所位于‘快乐谷’的乡村学校的董事会聘请了我,每天薪水2美元,月薪40美元。这表示有人对我更具信心。
第三件:在我领到第一次薪水之后,我在店里买了一些衣服,穿上它们,使我不再觉得羞耻。我也终于敢抬头,挺起身来与周围的人交往,这又使我增强了信心。
第四件:我生命中真正的转折点——我克服忧愁和自卑感的奋斗中第一次胜利。印第安那州班桥镇每年都会举行‘普特南郡博览会’。这年我母亲鼓励我参加其中一项公开演说比赛。对我来说,这个念头真是幻想。我甚至没有勇气面对一个人谈谈话,更不用说面对一群观众了。但我母亲对我的信心,她对我的前途有很大的梦想——她是为她的儿子而活。她的信心使我毅然地参加比赛。我选择了一篇《美国的自由艺术》为演讲题目。坦白说,我刚开始准备讲时并不知道什么是自由艺术,不过,我相信我的听众们也不懂。我将我那份文件绚烂的讲辞全部默记下来,并对着树木和牛练习了不下100遍。我急于在我的母亲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因此我带着深厚的感情在演讲,结果我得了第一名,我不禁呆了。听众中响起一片欢呼。那些一度讥笑我,称我为‘瘦竹竿’的男孩子,现在拍着我的背说:‘艾摩,我早知道你行。’我母亲搂着我,高兴地哭了起来。
即使我现在取得了如此成就,但每当回顾过去时可以看得出来,在那次比赛中获胜,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当地报纸在头版对我作一篇报导,并预言我前途无限。在那次比赛中获胜,使我在当地声名大噪,成为众人皆知的人物,而更重要的是,这件事使我的信心增加了千百倍。我现在很明白,如果我不是在那次比赛中得胜,我恐怕一辈子进不了美国参议院,因为这件事使我开了眼界,扩展了我的视野,使我明白自己拥有以前甚至不敢妄想的潜在能力。
那时,我渴望多学一点教育。因此,在以后几年当中,我把我的时间分为教学和学习两部分。为了支付我在迪保大学的费用,我曾经当过餐馆侍者,看过锅炉,剪过草,记过账,暑假在麦田和玉米田工作,并在公路工程中挑过石子。
在1896年,当时我只有19岁,我已发表了28场演说,呼吁人们投票选举威廉·杰宁斯·布利恩为总统。为布利恩竞选的那份热情,引起了我自己步入政治圈的兴趣。因此,我进入迪保大学之后,就选修法律和公开演说两门课程。在1899年,我又代表学校参加和巴特勒学院的辩论赛,比赛是在印第安那波利斯市举行,题目为《美国参议员是否应由大众选举》。我另外又在一场演讲比赛中获胜,成为班刊和校刊的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