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不要说“不可能”。漫漫人生机遇常有,它常常悄然而来,又稍纵即逝。对于成大事的人来说,只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并且在机遇来到时,伸出自己的双手捕捉到成功的机遇,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BT2]1.成大事需要机遇
你若成功了,也就是因为你多走了一些路,找到了别人未找到了的“另一点东西”——机遇!
机遇对每一个人来说,它都存在于你的身边,关键在于你能否发现它、拥有它、利用它去创造你的未来和人生价值。生活中并不缺少机遇,缺少的只是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的眼光。
作为一个成就大事的人,他是不会放走身边的每一个机遇,他们是机遇女神的情人,能在随时随刻,迎接着机遇女神的到来。
一家英国鞋厂和另一家美国鞋厂,各派了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的一个岛屿去做推销工作。上岛后,他们各自给鞋厂打回一封电报。英国推销员那封电报是:“这座岛上的人不穿鞋,明天我就搭头班飞机回来。”另一封电报是:“棒极了,这个岛上的人都还没穿上鞋子,潜力很大,我拟常驻此岛。”面对同样的状况,一个看到的是“失望”,一个看到的是“机遇”。可见,只看现象的人就是机遇摆在面前也不知道,而善于发现的人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在你我的周围许许多多的人悲叹自己怀才不遇。他的怀才不遇可能是真的,但更多的是自己眼光不够。
美国淘金热时,淘金生活异常艰苦,最痛苦的是没有水喝。人们一面寻找金矿,一面不停地抱怨:
“谁让我喝一壶凉水,我情愿给他一块金币。”
“谁让我痛饮一顿,龟孙子才不给他两块金币!”
“老子出三块金币!!”
这些淘金的人只顾抱怨,惟有亚默尔发现了这其中潜在的机遇:在这里,水比黄金更值钱。于是他毅然放弃淘金,用挖金矿的铁锨去挖水渠,然后将水运到山谷,一壶一壶卖给找金矿的人。一起淘金的伙伴们都纷纷嘲笑他“不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这种蝇头小利的买卖。”后来,那些淘金的人大多空手而回,很多人甚至忍饥挨饿、流落异乡,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靠卖水发了大财。
亚默尔发财的机遇并不是上帝赐给他一个人的,在这的每一个人都拥有这样的机遇。不同的是,失败的人只会埋怨,而成就大事的人才善于发现。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人们往往从表面上探寻成功的原因,归之于条件,归之于机遇,而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素质。亚默尔正是具有其他淘金者所没有的敏锐的洞察机遇的素质,决定了他能够发现、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机遇。
泰森打擂咬耳丑闻的报道传得沸沸扬扬时,许多人看过去就算了,然而却有人利用这一新闻发了大财。
美国的一个巧克力商人在咬耳丑闻发生之后,赶紧推出了一种形状像耳朵的巧克力,并有意识地在上面设计了一个缺角,象征着被泰森狠咬的那只著名的霍利菲尔德的耳朵,巧克力包装上还有霍利菲尔德的大照。此举立刻使这个牌子的巧克力倍受世人关注,在多品牌的巧克力中脱颖而出。这个巧克力商人就这样一举发了大财!泰森咬耳丑闻,全世界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人都知道,但是发现这个发财良机的只有这个美国商人。
生活中处处充满机遇只要你善于发现。大到社会上的每一项活动,报刊上的每一篇文章,人际中的第一次交往,小到生活中的每一次转折,工作上的每一次得失等等,都可能给你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信息、新的朋友,全都可能是一次选择,一次机遇,是一次引导你走向成功的契机,问题在于你自身的素质,在于你是否能发现每一次机遇。不要以为机遇难寻,其实机遇就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就在我们的手上。
尽管如此,机遇虽然就摆在那儿,但并不会自动送上门来,需要我们去争取。对于懒惰者而言,即使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毫无用处,而成功者却能将最平凡的机会变为千哉难逢的机遇。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有一位叫威廉的在那经营苹果。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道好,无污染,在市场上很畅销。可是有一年,一场冰雹袭来,把满树苹果打得遍体鳞伤。而威廉已经预订出了9000吨“质量上等”的苹果。这突如其来的天灾给了威廉重重的一击!辛辛苦苦一年的成果,就这样被毁了不说,还有可能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债务。但是威廉不甘心这样,他要把“无利”变为“有利”,把“危机”变为“良机”。他仔细察看了受伤的苹果,立刻想出对策。他指定了这样一段广告词:“本果园生产的高原苹果清香爽口,具有妙不可言的独特风味;请注意苹果上被冰雹打出的疤痕,这是高原苹果的特有标记。认清疤痕,谨防假冒!”结果,这批受伤的苹果极为畅销,以至后来经销商专门请他提供带疤痕的苹果。
不要消极地等待成功,而要积极地创造成功机会,就像亚默尔从金矿中挖掘水源,美国商人利用新闻中的信息以及威廉先生变劣势为优势等等。只有善于发现机遇并能利用机遇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BT2]2.万分之一的可能也是机会
机会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有所建树,抓住每一个成大事的机会,哪怕那种机会只有万分之一。
欲成大事者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见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靠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
20世纪的美国人有一句俗谚:“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机会,坐侍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
美国但维尔地方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的经验之谈极其简单:
“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有不少聪明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其理由是:
希望微小的机会,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去追求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倒不如买一张奖券碰碰运气。根据以上两点,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但是正是这看似渺茫的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往往能决定你做事的成败,抓住它你就等于迈进了成功的大门。
有一次,甘布士要乘火车去纽约,但事先没有订妥车票,这时恰值圣诞节前夕,到纽约去度假的人很多,很难购到火车票的。
甘布士夫人打电话去火车站询问:是否还可以买到这一次的车票?
车站的答复是:全部车票都已售光。不过,假如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带好行李到车站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临时退票。
但车站反复强调了一句,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
甘布士欣然提了行李,赶到车站去,就如同已经买到了车票一样。
夫人问道:“约翰,要是你到了车站买不到车票怎么办呢?”他不以为然地答道:“那没有关系,我就好比拿着行李去散了一趟步。”
甘布士到了车站,等了许久,仍然没有人来退票,此时火车也快要开了。
即使有人会去车站等待那万分之一的机会,但此时此刻也会往回走了。然而甘布士却没有这样,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就在距开车时间还有5分钟的时候,一个女人匆忙地赶来退票,因为她的女儿病得很严重,她被迫改坐以后的车次。
甘布士买下那张车票,搭上了去纽约的火车。
到了纽约,他在酒店里洗过澡,躺在床上给他太太打了一个长途电话。
在电话里,他轻轻地说:
“亲爱的,我抓住那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了,因为我相信一个不怕吃亏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甘布士能够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也得缘于他没有放弃别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万分之一的机会。有一年经济危机,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金可以买到100双袜子了。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来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才!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和商店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场来贮货。
他妻子劝他说,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有限,而且是准备用作子女教养费的。
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对她道:“3个月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过了10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方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
这时,但维尔地方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
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
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另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
他平静地说:“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货刚刚售完,其他商人已纷纷从别处购进大量货物,物价一下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业务也十分发达。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
“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见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
不放弃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努力将它变成成大事的珍贵机会,才是成大事者的明智选择。
[BT2]3.捕捉“偶然”中的成功机遇
在生活中捕捉机会,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捞针,有极大的偶然性。所以要成大事就必须设法使这种偶然变成一种必然。
希尔认为,机会是偶然的,把握了偶然的机会,你就成功了;反之,当然归于失败。
机会是外在因素,捕获机会的能力就是内在因素。
因此,要想成就大事能要培养自己的能力,抖擞精神,每天,甚至每时都不能忽视偶然机会的到来。
但是,机会看来很巧,甚至有点神奇,这不过是它千姿百态的伪装和偶然性所施放的烟雾,然而它并不是虚幻莫测,不可思议的,一旦揭开它的神秘外衣,就不难发现,任何神秘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幕后指挥者,也就是说,无论何种机会出现,总是有原因、有条件的。
首先应该明确,机会是长期奋斗的结果,并不是凭空无缘无故产生的,也不是像有的人说的“碰运气”得来的。
机会的表现形式是偶然的、意外的,并带有某种偶然的性质,它是我们应该承认的客观事实。
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它的偶然性,那还只是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因为任何偶然性的背后无不隐藏着必然性、规律性的东西。
必然性一定要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波尔多混合液的发明就是这样。
1878年,在法国梅杜克地区,由于流行葡萄霜霉病,严重地影响了该地区的葡萄生产。
只有在西南部波尔多城的一片靠近马路旁的葡萄没有得病,而且长势喜人。这个偶然的例外,对于葡萄园的主人和专门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机会。
波尔多大学教授米勒德特专访了这里的葡萄园主人,得知原来是为了吓唬小偷,在葡萄藤架上喷洒了用石灰和硫酸铜按不同比例配制成的农药,经过试验,发现它不但能防治葡萄霜霉病,还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梨黑星病等多种植物病害。
事情就是这样巧妙,葡萄园主人为防小偷使用的药,意外地起到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作用,这确是偶然的发现。
事实上,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是必然具有杀菌作用的,只是一种偶然的运用而促成了如此伟大的发现。
由于经常出现那些意外获得机会的现象,人们总结了这种机会所起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随时警觉它的出现,一旦来临,就要抓住它所传递的重要信息和有价值的线索,追根究底。
二是要善于联系,即使是相距很远的事件也有可能具有必然联系。
美国发明家威斯汀豪为了创造一种能够同时作用于整列火车的刹车装置,搜索枯肠,翻遍百科全书都未能想出。
后来他在一本杂志上意外地知悉,挖掘隧道时驱动风钻所需的压缩空气能用橡胶软管从800米以外的空气压缩机送来;他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气动刹车装置。
三是司空见惯的事也能做文章。一般来说,对于司空见惯的事,大多数人由于受习惯思维的束缚容易有疏忽,大专家、大学者也不例外。
法国人李比希是19世纪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1825年李比希从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那里学成归来,年仅22岁,已是台森大学的教授。
一天,一个制盐工厂的熟人给他送来了一瓶浸泡过某种海藻植物灰的母液,请他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份。经过一番处理,李比希从中提炼出一些盐类。
他又将剩下的母液与氯水混合,再加一点淀粉试剂,母液立即呈蓝色,这说明母液中含有碘化物。
第二天一早,李比希又拿起这溶液来看,发现在蓝色的含碘溶液上面还有少量的棕色液层。
这液层是什么?
他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想当然地断定它是氯化碘,于是马上标签,实验便告结束。
一年以后,一个与李比希同龄的法国青年巴拉,因为家贫,一面在当地学院读书,一面在药学专科学校实验室当助手。
他没有轻信李比希的结论,而对棕色液体进行多方试验,结果发现了一种与氯、碘极为相似的新元素“溴”。
李比希因为想当然,与一个重大的发现失之交臂。为了永生不忘这一深刻教训,李比希每当指导学生实验时,就将“氯化碘”标签拿出来,告诫他们不得粗心大意,而应留心意外的发现。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偶然性的机会,但是,假如没有平时对知识的积累、辛勤持久的思索,那么,机会即使降临了,也无从知晓,知晓了也不会捕捉利用,所以,在捕捉偶然机遇的时候还要多学习和思考。
如果把人的命运比作一个圆弧轨迹,那么偶然性(意外性)的机会就是这个圆弧的外切点;这个圆弧扩得越大,它的外切点就越多。
所以一个人的智能视野越大,碰到的偶然的机会就越多,利用偶然的机会进行创造发明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BT2]4.播种机遇,收获成功
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会忽然降临在你身边。成大事的人在平时能艰辛劳动,因此,更容易受机遇天使的偏爱。
在人类的科学史上,有许多偶然因素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由偶然性而导致的科学发明是不计其数的,它甚至成了从事发明创造的一种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