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一片深情和自豪把我的丈夫——约瑟夫·W·史迪威将军的文件公布于世,因为他在中缅印战区的经历和1944年11月被从战区召回引起了众多的争论,也因为他一直未被允许公开事实真相,现在我给他一个发言的机会。
史迪威将军是1638年来到新阿姆斯特丹的尼古拉斯·史迪威的后裔。根据记载和家庭史料,这一姓氏可以追溯到1456年。尼古拉斯的后裔中有许多人当兵报效祖国,这样看来,也许他选择了戎马生涯是很自然的。
1900年,史迪威将军17岁时考入美国军事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1904年毕业后,他到驻扎在菲律宾的第12步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布赖恩特·H·韦尔斯将军手下担任第4军负责情报的助理参谋长。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他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在那里停留了10年。
1921年,他作为陆军语言留学生第一次被派往中国。在北京学习期间,恰逢美国救济饥荒红十字会出资在山西修建一条公路,于是,他被任命为修路工程的总工程师。他在山西长期和中国劳工、农民们在一起生活。1927年,在天津任职期间,他以观察家的身份同当时正在进行内战的中国军队一起生活了数月。不久,他被任命为美国驻北京使馆的随从武官。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中国最高军事领导人和高级军官。通过与中国的平民百姓、富豪显贵的接触,史迪威将军加深了对中国基本情况和潜在心理状态的了解。
很少有人能够像史迪威将军那样,带着一只几乎失明的眼睛度过了他的绝大部分伟大生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次弹药库爆炸,造成了他的左眼瞳孔变形,并发展成为白内障。右眼的视力也非常糟糕,看不清3英尺外的手指,需要矫正,并需长期佩戴眼镜。在重庆艰难的日子里、在缅甸丛林战斗期间,由于照明设备不足,他不得不长期在烛光中工作。对工作的认真和要尽善尽美完成任务的执着对他右眼的损害越来越大。他的一大愿望就是在他的使命完成之前,他的眼睛还能看见他本人的形象。
史迪威将军的战时日记中保存下对那些年代的真实描写。这些日记是他留给自己用的。但对我来说,他的英雄气概犹在,鼓励着我将他的日记公布于众。
史迪威将军在战时遇到的主要问题,也正是我们今天的在华使者遇到的主要问题。鉴于只有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自由伟大的民主才能成功地发挥作用,我希望这些日记能够有助于了解美国在中国遇到的问题。从而找到一个既周全又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温尼弗雷德·A·史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