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1800000026

第26章 毛泽东评点诗 词 散文(5)

十三、《回乡偶书》中的“儿童”不是贺的儿女

为了弄清贺知章诗中“儿童相见不相识”一句中的“儿童”是否是贺的后代,毛泽东专门花工夫翻阅了《全唐诗话》等书,还找出《旧唐书列传》中的贺知章传进行查对,发现均无不带家属的记载。于是,他特意给刘少奇写了信。毛泽东以近乎一个职业文学史家的治学方式,层层分析、推论,有理有据,令人叫绝。

【简介】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毛泽东评点】

少奇同志:

前读笔记小说或别的诗话,有说贺知章事者。今日偶翻《全唐诗话》,说贺事较详,可供一阅。他从长安辞归会稽(绍兴),年已86岁,可能妻已早死。其子被命为会稽司马,也可能六七十岁了。“儿童相见不相识”此儿童我认为不是他自己的儿女,而是他的孙儿女或曾孙儿女,或第四代儿女,也当有别户人家的小孩子。贺知章在长安做了数十年太子宾客等官,同明皇有君臣而兼友好之遇。他曾推荐李白于明皇,可见彼此惬洽。在长安几十年,不会没有眷属。这是我的看法。他的夫人中年逝世,他就变成独处,也未可知。他是信道教的,也有可能屏弃眷属。但一个90多岁像齐白石这样高年的人,没有亲属共处,是不可想像的。他是诗人,又是书家(他的草书《孝经》,至今犹存)。他是一个胸襟洒脱的人,不是一个清教徒式的人物。唐朝未闻官吏禁带眷属事,整个历史也未闻此事。所以不可以“少小离家”一诗便作为断定古代官吏禁带眷属的充分证明。自从听了那次你谈到此事以后,总觉不甚妥当。请你再考一考,可能你是对的,我的想法不对。睡不着觉,偶触及此事,故写了这些,以供参考。

——毛泽东

1958年2月10日匕午10时。

复寻《唐书·文苑·贺知章传》(《旧唐书·列传一百四十》,页二十四),亦无不带家属之记载。

近年文学选本注家,有说“儿童”是贺之儿女者,纯是臆测,毫无确据。

——毛泽东1958年2月10日致刘少奇的信(见张贻玖编《毛泽东评点圈阅的中国古典诗词》第61~62页,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

【鉴赏】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武则天证圣元年(695)进士。后人丽正殿书院修书。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又充太子宾客,后累官秘书临,地位清显。玄宗天宝二年(743)腊月,上表请求还乡为道士。次年,正月五日,玄宗为他饯行(时年86岁)。贺生性恬淡,无论官职大小,喜过常人生活,至老不失诗人的天真。《旧唐书》本传中说他:“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贺知章的诗流传下来的仅19首。其中几首绝句写的清新自然,不乏新意。

这首《回乡偶书》,写回乡小景,写岁月变迁,丝毫没有台阁气,亲切自然。1958年初,刘少奇在一次谈话中,说到古代官吏禁带家属,引了贺知章《回乡偶书》为例证。

毛泽东听了,“总觉不甚妥当”。为了弄清贺知章诗中“儿童相见不相识”一句中的“儿童”是否是贺的后代,贺知章在外居官,中年丧妻后有否再娶,以及当时官吏可否带家眷,毛泽东专门花工夫翻阅了《全唐诗话》等书,还找出《旧唐书列传》中的贺知章传进行查对,发现均无不带家属的记载。于是,他特意给刘少奇写了上面的信。

这篇文字,毛泽东从贺知章的官职及其与君王的关系,从他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所处的时代的一般惯例,在翻阅了有关的史料如《全唐诗话》、《新唐书》、《旧唐书》后,细心考据,以近乎一个职业文学史家的治学方式,层层分析、推论,有理有据,令人叫绝。所论证的虽是理解一处诗句,一项古代官制的小事,但其批评态度之严谨、批评方法之严密,令后人可从多方面加以学习、体会。

十四、一曲《琵琶行》感动无数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使白居易这首诗成为传世之作。毛泽东评价白诗高处在于作者与弹琵琶女子有平等心情。毛泽东与人民群众平等相待,他也喜欢与人民群众有平等思想的白居易的诗。

【简介】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兀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毛泽东评点】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乎?

——毛泽东读白居易《琵琶行》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

【鉴赏】

自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唐代著名诗人。祖籍山西太原。少时就以写诗闻名,29岁中进士,36岁授翰林学士,先后任校书郎、江州司马、刑部侍郎、太子少傅等。晚年隐居香山。留有《白氏长庆集》,收有2000多首诗。《琵琶行》是其代表作之一,另外还有《卖炭翁》、《新丰折臂翁》、《长恨歌》等不朽之作。

自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突出代表,新乐府是和古乐府相对而言。它提倡用新题材创作,用乐曲播送。主张内容真实、自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即文学要反映现实,要有战斗性,这无疑是符合现实主义创作基本精神的。它反映了当时一批诗人,目击朝政腐败,人民疾苦,要求诗歌突破狭窄的境界,反映社会真实情况的艺术追求。新乐府使唐代诗歌得到新的发展。

白居易作《琵琶行》时,正值他因做谏官触犯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反映了他政治上遭受迫害、体验朝政黑暗的悲愤心情。诗中借一个沦落天涯弹琵琶女子的一生,抒发自己政治上的坎坷遭遇,以及与之共鸣的思想感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出白居易对弹琵琶女子的深刻理解与同情,使白居易这首诗成为传世之作。毛泽东评价“白诗高处”在于作者与弹琵琶女子“有平等心情”,可谓一语点破这首诗的精髓。

诗人白居易是弹琵琶女子的知音,毛泽东更是白居易的知音。

白居易的诗大都构思曲折起伏,感情刻画细腻真切,语言朴实优美,并且通俗易懂,琅琅上口。除《琵琶行》之外,还有一首《长恨歌》,是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毛泽东也很爱读,有毛泽东批点手迹可查。他最少读过五遍。另外,白居易16岁时写的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毛泽东对这首诗也很喜欢,在四五本诗集中都做了圈点。

毛泽东与人民群众平等相待,他也喜欢与人民群众有平等思想的白居易的诗。

十五、人到死的时候,才能断定他是好是坏

毛泽东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题为《永久奋斗》的演讲中,谈到了《放言五首》之三这首诗。把这首诗讲的道理概括为“盖棺定论”,并鼓励人们要奋斗到底,奋斗到死,因为“没有死就还没有达到永久奋斗的目标”。

【简介】

放言五首(之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玉莽廉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毛泽东评点】

要奋斗到死,没有死就还没有达到永久奋斗的目标。从前有一首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这在我们的历史学家那里叫做“盖棺论定”,就是说,人到死的时候,才能断定他是好是坏。假使周公在那个谣言流传的时候就死了,人家一定会加他一个“奸臣”的头衔;又若王莽在那个廉让卑恭的时候死了,那后世人一定会赞扬他的。不过我们现在不是讲历史,那两个人究竟孰好孰坏,我们不论,然而它说明了人只有到死,才可以论定他的功罪是非。

——摘自毛泽东1939年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题为《永久奋斗》的演讲(见《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91页)。

【鉴赏】

这首诗是自居易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被贬,在去江州途中写的《放言五首》中的一首。这首诗虽是议论诗,但不呆板枯躁。诗中作者宽慰自己遭贬一事,出语婉曲含而不露。结构曲折,论人论事兼备。正反论证透析,抽像的哲理寓形像事例之中,极富理趣。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要阐述这样一条真理,识人论事需长久全面考察方能判断正确。时间的考验将给予公正的裁决。

毛泽东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题为《永久奋斗》的演讲中,谈到了这首诗。把这首诗讲的道理概括为“盖棺定论”,并鼓励人们要奋斗到底,奋斗到死,因为“没有死就还没有达到永久奋斗的目标”。

在毛泽东的故居里有一本平装的《白香山集》,对这首诗毛泽东用红笔画满了着重线。毛泽东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它道出了识别一个人真伪的道理。1972年,在批判林彪阳奉阴违,最终原形毕露的丑露面目时,毛泽东又引用这首诗的后四句,用以说明一个人错误的发展是有一定过程的,认识一个人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也是有一定过程的。

十六、《黔之驴》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寓言

毛泽东把八路军比作“贵州的小老虎”,把日本帝国主义比作貌似强大的“驴子”,目的在于告诉人们,不管敌人外表如何庞大,由于它的本质是外强中干的,只要我们对付得法,它最终是要被精壮的革命力量所消灭。

【简介】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龙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毛泽东评点】

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一个庞然大物的驴子跑进贵州去了,贵州的小老虎见了很有些害怕。但到后来,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

——摘自毛泽东1942年9月7日《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83页)。

【鉴赏】

柳宗元曾写过讽刺性寓言小品文《三戒》,《黔之驴》就是其中的一篇,还有两篇是《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这些文章都是针对现实生活的问题,高度抽像、概括、形像化的力作,有强烈的政治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精神,经世不衰,独具风格。

在《黔之驴》中,柳宗元通过描写一头外强中干的驴子,终于被老虎吃掉的故事,讽刺了“乘物以逞”,“出技以强怒”,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的人。后人将此归纳为“黔驴之技”或“黔驴技穷”,用来比喻本领有限,或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全使出来了,再没有别的办法了。

毛泽东在1942年9月7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借用这个寓言,来说明敌人是不可怕的,尽管外表是个庞然大物。毛泽东把八路军比作“贵州的小老虎”,把日本帝国主义比作貌似强大的“驴子”,目的在于告诉人们,不管敌人外表如何庞大,由于它的本质是外强中干的,只要我们对付得法,它最终是要被精壮的革命力量所消灭。

同一年,毛泽东在鲁艺作报告时,又引用了这个寓言,不过这回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从这里出去工作的干部,不要摆知识分子的架子,自认为是“洋包子”,而瞧不起本地的“土包子”干部,要和本地干部加强团结,和群众打成一片。

1942年5月30日,毛泽东到鲁迅艺术学院讲话时,他号召鲁艺学员不要只局限于小鲁艺,还要到“大鲁艺”去开展工作。

同类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 天道酬民

    天道酬民

    5000多万元就放在面前,而且明确告诉你:这已经属于你了。你将如何?如此巨额财富面前,它的诱惑力足可以让一个高贵的人丧失高贵,而他却淡然一笑:“我不要。”……伟大的时代,创作着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
  • 赤诚

    赤诚

    30年如一日,他怀着对党的感恩和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扎根基层,带领全体职工,同舟共济,励精图治,不断超越,谱写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传奇:当初一个不足15人,人心不定的小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百余名员工、60余名党员、人才辈出的大集体;当初一个怪石嶙峋、茅草丛生的乱石岗,如今已发展成为曲径通幽、花香鸟语的园林式单位;当初一个年税收不足30万元的基层税务所,如今已发展成为年税收逾2亿元的县级征收局;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首届全国文明单位、首届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成为湖北省国税系统连获三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唯一单位。
  •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歌谣,是一种非常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艺术形式。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热门推荐
  • 良跃农门

    良跃农门

    还魂在另一个世界,过气窑姐,病重不治,万般祈求之下,老鸨同意让她脱籍回家,让她一家团圆,让她能安葬故土,了无牵挂。回归田园乡村,有爹娘兄弟疼着,身体状况渐佳。娘说,她还是要选个好男人嫁……是嫁人还是不嫁人?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有油盐酱醋一柜,鸡鸭猪兔一舍,无良亲戚三两碗,旧怨新恨一大锅。名声的问题,清誉的问题,世俗的眼光,还有婆家人的态度,都是她必须正视且郑重对待的。“前半生,我身不由己。后半生,我靠我自己。”加油吧,李欣同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代嫁庶妃

    代嫁庶妃

    ***他亲手端着那碗堕胎药,送至她唇边,只因他要将她正妃的头街,送给他心中挚爱。***眼泪的温度划过心的位置,她却始终微笑,毫不犹豫饮下那穿心之毒。排山倒海的痛苦袭来,下身鲜血汩汩流下。***她低头,无声低笑,三千青丝却在身前男子眼中寸寸成雪……***当一切明了之时,他,自诩冷心绝情,却从此坠入无边地狱,痛悔终生……&&&&&&&&&&&&&&&&&&&&&&&&**她是当朝宰相侍妾所生之女,十七岁那年终于嫁给了喜欢的人,却不料到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只是一场骗局……**他是当今圣上最受宠的皇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终究无法看清自己的心,亲手将自己心爱的女子推入了地狱……**他是江湖上有名的神医,传言有着能够‘肉白骨,活死人’的医术,传言他是个性格古怪至极的人,从不随意救人,只救自己想救的,只救自己愿意救的……========================================读者群号:75203667敲门砖:内容随意,只要能证明你是读者便行了O(∩_∩)O~========================================推荐新文《盛世狂妃》,女主与《代嫁庶妃》完全不同类型的,绝对不弱哦~~~简介:片段一:“我们私奔吧!”一身男装的她风风火火地冲到白衣少年的面前,无视身后一群人追得鸡飞狗跳,握住了白衣少年的手,故作深情道:“亲爱的,你再不来接我,我们的孩子都要出生了!”身后掉了一地的下巴。男子可生子?白衣少年轻轻挑了挑眉,凉薄的唇忽然抿出一条极具魅力的弧线,大手一揽,薄唇轻启:“好。”“……好啥?”“带你私奔。”“可现在是去哪里?”“回房!”“……去做什么?”白衣少年轻轻一笑,倾国又倾城:“让我们的孩子出生。”“……”片段二:
  • 重生之修炼者

    重生之修炼者

    生前他是古老家族的传人,手握一方势力,执掌生杀大权。重生后拥有五大龙主法力,执手遮天。都市异能称霸,美女艳遇无穷。天才枭雄般的性格,冷静沉着的心思,强大无匹的实力注定他成为绝世强者!且看世界在他脚下如何被一步步的踏平...
  • 曾国藩1:血祭

    曾国藩1:血祭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中国威胁不了美国,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
  • 司马懿吃三国3

    司马懿吃三国3

    热闹的三国,为何最终属于沉默的司马懿?论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随便一个都能灭掉他;翻开本书,看司马懿如何靠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鱼干女的机甲生涯

    鱼干女的机甲生涯

    这是一个现代典型的鱼干女魂穿到未来,成为某军人世家的一员,从而没什么选择地成为一名普通机甲战士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