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1800000023

第23章 毛泽东评点诗 词 散文(2)

纵观全赋,主要有二层内容,一是因为常年流离失所,在所居之地,好则好已,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故乡,登楼所见,对故乡思念更切。一是因为国家内乱不安,自己的雄才难以发挥,憧憬国土统一,自己的才智也将得以发挥。

1975年,毛泽东同志身体已经很衰弱了,但他在操心国家大事之余,仍然念念不忘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登楼赋,毛泽东评点道:这篇赋好,作者抒发了他拥护统一和愿为统一事业作贡献的思想,也含有故土之思。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朋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很难忘记的。到老年就更容易回忆、怀念这些。

毛泽东点明了这篇赋的主旨,即拥护统一并愿为统一作贡献和对故乡的怀念,关于第一个主题,毛泽东晚年曾说过,自己一生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把蒋介石赶到一群小岛上去了;一件是发动和领导了“文化大革命”。国民党盘踞在台湾,祖国的统一还没有实现,作为一个伟大的有抱负的政治家,这是他心中难以解开的郁结,当大自然留给毛泽东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的时候,企盼祖国早日统一,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愿望会更强烈,通过《登楼赋》来寄托自己的忧思,是情理之中的。

关于第二个主题,毛泽东在评述时说人到老年更容易回忆、怀念,可是写作《登楼赋》的时候,王粲还只有三十岁,完全谈不上老年,这不过是毛泽东同志借文章表露自己的心迹而已。在评点《登楼赋》以后,毛泽东接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写《七律·到韶山》的时候,就深切想起了32年前许多往事,对故乡是十分怀念的。《七律·答友人》中,“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杨开慧就是霞姑嘛!可是现在有的解释却不是这样,不符合我的意思。

实际上,晚年毛泽东的内心是孤独的,满腹心事,无人诉说,借古人的诗词文赋,或许可以表露一些心迹。

六、《登池上楼》并没有就诗论诗《登池上楼》一诗为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所作,毛泽东评点这首著名的诗篇,并没有就诗论诗,而是从中挖掘出作者的内心矛盾,以达知人论世的目的。

【简介】

登池上楼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侯,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嵌。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幽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毛泽东评点】

通篇矛盾。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见矛盾所在。此人一辈子矛盾着。想做大官而不能,进德智所拙也。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晚节造反,矛盾达于极点。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是造反的檄文。

——毛泽东读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鉴赏】

谢灵运(385—433年)是南北朝时的诗人。陈郡夏阳(今河南太康)人。袭封康乐公,因其“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世称谢康乐。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谢灵运一生崇尚奢侈,纵情山水,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在政治上,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但始终不被重用,遂不问政事,纵情山水之间,寻幽探奇,恣意遨游。后以谋反罪流放广州,被杀,年49岁。作品主要是山水诗,注意诗的形式美,诗的语言多姿多采,对山水景物观察细致,捕捉入微,加之有琢句锤炼之功,长于精巧,富丽中,艺术地再现自然之美,给人以自然可爱之感,堪称我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对中国山水诗的形成和发展起过较大作用。

毛泽东喜读谢灵运的诗,也很关心谢灵运的个人命运。他曾仔细阅读并圈点《南史·谢灵运列传》中有关谢灵运及其家族的记载。毛泽东故居书房里,有一本《古诗源》,此书由清朝沈德潜编选。选收自上古至隋代的古诗和歌谣,并有评释。编者认为诗至唐代为极盛,唐以前诗是唐以来诗歌之源,故名《古诗源》。

《古诗源》收谢灵运诗24首,毛泽东做了圈画的就有22首。对谢灵运那些刻画自然风物的清丽诗句,如《邻里相送至方山》中的“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过始宁墅》中的“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等等,毛泽东都在句旁划着直线、曲线或曲线加直线,在句下还连划两三个圈。编者注释中,评论谢灵运诗歌“一归自然”、“匠心独运”、“在新在俊”,以及“别绪低徊”,“触景自得”等处,毛泽东都划着曲线和圈。另他的矛盾是“想做大官而不能”,“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而且这一矛盾支配了诗人的一生,最后导致诗人的自我毁灭。

毛泽东在批注中称之为造反檄文的“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一诗,是谢灵运兴兵叛逆时写的一首诗。他以张良和鲁仲连自喻,其实质,还是毛泽东批注中说的“想做大官而不能”、“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的“矛盾达于极点”的集中表现。

毛泽东评点《登池上楼》,并不是单纯地就诗论诗,而是从作品中挖掘作者内心的矛盾,以达知人论世的目的,这是毛泽东读诗评诗的一个特点。

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预兆世界是青年人的对王勃的这篇几百字的文章,毛泽东写下了1000多字的评语。毛泽东惜作者死得太早,想到青年人生力旺盛、迷信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世界是青年人的,他永远支持他们。

【简介】

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

王勃

上元二载,高明八月。人多汴北,地实淮南。海气近而苍山阴,天光秋而白云晚。川涂所亘,郢路极于崤潼;风壤所交,荆门洎于吴越。凭胜地,列雄州,城池当要害之冲,寮尽鹓鸾之选。昌亭旅食,悲下走之穷愁;山曲淹留,属群公之宴喜。披鹤雾,陟龙门。

故人握手,新知满目。钦崔公之盛德,果遇攀轮;慕郝氏之高风,还逢解榻。接衣簪于座右,驻旌于城隅。临风云而解带,眄江山以挥涕。岩楹左峙,俯映元潭;野径斜开,傍连翠渚。青苹布叶,乱荷芰而动秋风;朱草垂荣,杂芝兰而涵晚液。舣仙舟于石岸,荐绮席于沙场。宾友盛而芳樽满,林塘清而上筵肃。琴歌迭起,俎豆骈罗。烟霞充耳目之玩,鱼鸟尽江湖之赏。情盘乐极,日暮途遥。思染翰以凌云,愿麾戈以留景。

嗟乎!素交为重,觉老幼之同归;朱绂傥来,岂荣枯之足道。且欣风物,共悦濠梁。

齐天地于一指。混飞沉于一贯。嗟乎!此欢难再,殷勤北海之筵;相见何期,惆怅南溟之路。请扬文笔,共记良游。人赋一言,俱成四韵云尔。

【毛泽东评点】

是去交趾(安南)路上作的,地在淮南,或是寿州,或是江都。时在上元二年,勃年应有二十三四了。他到南昌作滕王阁诗序说:“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据《曲礼》,是二十岁。勃死于去交趾路上的海中,《旧唐书》说年二十八,《新唐书》说二十九,在淮南、南昌作序时,应是二十四、五、六。《王子安集》百分之九十的诗文,都是在北方——绛州、长安、四川之梓州一带,河南之虢州作的。在南方作的只有少数几首,淮南、南昌、广州三地而已。广州较多,亦只数首。交趾一首也无,可见他并未到达交趾就翻船死在海里了。有人根据《唐摭言》、《太平广记》二书断定:在南昌作序时年十三岁,或十四岁。据他作过沛王李贤的幕僚,官“修撰”,被高宗李治勒令驱逐,因为他为诸王斗鸡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在虢州,因犯法,被判死,遇赦得免。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这个人一生倒霉,到处受惩,在虢州几乎死掉一条命。所以他的为文,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骚满腹一方。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是说得对的。为文尚骈,但是唐初王勃等人独创的新骈、活骈,同六朝的旧骈、死骈,相差十万八千里。他是七世纪的人物,千余年来,多数文人都是拥护初唐四杰的,反对的只有少数。以一个二十八岁的人,写了十六卷诗文作品,与王弼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贾谊的历史学和政治学,可以媲美。都是少年英发,贾谊死时三十几,王弼死时二十四。还有李贺死时二十七,夏完淳死时十七。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青年人比老年人强,贫人、贱人、被人们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大部分发明创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们干的。

百分之三十的中老年而有千劲的,也有发明创造。这种三七开的比例,为什么如此,值得大家深深地想一想。结论就是因为他们贫贱低微,生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如果党再对他们加以鼓励,不怕失败,不泼冷水,承认世界主要是他们的,那就会有很多的发明创造。我们近来全民性的四化运动(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充分地证明我的这个论断。由王勃在南昌时年龄的争论,想及一大堆,实在是想把这一大堆吐出来。一九五八年党大会上我曾吐了一次,现在又想吐,将来还要吐。

——摘自毛泽东读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7-1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鉴赏】

毛泽东的这个批语,是写在清项家达编的《初唐四杰集》里王勃的《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一文的旁边,约1000多字。毛泽东还在该文的标题前画了一个大圈,以示重视。这条批注有考证、有评价、有议论。从内容看,大约写于1958、1959年。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祖父王通为隋末学者,叔祖王绩是唐初诗人。王勃6岁能文,才思敏捷。14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因戏作《檄英王鸡》,触怒唐太宗,斥逐王府。后“远游江汉,登降岷峨”,客居蜀中。后任虢州参军。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勃在任虢州参军时,“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

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高宗上元三年(676),王勃渡海省亲,溺水惊悸而死,时年28岁。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时与诗文著称,被称为“初唐四杰”。

毛泽东读过《新唐书》和《旧唐书》中的《王勃传》。《新唐书·王勃传》中写到:“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毛泽东读这篇传记时,在这段记载下用红铅笔画着着重线。

毛泽东的这则批注,可分三部分:第一为考证;第二为评价;第三为议论。

毛泽东先考证了《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和《滕王阁诗序》的写作时间和年龄。毛泽东认为“有人根据《唐摭言》、《太平广记》二书断定:在南昌作序时年十三岁,或十四岁”是不准确的,毛泽东通过多方面的查证认为王勃在淮南、南昌作序时,应是二十四五六岁。这段考证文字是毛泽东读作品时兴之所至写的批注,足见其惊人的记忆和平时博读的功底。一路叙述,对王勃的行年踪迹和创作历程作了基本概括,精细严谨,一丝不苟,透露出一种近乎职业的研究精神。

第二部分是对王勃其人与文章的评价。王勃才华出众,有建功立业的壮志,却屡受打击和排斥。这使得他能够有机会比较广泛地接触社会各阶层,受到磨炼,在作品中反映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容上,能自觉地“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扩大了诗歌题材,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形式上致力于改变齐、梁以来浮华绮丽的形式主义文风,反对宫廷诗人上官仪等人歌功颂德的浮词丽藻,崇尚清新流畅、朴实自然的文风,对唐朝的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毛泽东引杜甫赞扬王勃等人的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同时,也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毛泽东赞扬王勃“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另外毛泽东还联系作者的命运遭际,认为除了“光昌流丽”之外,由于王勃一生倒霉,到处受惩,他的文章还有“牢骚满腹”的一面,这确是知人之谈。

毛泽东特别指出了王勃虽“为文尚骈”,但写的是“新骈、活骈”,与六朝之“旧骈、死骈,相差十万八千里”。其差别所在,既在于文风(“光昌流丽”),又在于内容(“反映当时封建盛时的社会动态”)。这个评价,是恰当的。

第三部分是毛泽东由感叹王勃等人年少有为而发的议论。毛泽东认为:“青年人比老年人强”,原因是因为他们贫贱低微,生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

这一番议论既是他一时即兴发挥,实际上也是他的一贯想法,即大胆地使用年轻人,相信年轻人。毛泽东说这种想法在1958年党大会上曾吐了一次,是指1958年5月8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在这次会议上,他主要讲了“破除迷信”的问题,他特别强调:“从古以来,发明家创立新学派的,在开始时都是青年人,学问比较少的,被人看不起的,被压迫的人,这些发明家在后来才变成壮年、老年,变成有学问的人。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不能完全肯定,还要调查研究。但是,可以说多数是如此。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方向对,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毛泽东说:

青年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甘罗,是甘茂的孙子,他十二岁为丞相,他才是个“红领巾”!当时吕不韦是个大政治家,但没有主意,甘罗却有主意,他到赵国解决了一个问题。

汉朝有个贾谊,十七岁就被汉文帝找去了,一天升了三次官,后来贬到长沙,写了两篇赋,《吊屈原赋》和《鹏鸟赋》。后来又回到朝廷写了两本书叫做:《治安策》和《过秦论》。我看他是秦汉史专家。他写了十几篇作品,留下来的是两篇文学作品(两篇赋)和两篇政治作品——《治安策》和《过秦论》。他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三岁。

刘邦的年龄比较大。项羽二十四岁起兵,三年到咸阳。霸王别姬的时候,应当还是年轻的时候,现在舞台上唱《霸王别姬》的扮相不对,应当叫他扮小生。五年为诸侯长,二十八岁时自立西楚霸王,死时才三十二岁。

韩信也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人,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受过“胯下之辱”。人家让他钻“胯裆”,他一看没办法,只好钻。

孔夫子当时也没有什么地位,他当过吹鼓手,后来教学。他虽然做过官,在鲁国当过“司法部长”,相当于我们现在县政府的司法科长。他还做过管钱的小官,相当于我们农业社的会计,可是他却学会了许多本领。

颜渊是孔子的徒弟,他算“二等圣人”,他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二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时候,也只有十几、二十岁,他是印度当时被压迫民族的人。

《西厢记》里的红娘是一个是有名的人物,她是青年人,还是奴婢,但她很公正、勇敢,她帮助张生做那样的事情,当时违反“婚姻法”的。她被拷打,可是她不屈服,反抗过,她把老夫子责备了一顿。你们说究竟红娘学问好,还是老夫子学问好?红娘是“发明家”,还是老夫子是“发明家”?

南北朝时的荀灌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河南临颍人,顶多不过是一个初中一年级学生,她和父亲被围在襄阳的时候,带领了几十个人杀出重围去搬救兵,你看她有多大的本领!

同类推荐
  • 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写作技巧:取材、立意、构思、布局、语言、修改、文面、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 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编辑方针是,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我们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花季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花季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舞剑雨潇潇

    舞剑雨潇潇

    一场战争,一世恩仇,一次次毁灭,一场场无泪的撕心场面,时空里,谁爱上了谁,谁错过了谁……当故事不再是故事,当你我错过了起点,是否会在终点偶遇?
  • 道藏美利坚

    道藏美利坚

    新书《神话里有钢铁侠》发布了,期待新老兄弟们的再次大力支持,半仙感激不尽。神话里有钢铁侠简介:当钢铁战衣遇到了仙佛妖怪,当宇宙魔方穿行于神话聊斋,当现代科技与天道规则碰撞,是诛仙屠神,还是安静的做个钢铁侠?第一卷:钢铁侠与聊斋的初遇鬼狐精怪和道士,萝莉小姐和仙女,还有一个提着箱子的怪蜀黍。他是出色的中医,专医西方人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他是低调的道士,专收异灵和美白的灵魂;他是混在美国的财产继承人,却总是在美利坚创造巨额的财富。低调不低俗,温馨而不暧昧,虽平凡却让人艳羡。在美国的日子,做中国的道士!
  • 惹上邪魅首席:缉捕小逃妻

    惹上邪魅首席:缉捕小逃妻

    她是K大的校花,和第一校草的男友原本是一对幸福的情侣。他是国内三大财阀之首费氏企业的总裁,拥有国内首席钻石单身汉的美名,英俊,成熟,有数千亿的身家。为了替父赎罪,她被父亲公司的人“送”给费氏企业的总裁费宕尘做情人。为了得到那纸合同,她献出了自己,垂泪在第二天悄然离去。当他醒来,兴奋的想拿出早已买好的戒指向她求婚,然而床边已是空无一人。他胸膛燃烧着愤怒,他发誓要把这个夺走他心的女人找回!
  • 独家婚爱,权少惹不得

    独家婚爱,权少惹不得

    【已结局,放心入坑,番外进行中————】推荐茗宝新文【豪门阔少,慢下来爱】推荐已完结文【限时婚爱,阔少请止步】戳其他作品栏里有,坑品保证,欢迎跳坑!!!她投怀送抱,他乐见其成!清醒过来的舒然离开时记住了他云淡风轻的温言:“别忘记了吃药!”她莞尔一笑,潇洒离开。******再见,他是上市公司的多金权少,她是教书育人的大学教师。慈善晚宴上,当前任喜笑颜开地宣布喜讯,当她狼狈不堪地跌入水池中,他将她抱起,温文尔雅地笑谈:“舒然,是你招惹我的!”********舒然没想过会这辈子会跟尚卿文这种人有交集,而且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真的这么倒霉地栽在他手里。【遇见一个人,需要不快一分钟不慢一分钟的运气,只是当我回首时,是你,恰好留在了那里。】*********其实这是一个温暖的文,不过有虐也一定会有宠,茗香不当后妈好多年,嘎嘎噶!
  • 教养的教养

    教养的教养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过于注重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比知识重要的教养。这种偏颇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变得“受过教育却没教养”。教养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养的教养》共8个章节,分别从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礼仪规范、人际沟通、心理素质等方面告诉家长如何通过规范自己和指导孩子来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书中的案例能较好地联系实际,帮助家长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及早认识和发现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孩子的想法,更好地实现家长与孩子的良好沟通。
  • 唐臣(下卷)

    唐臣(下卷)

    这是一段日薄西山的帝国记叙,凄苦飘零的唐王,分崩离析的社稷。乱世,造就了一位平民皇帝——行伍揭竿起,孤身护龙驭。百战平三川,王道服人心。他忠于唐室,却最终称帝,目不识丁,却求贤崇礼。麾下名将云集,身连英才笼聚,他缔造了前蜀霸业。是史上罕见的为北方政权所尊崇的南方大帝。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自然为上,是秀琴的语言最彰显的特征。艺术法则是依据事物的理、事、情。不能离开客观事物,以一成不变之法去套万变不息的自然事物。方法是自然而然,自然天成,但“由工入微,不露痕迹”的工巧和自然是并不矛盾的。她的许多质朴流畅的语言也不乏锤炼之功。锤炼达到自然,要遵循自然之法。以工力造平淡,于精炼处见自然。自然之法是无法的法。
  • 爱玛

    爱玛

    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时,爱玛才惊觉原来自己也在爱着奈特利先生。
  • 混沌神的后现代生活

    混沌神的后现代生活

    宋君因为和女朋友分手来到天下第一险黄山散心,因为不慎跌入悬崖,不仅没有死反而得到了宇宙第一神诀,从此踏上茫茫的征服七界之路。两大旷世异宝,化为一人之体,历经种种磨难,在旷世异宝的帮助下最终成为宇宙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