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1800000002

第2章 毛泽东评点先秦诸子著作(1)

一、《论语》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论语》是儒家经典,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对这部著作的评价在不同的时期不一致。但总的讲还是一分为二,肯定了其中一部分真理。我们应对毛泽东对该著作及孔子有准确完整的理解。

【简介】

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非常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语》、《中庸》等历史经典著作及古代诗、词、散文、文学等各个领域。伟大周恩来曾说:“读古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毛泽东的真识卓见与洞察力,毛泽东的多才博识,为同时代的国内外政治家和文学界泰斗所佩服。他对一些古诗书的评价独具慧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至今影响着广大读者。

《论语》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之汇编,是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持久影响的重要典籍之一。

论语之名义,历来有数说:(1)孔子言论之辑录。《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2)孔门弟子辑录所闻孔子之善言。

刘向《别录》:“《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

刑曰:“直言曰言,答述曰语,散则言语可能,故此论夫子之语而谓之善言也。”(3)记述孔子与弟子之有条理的言论。刘熙《释名·释典艺》:“《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4)孔子与弟子讨论文义之书。何异孙《十一经问对》:“《论语》有弟子记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问者,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时人相言者,有臣对君问者,有师弟子对大夫之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故谓之《论语》。”以上以《汉书·艺文志》之说为较妥切。

《论语》之名始见于《礼记·坊记》。南朝梁沈约以《坊记》为子思所作,却无足语。王充《论衡·正说》认为:“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始名《论语》,又不可信。其名约出现于战国末至汉武帝年问。其名称使用的确定,还在汉后。《论语》在汉代还有一些别名。或单曰《论》,或单称《语》,或别称为《传》和《记》,或详称为《论语说》。单称《论》的,如《隶释》载《衡方碑》文:“仲尼既殁,诸子缀《论》”。单称《语》的,如《盐铁论》:“《语》曰:‘百工居肆。”’又《后汉书·邳彤传》:

“《语》曰:‘一言可以兴邦。’”别称为《传》和《记》的,如扬雄《法言·孝至》:“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后汉书·赵咨传》:“《记》曰:‘丧与其易也宁戚。’”近人周予同认为其别称为《传》或《记》,当因为古代《论语》简策的长度较短于经的缘故(详《群经概论》)。详称为《论语说》的,如《前汉书·郊祀志》:“《论语说》曰:‘子不语:怪,神。’”历来考语《论语》之编撰者,有下列诸说:(1)泛指孔子门人为编纂者。《汉书·艺文志》:“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此为最早论及《论语》之编撰者。(2)认为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所撰。郑玄曰:

“《论语》乃仲弓、子游、子夏等所撰定。”(见陆德明《经典释义·叙录》引与《论语音义》引)。(3)认为是子夏等人所撰。

《论语崇爵谶》:“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事)素王。”

(《文选·刘子骏移让太常博士》李善注引)。(4)认为是曾子之弟子所撰。唐柳宗元:“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

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论语辩》)。

(5)认为是曾子、有子的弟子所撰。程子曰:“《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朱熹《论语序说》引)。(6)认为是闵子弟子所撰。宋永享以《论语》对闵子称字不称名,认为《论语》出于闵氏(见《经义考》卷二一一引)。

以上诸说中,第4、5说常为近世学者所采纳。如张岱年认为《论语》:“是有若、曾参的门人编纂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杨伯峻认为:“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定”之说“很有道理”(《论语译注·导言》)。

还有些学者认为《论语》既非一人所记,亦非一时辑成,在诸说理由并不充足的情况下,还是不以具体确指为妥。周予同认为“以《论语》为孔门弟子所论撰,其说虽失于泛,但尚不致于如何错误”(《群经概论》)。蒋伯潜认为郑玄之说不若程子之说,而程子之说“又不若《汉志》谓弟子各有所记,孔子卒后,门人相与辑而论纂之为得也”(《十三经概论》)。

《论语》作为孔子言论之汇编,虽非一人所记,也非一时所成,但总体上能呈现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论语》中较少言“天”与“天命”。言“天”的,共二十处,言“天命”,凡三见。言“天”,大多为感叹用语,如“天丧予!”(《先进》)。也有用以指主宰一切的“天”,如“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也有用以指自然之天,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阳货》)。“礼”在《论语》中共七十五见。反映了孔子对“礼”的重视。孔子主张“立于礼”(《泰伯》)、“克己复礼”(《颜渊》),“为国以礼”(《先进》)。但“礼”并非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其核心范畴为“仁”。“仁”在《论语》中凡一百零九见。《论语》强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论语》中对“仁”有“克己复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多种训释,其中以“爱人”之训最为简明。“仁”作为最高道德原则,统率“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等诸道德规范。《论语》还提出通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子张》),“能近取譬”(《雍也》)等方法来达到“仁”。所以朱熹曾认为:

《论语》之书,无非操存、涵养之要”(《语孟纲领》)。《论语》树立了以孔子为榜样的儒家的思想人格。《论语》中用大量篇幅谈论以“君子”为修养之标准人格。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修己以敬”(《宪问》)。而其理想人格即是“仁”与“智”的统一。孔门弟子认为孔子即是仁智统一的体现者。孔子常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认为此“夫子自道也”(同上)。张岱年曾以“标仁智以统礼乐”来概括孔子思想的特点,此也可谓是《论语》一书之要旨。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佚,历来关于《论语》之源流的研究,仅上溯至汉。近有人对《论语》的原始结集本进行了探讨,有以下几种意见:(1)《论语》在先秦时期不只是一部而是有多种本子同时存在。孔门弟子升堂入室的有七十二子,那么“也应该有七十二种不同的《论语》”,可是颜渊、曾参等的本子没有流传下来,“于今,我们所见到的《论语》,乃子夏的笔记本”(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2)孔子死后,儒分八派,各派所传之孔子学说,难为别派所承认,后由子夏主持结集成《论语》的原始本子。(3)先秦流传仅孔子言论零章散篇,至西汉时才删重补缀,集成一书(以上两说均见朱维铮《(论语)结集脞说》)。

《论语》在西汉,最初有《鲁论语》、《齐鲁语》及《古文论语》三种本子。梁皇侃《论语疏叙》引刘向《别录》说:“鲁人所学,谓之《鲁论》;齐人所学,谓之《齐论》;孔壁所得,谓之《古论》。”《鲁论语》二十篇,为现行《论语》所据之本。

《齐鲁语》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两篇。另二十篇中章句也较《鲁论语》为多。《古文论语》二十一篇,无《问王》、《知道》两篇。此外,《论衡·正说》云:“至武帝发取孔子壁中古文,得二十一篇,《齐》、《鲁》、《河间》九篇,三十篇。”可知西汉还有《河间论语》的版本,由于其早佚,其篇章、内容已无可查考。

汉代还出现两种影响颇大的《论语》合编改订本。一为《张侯论》,由西汉末安昌侯张禹混合《齐论》、《鲁论》,“删其烦惑,除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二十篇为定”(《隋书·经籍志》)。一为郑注本《论语》,由东汉末郑玄合并《张侯论》与《古论》而成,并为之注,遂流行至今。

《论语》在汉代已有注本,相传孔安国曾为《古文论语》撰训解,但世不传。包成、周氏为《张侯论》撰作章句。马融也为《古文论语》作注。郑玄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而为之注,曾盛行于当时。可是这些注本早佚。其部分义释保留在魏何晏诸人的《论语集解》中。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郑注之辑佚本。敦煌千佛洞石室也发现有郑注之残本。

现存《论语》最古注本为魏何晏等人的《论语集解》,杂采汉魏经师八家之说,为研究《论语》思想的重要参考。魏王肃也撰《论语解》,与郑注故意立异,但今不传。《论语集解》中可见说之部分。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常采玄言佛语入疏,但可证《集解》所集诸儒之说。南宋时亡佚,清乾隆间复由日本传入。宋代刑根据皇疏,翦其枝蔓,辅以义理,撰《论语正义》,开义理说经风气之先。南宋朱熹辑集宋儒十一家学说,撰《论语集注》,重义理但也并非不注意训诂,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清代注本甚多,但以焦循《论语通释》较为精审,以刘宝楠《论语正义》最为详博。近代康有为《论语注》尊今文经学,其引证以今文学为主,正伪古之谬,发大同之渐。近人注本多不受汉学、宋学之囿,并注意诠释之简洁、通俗。其中以杨伯峻《论语译注》与钱穆《论语新解》流传较广。

自古至今各种注本约有三千余种。

《论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私人著书的开始。不过,它在先秦时期还只是诸子学说中一个显要学派的创始人之言行集罢了。秦时因“儒以文乱法”,《论语》也遭焚书之祸。秦亡汉兴,出现转机。汉文帝虽好黄老之学,但也曾置《论语》博士,《论语》开始列于学官。后又“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赵岐《孟子题辞》)。汉景帝以后,鼓励民间献书,《论语》出现了三种本子,即《古文论语》、《鲁论语》和《齐鲁语》。汉武帝独尊儒学后,《论语》的地位日益提高。《论语》的三种传本在官府都有人传授。汉元帝时张禹为太子讲授《论语》,其所编的《张侯论》,随太子继位(是为成帝)其地位益尊。此时,《论语》被视为“五经桩辖辖,六艺之喉衿”(赵岐《孟子题辞》),即达到五经非《论语》则无以运行的地步。东汉时被列为六经之一,后又列为七经之一(《孝经》名为经,但汉人称为传,后也被列为经,与诗、书、易、礼、春秋、论语,合为七经)。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刊印。元延祐右年间复科举,以《四书集注》应试,此后《论语》文句变为八股教条。如康有为所说:“盖千年来,自学子束发通读,至于天下推施奉行,皆奉《论语》为孔教大宗正统。”

(《论语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这种局面才有改变。

《论语》一书,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都产生过很大影响。《论语》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论语》的简朴精炼的文句结构与写作方法,也涉及到后来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典籍远播海外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秦汉时期,《论语》已传入朝鲜和越南。据日本史书记载,公元285年百济王子荐王仁至日本献《论语》和《千字文》,这是《论语》开始由朝鲜传入日本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日《大宝令》还指定《论语》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德川以后,为朝野上下广泛阅读,影响更大。中国的《论语义疏》,也是由日本返入中国的。《论语》最早的西译本当推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出版的“四书”拉丁文译本。以后又有意、法、英、德、俄等文译本。《论语》对传播所及的各国都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对《论语》所载的孔子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格言极为推崇,认为“西方民族,无论如何格言,如何教理,无可与此纯粹道德相比拟者”(见朱谦之《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现在海外不仅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而且还致力于对《论语》现代意义的诠释与阐发。

【毛泽东评点】

剥削阶级当着还能代表群众的时候,能够说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苏格拉底、资产阶级,这样看法才是历史的看法。

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

——摘自毛泽东1943年6月在一篇关于“人性”问题的通信上的批示(见黄丽镛编著《毛泽东读古书实录》第15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摘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见《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33——534页)。

我幼年读的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套。要不是孔夫子,我连字可能都不认识哩!他老人家提出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门科学就有数学……。

——摘自毛泽东与孔从洲等人的谈话(见华英《毛泽东的儿女们》第179页,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版。

【鉴赏】

毛泽东对孔子及《论语》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肯定其中的真理,又批评其为封建统治卫道的工具。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叙述自己的一生经历时曾这样说过:“我八岁那时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十三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

事隔20多年后,196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与哲学工作者座谈时,还追忆道:“我过去读过孔夫子的四书、五经,读了六年,背得,可是不懂。”

1913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作了不少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题名为《讲录堂》。

如:“古者为学,重在行事,故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夫子以好学称颜回,则日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贰过,盖行事之大难者也。徒众三千,而仅以好学称颜回;称颜回而仅日不迁怒不贰过,此其故可以思矣。”其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出自《论语·学而》。孔子告诫弟子先要躬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然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毛泽东借此说明行事比学文更重要的学习之道。“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答:“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毛泽东借此发挥,品行是行事之大难者,因此更加重要。

再如:《讲堂录》中毛泽东写道:“人之为人,以贤圣为祈向,而孝义廉卫即生焉。然曾参孝点,不识小受大逃之义;申生孝点,不知陷亲不义之通;陈仲子则亦廉哉,则有讥其太矫;冉子好义,而不知周急不继富为君子之道;克宪知耻,辞粟不以与于邻里乡党之中,是何也?学有不足也。”这里讲的曾参、冉子,原先皆孔子学生,事迹见于《论语》。毛泽东举出这些被先儒列为孝、义、廉、耻的典型人物,有时也做出一些有违礼义的事,原因还是学习、理解、体会的不够。在《讲堂录》中毛泽东还写道:“孔子尝言志点,曰,志于通,著于德,依于仁,由于义。

日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也,未之有也。”这些话皆见于《论语》中的《述而》、《公冶长》、《里仁》三篇。毛泽东摘录这些,除体会圣贤之志外,还表露出他对自己的道德追求。

同类推荐
  •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最早可能成为一名北大的学生,该在1966年。那年我高中毕业。我读中学的太原三中是省内重点中学,我是学校的高材生。我在全省统考曾获总分第二名;我认为自己考取中国任何一所名牌学府都易如反掌;我的首选目标是北大。我在毕业前夕已填好了报考志愿表;我的第一志愿以及第二志愿都是北大;我选了天体物理系以及飞行器系。考北京大学,要讲北京话怎么办?从高一起,我就学了一口太原“京腔”;袜子破了又怎么办?从高二起我开始学习做针线、打补丁。连补袜子这样的细节都考虑过了,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这套丛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诗学第三辑

    诗学第三辑

    20世纪80年代,"归来"或"朦胧"又一次开启了中国新诗繁芜而动人的局面。但短暂的二十多年之后,激情澎湃的诗歌之音似乎早已游离人们的耳畔;那些关...
  •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深处,是一种真爱。爱的表达方式不一,爱非经冬不知甜。心灵深处有最爱,不能晓悟人间温暖。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作家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失却这些情谊的人是世间可怜的孤独者,没有这些真情的社会只能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 回眸中的感悟

    回眸中的感悟

    本书坦诚地回忆了作者的追求和梦想、情趣和爱好、事业和奋斗。写下对故乡的眷恋,对工作的热情,对幸福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梦想的执着,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孙的关怀,对父母的奉养,对岗位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等。
热门推荐
  • 异界之开山立派

    异界之开山立派

    一个武痴,一次醉酒,一场穿越,一帮兄弟,一次霸业,一场偶遇,且看一个习武成痴的少年如何在异界凭借强有力的古武术和神奇道法,站在这个异世界的巅峰!成为异世界的古武开山鼻祖。开创异世界的斗士新体系!
  • 休夫傻皇后

    休夫傻皇后

    一纸休书仍在她的脚下,她不怒反笑,弯腰捡起,见到上面的内容后笑容更盛:“因为无后?呵呵…似乎这宫内没有妃嫔怀孕,追究根本,怕是不能有后的缘由是另有其人,既然如此,这休书…就让我这个废后重新再写一份吧。”大笔一挥,潇洒的在纸上落下几个大字:今日我慕容皓雪休夫!因无后为不孝,唯有另嫁!皇帝面色大变。…这就是所谓的穿越?冷漠腹黑的跨国集团总裁兼杰出女魔术师的她,竟然穿越了,而且还是穿越到了一个傻子花痴,任人欺辱的丞相府二小姐的身上…走路左摇右摆,吃饭胡吃海塞,睡觉四仰八叉,总之是没有一点女人样,甚至比男人还男人,疯疯癫癫,痴痴傻傻。被誉为京城第一疯。关键的是,她还是个花痴,见色就扑…当被人耻笑的二小姐再睁眼之时,一切便开始改变。曾经的出气筒变成了现在玩弄心机权术的高手,这让丞相府里的那些别有心机的人如何能接受?比计谋:没有人有资格做她的对手!比陷害:当她那几年的魔术是白学的么?比武力:看飞镖!这就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几米之外!比深情:抱歉,他不是她的菜!不料,深宅大院还未斗完,兴趣正浓之时,一道圣旨,便将她送入吃人不吐骨头的皇宫为后!…片段一:大婚当夜,尊贵的皇帝背手立在窗前,冷眼望着她,寒声道:“无论你是傻是癫,进了宫,只能给朕安分守己!而你永远也别妄想得到朕的宠爱!”闻言,她藏于红色喜帕下的嘴角微微上扬,声音低沉淡漠:“臣妾谨记皇上所言,并深切的希望皇上能够记住今日的誓言,永远如此。”让她和他OOXX,岂不等同于与种猪交配!片段二:大婚第二日,便有得宠妃嫔前来闹事,将她一国之后完全不放在眼中!靠!不出手当她是病猫?!眨眼间,只听惨叫一声,盛气凌人的妃嫔已然倒在地上,抱着左臂痛哭哀嚎,“你竟敢这样对本宫!皇上一定不会饶了你!”她傲然的笑,吹了吹指尖,轻蔑道:“你是在找死!”————分割线————推荐好友的文文:《酷丫环:爷,你太坏》一叶心香《丑颜皇后要休夫》薄荷清凉糖《嫡妃不如美妾》舒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痴傻王爷霸气妃

    痴傻王爷霸气妃

    凌梓渲本是被凌府抛弃的庶女,时隔十一年却被父寻回,代妹出嫁,嫁给牟远国的痴傻王爷。时隔数月,几人的命运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一切都是阴谋。她的身份,他的痴傻,竟都是伪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言不由衷,却都生生地将别人折磨地体无完肤。她为了兄长,为了母亲,为了自己的国家,骗了他;他为了兄长,为了自己的子民,亲手弑母,囚禁了她,却因为深爱,放走了她。时过境迁,几人再度相遇,战争一触即发,总有人争霸天下。
  • 重生狂妃:凤逆九天

    重生狂妃:凤逆九天

    前一世,她是软弱可欺的正牌王妃,却遭受剜目割舌,遭受百般凌虐。甚至最终被毒杀身亡。第二世,她再世重生,强势回归。却不料父亲被杀,仇人正是前世的丈夫。和亲是么?好!她第一巴掌打了毒妇侧妃,第二巴掌打了渣男王爷!第三巴掌打了昏庸皇帝!浴火涅磐,凤逆九天,且看第一狂妃如何扶摇直上,傲倾天下。
  • 小巧杀手:手枪

    小巧杀手:手枪

    枪族中,手枪从体积上说,可以说是最小的。在现代战争中,尽管手枪由于体积小、射程短、威力小,所起的作用并不大,但它依然是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
  • 涅槃血:下堂少奶奶【完本】

    涅槃血:下堂少奶奶【完本】

    安青的坚持,冷幼蓉,以残花败柳之身嫁入皇甫家。公公视她如苍蝇,丈夫看她有了心理阴影,对她好的婆婆却性格懦弱。比她小两岁的小叔子,多次出手相帮,可惜,不过是个庶出的孩子,在家总是没有发言权。一次酒醉,丈夫弄进一个大肚小妾。一次生意,意外相遇故人,却引来一系列误会~到最后,深深潭水边,又有哪个女子会被沉下?我无法决定故事的开头,那么,不如连结局都不要罢……——本文非悲剧,后期女主灰常强大,结局会出乎意料,喜欢的亲亲收藏投P撒花~
  • 超级分析力训练

    超级分析力训练

    本书介绍分析力的培养方法,并且附有测试题,使人提高分析能力、掌握分析力,使人提升素质,丰富自己生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少年动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动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