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1000000004

第4章 听大师讲佛(3)

生活中因妄生妄、以假生假的现象所见皆是,小则影响一身,大则影响一国。

有一个年轻人,文笔极佳,读大学时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还担任了学生会会长。毕业后,他跟几个同学应聘到一家报社。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领导安排别的同学当了记者、编辑,却安排他干杂务。他愤愤不平地想:“领导有眼无珠,不识千里马,我在这里肯定没有前途。”所以他一面应付差事,一面另找工作。由于工作不好找,这样一拖就是两年过去了。最后他终于按捺不住,毅然写了辞职报告。领导在辞职报告上签了字,然后不无遗憾地说:“当初招聘时,我们看了你的履历,认为才堪大用,所以安排你干勤杂工作,以便尽快熟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挑起大梁,接任副总编的职务。但你好像对我们报社的工作不感兴趣,我们只能表示遗憾了!”

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当初对领导的安排理解错了,那么自己这两年来的所作所为全都变调了,白白错过了一个机会。可惜现在后悔已经太迟了!

在生活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父母儿女之间,总之,各种人际关系之间,都存在这种因错误猜测导致言行变调的现象,乃至看见别人一个眼神、一个脸色,就怀疑对方对自己有不良想法,并开始盘算如何反击或逃避。这就是以妄生妄,从一个错误开始,导致一连串错误。生活中80%以上的人际烦恼都是由此而生。

还有影响更大的,足以损害一个国家,损害全世界,乃至损害千秋万代。比如希特勒提出“日耳曼人种优越”的错误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之下,企图奴役或消灭其他“次优”和“劣质”人种,其暴行导致数千万人死亡,而“优越”的日耳曼人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岂不是害人害己?

咱们的老祖宗也不差,提出过一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错误理论,在此理论之下,又形成了“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等错误理论,由此奠定了数千年专制统治的基础。这也是以妄生妄,流毒不浅。

如何断除“无明”呢?或者说,如何避免以妄生妄呢?按佛祖的说法,要保持清静心,破除妄执,也就是抛弃偏见和妄想。按世俗的说法,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所有想法都是错误的和不真实的,然后试着去寻找正确和真实。这种说法也许不符合佛祖的原意,但对我们凡人来说,只有先达到这一步,然后才可能走到佛祖所讲的那一步。假设佛法是通向彼岸的渡船,我们凡人离此岸还远得很,怎么上得了船呢?承认所有想法都是妄念,基本上已经走到了此岸边上,看得见那条船了。不过能不能上得去,得看因缘。

我们每天要工作,要生活,没有想法不行,如果承认所有想法都是妄念,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岂不是左右为难?不然,无论修佛道还是修别的道,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原本不是一开始就要具备正确的思路,也不是一开始就要做正确的事,需要依住在错觉中求正觉,依住在妄念中求正念,无论对错,都可以想、可以做,尽自己目前的水平,顺其自然而已。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一千多次,等于做错了一千多次。如果他一开始就要求正确,离发明之道就越来越远了。我们工作、生活也是如此,无论想法多么可笑、做法多么离谱,都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不要自以为想法绝对正确、做法绝对合理,更不要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跟人喋喋不休地争辩,乃至做出过激之举,否则就是妄执,就会以妄生妄。

依住错觉求正觉、依住妄念求正念,在佛家看来还是修士境界,但在普通人中间,境界已经相当高了。再上一层,就到了不思量的境界。如南台守安禅师的偈颂云:“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也有人认为此偈是明代诗僧苍雪大师所作,不过本书不做考证。所谓“无事可思量”,并非真的“无事”,只是不把是非好坏、成败得失、高低贵贱的计较放在心上而已。凡事顺从本心,不强求,不妄取,不勉强抓住什么,也不刻意抛弃什么,平平常常做事,平平凡凡做人,总而言之,不把某件事太当一件事,自然“无事”。有人说:“佛是无事的凡人。”确实如此!

1.不要因为一阵风吹过而生气。

当一阵风吹过时,有时会让你感到温暖,有时会让你感到燥热,有时会让你感到一丝凉意,有时则会让你感到冰冷彻骨。但风并非因你而吹,它自然而至,既无友爱也无敌意,用不着为它而生气。人心刮起的赞美风、流言风、批评风也是如此,非因你生,必然而至,你感受到了,是因为你正好站在迎风的地方,何必为它生气?

2.不怕做错事,但要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犯错。

一个人每天不做几件错事,就不是人了。关键是要承认自己也可能会犯错,不要以为自己总是对的。

生活中的“归零”艺术

大师语录

要晓得所有的一切都是虚空中的花朵,今天我们讲的,听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假的。人生如戏,要晓得我们现在是在唱戏,演父母的就要像父母,要演得大家都叫好。但是,不要忘了你是在唱戏,唱完戏,卸了妆,都要去殡仪馆报到,这一切都是假的。但是,一般人唱戏都唱昏了头,上了台就下不来,上台容易下台难。

经典回放

录自《圆觉经》

【原文】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译文】

善男子啊!之所以说修圆觉是成佛的基础,因为一切都是空花,也没有所谓轮回,更没有身死心灭的现象发生。这并非不空而故意说空,而是一切本来皆空。

大师释义

非故作无:不是故意把它当作无。

如来:佛教名词,南大师认为,“是一切众生自性之别称”。“如来”是佛的十种别称之一,即“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谓之如来”。也有好像来了的意思。

轻轻松松走未来

南怀瑾大师说:“空,是学佛的第一步,也是学佛的最后一步。”什么是“空”呢?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古往今来,修佛的人那么多,成佛的又那么少,就是被这个“空”字卡住了。多少僧人东奔西走,跑破无数双芒鞋,去寻找这个“空”,却怎么也找不到;多少僧人打坐参禅,坐破无数个蒲团,却怎么也参不出来。

按《心经》的说法,所谓“空”,就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还是很难理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既然是空,肯定不是找来的,也不是参出来的。如果是有,不管多么金贵难得的东西,总有人能想尽办法弄到手,由于是空,就没法弄到。

据南怀瑾大师解释,“空”并非什么也没有,当然也不是真的有;不是毫无知觉,自然也不是妄念丛生,而是“不空而自空,不定而自定,即空即有,即有即空”。南大师在解释虚空一词时,还说:“我们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把自然界的空间当成虚空,所以,在心理上自己造就一个空空洞洞的境界,以为这就是虚空,实际上,有个空空洞洞的境界存在,已经不是空了。这是第六意识有个虚空的观念,是加以造就出来的,在唯识的道理讲来,就是作意。自然界的虚空其实并不空,里面含有空气、水分、灰尘、细菌,等等。佛法所讲的虚空是个名词的引用,虚空既不是有,也不是没有,无以名之,名之日虚空。千万不要抓住一个虚空的境界,当作虚空。”

那么,悟透“空”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呢?是为了解脱生死,或者说达到“涅椠”境界。南大师说:“生生死死是现象的变化,我们那不生不死的真我,并不在此生死上,你要能找到这真生命,才可以了生死。”

解脱生死又有何用?生存是众生最本质的需求,其次才是物质需求,再次才是精神享受。很多问题之所以摆不脱、放不下、躲不开,就是受生死问题的拖累,一旦解脱了生死,就不会“贪生怕死”,就无所畏惧,获得了大自由——身心的全然自由,于是,也就进入了佛家所谓“极乐世界”。曾国藩老年曾说自己活到了“可生可死的境界”,他这时无疑已解脱了生死。但他到达这种境界的基础上是他在“立德、立功、立名”三方面都做得比较圆满,无论生死,一生都可以无憾。如果他寸功未立、默默无名,他就不一定如此洒脱。所以这还不是真正的“涅椠”境界。孔子“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或许称得上“不空而自空,不定而自定”的大自由境界。

我们想达到“可生可死”或“从心所欲”的境界,都比较难,退而求其次,也可追求“归零”的境界。何谓“归零”?也就是清空过去,从零开始未来。打个比方,用算盘计数,算完一道题,最好回复到零的状态,再算第二题。如果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算,肯定算出的是一笔糊涂账。如果这道题的数字很多,算了一部分,也最好归零,再算另一部分,免得中间一数出错,前功尽弃。又比如,在纸上写字,写满一页,自然要翻到第二页,从“空”处接着写。如果仍然在本页写后面的内容,最后连自己都不认得了。

在工作、生活中,任何事结束,无论成败,都不妨让它“归零”,以全新的姿态开始另一件事。如果一件事延续的时间很长,也可以分阶段归零。

如何“归零”呢?打个比方,夫妻俩吵了一架,互相说了一些难听的话。吵完了,妻子气得哭哭啼啼,跑回了娘家,吵架这件事也就宣告结束,前面说过的话都等于零,做丈夫的第二件事是如何让妻子破涕为笑,把她哄回家,重新做自己的好老婆。如果丈夫一个人躺在床上琢磨妻子刚才说的话,越想越生气,这等于在算过数的算盘上算数,在写过字的纸上写字,能算出正确答案吗?能写出让人认得清楚的字吗?

又比如,工作不顺利,老板提拔多人,就是不曾多看自己一眼。那么,前面的工作就算结束,以前的表现都等于零,当员工的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思考哪些行为可能受到老板欣赏,然后按老板欣赏的方式做事,或者另谋高就。

当然,也不是所谓坏事才需要归零,遇到好事也同样需要“归零”。如果想继续遇到好事,就要从零开始,重新去努力。如果不想,也要从零开始,从已获得的好事的身边走开。人生如旅行,走上坡路,走下坡路,走平坦的路,都是正常现象,就怕迷失了方向,想上山却往山下走,想上岸却向水中游。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东奔西走、立不住脚。及时“归零”,找到一个新的起点,走起路来就目标明确、信心十足了。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就是一个善于“归零”的人。二战结束后,他竞选失败,在常人看来,他是从高山上跌到了谷底。可丘吉尔本人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眼里,离开首相职位,不过是从一座高山上走下来,接下来他可以自由选择爬另外一座山。在退休的日子里,丘吉尔迷上了画画,他年轻时曾师从约翰·弗莱利学习绘画,经过晚年的修炼,画艺更上一层楼,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为了检验自己的绘画水平,丘吉尔曾匿名把自己的绘画送去参加画展,有两幅画竟然被皇家美术院选为藏品,皇家美术院还于1948年授予丘吉尔“名誉院士”称号。

除了绘画外,一丘吉尔还着手写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经过七年笔耕不辍,他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该书一上市就很热销,买书的人在书店门口排起了长龙,并且一版再版。凭借这部书,丘吉尔获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典礼上,瑞典文学院的主席热情洋溢地说:“丘吉尔的文学成就太伟大了,我们忍不住要将他看作拥有西塞罗文才的凯撒大帝,以前从没有一个历史领袖人物像他这样德才兼备,同时又如此杰出。”

人生原本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上了山肯定要下山,到了甲地肯定要去乙地,做了这件事肯定要做那件事,让过去的有归于现在的零,不背任何包袱,轻轻松松地走向未来,不是很好吗?

生活智慧一点通

1.向淘金工人学习。

淘金工人去除渣滓,留下金子。不妨把生活视为一个淘金过程,清空不愉快的心灵垃圾,留下美好记忆,你得到的就将是一个极有价值的人生。

2.无心即是道。

很多事,往心里去,就会留下一道道伤痕;不往心里去,就如一阵风吹过,什么也不会留下。对别人的有心伤害或无意冒犯,都以无心处之,你的心就永不会受伤。

去尽诸幻是真人

大师语录

大菩萨的入世修行才难,你要在人世间做个贤妻良母或者是做个尽责的好父亲好丈夫,这就不容易了。这是担负妻子儿女的痛苦,而且要咬紧牙根有苦都不说,一切如梦如幻,于此痛苦中,一心清净,不起恶念,处处利他利人,这才是真修行,这才是普贤菩萨的“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修行法门。可不是吃饭把碗筷一丢,什么事情不做,跑到这里来打坐、听经。

经典回放

录自《圆觉经》

【原文】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今妄想心云何解脱?

【译文】

(普贤菩萨说)世尊啊!假如众生的意识是虚幻的,身、心也是虚幻的,为什么还要用虚幻的身、心、意修正虚幻的佛法呢?假如一切都是虚幻,都寂灭了,就没有心,用什么来修行呢?您为什么说修行也如虚幻呢?如果一切众生本来没有修行,常在生死轮回中幻化,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如幻境界,如何使妄想心得到解脱呢?

大师释义

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有时专指人和动物。

曾不了知:“不曾了知”的倒装句,即不完全清楚。佛性就是自然规律

普贤菩萨一连提了几个问题:既然一切皆空,何必修行?谁来修行?修什么?如何修?这大概也是学佛者通常都会遇到的问题。

佛祖如何回答呢?他讲了很多,不知所云。其中三句话非常重要:

第一句话:“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这句话,南大师称之为“无上密法”。什么意思呢?首先肯定一切皆幻,身是幻身,有如空花。就如南大师所说:“平常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不是都很实在吗?不,那是众生没有定力,被自己的眼睛所骗了。现在让你注意看,就是五遍行的作意,你注意看,那些东西原来是假的,种种皆幻。像眼前的茶杯、桌子这些都是假的,它的本身迟早都会毁坏,都会变去了的。连我们的身体也是假的,当初爸爸妈妈生我们的时候,一入胎就抓个假东西,生出来以后,越看自己越漂亮。世界上谁最漂亮?每个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镜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厌,看到年老,还是喜欢,哈!都被幻化所骗。”既然身是幻身,肯定要幻灭。但身虽幻灭,空性不灭,也就是众生固有的佛性不灭。心也是幻心,同样会幻灭。但心虽幻灭,觉悟心不灭。

这样讲还是不清不楚,因为佛法从来就让人觉得不清不楚。但这并非佛法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的理解问题。因为佛祖所讲的是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东西。有一个故事:某人天生眼盲,他听人谈到太阳,就问明眼人:太阳是个什么样子?明眼人说:太阳很热。有一次,盲人摸到灯火,就说:这就是太阳。明眼人又告诉他:太阳圆圆的。盲人摸到一个盘子,又说:这就是太阳。明眼人打了好几个比方,盲人全部理解错误。我们遇到的就是与这个盲人同样的问题,在理解佛法时,别的方面还勉强能听懂,到了最核心的“佛性”这里,啪,卡住了!

同类推荐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热门推荐
  • 崇尚科学(1)

    崇尚科学(1)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异界雷火神帝

    异界雷火神帝

    穿越异界,获得雷电加持,要不要做另一个雷震子呢?掌控了雷电之后,装成雷系法师,也是很萌萌哒的吧,无论你是法神,还是斗圣,只要你还是碳水化合物,你就带电,有电的敌人,都是可爱的。
  • 盛世二婚

    盛世二婚

    疼宠了三年的小姑子竟然是丈夫的私生子!孩子的病让那个女人出现在了章小念和她老公的生活中“我要离婚!”当章小念向所有人说出她决定的时候【丈夫】说:“她会走的,只要孩子断了奶,她立马就会走的,再给我一点时间好吗?”【朋友】说:“你家佑天是好男人,这年轻时候犯下的错误,能原谅你就原谅一次!”【婆婆】说:“好歹她也为我们周家生了两个孩子了,你就让她住上三四个月又能怎么样?就这么容不得人嘛!”只有【陆向北】说:“离吧,没事,要是没地方住我就勉强收了你!”*离婚后有陆向北作陪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过“你凭什么说要娶我?”“凭我们门当户对啊!”“可是我离过婚!”“你要是不介意,那我也结一次再离?”“你有病吧!”章小念不屑的白了某人一眼。男人点头并洋洋得意的回答:“对,这叫痴恋成狂!”看着沙发旁若无人在上卿卿我我的某两人【新小姑子】说:“哎哟,你们酸不酸啊?嫂子你真是如来在世,就我哥这货也逃不出你的五指山!”【新婆婆】说:“时间不早了,赶紧回房做正事去!”还不忘暧昧的【朋友】说:“小念,还是你聪明,有些事能原谅,有些事错过了那就是一辈子!”夕阳西下,两道长长的影子相偎相依,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也不过如此。
  • 皇的女人:失踪的新婚宠妃

    皇的女人:失踪的新婚宠妃

    她是他眼睛失明时的一抹阳光,当他再度睁开眼,却错把‘替身’当成她。新婚夜一场大火,她的失踪是死是活?还是……,他深情将她囚禁,以爱为牢,他说:只要能留得住你,被你恨又如何!新婚夜她再度失踪,归来后她站在他面前,他却认不出她……三个坏男人的爱,是心灵和爱的强取豪夺,他们是君王,她是他们穷尽一生追逐的挚爱……两次新婚为妃,两度离奇失踪,经年后归来……他们为她血杀江山,她冷颜淡看天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形势,包括共产主义的发展和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法西斯起于德国,而后很快的传到日本等一些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赤裸裸的展现了瓜分世界的野心。
  • 一分钟抓住客户的营销妙招

    一分钟抓住客户的营销妙招

    永远不要表现得“像一名推销员”!接近客户的30秒,决定了营销的成败:要有一个漂亮的开场白!客户的拒绝将带来销售,只要你处理得当!60秒成为营销之王!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雪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蒲公英的约定

    蒲公英的约定

    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无论结局如何,都应该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