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7600000014

第14章 怅望天涯涕泪遥(9)

适之先生以青年暴得大名,誉满士林。我觉得,他一生处在一个矛盾中,一个怪圈中:一方面是学术研究,一方面是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他一生忙忙碌碌,倥偬奔波,作为一个“过河卒子”,勇往直前。我不知道,他自己是否意识到身陷怪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认为,这个怪圈确实存在,而且十分严重。那么,我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我觉得,不管适之先生自己如何定位,他一生毕竟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儿,就是一个书呆子。也举一件小事。有一次,在北京图书馆开评议会,会议开始时,适之先生匆匆赶到,首先声明,还有一个重要会议,他要早退席,会议开着开着就走了题,有人忽然谈到《水经注》。一听到《水经注》,适之先生立即精神抖擞,眉飞色舞,口若悬河。一直到散会,他也没有退席,而且兴致极高,大有挑灯夜战之势。从这样一个小例子中不也可以小中见大吗?

我在上面谈到了适之先生的许多德行,现在笼统称之为“优点”。我认为,其中最令我钦佩,最使我感动的却是他毕生奖掖后进。“平生不解掩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他正是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中国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一方面有我上面讲到的只此一家的“恩师”;另一方面却又有老虎拜猫为师学艺,猫留下了爬树一招没教给老虎,幸免为徒弟吃掉的民间故事。二者显然是有点儿矛盾的。适之先生对青年人一向鼓励提挈。40年代,他在美国哈佛大学遇到当时还是青年的学者周一良和杨联升等,对他们的天才和成就大为赞赏。后来周一良回到中国,倾向进步,参加革命,其结果是众所周知的。杨联升留在美国,在二三十年的长时间内,同适之先生通信论学,互相唱和,在学术成就上也是硕果累累,名扬海外。周的天才与功力,只能说是高于杨,虽然在学术上也有所表现,但是,格于形势,不免令人有未尽其才之感。看了二人的遭遇,难道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我同适之先生在孑民堂庆祝会上分别,从此云天渺茫,天各一方,再没有能见面,也没有能互通音信。我现在谈一谈我的情况和大陆方面的情况。我同绝大多数的中老年知识分子和教师一样,怀着绝对虔诚的心情,向往光明,向往进步。觉得自己真正站起来了,大有飘飘然羽化而登仙之感,有点儿忘乎所以了。我从一个最初喊什么人万岁都有点儿忸怩的低级水平,一踏上“革命”之路,便步步登高,飞驰前进;再加上天纵睿智,虔诚无垠,全心全意投入“造神运动”中。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群策群力,造出了神,又自己膜拜,完全自觉自愿,绝无半点勉强。对自己则认真进行思想改造。原来以为自己这个知识分子,虽有缺点,并无罪恶;但是,经不住社会上根红苗壮阶层的人士天天时时在你耳边聒噪:“你们知识分子身躯脏,思想臭!”西方人说:“谎言说上一千遍就成为真理。”此话就应在我们身上,积久而成为一种“原罪”感,怎样改造也没有用,只有心甘情愿地居于“老九”的地位,改造,改造,再改造,直改造得懵懵懂懂,“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然而涅盘难望,苦海无边,而自己却仍然是膜拜不息。通过无数次的运动,一直到“十年浩劫”自己被关进牛棚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皮开肉绽,仍然不停地膜拜,其精诚之心真可以惊天地泣鬼神了。改革开放以后,自己脑袋里才裂开了一点儿缝,“觉今是而昨非”,然而自己已快到耄耋之年,垂垂老矣,离开鲁迅在《过客》一文讲到的长满了百合花的地方不太远了。

至于适之先生,他离开北大后的情况,我在上面已稍有所涉及。总起来说,我是不十分清楚的,也是我无法清楚的。到了1954年,从批判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的资产阶级唯心论起,批判之火终于烧到了适之先生身上。这是一场缺席批判。适之远在重洋之外,坐山观虎斗。即使被斗的是他自己,反正伤不了他一根毫毛,他乐得怡然观战。他的名字仿佛已经成一个稻草人,浑身是箭,一个不折不扣的“箭垛”,大陆上众家豪杰,个个义形于色,争先恐后,万箭齐发,适之先生兀自巍然不动。我幻想,这一定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景观。在浪费了许多纸张和笔墨、时间和精力之余,终成为“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乱哄哄一场闹剧。

适之先生于1962年猝然逝世,享年已经过了古稀,在中国历代学术史上,这已可以算是高龄了,但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似乎还应该活得更长一点儿。中国古称“仁者寿”,但适之先生只能说是“仁者不寿”。当时在大陆上“左”风犹狂,一般人大概认为胡适已经是被打倒在地的人,身上被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这样一个人的死去,有何值得大惊小怪!所以报刊杂志上没有一点儿反应。我自己当然是被蒙在鼓里,毫无所知。十几二十年以后,我脑袋里开始透进点儿光的时候,我越想越不是滋味,曾写了一篇短文:《为胡适说几句话》,我连“先生”二字都没有勇气加上,可是还有人劝我以不发表为宜。文章终于发表了,反应还差强人意,至少没有人来追查我,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往后几年,改革开放之风吹绿了中华大地,知识分子的心态有了明显的转变,身上的枷锁除掉了,原罪之感也消逝了。被泼在身上的污泥浊水逐渐清除了,再也用不着天天夹着尾巴过日子了。这种思想感情上的解放,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愿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出版界也奋起直追,出版了几部《胡适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雄心最强,准备出版一部超过两千万字的《胡适全集》。我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主编这一非常重要的职位,出版社竟垂青于我。我本不是胡适研究专家,我诚惶诚恐,力辞不敢应允。但是出版社却说,现在北大曾经同适之先生共过事而过从又比较频繁的人,只剩下我一个人了。铁证如山,我只能“仰”(不是“俯”)允了。我也想以此报知遇之恩于万一。我写了一篇长达一万七千字的总序,副标题是:还胡适以本来面目。意思不过是想拨乱反正,以正视听而已。前不久,又有人邀我在《学林往事》中写一篇关于适之先生的文章,理由同前,我也应允而且从台湾回来后抱病写完。这一篇文章的副标题是:毕竟一书生。原因是,前一个副标题说得太满,我哪里有能力还适之先生以本来面目呢?后一个副标题是说我对适之先生的看法,是比较实事求是的。

我在上面谈了一些琐事和非琐事,俱往矣,只留下了一些可贵的记忆。我可真是万万没有想到,到了望九之年,居然还能来到宝岛,这是以前连想都没敢想的事。到了台北以后,才发现,五十年前在北平结识的老朋友,比如梁实秋、袁同礼、傅斯年、毛子水、姚从吾等等,全已作古。我真是“访旧全为鬼,惊呼热中肠”了。天地之悠悠是自然规律,是人力所无法抗御的。

我现在站在适之先生墓前,心中浮想联翩,上下五十年,纵横数千里,往事如云如烟,又历历如在目前。中国古代有俞伯牙在钟子期墓前摔琴的故事,又有许多在至友墓前焚稿的故事。按照这个旧理,我应当把我那新出齐了的《文集》搬到适之先生墓前焚掉,算是向他汇报我毕生科学研究的成果。但是,我此时虽思绪混乱,但神智还是清楚的,我没有这样做。我环顾陵园,只见石阶整洁,盘旋而上,陵墓极雄伟,上覆巨石,墓志铭为毛子水亲笔书写,墓后石墙上嵌有“德艺双隆”四个大字,连同墓志铭,都金光闪闪,炫人双目。我站在那里,蓦抬头,适之先生那有魅力的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笑容,突然显现在眼前,五十年依稀缩为一刹那,历史仿佛没有移动。但是,一定神儿,忽然想到自己的年龄,历史毕竟是动了。可我一点儿也没有颓唐之感。我现在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感。我相信,有朝一日,我还会有机会,重来宝岛,再一次站在适之先生的墓前。

1999年5月2日写毕

[后记]

文章写完了,但是对开头处所写的1948年12月在孑民堂庆祝建校五十周年一事,脑袋里终究还有点儿疑惑。我对自己的记忆能力是颇有一点儿自信的,但是说它是“铁证如山”,我还没有这个胆量。怎么办呢?查书。我的日记在“文革”中被抄家时丢了几本。无巧不成书,丢的日记中正巧有1948年的。于是又托高鸿查胡适日记,没能查到。但是,从当时报纸上的记载中得知胡适于12月15日已离开北平,到了南京,并于17日在南京举行北大校庆五十周年庆祝典礼,发言时“泣不成声”云云。可见我的回忆是错了。又一个“怎么办呢?”,一是改写,二是保留不变。经过考虑,我采用了后者。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一个现实,我脑筋里的回忆也是一个现实,一个存在形式不同的现实。既然我有这样一段回忆,必然是因为我认为,如果适之先生当时在北平,一定会有我回忆的那种情况,因此我才决定保留原文,不加更动。但那毕竟不是事实,所以写了这一段“后记”,以正视听。

1999年5月14日

痛悼钟敬文先生

昨天早晨,突然听说,钟敬文先生走了。我非常哀痛,但是并不震惊。钟老身患绝症,住院已半年多,我们早有思想准备。但是听说,钟老在病房中一向精神极好,关心国事、校事,关心自己十二名研究生的学业,关心老朋友的情况。我心中暗暗地期望,他能闯过百岁大关,把病魔闯个落花流水,闯向茶寿,为我们老知识分子创造一个奇迹。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期望落了空。岂不大可哀哉!

钟老长我八岁,如果在学坛上论资排辈的话,他是我的前辈。想让我说出认识钟老的过程,开始阶段有点儿难说。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他已经在民俗学的研究上颇有名气。虽然由于行当不同,没有读过他的书,但是大名却已是久仰了。这时是我认识他,他并不认识我。此后,上个世纪从3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六十来年的漫长的时期内,我们各走各的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在勤恳地耕耘着,不相闻问,事实上也没有互相闻问的因缘。除了大概是在50年代他有什么事到北大外文楼系主任办公室找过我一次之外,再无音讯。

1957年那一场政治大风暴,来势迅猛,钟老也没有能逃过。我一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像钟老这样谨言慎行的人,从来不胡说八道,怎样竟也不能逃脱“阳谋”的圈套,堕入陷阱中。自我们相交以来,他对此事没有说过半句抱怨的话,使我在心中暗暗地钦佩。我一向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由几千年历史环境所决定,爱国成性。祖国是我们的母亲。不管受到多么不公平的待遇,母亲总是母亲,我们总是无怨无悔,爱国如故。我觉得,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品质,一直到今天,不但没有失去其意义,而且更应当发扬光大。在这方面,钟老是我们的表率。

为什么钟老对我产生了兴趣呢?我有点儿说不清楚。这大概同我的研究工作有关。我曾用了数年之力翻译了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也曾对几个民间故事和几种民间习俗,从影响研究的角度上追踪其发展、传播和演变的过程。钟老是民俗学家,所以就发生了兴趣。他曾让我到北师大做过一次有关《罗摩衍那》的学术报告。他也曾让我复印我几篇关于民间故事传播过程的论文。做什么用,我不清楚。对于比较文学,我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钻研。但是,我却倾向于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这种研究摸得着、看得清,是踏踏实实的学问。不像美国学派提倡的平行研究,恍兮惚兮,给许多不学无术之辈提供了藏身洞。钟老可能是倾向于影响研究的,否则他不会复印我的论文。

不管怎样,这样一来,我们就成了朋友,而且是忠诚真挚的朋友。陈寅恪先生《王观堂先生挽词》中说:“风义平生师友间”。我同钟老的关系颇有类似之处,我对他尊敬如师长。他为人正直宽厚,蔼然仁者,每次晤对,如坐春风。由于钟老的缘故,我对北师大的事情也积极起来。每次有会,召之即来,来之必说。主要原因是想见上钟老一面。一面之晤,让我像充了电一般,回校后久久兴奋不已,读书写作更加勤奋。我常常自己想,像钟老这样的老人,忠贞爱国,毕生不贰;百岁敬业,举世无双。他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去年,2001年,是我的九十岁生日。一些机关、团体和个人变着花样为我祝寿。我常常自嘲是“祝寿专业户”。每次祝寿活动,我总忘不了钟老,只要有借口,我必设法请他参加,他也是每请必到。至于他自己却缺少官样的借口来祝寿,米寿已过,九十也被他甩在后面,离开白寿(九十九岁)最近,可也还有一些距离。去年年初,我们想了一个主意,把接近九十或九十以上的老朋友六七位邀请到一起,来一个联合祝寿,林庚、侯仁之、张岱年等等都参加了。大家都不会忘记钟老,钟老也来参加了。大家尽欢而散,成为一次难能可贵的盛会。可是走出勺园七号楼的大门时,我看到大红布标仍然写着“庆祝季羡林先生九十华诞”,我心中十分愧怍。9月29日,我又以给钟老祝寿的名义,在勺园举办了一次有将近二百人参加的大会,群贤毕至,发言热烈。

去年下半年,钟老因病住院,我曾几次心血来潮,要到医院里去看他。但是,他正在医生的严密的“控制”下,不许会见老朋友,怕他兴奋激动。到了今年年初,我也因病进了医院,也处在大夫的严密“控制”下。可我还梦想,在预定本月中旬中央几个机构为钟老庆祝百岁华诞时说不定能见他一面。然而他却匆匆忙忙地不辞而别。我见他一面的梦想永远化为幻影了。现在他的面影时时在我眼前晃动,然而面影毕竟代替不了真正的面孔,而真正的面孔却永远一去不复返了,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写这篇短文,几次泫然泪下。回想同钟老几年的交往,“许我忘年为气类,北海今知有刘备。”而今而后,哪里再找这样的人啊!茫茫苍天,此恨曷极!

2002年2月12日

同类推荐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热门推荐
  • 培养孩子的伟大励志故事全集

    培养孩子的伟大励志故事全集

    本书以故事为出发点,结合孩子的特性、心理特点、常见问题,做了精辟、简短的阐释。书中精选的故事有趣耐读,而且富含哲理,意义深刻,是家长激励孩子,培养孩子能力的不错选择。
  • 孽债之误入豪门

    孽债之误入豪门

    原书名《孽债-误入豪门》草包--门当户对:简单的说,这是一个疯子和一个傻子的爱情故事。一个血海横亘在两人之间,多深的爱恋可以化解?一段铭心刻骨的深爱缠绵,承载着多少痛苦和辛酸?当爱无法继续,当情不再甜蜜还剩下多少冰冷和残爱当亲情成为阻碍,当时间消磨激情他,和她是否还能坚守最初的悸动,深情的无悔时过境迁,终领悟——最卑贱不过感情,最凉不过是人心***“晓明,阿姨这些年从来没有逼过你什么,可是你爸是怎么死的?”向引素眼中的冰冷和恨意让她透体冰凉,她说出口的话更是在瞬间击溃了她。“钟晓明,你还我爸,都是你害的,你的好朵湛,他爸撞死我爸的……”秦欢颜控制不住的爆发出来的愤怒。“滚……”眼泪不知道怎么就淌了满脸,一切语言都太苍白无力,钟晓明想,她最终还是败了,那么久她都没有哭过,可是当年迈的父亲背着一身是血的她下楼,她哭了,她认输了。***朵湛看着钟晓明长长的睫毛垂下的两片小小的阴影,突然心里就泛了酸,“晓明不分手行不行……”他无法控制自己爆发出来的脆弱。她微微低下头露出漂亮的颈子,眉毛陡然舒展,露出无奈却决绝的神情:“不然让你撞死你爸来赔我一个爸爸……”他愣住了,手也松开了,落下去。***有一种爱情是生于逼迫下,她是他用棍子打出来的,他对她狠,毫不留情,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叫唐破晓的男人他会笑眯眯的说:“你的手必须是干净的,因为我需要你以后养我啊,别的女人说喜欢我的时候你要让她滚。”**配乐:开始懂了-孙燕姿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误入豪门:老公别再凶我》
  • 浪漫满日:萌妻养成记

    浪漫满日:萌妻养成记

    向郢:执子之手,她是他宠爱的妻子,被子牵走,是真情?还是假意?他爱她,所以一直对她紧抓,若不牵走,因此最后用离婚协议书离了他。夏心心:是个男人就被我牵着走,他却未曾给她一个完整的婚礼,我便牵你走!,她爱他。让我也尝尝做女王的滋味
  • 妈咪,投降吧

    妈咪,投降吧

    她是白氏集团的大总裁,精明干练,雷厉风行,在她面前,就算是男人也要自叹不如。他是裴氏的大少爷,揣着一副无害的面孔实则腹黑无比。他是裴家的小恶魔,一副天真可爱的样子,肚子里和他爹地一样黑,从见到她起就想着把她拐回家做妈咪!第一次见面,两父子搞砸了她的婚礼.第二次见面,小恶魔搞砸了她一单几百万的生意.第三次见面,两父子居然堂而皇之的住进了她的家里.出差回来,等着她的居然是一场盛大的婚礼;爸爸同意了,妈也同意了,小弟也同意了;可是她没有同意啊.老娘不出声,你们还真当我是软柿子是不是?渐渐的相处,两父子渐渐的住进她的心里,当她想要反抗的时候,那个大尾巴狼抱着小恶魔出现:“妈咪,你投降吧!”只是这样的幸福,她配拥有么?《内容一》绅士优雅的新郎牵着新娘的手,一步步走向那圣神的地方,突然,一个长得精致无比的小男孩从人群中蹿了出来:“妈咪!”一时之间,鸦雀无声。白诺柳眉一挑:她什么时候有了个儿子?为什么她不知道?小恶魔一把抱住她修长的腿,一把眼泪刷的流下来了:“妈咪!你为什么不要我?宝宝很乖的,宝宝以后再也不吃雪糕了,妈咪不能不要宝宝!”于是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人群中,一个长相妖孽的男子看着这场闹剧,笑得人畜无害。他明明是装着一肚子黑水的主,却偏偏一脸无害的样子,一点一点攻城掠地,把她吞入腹中。他明明是个小恶魔,却偏偏装的一脸天真,誓要把这个妈咪骗回家!于是,在父子合谋之下,她这个堂堂大总裁栽了女强文,但带着小温馨,绝对不虐!女主强大冷清,身份神秘!男主貌似无害,实则腹黑,也很强大的哦!宝宝天真可爱,(这是假象)其实肚子里跟他爹地一样,一肚子黑水,最大的愿望就是帮爹地把妈咪拐回家!
  • 超凡学生

    超凡学生

    史上最倒霉的家伙林凡,晴天白日里被雷连续霹了两次之后,体内突然多出了一些来历不明匪夷所思的力量!面对这接踵而来的奇遇,夺宝,升级,林凡能否游刃有余,开启人生新的精彩呢?读者群:18643654
  • 感恩做人 负责做事

    感恩做人 负责做事

    提升职业精神的经典读本,铸就负责态度的行动指南。 最大的人生智慧就是感恩做人,最强的工作能力就是负责做事。唯有在感恩做人、负责做事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事业的满足、成功的喜悦,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体会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智慧。
  • 异世宝贝现代妈

    异世宝贝现代妈

    花花新文,\(^o^)/~《寒门嫡女》当某男突然失踪后,某女生下一只小麒麟,某女才突然觉得这个世界疯狂了!为了给小麒麟找到一个合适的爹地,某女又开始了她的相亲之路。可是这一次,貌似一切的一切都变得不平凡了,这丫的小坏蛋怎么见一个叫一个爸爸。而且每次叫完后就把所有的难题扔给自己,难道这丫的就那么喜欢那些个色狼。麻烦篇一“本公子看上了你的儿子,那么连你也照单全收了!”某男宠溺的抱着一脸纯真的某小孩,一脸傲然的看着某女说道。某女的嘴角一抽,强忍住自己心中的愤怒,“对不起,本小姐没有看上你!乖儿子,到妈妈怀里来!”瞬间后,某男手中的小孩突然出现在某女手上!看着那俩母子离去的背影,某男决定,既然孩子喜欢妈,那他就把孩子妈也带回家就好了。麻烦篇二“他是我的,你也是我的!”某男固执的对着某女说道。“为什么?”某女揉着自己的太阳穴,看着面前妖孽一般的男子。“因为他刚刚叫我爹地了!”某妖孽男指着一脸天真的小男孩,邪魅的一笑后说道。“他把一切漂亮的雄性都称为爹地,特别是一些漂亮的小狗狗!”说完这句的某女抱起阴笑着的某小孩扬长而去,只留下某男在风中凌乱了。麻烦篇三“女人,把你儿子卖给我,价格随便你出!”某男一脸嚣张的看着某女,他可是中国首富,只要他看上的东西还没有没到手的。“男人,把你‘弟弟’卖给我,我在考虑考虑!”某女一脸邪恶的说道。“妈咪,你要弟弟是陪我玩的吗?”某宝贝一脸天真的问道。剩下某男和某女在风中凌乱!其实某宝贝绝对不是一个宝贝,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其实是这样的。‘除了我正牌爹地,其他的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保护妈咪是爹地临走前交给我的任务,要是谁敢不识相的惹上门,哼哼.’至于那位神秘的男主,嘿嘿.强大的貌似不是人(其实本来就不是人!)本文女主很邪恶,是非常的邪恶!本文男主很强大,是非常的强大!本文宝贝很腹黑,是超级的腹黑!简介有点白,内容其实不白,\(^o^)/~代养表小麒麟由亲fanidany代养\(^o^)/~麟松由亲风雪墨代养\(^o^)/~蓝静由亲yoguat空代养\(^o^)/~——————推荐花花新文《全能皇妃》上一世,发誓做一个全能美少女,可是在愿望还没有达成时,就死于非命。好不容易赶上了穿越的潮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帝少追妻:腹黑老公缠上门

    帝少追妻:腹黑老公缠上门

    欧阳翰庭,炙手可热的钻石人物,黑暗中的帝王!在他的世界里,但凡他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的!他以为,这世上,只有他征服一切,没有什么可以征服他,直到遇见一个叫做夏羽沫的女人……夏羽沫:“我要衣服要鞋子要名牌包!”“可以”欧阳翰廷看着手里的文件头也不抬。“我要项链要戒指要宝石!”“没问题!”欧阳翰廷依然盯着文件目不转睛;夏羽沫咬牙“我要股票要债券要期权”“好啊!”欧阳翰廷云谈风轻。夏羽沫戳着手指小心翼翼,“我要离婚找男人!”“男人何须离婚找,我不就在你面前?”欧阳翰廷抬眼,起身,剥光,推倒所有动作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