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5900000019

第19章 荀子

【原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注释】

选自《荀子·劝学》。尝:尝经。思:思考。须臾:一会,片刻。

【译文】

我曾经整天苦思冥想,还不如我学习一会的收获大。

【赏析】

荀子十分注重学习效率,他劝谏我们要善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因为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善于学习是获取更多知识的关键,也是把自己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放出来的方法。

【原文】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注释】

选自《荀子·修身》。迩:近。

【译文】

道路虽近,不走就不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不能取得成功。

【赏析】

儒家提倡做事要务实的原则。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也多次论述了务实精神对有志之士的影响。人要有了务实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靠空想、空谈,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

【原文】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注释】

选自《荀子·修身》。生:生存。宁:安宁。

【译文】

人没有礼法就不能生存;事情没有礼法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不能安定。

【赏析】

无论是社会正常秩序,还是判断是非善恶都把礼法做为标准。在日常生活中,礼是修己、待人、接物的根本原则,它存在于人的意志思虑、饮食服饰、容貌态度、进退趋行中,它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遵从礼的规范。如果不能以礼为先,是不可能使人民富裕昌盛,国家兴旺发达的。

【原文】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注释】

选自《荀子·荣辱》。帛:丝织品的总称。矛戟:矛,兵器名,在长柄上装有金属尖头,用以刺杀。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是矛和戈的合体,兼备直刺、旁击、横钩的作用。

【译文】

对别人说友善的话,比穿上布衣丝服还要温暖;用恶语伤害别人,比矛、戟刺得还要深。

【赏析】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一个人的言行不能不谨慎,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修养高的人,以尊重他人为原则,他们总是用善意的语言去说给别人听,听话的人会被他的语言所感动,或受到勉励,或有错就改,或转悲为喜等等。而那些修养低的人,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不顾及别人感情的承受能力,对别人说话随心所欲,更有甚者,用恶语伤害别人,这样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无法与别人和睦相处。

【原文】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注释】

选自《荀子·荣辱》。义: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荣:光荣,荣耀。辱:耻辱。

【译文】

把合乎正义的行为放在利益的前面是光荣的,把私利放在正义的前面是可耻的。

【赏析】

儒家思想十分注重义气,孟子就明确说过要舍生取义。所以生活中那些见利忘义的人往往为人们所不齿,所以人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财取之以利。有些人为了满足私欲,不择手段,甚至触犯法律,结果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舍义取利的结果不仅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而且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还有一些不法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不顾人民的利益,用坑、蒙、骗的手段获取利益。所以应学习“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的思想,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原文】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注释】

选自《荀子·非相》。罢:疲沓,软弱无能。知:同“智”。粹:纯,不杂,引申为纯正美好的。杂:混杂,不纯。

【译文】

君子贤能而能容纳软弱无能的人;聪明的人能容纳愚笨的人;才学渊博的人能容纳才学疏浅的人;道德纯粹的人能容纳品行不纯的人。

【赏析】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日常与人交往中,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如果对待别人的缺点,不能容纳而只是指责的话,那么他永远也学不到别人的优点,永远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所以儒家所提倡的容纳,其实是一种美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原文】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注释】

选自《荀子·儒效》。不若:不如。至:到了,到达。止:停,引申为达到极点。

【译文】

没有听到不如听到,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知道的,知道的不如实行的。学习到了实行这一步便算达到极点了。

【赏析】

学习和认识事物是要循序渐进的,闻、见、知、行便是四个阶段。耳闻可以获得间接的知识,但不如亲眼所见得来的真切,因为耳闻未必真实。但亲眼所见的只是对事物表面的感性认识,它不如反映事物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加真切。只有理性认识是不够的,还要将它付诸于实践,虽然理性认识充实深厚,但也会贫乏,只有通过笃行,才能真正认识和掌握对象。总之学习和认识活动是离不开的,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原文】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注释】

选自《荀子·儒效》。内:内心。诬:语言不真实,欺骗。

【译文】

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对内不用来欺骗自己,对外不用来欺骗别人。

【赏析】

荀子的这一理论与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观点极为相似。他们都认为治学是件严肃的事情。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不懂装懂,不仅欺骗了别人,更是欺骗了自己,从而使自己永远处于无知的状态。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原文】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注释】

选自《荀子·富国》。诛:惩罚,铲除。怨:心怀不满,抱怨。

【译文】

所以不进行教化就惩罚罪犯,即使刑法很多仍然不能战胜邪恶;而只教化不惩罚,那么奸邪的人就得不到制裁。

【赏析】

荀子在此论述了教化与惩罚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对待邪恶应该是先教后罚;为政的首要目的便是用教化引导百姓,然后才是“进退诛赏”。所谓教化,就是一方面向百姓宣明礼义刑法,另一方面统治者必须作出表率。这样,百姓就会风从草偃,从善如流。教化与刑罚虽然有轻重之别,但是功效却不相同,治理国家,不能单靠某一方面,只有一起抓,相辅相成,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原文】

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注释】

选自《荀子·天论》。参:加入,配合。

【译文】

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

【赏析】

荀子在此论述了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中所具有的能动作用。虽然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人可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但是在利用自然时,一定要遵照自然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原文】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注释】

选自《荀子·君道》。德:品德。次:等次。论:按照。

【译文】

根据品德的高低而排定等级,根据能力的大小而授以官职。

【赏析】

昏君任人唯亲,明君任人唯贤。所以要做一个明君,必须按照品德的高低、才能的大小而授以官职,这就体现了人才有层次的思想,只有根据这一用人思想来制定用人政策和任职制度,才是完善的用人政策。只有按其德行安排官职,才不会造成社会混乱;只有按照自己的能力接受职务才不会陷入困境。

【原文】

乐者,乐也。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

【注释】

选自《荀子·乐论》。乐:“乐者”的“乐”读为yuH,指音乐。“乐也”的“乐”读为lH,指喜悦,快乐。

【译文】

音乐是快乐感情的表现。君子快乐是因其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小人快乐是因其私欲得到了满足。

【赏析】

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但其本性也有耳目之欲、声色之好,所以人的感情需要通过这些活动得以渲泄,但人又受伦理道德的约束,所以人的内心情感需要适当的方式来表达,音乐就是其中一种。荀子从人性的角度解释了音乐的作用,他把音乐看作是表现人内心欢乐或悲伤的渠道和形式。

【原文】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注释】

选自《荀子·乐论》。

【译文】

音乐对人的影响很深,教化人也很快。

【赏析】

荀子认为音乐除了具有娱乐功能,还具有教化作用。因为好的音乐作品能够激起人们心灵的震荡和共鸣,使人的精神得到净化。中正平和的音乐,可以使人民顺和而不淫乱;严肃庄重的音乐,可以使人民团结一致而不混乱。但如果邪僻放纵的音乐流溢社会,就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代君王提倡高雅有教化作用的音乐,摒弃那些靡靡之音。

【原文】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注释】

选自《荀子·大略》。师:老师。傅:教育,教导。

【译文】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要尊师重教;尊师重教,国家的法度就得到了保存。

【赏析】

荀子十分强调尊师重教的作用,他把老师的地位上升到了帝王的地位,认为二者同等重要。因为老师不仅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还起到教化的作用,起到做人榜样的作用。教育搞好了,不仅能提高人的道德水平,知识水平也会大大提高,科技就会发展,物质就会丰富,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因此只有“贵师重傅”才能使“国将兴”,而“贱师轻傅”则会“国将衰”。

【原文】

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然而人有从生成死者,非不欲生而欲死也,不可以生而可以死也。

【注释】

选自《荀子·大略》。甚:非常强烈,很。

【译文】

人的欲望没有比生更强烈的了;人的厌恶没有比死更强烈的了。但有人却舍生求死,并不是不想生存,而是认为在某种情况下不能偷生而应该去牺牲。

【赏析】

孔孟之道宣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荀子在此论述的也是这个命题。人生的目的不是肉体欲望的满足,不是社会荣誉地位的获得,更不是生命的保存和延续,而是对道德的觉悟与追求。道德比生命更有价值,在这种人生道德取向的影响下,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杀身成仁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和大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匈牙利诗人裴多斐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原文】

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注释】

选自《荀子·宥坐》。芷兰:芷,白芷,一种香草。兰,兰花。芳:香气。

【译文】

况且香草和兰花虽生长在茂密的深林中,却并不因为没有人赏识而不散发芳香。

【赏析】

荀子在此赞扬了香草和兰花的不因无人而不芳。他的用意是劝谏那些怀才不遇的君子,不要因处境不顺而意志消沉,应加强自身修养,等待时机。他在此既强调了社会机遇的重要,又提出了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

【原文】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注释】

选自《荀子·王制》。

【译文】

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有礼义,所以是天下最高贵的了。

【赏析】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具有气、生、知等自然属性,而在于拥有礼义即道德意识。这就使人不同于自然的对象而具有至上的价值,超越自然而表现为一种人文化的观念,并把这一文化作为确认人之价值的依据。

【原文】

古之所谓士仕者,厚敦者也,合群者也。

【注释】

选自《荀子·非十二子》。仕:做官。厚敦:淳厚,朴实厚道。

【译文】

古代所说的做官者,是朴实厚道之人,是善于与人相处之人。

【赏析】

荀子认为“厚敦”和“合群”是为政者必须要具备的两个标准。厚敦从字面上讲是朴实厚道,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敦厚”,但从内涵上讲,它包含着一种道德修养,这种修养就是务实精神,为政者只有具备这种精神,才能治理好国家。当然,为政者只靠“厚敦”还不能称为“士仕”,还必须“合群”。合群就是不脱离民众,能和民众打成一片。这样就便于了解民众所思所想,并能很好地加以处理,得到民众的爱戴。现在的各大公司聘用人才也把这两个因素作为重要参考。

同类推荐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为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其著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等。
热门推荐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在劫难逃:豪门第一少夫人

    在劫难逃:豪门第一少夫人

    家境突变,强遭退婚,莫小暧的生活危机四伏。十年前的狼狈少年,炫目回归,手上却多了一纸合约……为期一年,她必须留守他身边。于心底的男子,她闭上心扉断了念想。上一辈的恩怨,他一并算在她的头上,在今后的追逐中他们彼此还能否换回重来一次的机会?
  • 女职工健康指南(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女职工健康指南(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倾绝天下:修罗女皇

    倾绝天下:修罗女皇

    【本故事纯属虚构】【本文已完结,请收藏】蓬莱岛作品】女强文她是修罗中的女皇,在三阴河里洗过澡,血海中踏过浪。跟阎王是铁哥们,跟凯撒是好兄弟。揍过牛头马面,黑白无常,调戏过十二翼坠落天使!而在这之前,她却也仅仅只是一个平凡女……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 心态决定一切

    心态决定一切

    本书从做人做事的心态这一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心态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和对于命运的重要性。内容基本涵盖了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几乎所有的心态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以及它们各自将产生好的或坏的影响,告诉读者如何防治坏心态以及如何培养建立好心态。保持健康的心态,从现在做起,克服悲观与消极,倡导乐观与积极,获取生活与事业的成功。让你的命运随着你的心态改变而改变。
  • 能源宝库

    能源宝库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