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5900000016

第16章 庄子(1)

【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注释】

选自《庄子·逍遥游》。知:同“智”。效:胜任。比:合,此指亲近、团结。徵:信,取信。

【译文】

因此,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的人,行为可以合乎一乡风俗的人,道德可以投合一君心意的人,而且能取得一国信任的人,他们往往自以为是。

【赏析】

一些人凭借自己的智慧,来获取官职,虽然其品行能力都已超越常人,并取得君王和百姓的信任,但是他仍像小麻雀一样,带有世俗的功利心,自以为是,最后只图得个浮名虚誉而已。如果他们能把那些功名利禄摒弃,做到超越世俗,就能在无名、无功、无己的意识中,达到道德的至高境界。

【原文】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释】

选自《庄子·逍遥游》。正:指万物自然本来之性。御:驾御。六气:阴、阳、晦、明、风、雨。辩:同“变”。无穷:指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恶(wY):疑问代词,如何,怎么。无己:忘记自我而达到纯乎自然的境界。无功:不求功利。无名:不求名位。

【译文】

那些能顺着天地自然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以此来遨游于无穷宇宙的人,他们还有什么可期待的呢!所以说:至上的人能随顺自然达到忘我,神人不求功利,圣人不求名位。

【赏析】

庄子的人生哲学在这句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一生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等世俗的东西,而是摒弃俗心,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可以达到“御风而行”的至高境界。所以他崇拜至人的境界,是因为至人掌握了自然规律,能与万物相互感通、融和,从而达到精神的自由自在。庄子极力推崇神人、圣人,神人、圣人已摒弃了世俗的价值观,不为名不为利,与自然相融合,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所以“无己”“无功”“无名”是对人物合一的一种肯定,既承认自我的生存价值和个性自由,也必须肯定他人的生存价值与人格尊严。

【原文】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注释】

选自《庄子·逍遥游》。庖人:厨师。尸祝:古代祭祀时对尸主持祝告的人。尸,祭祀时,因神不可见,所以用熟悉礼仪的少年为替身,称之为“尸”。祝,手持祝版向“尸”祝祷的人。樽:盛酒的器皿。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用来盛牲的礼器。

【译文】

厨师即使不烹煮食物,主持祭祀的人也不能超越自己的职能而去代替他。

【赏析】

尧想禅位于许由,许由用此话来推辞,他认为自己对于治理天下毫无用处,所以不愿接受尧的禅让。后来经过演变,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成语“越俎代庖”,但意思完全相反,比喻那种超越自己职权范围而插手别人所管领域的人和事。

【原文】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注释】

选自《庄子·齐物论》。闲闲:悠闲自得的样子。间间:仔细分别的样子。炎炎:盛气凌人的样子。詹詹:絮叨嗦。

【译文】

聪明绝顶的人悠闲自得,小聪明的人斤斤计较;善于雄辩的人盛气凌人,拙于言辞的人唠唠叨叨。

【赏析】

聪明的人往往自恃聪明而目中无人,做事总是以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半点意见。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总是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做事斤斤计较。善于雄辩的人整天攻心斗智,劳神憔思,言辩不休。不善言谈的人做起事情来则拖泥带水。这四种人虽对社会不能造成很大危害,但也无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这四种人应不断地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改善人际关系。

【原文】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注释】

选自《庄子·齐物论》。彼:从他物的角度看。

【译文】

世间万物没有不是“彼”的,没有不是“此”的。从“彼”的角度看不见“此”,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就会知道它。

【赏析】

“彼”与“此”,“是”与“非”的关系普遍地存在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中,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所以对于万事万物的评判是没有永久的、终结和全面的结论。这和是非来自于人的成见道理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见,都有自己的一套是非标准,肯定别人或否定别人,这种肯定与否定从事物的本性来说是片面的。所以我们不以个人的偏见和好恶去处理事物,判断事物,应从事物的本性出发,洞察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公正合理。

【原文】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注释】

选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

天地可以归结为一个名称,万物也可以用一个“马”的名称来指代。

【赏析】

在庄子看来,世界万物都是一样的,没有彼此你我之分,那些美与丑、好与坏都出自人的主观成见,没有统一标准,应该取消事物的对立性,用一个名称总括起来,给予它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做任何事都应遵从事物的发展规律,不以主观成见评判事物的曲直,不改变事物的本来面目,保持事物的自然属性,任其自由发展,将个人的私心成见全部摒弃,使万物都保持自己的本色。

【原文】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注释】

选自《庄子·齐物论》。

【译文】

天地与我共存,而万物与我合为一体。

【赏析】

人与物合二为一时,人的精神也就彻底解脱,由此心胸也就开阔,思想也就变得豁达。如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被贬到岳州第二年就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他把自己的情感与景物融合在一起,由景生情,由情议论,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政治抱负的体现,也是他胸怀宽广的写照。北宋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把山水、禽鸟、醉翁、醉翁亭融为一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拉近了物和人的距离,使叙述、描写与抒情都融入说明的句式中。因此人们只要做到与天地并生,与万物合一,即使因外物而带来的私欲再多争斗再大,也都会自然而然地泯灭。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注释】

选自《庄子·养生主》。涯:水边,这里指事物的终极。知:知识。

【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边无际的。

【赏析】

人的生命有限,却用它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其结果只能是身心疲乏,尤其是在身心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却仍然不肯放弃所谓的追求,那就极其危险了,这不符合养生之道,这是庄子的本意。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如果我们尊重了庄子“无为”的养生之道,虽然满足了身体需要,但是他的一生却是在无知中度过的。我们要想活得充实而有意义,就应活到老学到老,既要珍惜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又要多学知识来充实自己。

【原文】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注释】

选自《庄子·养生主》。名:名号、名分。刑:刑罚。

【译文】

为善勿为求名之善,为恶勿为遭刑罚之恶。

【赏析】

顺其自然,当止则止,这是我们做事情的原则。如果“为善”到了求名的地步,就会劳心、劳力,“为恶”到了遭受刑罚的地步,则伤人伤己。所以人生在世既不为“为善”而奔波,也不为“为恶”而伤身,若想身闲自得,就要调节好“善”“恶”。这里不仅表现了庄子养生与处世的根本原则,也说明了物极必反的自然属性。

【原文】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注释】

选自《庄子·人间世》。怒:奋力,奋力举起。当:同“挡”。车辙:车轮碾出来的痕迹,此借指车轮。是:自以为是。

【译文】

你不知道那螳螂吗?它奋力举起臂膀去阻挡车轮,却不知道它的力量不能胜任,正是其自以为自己的才能很高的缘故呀。

【赏析】

螳螂奋臂挡车,尽管拼尽全力,也难免身死车下,庄子用此来比及人类,喻示人做事要有自知之明,凡事都要量力而行,如果不顾及力量对比悬殊逆势而动,或者有意显示或夸张自己的力量,必然会遭到像螳螂一样粉身碎骨的下场,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后来这则寓言浓缩为成语“螳臂当车”,用以比喻那种不自量力,冒险逞能而招致灭亡的做事方法。

【原文】

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

【注释】

选自《庄子·骈拇》。

【译文】

天下人都牺牲了,那些为仁义而牺牲的,世俗称之为君子;那些为货财而牺牲的,世俗称之为小人。

【赏析】

为“仁义”牺牲也好,为“货财”牺牲也好,在庄子看来,这都是对人生命的扼杀,出于对生命的悲悯,他提出了反战的主张,认为生命应高于仁义。庄子的这一主张与西方现代反战观点有一共同点,就是反对战争本身,而不是反对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他们站在生命尊严的基点上,向人类不断地提示着自己的目的,使生命之旗高高飘扬,使人类不要因为战争而毁灭自己。

【原文】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注释】

选自《庄子·天地》。惑:疑惑。灵:智,觉悟。

【译文】

知道自己愚笨的人,并不是愚笨的人;知道自己糊涂的人,不是糊涂的人。最糊涂的人,一辈子也不能解除迷惑;最愚蠢的人,到死也不会觉悟。

【赏析】

真正聪明的人是能够知道自己的愚笨之处的,卖弄、炫耀技巧或智慧,哗众取宠,这样的人才是最愚蠢的,而且最可怕的是他们终身不觉悟,始终自以为是。这种才是既无利于社会,又不利于自己的愚者。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注释】

选自《庄子·天道》。言:指华而不实的语言。

【译文】

真正认识到事物精髓的人,不夸夸其谈,那些夸夸其谈的人,没有真正了解到事物的真理。

【赏析】

庄子认为,知识和事物的精妙之处,是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的,若想真正理解其宗旨,必须用心去领会。“道”存在于虚无之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正的“道”是根本不可能从书本典籍中学到的,只有靠自己亲身去体验。后人用这句话来说明一知半解而夸夸其谈的人是无知的人。

【原文】

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注释】

选自《庄子·天运》。

【译文】

我又用阴阳的和谐来演奏,用日月的光明来照耀。它的声调可以短促,可以悠扬;可以柔和,可以刚强;变化有规律,不墨守成规。

【赏析】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家有匪婆

    家有匪婆

    女特警金熙一朝变身成匪,免费的异世旅行并不美。 都说做土匪没有前途?那就认祖归宗做良民吧。 就算大宅门里很多是非,勾心斗角谁不会? ** 玩腻了宅斗,再添点儿消遣、只当休闲。 美玉空间种草提香,一手经商一手玩枪,自有银子滚滚入账。 只要不惹到我头上,一切好商量; 若是非得招惹我,不怕吃枪子儿的你就顶风上! ************花儿的新书也都过来了,《嫡女攻略》、《杠上花开》都是完本,《贵女有毒》火热连载,欢迎跳坑~
  • 生活感悟

    生活感悟

    本套《现代名言妙语全集》分第一部分“名言集”,含有:《人生名言》、《生活名言》、《情感名言》、《理想名言》、《品质名言》、《文化名言》、《哲理名言》、《知识名言》;第二部分“格言集”,含有:《人生格言》、《生活格言》、《情感格言》、《理想格言》、《品质格言》、《文化格言》、《哲理格言》、《知识格言》;第三部分“警言集”,含有:《社会警言》、《政治警言》、《管理警言》;第四部分“赠言集”等。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草露晨霜

    草露晨霜

    这是一个神奇的大陆,在这个大陆上存在以修炼精神力的魔法师,和以修炼肉体力量的战士。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常有爱萌妃难逑

    妃常有爱萌妃难逑

    她游走于黑白两道,“暗界”的高级首领,可冷静睿智,也可慵懒迷糊,离奇昏迷,异世重生,成为洛家千年以来第一个女子,国宝程度可想而知!被视若掌上明珠她欣然接受,可那个王爷未婚夫,还得看她愿不愿意。不过这未婚夫来头可不小,大禹国天才二皇子,更是外人眼中冷酷无情的战神王爷,可为什么初见便被一个小小的婴儿吸引了目光.....片段一:“云疏哥哥,不能人道是什么意思?”初晴面上天真笑着,眼底悄然划过一丝邪恶。“.....”君云疏眼神有些纠结。“那人道是什么意思?”小丫头眼中的求知欲很强。“为人之道,犹指人伦。”君云疏给出了标准的答案。“那云疏哥哥你能人道。”初晴根据君云疏给的答案给出了自己的结论。“.......恩。”君云疏的耳根后面悄悄红了一小片。片段二:“这个林公子有些奇怪......”初晴微微皱眉。“哪里奇怪?”暮雪有些好奇。“不过林公子肯定不会是凶手!”暮雪继续写着验尸报告。“为什么?”“林公子长得那么帅!肯定不会是凶手!”暮雪抬头嘻嘻笑了起来,“可是被你夸过长得帅的男人一般都是凶手。”初晴眼角都没抬。“......”片段三:“呵呵,你真的了解战王爷吗?你知道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是怎样的残暴无情吗?”对面的女子面上一阵嘲讽。“那又怎样?”初晴淡定的喝了口水。“你不是一向很善良的吗?就那么任由他手上沾满了血腥?”女子微微瞪了眼,根本不相信。“那与我何干?若因为所谓的善良便要放弃自己所爱的人,我宁愿与他一同下地狱!”轻轻放下手中的杯子,优雅起身,笑着补充了一句:“还有,我之所以破案只是因为喜欢,不要认为我很善良。”疼爱包容的家人:“晴晴,想做什么便由着自己的心去,谁欺负了你,我洛飞云灭了他!”温柔体贴的大哥:“晴晴需要什么档案,大哥都给你拿来。”一同重生的妹妹:“她是本公主的姐姐!岂能容你欺负?”可是让她觉得重生最大的收获,还是她六岁时便被定下来的夫君......怎么说呢?这是一个异能少女重生为备倍受宠爱的大户人家的小姐的故事,这是两个个异能少女带领着团队去侦破各种奇闻冤案的故事。更是一个大龄王爷历尽艰辛终于追到娇妻的血泪史!萌萌的女主,萌萌的年龄差,爱看宠文与推理的菇凉戳进来吧!
  • 人生那点事儿:人生中不可不想的9个问题

    人生那点事儿:人生中不可不想的9个问题

    由清扬主编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9个问题》这本书从九个方面逐步阐述了人生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解读了人生的内容和经历。《人生中不可不想的9个问题》的九个方面分别是:生存与死亡,家庭与婚姻,魅力与缺陷,欲望,心情,心态,交际,成功与失败,过去、现在与未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在西藏想你

    在西藏想你

    刘兆林的情感散文,写人物有光泽,有风趣,也有智慧。收在“笔情”一辑里的篇章,他写文坛的马加老人,于平易的生活琐事间充满了会心的理解和挖掘,有的细节,轻描淡写,滋味隽永。他写君子之风的学者彭定安先生,文字清浅明朗,近距离透视,不枝不蔓。尽管对于常情的描写不容易像亲情、私情、友情那样感人,但他对于社会常情那种无私的关注和真诚并富勇气表达,也很难能。“乘美以游心”,这是刘兆林情感散文追求的为文之道。朴素自然,大方无华。这让他既摆脱了雕虫小技,也完成了精神上的一次超越和洗礼。收入本书中的文章,或深情写意,或娓娓道来,或意趣横生,或情思飞扬,显示了一位成熟作家对情感世界的独特捕捉和品味。
  • 朱砂泪:第一宫婢【完结】

    朱砂泪:第一宫婢【完结】

    【风尚阁】http://m.pgsk.com/fengshang/有人说:女人天生就喜欢为难女人。有人说:一个立志要登上皇位的男人,怎会让感情成为绊脚石。她,易国冷宫的公主,一生磨难,一心复国。他,轩辕国的皇子,从小受压迫,一心夺位复仇。他和她因一场交易真正相遇,她对他的爱慕,最终被他的冷漠无情化为灰烬。“既然不爱,就不要每次在我对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又给我希望,最后再硬生生地毁掉。”“当你亲手将我送给太子时,我对你剩下的,便只有恨。”爱与不爱,一字之差,可爱与恨,却仅是一念之间。我们都在爱,只是阴差阳错……++++++++++梦梦另一个坑完结坑:《穿越:娃娃惹桃花》希望亲们多多支持,前期轻松搞笑,中间后面虐。http://m.pgsk.com/a/119937/新坑:《锁倾城:不死太子妃》http://m.pgsk.com/a/215565/欢迎亲们,点击、收藏、推荐、留言。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