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5600000011

第11章 神骨鉴附录(11)

叶适认为,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应当坚持以才能和品德作为其标准,不能单凭资格选人。如果选拔人才只是“计日月,累资考”,“资深者叙进,格到者次迁”,那么,“贤否混并而无所别”。只能导致人们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使国家的大小事情都办不好。因此,叶适强调:“以贤取人,以德命官,贤有大小,德有大小,而官爵从之。”意思就是说,官位的高低应与人才的能否成正比,不应当受资格的限制。

另外,叶适认为,行之日久的科举考试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他在肯定这项制度的同时,也批评了它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改进的具体建议:第一,考试内容不应单考诗词歌赋,不要只取“艺文之可称者”,更重要的是考核士人对安邦治国的创见和能力。第二,选择人才不能只看他“力足以勉强于三日课试之文”,更要重视他的抱负、气节和才干。第三,要改变过去按地区“百人解一”的旧例,对于那些读书人集中、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应当适当扩大录取的数额;而对读书人少的地区,也应宁缺勿滥,不必“以仅能识字成文者”充数,而降低录取的质量。

叶适还认为,在实行科举考试的同时,对于已仕的官吏和未仕的士人采用荐举之法,将优者推荐出来,给予重任。这是一项积极的措施,它可以使更多的人才不通过科举途径选拔上来。但是,采取这种荐举之法,必须防止和杜绝滥举,不能使官员“非举不得入”。否则,就会出现下级宫员为了求得升迁,势必要巴结讨好高级官员,“卑身屈体以求之”。一旦这种风气泛滥成灾,真正有才能的人反而无法荐举上来,而一些投机钻营者和奸佞小人则竞想而进,这是很危险的。为此,叶适一方面建议要实行保荐法,如果被推荐者确实是一个人才,荐举者可以受奖,否则就要受罚。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才的考核工作,对于那些杰出的人才可以破格提拔,不必循序渐时,对于那些不称职者,要坚决黜陟。

叶适认为,人才问题是关系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必须引起当政者的高度重视。同时还对人才选拔工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意见。这些都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许衡(1209—1280),字仲平,元代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许衡自幼聪颖悟达,曾三易其师。后因博学弘通,人称鲁斋先生。他屡官至国子祭酒,后谢病回家。至元二年(1265)复被召回上都(开平,今内蒙正兰旗东闪电河北岸,1267年始移中都,即今北京市)命议事中书省。他针对当时立国、治民、农事、理财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上奏《时务五事疏》,疏中提出了卓有见识的用人思想和理论按照元代当时的制度,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相当于丞相府),它总领百官,事务冗杂。许衡认为,“中书之务不胜其烦,然其大要在于用人、立法二者而已矣。”法令制度的贯彻和执行,关键也在于用。他以栉(梳子和蓖子的总称)、匕(曲柄浅斗,状如今之羹匙)进行比喻说:“发之在首,不以手理而以栉理;食之在器,不以手取而以巴取。手虽不取,而用栉与匕,是即手之为也。”又说:“自古论治道者,必以用人为先务。”一句话,如果用人得当,则上安下顺,事烦实省。

许衡进一步认为,作为一国之君,要做到“以知人为贵,以用人为急”,如若用得其人,则无事于防矣”。他特别强调说:“用人”首先在于“知人”,而“知人”则是为了“斥佞”和“进贤”,如果“人之贤否,未得其详,固不可得而递用也”。那么,如何做到“知人”和“用人”呢?他要求国君和大臣们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善于识别奸佞。许衡说:“奸邪之人,其为心也险,其用术也巧。惟险也,故千态万状而人莫能知;惟巧也,故千蹊万径而人莫能御。其讦似直,其欺似可信,其佞似可近,务以窥人君之喜怒而迎合之,窃其势以立己为威,济其欲以结主为爱,爱隆于上,威擅于下,大臣不敢议,近亲不敢言,毒被天下而上莫知,至是而求去之亦已难矣。”在这里,许衡对那些奸宄之徒的刻划可谓是人木三分,十分精当。指出如果一旦让邪佞得势,必然导致国破家亡。

第二,要千方百计援引贤者。许衡说:“夫贤者以公为心,以爱为心,不为利回,不为势曲。”他认为,贤者为人品德高尚,爱憎分明。但是,有才德的人往往以清高自诩,像毛遂那样肯于自荐的人是很少的。在坏人当道的情况下,有才德的人宁愿不出来做官,也不趋炎附势。他说夫贤者遭时不遇,务自韬晦,世固末易知也。虽或知之,而无所援此,则人君无由知也。”

许衡还认为,对于贤人不仅要尊重他们,更重要的是还要信任他们。他指出:“凡如厮养(充当杂役),贤者有不屑也,虽或接之以貌,待之以礼,然而言不见用,贤者不处也。”又说或用其言也,而复使小人参之,责小利,图近效,有用贤之名,无用贤之实,贤者亦岂肯尸位素餐以取讥于天下哉,特难进者也,而又有难合者焉。”因此,只有“斥佞”,才能“进贤”,只有尊重和信任贤人,才能使他们为国效力,为民造福。

另外,在《时务五事疏》中,许衡还特别对大力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做了深刻的阐述和强调。许衡认为,要想做到“革其事”,而必须“当先革其心”。为此,他建议说:“自都邑而至州县,皆设学校,使皇子以下至于庶人之子,皆人于学。”使他们懂得父子君臣之间的伦理,以及治国安邦之要道。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必将有更多的可用人才为国家效力。“十年之后,上知所以御下,下知所以事上,上下和睦,又非今曰之比矣。”

归结许衡的用人思想,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斥佞”,二是要“进贤”,三是要“育才”。其中,许衡关于用人在于知人和用贤在于名实相符的见解,尤其值得借鉴。

朱元璋(1328一1398),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朱元璋出身非常贫贱,少年时曾经沦为乞丐,并落发为僧。后来朱元璋参加了农民起义,短短几年间,他独自发展势力,吞并其他起义军,继而进行北伐,终于推翻元朝统治,成为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就帝王大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尊重贤才,爱才如宝。他认为,选用人才是治国的根本大计。他说:“举贤任才,立国之本。”又说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辅也。”因此,在诸多的农民起义军中,朱元璋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就是他不同于其他农民起义军,对于有知识的儒生们优礼相等,经常听取他们关于安邦定国的至理名言。如冯胜兄弟向他建议要“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李善长要他效法汉高祖刘邦“行仁义,禁杀掠,结民心”;朱升要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些切合时宜的建议,在朱元璋开创基业过程中都得到了具体运用。结果,他先后兼并和击溃了张士诚、徐寿辉、方国珍、陈友谅等人的势力,统一了南方,为最终推翻元王朝政权奠定了基础。

洪武元年(1368)元月一日,朱元璋经过南征北战,削平群雄,经过百官劝进,终于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明”,建元“洪武”,将应天府改为南京。同年8月,朱元璋派徐达率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终于统一了中国。接着,朱元璋便向全国发布“求贤令”。令中强调指出:“贤才,国之宝也。”“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天下甫定,朕愿与诸儒讲明治道。有能辅朕济民者,有司礼遗。”“盖人主之心当以爱物为主,治国之道当以用贤为先,致治在得人,不专恃法。”并形象地比喻说:“鸿鹄之能远举者,为其有羽翼也;蚊龙之能腾跃也,为其有鳞鬣也;人君之能远举者,为其有贤人而为辅也。”为了广泛地罗致人才,他不仅多次下“求贤令”,贴“招贤榜”,设“礼贤馆”,而且责令中央、地方各级有司深入下层和民间,将那些“或隐于山林,或藏于士伍”中的人才查访出来和荐举上来为其所用。

在举贤任能中,朱元璋非常重视中央级官员的选任。洪武二年(1369),谕廷臣曰:“六部总领天下之务,非学问博洽,才德兼全之士,不足以居之”。对于地方官吏的任用和优劣也非常关切。洪武七年(1374),谕吏部曰古称任官唯贤才,凡郡得一贤守,县得一贤令。如颍川之黄霸,中牟之鲁恭,何忧不治!”

为了能够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治理国家,朱元璋还对选贤规定了“得贤者赏,滥举及蔽贤者罚”的奖惩制度。

由于朱元璋选才用才心诚意笃,使洪武年问“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另外,对于元朝的官吏,朱元璋也以“不以前过为过”的诚挚态度,留用了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诸如刘基、宋镰、叶琛、张相等人,便都成为明朝初期的重要朝臣。

另外,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朱元璋在用人当中十分重视人才的年龄结构,据《明史·选举志》记载,朱元璋将入选人才的年龄分为三个等级,即“二十五岁以上,资性明敏,有学识才干者辟赴中考”,“四十以上六十以下者,于六部及市、按两司用之”,“年六十以上七十以下者,置翰林以备顾问”。朱元璋认为,只要注意人才的年龄结构,就能做到“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如此,则人才不乏,而官使得人”。

朱元璋时对于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他从长远利益出发,强调学校建制和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朕惟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还说,学校是“国家资之以取人才地也”。为此,他不但发展了中央的高级学府国子监,使在校学生增至8124人(止于洪武二十六年),对于府学、州学和县学,也设立教授、学政、教渝和规定生员人数,甚至在乡村也由国家设置礼学,开展初级教育。朱元障能够成为一代开国帝王,其主要原因盖由此也。

在明代余继登写的《典故纪闻》中记载了马皇后同明太祖朱元璋的一段对话,摘录如下:

马后闻得元府库输其货宝至京师,问太祖曰:“得元府库何物?”太祖曰宝货耳”。后曰:“元有是宝,何以不能守而失之?盖纲财非宝,抑帝王自有宝也。”太祖曰:“皇后之意,朕知之矣,但谓以得贤为宝耳。”后曰:“妾每见人家产业厚则骄生,时命顺利则逸生,家国不同,其理无二。故世传: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鸩毒,诚哉是言。但得贤才,朝夕启沃,共保天下,则大宝也。”

这段对话的意思就是说,朱元璋推翻元朝以后,马皇后听说元朝府库里的财宝运到了京城,便问明太祖朱元璋说:“得到了元朝府库的什么东西呀?”太祖说:

“不过都是些珍宝财物罢了。”马皇后说元朝有这么多的珍宝,为什么无法守护而丢失了呢?看来财物不是珍宝,而帝王却有他自己的珍宝。”太祖说皇后的意思我知道了,只是说得到贤德人才才是得宝。”皇后说:“我往往看到人家产业丰厚就骄横起来,时运顺利就贪图安逸。家与国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的道理却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世代传说的奇技淫巧,是亡国的媒介,珠宝玉器是毁坏人心的毒药,这句话说提真有道理啊!只有得到贤明而有才能的人,早晚都能听到诤谏忠告,君臣共事保住江山,这才是最珍贵的财宝啊!”人才在事业中的关键作用,自古以来就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像马皇后这样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所关注、所重视。世界最宝贵的不是珍珠美玉,也不是金钱财货,而是人才。这已被古今中外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所共识。斯大林说过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把人才、干部看成最宝贵的资本,从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是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更应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正把人才当作珍宝,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为发展经济、振兴中华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明史》卷二百五十五《刘宗周传》中记载了刘宗周与崇帧帝论进贤才、开言路的对话。现摘引如下:因议督、抚去留,则请先去督帅范志完。且曰:“十五年来,陛下处分未当,致有今日败局。不追祸始,更弦易辙,欲以一切苟且之政,补目前罅漏,非长治之道也。”帝变色曰前不可追,善后安在?”宗周曰:“在陛下开城布公,公天下为好恶,合国人为用舍,进贤才,开言路,次第与天下更始。”帝曰:“目下烽火逼畿甸,且国家败坏已极,当如何?”宗周曰武备必先练兵,练兵必先选将,选将必先择贤督、抚,择贤督、抚必先吏、兵二部得人。宋臣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斯言,今日针砭也。论者但论才望,不问操守;未有操守不谨,而遇事敢前,军事畏威者。若徒以议论捷给,举动恢张,称曰才望,取爵位则有余,责事功则不足,何益成败哉。”帝曰济变之日,先才后守。”宗周曰:“前人败坏,皆由贪纵使然;故以济变言,愈宜先守后才。”帝曰:“大将别有大局,非徒操守可望成功。”宗周曰:“他不具论,如范志完操守不谨,大将偏裨无不由贿进,所以三军解体。由此观之,操守为主。”帝色解曰:“朕已知之。”敕宗周起。

上述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崇祯帝与大臣商议更换督、抚,于是左都御史刘宗周请求先免去督帅范志完。并且说十五年来,陛下您处置不当,导致了:今天的败局。不追究造成祸害的根源,改弦更张,另找出路,却试图用一些临时性的措施,来弥补眼前的漏洞,这不是长久之计。”崇帧帝听后脸上变了颜色,并十分生气地说以前的事已无法换回,怎样处理好以后的事呢?”刘宗周说:“在于陛下你开诚布公,以天下人的好恶为好恶,以百姓的取舍为取舍,招纳贤才,广开言路,逐渐地为天下人除旧布新。”崇帧帝说:“眼前战火已经逼近京城,而且国家又败坏到了极点,应当如何好呢?”刘宗周说:“巩固军备必须先练兵,训练军队必须先选将,选拔将领必须先选择好的督、抚,选择好的督抚必须选择好的吏部和兵部长官。宋朝大臣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就会太平。’这句话,正是医治今天弊病的良药。一般人评论人物只论才能威望,不提节操;从没有过节操不好,却能遇到事情敢于向前,能得到军士们敬畏的人。如果只是凭辞敏捷,举动张扬,就号称有才能和威望,获得个爵位倒是绰绰有余,担负工作是不会取得成绩的,对于国事的成败又有什么好处呢?”崇帧帝说拯救大乱之世,还是先讲求才能,再讲求节操吧。”刘宗周说:“前人使世道败坏,都是由于贪婪放纵造成的;所以拿救世来说,更应该先说节操,再讲才能。”崇帧帝说大将的才能是另外一回事,不是只有节操就可以成功的。”刘宗周说:“其他人就不用说了,像范志完这样不能严守节操,无论大还是偏将们没有不是靠贿赂升官的,所以三军军心离散。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得出,还是节操重要。”崇帧帝的脸色缓和了许多,最后说:“我已经知道了。”于是让刘宗周站了起来。

同类推荐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热门推荐
  • 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

    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针对农民工从事装饰镶贴工而编写,主要介绍墙体涂装、镶贴饰面、金属装饰、木装饰、玻璃装饰等基本知识、施工要求和技能、技巧。《"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由常用装饰镶贴工具、墙面与顶棚抹底灰、一般抹灰工程罩面施工等十二部分构成。
  • 儿皇帝:石敬瑭

    儿皇帝:石敬瑭

    官宝超编著的《儿皇帝——石敬瑭》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儿皇帝石敬瑭传奇的一生。
  •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礼仪规范的形成,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反复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通过某种风俗、习惯和传统的行为方式固定下来。这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不断地支配或控制着人们的交往活动,它规定着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中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奏国歌时要起立,行注目礼;参加宴会时要穿晚礼服等。其实,礼仪就是规定了一条人们该走的固定的轨道,或者说,为人们的社会生活规定了一套应遵循的模式。遵循它,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得体,顺畅;违背它或偏离它,往往会遭到社会习俗的惩罚,甚至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 口才的魅力

    口才的魅力

    卡耐基认为,培养自信的最佳方式,就是去做你从来都不敢做的事情,甚至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从而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喜悦。因此,他在每次授课的时候,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一个人都开口说话。
  • 玩转职场你缺什么

    玩转职场你缺什么

    如果你是金子,任凭环境改变,你还是金子。所以,决定你本身价值的不是公司,也不是老板,而你自己。你在职场上郁郁不得志,原因并不能全怪外界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你并没有你自认为的那么优秀,你身上一定还缺点什么。本书收张笑恒所著,分别从就业能力、适应能力、责任心、合作精神、自觉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迎合的技巧、圆融的智慧等十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如果你能找到自己缺的那一点,然后去积极地调整自己,当你以全新的姿态去面对,那么你发现原本存在一堆问题的职场瞬间换了新颜,未来也变得清晰和明亮起来。
  •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以“美的农民”的身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大自然中,践行着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生活理念。其作品以独特的观点探讨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人类等主题,被定为近代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读本书,你可以随着德富芦花的文笔,走近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野,白云缱绻的天空,长满花草的山岗,清澈见底的小溪。在以文字点染大自然的山野林木、霜晨月夜、倒影炊烟的同时,并不忘人生的现实一面。
  • 金玉良缘:妃你不可

    金玉良缘:妃你不可

    从此一路追随一路赖,请勿模仿,亲亲小嘴。还时不时提议去房里把米饭做熟,她是异界一缕灵魂,逍遥自在,某王爷笑的一脸无害,第一次见面就调戏她,让她看免费的限制级画面,“我都说了,动不动就牵牵小手,搂搂小腰,这辈子非你不可!”--情节虚构,却不想遇到了一个无赖的王爷,第二次闯入她闺房翻出了她的红肚兜
  • 邪帝冷妻

    邪帝冷妻

    奇才现,天下乱,辅君王,定四方她,是黑道帝皇她,是相府小姐,她,是王府正妃,她是公主?她是神女?她的身份不解,或许,她,只是她!忍耐,承受!把那锥心的痛狠狠的埋在心间!只为铭记那永不消失的怨!她,清冷孤傲,拒人千里!唯独那个妖精一般的男人,方为他展露笑颜。她心如蛇蝎,却也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嘴角侵笑,袖手旁观,只见那天下乱事!【版本二】天生异象,奇才盾出,辅佐君王,俯视天下!她,冰冷的邪惑美人,这辈子,宁我负尽天下众人,不叫他们负我一分!他,逍遥闲散的冷酷邪君!我型我素的性格,心狠手辣的手段!世人皆知,宁得罪小人,勿得罪邪王!那一日,倾城的邪惑美人嫁给了逍遥闲散的冷酷邪君,是悲是喜,是恩是怨?无人得知!【片段一】摇椅上,慵懒的坐着一位艳红长袍的男子!顾盼生辉,皓月当空!身边,毅然坐着四个形色各异的俊美男子!却也是风华绝代。“都即将要大婚之人了,还来这种地方?还真是稀奇的很啊!”右手边第一人眼中带笑,嘴角微微上扬,打趣的看着身边那个面色慵懒,神色妖媚之人。“这话说的就错了,应该说是喜好男色的人逛窑子,这才是怪哉!”右手边第二人拿起扇子,轻轻摇着,眼神逗留在了那风华绝代之人身上。“看来,邪王并无娶妃之意啊!”一个玩世不恭的声音想起,细看,原来是左手边的第二人,一脸无害的面容,却难以遮掩眼中一闪而过的犀利之光,嘴角轻轻珉起。表现出,对他们三人的不满。摇椅之上的男子轻眯他的凤眼,转头看了一眼其他三人,嘴角一挑,举止优雅的把那香气四溢的陈年佳酿送入嘴中。【注释:这篇文是图图费尽心思想出来的,拒绝抄袭!!!请尊重本人的劳动成果!!】推荐新文《冷帝血后》(女强文)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回回头看见爱

    回回头看见爱

    本书是我社“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亲情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感人的亲情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