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5400000014

第14章 情态鉴附录(3)

刘氏听命,便捧起了甄氏的头。甄氏面对曹丕,顿首低眉,惊魂未定,以巾拭泪。曹丕还在甄氏抬头之际,便惊得呆住了,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前这个女人真是太美了!颇有文才的曹丕竟不知该怎样形容她的美貌,只觉眼前仿佛闪耀着一片光华,震颤着他的心灵。就在曹丕痴痴呆呆的时候,甄氏也渐渐定下心来,略微抬起双目,瞟了面前这位青年将军一眼。只见他英气勃勃,却又沉稳自信,不觉下意识地和丈夫作了一番比较,心里感叹:真是位青年英雄。甄氏这么一瞟一思,内心的恐惧渐渐消逝,重新恢复了平素的端庄娴雅,便大大方方地向曹丕请了个安。曹丕定下神以后,立即步出袁府,恰好碰到曹操派来接袁氏家属的将士,便向他们命令道:“不准人内,待我报请丞相!”

曹丕驰马拜见曹操,提出迎娶甄氏的要求。曹操对甄氏也是早已属意,城一破,他就立即下了保护袁府,不准任何人入内的命令,意欲得到甄氏,不料还是被曹丕抢先了一步。事到如今,也只好顺水推舟,答应了曹丕的请求。甄氏的命运,从此便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曹操治家很严。妻子卞氏非常贤慧。甄氏来到这个家中如鱼得水,她孝敬公婆,取悦曹丕,爱护弟妹,施恩于下。

卞氏的身体不很好,一犯病,就很长时间卧床不起,每当这时,甄氏总是侍候身旁,不离左右。公元211年,曹操证讨割据西北的韩遂、马超,卞氏随军前往。大军到了孟津(今河南省),卞氏犯了病,只得留下来。消息传到留居邺地的甄氏耳朵里,甄氏十分焦虑,寝食不安,不断派手下人去问安。几批问安的人回来后都报告说,夫人的病已经好了,而甄氏却不信:“夫人在家的时候,老毛病一犯,总要一些日子才能治好。这次怎么这么快就好了呢?这一定是为了安慰我,才命令你们这么说!”心里便越发焦急。最后,卞氏从孟津给她写了亲笔信,说病确实好了,甄氏这才放下心来。

等到大军回到邺地,甄氏就急忙去拜见公公、婆婆。她远远望到卞氏的确很健康,便高兴得流下泪来,在和卞氏谈起当时的忧虑时,又止不住地硬咽。忽悲忽喜,忽喜忽悲,把卞氏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左右个个随着啼嘘不巳。好一会儿,大家的心情才平静卞来。卞氏端详着甄氏,疼爱地对曹操说:“真是个孝顺媳妇啊!”曹操平素就很欣赏甄氏的为人,此刻看她如此动情,心里不停地感叹:德貌双全,确实难得。

甄氏比曹丕大5岁,又是再嫁之妇,但曹丕却一意宠爱甄氏达十几年之久。这当然与甄氏的美丽非凡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甄氏有一套完络曹丕的本领。甄氏丽质天然,但是她从不在众多嫔妃中树敌,越是得宠,她越注意谦损自己。嫔妃之中,有谁得了宠爱,她不仅当面劝勉,而且在曹丕面前也时时褒奖;对于那些得不到宠幸的,她就亲自去安慰开导,并且借宴会欢悦的时候,向曹丕进言:“黄帝帝业稳固,后代昌盛,原因就在于妃妾多、子孙多,殿下也要广求名媛淑女,使枝叶繁茂,根基牢固。”甄氏的这一套,特别合曹丕的心意,得到了曹丕的赞赏,同时,也在后宫树立了声望。

甄氏嫁给曹丕的第二年,便生了一子,即后来的魏明帝曹睿,以后又生了一女。甄氏对两个孩子非常慈爱,而曹睿因异常聪明,也深得曹操的喜爱,曹操总爱把他带在身边。建安二十二年,曹操东征,卞氏、曹丕、曹窨兄妹皆随军前往。甄氏因病,留守在邺。过了一年,大军才回来。卞氏手下的人见甄氏身体健康,精神很好,就觉得奇怪,问甄氏:“夫人您和子女别了一年,您不思念他们吗?怎么您的精神看上去这样好呢?”甄氏笑着回答说思念是思念的,但孩子跟着祖父、祖母出去,祖父祖母亲自照料,我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甄氏这番话,说得非常得体,既取悦了尊长,又不失情理。

从建安九年到建安二十二年,经过13年的共同生活,甄氏彻底赢得了曹家的信任和好感。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确定为曹操的继承人,甄氏也被立为太子夫人。建安二十五年春天,曹操去世,曹丕即位为魏王,甄氏正式做了王妃。这一年的十一月,曹丕废了汉献帝,篡汉自立为魏文帝,但是,甄氏却未被立为皇后,她的命运,进人了最后的悲惨阶段。

从建安二十年开始,曹丕对甄氏渐渐有了嫌弃之意,只是曹丕为人阴险,并未有所流露。曹丕嫌弃甄氏的原因,是他觉得甄氏妨碍了他争夺三位。

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定都许昌以后,曹操便始终控制着朝政大权。建安十八年五月,汉献帝诏命曹操为魏公,建国魏。七月,在邺建立魏社稷宗庙。建安二十二年,进封曹操为魏王。此时的汉献帝完全成了一个傀儡,只剩一个皇帝的虚名了。谁都知道,天下巳是曹家的天下,而不是刘家的天下了。

随着曹家地位的稳固,曹氏内部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也愈来愈激烈。曹操共有25子,长子曹昂已死在征战中。有资格争夺太子位的,只有3人:论龄,以曹丕为长;论才华,以曹植为最;论战功,以曹彰为着。但曹彰只有匹夫之勇,缺乏治国之才。曹丕、曹植则不同,二人都有雄才大志,身边又各有一班谋士幕僚,都具备继承王位的能力。按照封建礼制,曹丕为长,自当立为太子,但偏偏曹操宠爱曹植。曹植才华横溢,文思敏捷,从小就能诗善文。成年以后,文名盖世。建安十六年春天,曹操与其家属共游新建成的铜雀台,令他们兄弟吟诗作赋,以试其才。曹植出口成章,作了脍炙人口的《登台赋》。辞藻之华美,文采之飞扬,令曹操赞赏不已。有时曹操故意给他们弟兄出难题,别人往往一下子答不上来,曹植偏偏能应声而对,聪颖明显超过其他弟兄。曹操本意是想立曹植为太子的;但顾忌于礼制,同时也有一些大臣反对,才使得他犹豫不决。

曹操宠爱曹植,想立曹植为太子,曹丕心里一清二楚。同时,他心里还念念不忘另一件事:建安九年攻破邺城时,曹操也曾想得到甄氏,又亲眼见甄氏到了曹家之后,深受父母的喜爱,所以他老觉得自己迟迟不能被立为太子,除了曹植得宠外,也与当初自己先一步娶了甄氏触违了曹操有关。

因此,曹丕心里既忌恨曹植,又迁怨甄氏。偏偏甄氏生性贤淑,对于兄弟之争采取不偏不倚,毫不介人的态度。本来甄氏对弟弟妹妹,从来都是爱护体贴、感情笃厚的,而对曹植的文才,更是赞赏。曹植对嫂嫂,也是非常敬重,叔嫂关系很好。甄氏对曹丕陷害曹植的一些做法,很看不惯,加上她严守妇道,从不干预国家政治。所以她不仅不是曹丕争夺继承权的助手,反而是一个不利因素。又恰在这时,后宫里的另一位妃子郭氏和曹丕的阴险性格很合拍。她看准了曹丕的野心,就不断给曹丕出主意,造舆论,帮助曹丕争夺继承权,越来越博得曹丕的欢心。经过数年的争斗,曹丕终于如愿以偿,于建安二十二年冬天,被立为太子。

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为魏王。在此之前,他还不敢公然冷淡甄氏,怕得罪曹操,影响他得到王位,现在,他再也无所顾忌了,便把甄妃撇在一边,一味宠幸为他夺取王位出过力的郭妃、李贵人等。甄氏此时也看透了曹丕阴险残忍的为人,既不满他冷淡自己,也不满他迫害曹彰、曹植的行为。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登上了皇帝宝座。登基以后,他想立郭妃为皇后,但甄妃是嫡妻,甄妃所生曹睿又是长子。废嫡立庶,废长立幼,这种违反封建礼制的做法对于刚刚即皇帝位的曹丕,是个大忌。

更何况自己能继承曹操的王位,当时振振有词的理由就是遵从礼制,此时更不能违反这个原则。这样,甄妃越发成了曹丕的眼中钉,曹丕更加冷淡她,于脆把她扔在邺城,自己在洛阳,根本不和甄妃见面。

甄妃遭到这样的待遇,心里非常痛苦。虽然怨恨曹丕,但将近20年的夫妻,使她仍然眷恋曹丕,忠于曹丕,为抒发自己的情怀,她便作了一首《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韭;莫以麻集贱,弃捐管与蒯出亦复苦愁,人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在这首诗里,甄妃抒发了自己被弃后“独愁常苦悲”的痛苦心境,也表达对曹丕的忠贞感情,流露出强烈的身世之感。然而,也惹出了大祸。

权欲熏心的曹丕,在郭氏的蛊惑下,正在寻找除掉甄妃的机会,这时,他看到了这首《塘上行》。20年的夫妻恩爱,他全抛脑后,以他的文才,也应看得出此诗中甄妃对他的深厚情怀,但他置之不顾,抓住待中有“怨言”,迫令甄妃自尽。在千般愁情、万般绝望之下,她含恨死去,终年才40岁。

曹丕和郭氏,逼死了甄妃还不解恨,不仅不按王妃的礼仪去安葬她,反而用米糠填塞死者的口,并故意让人把死者弄得披头散发,草草下葬。美貌贤淑的甄妃,其结局,竟是这样悲惨!

甄妃死了以后,郭氏立为皇后。曹丕因为逼死了甄妃,便对曹睿也放心不下,他命令曹窨做郭皇后的养子(郭后无子),试图培养曹睿对郭后的感情。但甄妃死时,曹睿已17岁,他知道母亲是被逼死的,所以不仅对郭后爱不起来,反而怀恨于心。因此也受到曹丕的猜忌,一直未立他为太子。有一天,曹丕去打猎,曹睿随行。忽然发现一只母鹿带着一只小鹿。曹丕张弓搭箭,瞄准母鹿射去,母鹿应弦而倒。曹丕指着惊慌逃窜的小鹿命令曹睿:“快射!”却不见曹睿开弓,只见他流着泪对曹丕说:“父皇巳经射死了它的母亲,臣儿我不忍心再射死孩子!”曹丕听了,不由得放下弓箭,沉思良久。这事过后不久,曹丕决定立曹睿为太子。就在这一年,曹丕去世,曹睿即位,称为魏明帝。

魏明帝即位后,立即追溢甄妃为魏文昭甄皇后,用葬皇后的礼节重新为她安葬,并为她立了宗庙,诏告天下,盛赞甄皇后的美德。接着,又追封自己的外祖父、甄后的父亲甄逸为敬侯;封自己的舅舅、甄后之兄甄严为穆侯;并让自己的表兄甄像袭承敬侯的爵位。不久,又给了甄像散骑常侍的高官,并领职伏波将军、射声校尉。甄像死了以后,继续让甄像的儿子甄畅继承侯爵。甄家其余后代,被封为列候的还有七八人,连甄后的母亲、嫂嫂也都受了册封,甄家终于复兴起来了。

唐高宗时的奸臣李义府很善于伪装自己,他虽然非常奸佞,但在外表上,却给人一种颇为柔顺、谦恭的感觉,与人说话也总是面带微笑,而把阴险狡诈和偏私妒嫉藏着于心。凡遇不顺心者,皆加以中伤陷害。这样的口蜜腹剑之人,更带欺骗性,也更具危害性。久而久之,朝野皆透过面纱看清了他的真实嘴脸。称他“笑中刀”。因其“以柔而害物”,故又称他为“人猫”。

李义府因得宠于高宗和武后,攘取威柄,就愈加胆大妄为。洛州有一女子因罪被关押在大理寺。李义府闻其貌美,让大理丞毕正义将其释放,他要纳其为小妾。大理卿段宝玄闻听此讯,马上向高宗奏明此事。高宗便令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审问,弄清事情真伪。李义府黔驴技穷,为了防止事情泄露,便逼令毕正义自缢于狱中,杀人灭口。高宗内心明白,却装糊涂,不问其罪。侍御史王义方明知弹劾李义府会祸及自身甚至连累其母,但在其母的坚决支持下,还是挺身而出,上奏义府于辇翁之下,擅杀六品寺丞;就云正义自杀,亦由畏义府威。如此,则生杀之威,不由上出,渐不可长,请更加勘当!’讲且当廷大声斥责李义府退下,李义府则左顾右盼,若无其事!义方再三斥责,李义府见高宗沉默无语,只好退出。王义方当延宣读了弹劾李义府的奏章。高宗本想息事宁人,没料到王义方居然揪住不放,十分恼火,不但不问李义府的滥杀之罪,反说王义方毁誉大臣,言辞不逊,将其贬到外州做司户。

李义府“诛弃骨鲠大臣”,何止王义方一人?显庆二年(657年),李义府进中书令,兼检校御史大夫,加太子宾客,封为河间郡公。这时,他与礼部尚书许敬宗秉承武后旨意,诬奏侍中韩援、中书令来济与褚遂良图谋不轨,贬韩援为振州刺史,来济为台州刺史,“终身不听朝觐。”又贬褚遂良为爱州刺史,柳爽为象州刺史。这些太宗朝以来的重臣,优国忧民,维护朝纲,是李义府等人行其奸佞的绊脚石,所以相继被贬。

奸佞之人,大都亦是贪得无厌之辈,擅于结党之流。李义府也不例外。显庆三年(658年),得宠于上的李义府,将其诸于、甚至婴儿,都封列为官。如此荣宠豪贵,李义府仍不满足。“唯贿是利”,他与其母、其妻及诸子“卖官市狱,门口沸扬”,足见其贪婪之至。同时,李义府不惜施用各种手段培植亲信,多树朋党,其势可“倾动朝野”。

李义府如此得意志形,胡作非为。自然要惹起一些朝臣的不满。中书令杜正伦,乃一元老重臣,对李义府的所作所为甚是厌恶;李义府依仗恩宠,也不把杜正伦放在眼里。杜正伦便暗地与中书侍郎李友益商量,想要设法搜集李义府的罪证,然后将其除掉。不料,李义府却得知了这一消息,便来个恶人先告状,想要反诬杜正伦。于是,俩人在高宗面前争辩不休,相互指责。

高宗虽然宠幸李义府,无奈杜正伦乃太宗朝重臣,又言之有理,然而高宗又不想光处罚李义府,便各打五十大板,对双方都做了惩罚:贬杜正伦为横州刺史,李义府为普州刺史。当时朝中舆论支持杜正伦,而武后则偏袓李义府。高宗做出这样的决定,表面上看是“两责之”,实际上只是对杜正伦的惩罚。因为,李义府本该惩处,贬为刺史就算高抬贵手了;而杜正伦刚正进谏弹劾奸佞,理应受到赏赐,却反遭贬滴,岂不是黑白颠倒?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杜正伦死在了横州,而李义府不到一年又官复原职。显庆四年(659年)八月,高宗诏令李义府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其余官封如故。

这其间,朝廷内部发生了一次大变动。唐太宗皇后之兄长孙无忌,因反对高宗立武昭仪为皇后,深为武后所怨。武后伺机陷害长孙无忌。经过一番谋划,许敬忠诬告国舅长孙无忌乃“今之奸雄”,意欲谋反。于是高宗将其舅父长孙无忌放逐黔州,其子秘书监驸马都尉长孙冲等被除名,流放岭南。同时还斩杀了贬在外地的韩援、柳爽等,受牵连的大臣达十多人。就连中立不言的燕公于志宁也被贬为荣州刺史。这是武后势力对唐朝元老派的一次毁灭性打击。从此,朝权进一步被宫中势力所控制。没有这个变故,李义府官复原职恐怕不会如此之快。经过这个变故。李义府重人朝廷也就更加胆大妄为了。

同类推荐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热门推荐
  • 农女喜临门

    农女喜临门

    现代励志姐林心安前一刻才站在事业的顶峰,下一刻就被空难发配到了莫名的时空,奶奶的,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更倒霉的是这穷地方连水都快没得喝了。烂草屋,破门窗,缸无米,地无粮,一家十几口,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包子,守着群山碧湖,愣是各个面黄肌瘦,精神萎靡。唉,上辈子是个穷孤儿,这辈子好歹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还能怎么办,挽起袖子把活干吧!……
  • 豪门夺婚:BOSS的独家挚爱

    豪门夺婚:BOSS的独家挚爱

    【本文已完结,请放心阅读!】新婚当月,老公出轨,带着旧爱耀武扬威,她忍痛离婚,却发现只是噩梦的开始。前夫百般羞辱,她由深爱,沦落到不懂再爱,却发现身边还有一个视她如命的他。三更半夜,她忍无可忍:“你有完没完了?”他原形毕露,算起老账:“一天3次,一个月90次,一年1080次,欠了五年,你算算还有多少?”她恶寒:“去你大爷的,你怎么不从我成年开始算起?”他恍然大悟:“好主意,那我们边算边开始!”
  • 极品刁妃

    极品刁妃

    三年前,她当众拒婚让贵为王爷的他沦为全天下的笑柄。三年后,在官奴的拍卖市场,他买下她,从此日夜相伴的只有无尽的折磨。“贱人,沈家的女人果然都是‘精品’,还未出阁便做出这般肮脏之事。”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眸中全是鄙夷!忍着凌辱,她坚强求生,只为有朝一日,逃离牢笼!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中华处世经

    中华处世经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自己的人生,但是如果缺少了处世的智慧,生命便会黯然失色。处世是一种哲学,也是一门艺术。处世无方者,经常到处碰壁、举步维艰;处世得法者,常能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人类社会中,掌握为人处世的技巧,会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人性,从而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所以,如何获得处世的技巧便成了永恒的话题。正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本书就是通过解读古代圣贤的处世哲学,揭示为人处世的智慧及人生哲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破颜

    破颜

    她本是神界最高贵、美丽的公主,投胎凡间却成了丑陋无比的怪婴,更在雪夜,被亲人无情丢弃于荒野。丑颜降世之日,便是天下纷争再起之时。若干年后,丑颜随师父走出灵山,只为师父口中的那句:纷争起、百姓苦;丑颜破、天下安;破颜者得天下也!她相貌丑陋,却有一双精亮纯美的双眸,而那颗七窍珑玲之心为他的温柔儒雅而动,却不想反被他无情的踏成千千万万的碎片。她相貌丑陋,却身怀异能,带着一颗破碎不堪的玲珑之心,留在俊美妖冶、霸道非凡的他身边,不想电闪雷鸣的雨夜被他破了玉身。玉身被破之日,将是丑颜破颜重生之时。得丑颜者得天下!两者有何关联,又有谁能参得透,悟得清呢!破茧成蝶,玉临天下,谁才能留住她的脚步,得到她的那颗玲珑真心,是他?是他?还是配拥有她的人根本不存于世?丑颜凄凉而来,破颜之后炫耀夺目!特别推荐逍遥自己的其它作品:强力推荐逍遥的新坑恶夫挡道《妾狂》《不良丫头》已完成《逍遥天下之任逍遥》已完成《逍遥天下之蓝城城主》已完成逍遥推荐:亲亲蝶曼的新文《霸道王爷调皮妃》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文明之旅

    文明之旅

    本书是余秋雨亲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和主要宗教发祥地,直面穿越千年的人类文化,以冷静疏朗的笔触描绘古老文明的昨日与今朝,辉煌与衰落。此次行程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一行人走过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众多异域国度,最终回归中华故土,虔诚寻访雪域高原和中原古都,倾听历史亘古悠远的声音。
  • 有关大舅的话题

    有关大舅的话题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