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习惯于依赖别人
依赖是一种消极的有害的心理。靠依赖别人是不能持久的。一个人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扶持时,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单纯的依赖却会使自己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
依赖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面发展不成熟,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经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甚至需要他人为自己做出决策或指出方向。
就读于北京某名牌大学的王佳,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她给家政公司打电话,预订了一位保姆。被问及为何要聘保姆时,她说道:“学习压力大,进校不久就要准备英语4、6级考试,平时生活上很少能照顾好自己。为了给自己‘减负’,爸妈同意我聘个年龄相仿的保姆,帮我做做饭、洗洗衣服,解决一些生活琐事。平时没事的时候还可以和我聊天解闷,这样会有一种在“家”的感觉,就不会再依赖父母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人要负担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尤其是依赖父母的心理障碍。过于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不利于自己独立的人格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不当会引起心理依赖。如有的青年人,从小娇生惯养,自己的生活均由父母包揽,从没有为自己的事情考虑过,致使他们不懂生活的艰难,养成了做事靠父母的心理,缺乏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自卑也会衍生出心理依赖。有严重自卑心理的人,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如知识贫乏、能力不强、笨嘴拙舌,这使他们常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配角位置,心甘情愿地受他人的支配。
依赖心理的主要表现是:对于经过努力可以胜任或可以学会的事,却不去努力而求助于他人,一旦离开别人的帮助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有依赖思想的人,做事不肯下苦功,不愿意独立思考,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和见解。这种人生活上缺乏自理、自治的能力,常常自顾不暇,更谈不上去帮助别人了。
依赖是一种消极的有害的心理。靠依赖别人是不能持久的。一个人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扶持时,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单纯的依赖却会使自己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依赖心理对个人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绝不可轻视。然而依赖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克服依赖心理,也并非朝夕之事,而要多角度、长时间地去努力。
1.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
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一个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愉悦地接纳自己,就不至于依赖别人。人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有的人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就当成包袱背起来,老是压在心头,最后连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不到了。心理医生认为,一个人的精神优势一旦被其弱点与缺陷压垮,其潜能与智慧就会逐渐泯灭。所以要克服依赖心理,必须在心理上接纳自己。
2.树立行动的勇气
自信心是对自身潜能的肯定,是追求事业成功过程中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生活中要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试着去做。只要坚信“我能行”,精神上的动力就会充实你的头脑并改造你的人生。
3.培养独立的人格
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但他人的意见只是参考性的。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朋友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摆脱了对他人的依赖,你会有一种踏实、自主、自立的感觉。
4.主动担任“管理”工作
主动担任一些“管理”工作,比如在学校担任班干部,在家负责日常开支的管理等,以增强独立意识。这会使我们有机会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同时,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帮助他人。
22.感觉很压抑
当你感到压抑时,不要拖着双脚垂头丧气地走路,要像风一样疾走;不要躬背坐着,而要挺直身子;不要愁眉苦脸,要露出笑脸,这样做本身就能够让你感觉良好。
压抑是指心理上感到束缚、抑制、沉重、烦闷的消极心态。它是现代人面临的共同困境。我们常听人说:“活得真累啊!”这便是压抑的表现。当我们陶醉在童年故事之中,而不敢在现实生活中放声大笑时,这也是压抑。
某中学14岁的初二学生王颐在家中离奇失踪。其父母找了一圈后,在自家楼下发现了已坠楼身亡的儿子。
王颐坠楼后,其父亲痛不欲生,母亲则当场昏倒。围观者对小孩坠楼原因议论纷纷:“要到期末考试了,会不会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是不是父母要求太高造成小孩心理压抑?”
他为什么要产生自杀这个念头呢?就在众人猜测之时,刘家的一个亲戚从王颐卧室内找出了一篇类似于日记的随感:“这可能就是他留下的遗言。”这篇文章围绕着人的生存而发出感慨:“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是为了别人……活着能不能为自己……有些人-直要活到老,而我……”
上述事例中王颐的状况属于典型的心理压抑症。青春期是人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内心世界会变得内隐曲折。对内向孩子,更要多一些教育敏感性,在情感上更亲近,尽可能让他在学习上体验成功,才有助于防范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
压抑心源于外部环境,也有个人自身的原因。从外部环境来讲,如果一个人与环境不协调,有过多的挫折感;工作学习与生活上的压力过大;人际关系过于紧张都可能导致压抑心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主观因素是引起压抑心理的原因。如生得丑陋,有生理缺陷,或者才能不及人等,都可能引起他人讥讽和嘲笑,极易产生自卑感自我否定。若不能化压力为动力,就可能感到压抑和痛苦。
压抑存在于社会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它与个人的挫折、失意相关。压抑通常表现为心情沉闷、烦恼不堪、牢骚满腹、暮气沉沉;时不时有股无名火,似乎一切都令人生厌;既不能分享他人的喜悦,也不能分担他人的忧愁;对他人的喜怒哀乐无动于衷,难以发生共鸣;失去广泛的兴趣,成天拘泥在自我约束之中;心中似有块石头难以消除,严重时还会有绝望之感。
要消除压抑心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面对现实
看待社会不能过于理想化。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社会的公平性,而应正视现实,努力去缩小与别人的差距。遇到挫折,先从自身方面找原因,用自己的勤奋去弥补不足,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接受自己,确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
2.战胜懒惰
压抑会导致厌倦和懒惰。为了与懒惰作斗争,不妨列出一个工作、学习、生活日程表,不论大小事情都列入其中,并认真、专心地去做。只要先行动起来就够了。一旦你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工作,心里就会踏实得多。
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因心理压抑而放弃业余活动是不可取的。为了改良情绪,不妨每天做些激烈的活动,多参加社交活动,如朋友联欢会、聚餐或看电影等。也可以参加一些志愿性的工作,如社区服务或帮助邻居行动不便的老人购物。你会发现,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4.坚持锻炼身体
精神压抑的时候进行体育锻炼,出一身汗,精神就会轻松许多。科学家认为,呼吸性的锻炼,例如散步、慢跑、游泳和骑车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为这些行动让人肌体彻底放松,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心情。
5.回归自然
精神压抑时,可漫步于田间地头,跋涉于山河之间,看春华秋实,听蝉鸣鸟啼。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能使人产生联想与灵感,悟出人生哲理,从而调适不适心态。
此外,心理学家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行为能够影响情绪。当你感到压抑时,不要拖着双脚垂头丧气地走路,要像风一样疾走;不要躬背坐着,而要挺直身子;不要愁眉苦脸,要露出笑脸,这样做本身就能够让你感觉良好。
23.总想与别人“对着干”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有逆反心理的人虽然看似对许多事情都毫不在乎,实际上内心却是痛苦和不安的。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彼此的自尊,而采取与对方要求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这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多见于青少年人群。
王宇是个初中生,妈妈发现他今年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越来越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他向东,他偏朝西;你要他向西,他偏朝东。
有一次他上学迟到了,老师说了他几句,没想到接下来他竟然连课都不上了。后来,老师通知了家长。妈妈想给他讲道理,还没开口倒被他抢白了:“上课迟到了,就当着全班同学批评个没完。谁愿意迟到呀?不是爱批评人吗,我就不上课让他训个够呀!”
青春期是认知和情感飞速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当一个人因遭受挫折而强烈不满时,他可能会产生一种敌对的心理,并表现出一种仇视、对抗的态度。有敌对倾向的青少年软硬不吃,好坏不听,常对他人抱以不友好的态度,甚至把别人对他的赞扬也看成是冷嘲热讽;把老师、同学对他的善意批评看作是恶意的挖苦,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做出报复、破坏的举动。
青少年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不良的教育方式,青春期发育的矛盾,学习压力过大等。他们会不顾禁令地对被禁事物寻根究底;他们会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的方式求得对自我肯定的满足感;偶然受到了冤枉,他们就会性情大异。这些都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有逆反心理的人虽然看似对许多事情都毫不在乎,实际上内心却是痛苦和不安的。长久下去对心身健康都有不利影响。
要消除逆反心理,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多沟通
让别人了解自己是治疗敌对、叛逆的良方。相互不了解会引起很多误会或偏见,造成交流的堵塞。应该多制造机会,多交流多沟通,互相了解一些问题的看法,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双方都进行改进,这样就可以化解误会。
2.要擅于发挥自己的强项
任何人都不是一无是处,都有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弱项。只要尽情发挥,同样会成功、胜利。如果一个人把时间用于对自己优势能力的挖掘发挥,就没有心思用敌对方式向别人表示不满了。
3.多给自己一点积极暗示
如果说你与别人简直无法沟通,那你不妨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每天可不定时地对自己说:“我很快乐”、“我很幸福”之类的积极话语。保持愉快的心态,不仅可以减轻你的敌对倾向,并且可在生活中给你正面的影响。
4.提高文化素质
提高文化素质、广闻博见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解决之道。一个对生活有着广博知识的人,凭直觉就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而采用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
5.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一个人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制住,他就会变得狭隘、短视和愚蠢,仅仅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我们所强烈反对的意见固然并不一定就是真理,但“对着干”却也使我们的思维同对方的思维变得同样的狭隘。因此,对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24.性格和情绪很偏激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生活中,有一种人,从表面上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不像某些精神病人那样“两眼发直”,甚至在得病多年之后依然能完成原先所从事的工作,当会计的继续当会计,当教师的继续当教师。但是,跟他们谈起话来,你就会发现在他们的思想里有一种极其偏激的东西。这种人很可能是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某男,20岁,刚升入大学读书。由于前半学期大家不熟识,老师指定他暂任班长。半学期后,由于与同学关系不和,他被撤换班长之职。于是,该生就怀疑是现任班长在老师那里打他的小报告,嫉妒他的才干,使他受到了排挤和压制。因此,他对班长撤换一事耿耿于怀,愤愤不平。他觉得同学与老师这样对他不公平,他指责、埋怨,常与同学、老师为此事发生冲突,有时还状告到校长和家长那里,要求恢复他的班长之职,否则就要上告,要伺机报复。
大家都耐心细致地劝他,他总是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就急于申辩,始终把大家对他的好言相劝视为恶意、敌意。这样无理取闹,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日益恶化,到大学毕业时,仍无根本性的变化,他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以改正。后经心理医生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所谓偏执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是为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偏执的人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他们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他们喜欢走极端,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他们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他们在行动上往往莽撞从事,不顾后果。
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偏执不但妨碍人格的健全,而且还会导致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到人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使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易患多种疾病。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克服偏执心理。
1.培养谦虚的品德
丰富的知识使人聪慧,使人思想开阔,使人不至于拘泥于教条的陈规陋习。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越有知识越要谦虚,这是做人的美德。不要过于欣赏自己的成绩,议论别人的不足。不要去计较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要和勤奋好学、谦虚谨慎、品德优良的人多交往,养成虚心向别人求教的习惯。
2.培养高尚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