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先不要试着去逃避,如果能勇敢地去面对,也许会发现事情原本很容易解决。逃避尽管能帮助人暂时的摆脱责任和压力,但毕竟不是最终的解决问题之道。
“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遇到问题不愿承担责任,很多人会抵赖狡辩,为了推卸责任而指责别人,使自己躲得远远的。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面对挫折与挑战其实并非易事。可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而不去考虑解决的办法是不可取的。有逃避心理的人通常很难获得成功。
风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左腿。尽管后来接了假肢,但是那次意外对风心理的摧残却一直无法恢复,风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看到朋友们看自己的眼神,风虽然明白他们对自己很同情,但是,风却觉得同情中有种让他自卑的怜悯。因此,风感到做什么都没劲,不愿见人,不愿工作,老想躲进深山,了却残生。心情不好的时候,他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
媒体经常报道有人为了逃避责任,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虽说人对于未来会感到不安与恐惧,但生命是最宝贵的,这种人既然有勇气选择自杀作为逃避,为什么就没有勇气直面挫折与困难呢?
很多人之所以选择逃避,主要是因为内心自卑。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人们在逃避指责时,经常会含糊其辞,或者故意隐瞒关键问题,或者干脆靠撒谎来逃脱批评与惩罚。比如说,工作拖拉的人多半会说:“我家里出了一些事情。”或是其他一些夸大其词的谎言。
编造借口可以博取同情,但是,如果编造借口逐渐习惯成自然,撒谎的技巧渐趋熟练,也就积习难改了。养成为逃避公正的谴责而撒谎的习惯,等于作出了一个危险的选择,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先不要试着去逃避,如果能勇敢地去面对,也许会发现事情原本很容易解决。逃避尽管能帮助人暂时的摆脱责任和压力,但毕竟不是最终的解决问题之道。
生活中的事情永远没有尽善尽美的。适应良好的人或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问题,怨天尤人。
有逃避心理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可以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广交朋友,尤其是积极向上的朋友,能使人变得积极乐观,敢于直面困难,承担责任。
一个人在心理状况最糟糕的状态下,不是走向崩溃就是走向希望和光明。有些人之所以有着不如意的遭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个人主观意识在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选择了逃避。如果我们能够善待自己、接纳自己,并不断克服自身的缺陷,克服逃避心理,那么我们就能拥有更为完美的人生。
15.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
自负的人心高气傲,有的自视过高,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有的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其实就是自负。说到“自负”,人们大都把它划入贬义词,《辞海》也将“自负”解释为:自以为是。事实上,自负是自信的一种极端化的表现。
玲玲今年14岁了,很招人喜爱,小提琴也拉得不错,亲戚朋友都喜欢她、夸奖她。可是,她太自负了,总是瞧不起别人。小朋友们都不爱和她玩,她也不爱搭理人家,有时甚至对成年人也非常傲慢无礼,这使得父母觉得很没面子,也很苦恼,怎样才能改掉她自负的毛病呢?
自负的人心高气傲,有的自视过高,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有的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自负的人也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他们经常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太顾及别人。不求于人时,对人缺少热情,似乎人人都应为他服务,结果落得门庭冷落。
当然,话又说回来,人有时应该自负一点,自信一点,尤其是对于自卑的人来说,有时候自负一点反而是件好事。所以,对自负心理应该辩证地对待。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他们能够勇往直前。
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事业成功,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缺乏自我认识、极力维护自尊、被父母过分娇宠、缺少生活挫折的人很容易养成自傲和自负的个性。
当一个人正为自负所困扰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试着对自负心理积极地进行矫正。
1.全面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一个人抓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2.懂得谦虚
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自己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可以趾高气扬、停步不前了。如果是那样的话,则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很快被后人超过。所以没有谁具有永远骄傲的资本。
3.平等待人
一个人想让别人怎样来对待自己,就要怎样去对待别人。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4.学会接受批评
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并不是让自负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并通过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
5.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的辉煌
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好汉不提当年勇”,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一个人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现在,更不能预示将来。
16.自我爱恋
自恋者对己对人的基本看法通常是:“我是卓越的,才华出众的,别人比不上我,所以都嫉妒我。”他们认为别人对他们的关注、赞美、关心、帮助都是理所应当的,成功、权力、荣誉也理所应该是属于他们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自恋的情形。很多人在橱窗、车窗、电梯里,甚至在写字楼的玻璃门前,认真端详自己,其实就是一种最简单的自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发现自己的美,尊重自己的美,珍惜自己的美,这种“自恋”心理几乎不足为怪。而且,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心理是树立自信心和勇气的重要心理基质。
一般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机制。在现实生活中,适当的自我保护和关注能维护个体的自尊,使个体获得自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心的和谐和健康。但是,过分自我维护和关注就有可能是一种精神障碍,临床上称为自恋型人格障碍。
晓鹤是家里的“刁蛮公主”,父母和两个比她大很多的哥哥都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对她百依百顺。也许因为她聪明伶俐和出众的漂亮,无论走到哪儿,她都会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读大学时,她是学校的校花,追求者如云,但她却是同宿舍的室友们最讨厌的人。她经常要别人帮她买早餐、打开水,却不会真诚地道谢;轮到她值日,她会“忘了”。
如今晓鹤失恋了,这是她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她这只“白天鹅”竟然会被人甩了?男朋友和她分手时说:“我不可能一辈子侍候你这个‘刁蛮公主’!”她非常愤怒,她决心要狠狠地报复她的男朋友。
自恋者对己对人的基本看法通常是:“我是卓越的,才华出众的,别人比不上我,所以都嫉妒我。”他们认为别人对他们的关注、赞美、关心、帮助都是理所应当的,成功、权力、荣誉也理所应该是属于他们的。因此,他们对别人会颐指气使,对待批评、挫折的反应则是愤怒、敌意,甚至会采取报复行动;他们缺乏同情心,对人冷漠,因而也会利用或玩弄他人的感情;他们没有责任感,更没有愧疚感,做错事总会寻找借口和“替罪羊”,因为,如果承认错误会威胁到他们的自我评价。
在童年时期受到过多的关注和无原则的赞赏,同时又很少承担责任,很少受到批评与挫折的人很容易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
从动机上来看,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最根本的动机是得到他人的赞赏与爱,然而,他们对他人的冷漠和藐视,恰好使他们得到他们最恐惧的后果--被他人拒绝。幸运的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是可以通过自我教育而有所改善的。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克服自我中心
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也就是说,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化到了婴儿期。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就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比如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喜欢指使别人,对别人的好东西垂涎欲滴等。
可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自己的批评罗列下来,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分。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要时常告诫自己:“我不再是儿童了,许多事都要自己动手去做。”“我必须努力工作,以取得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
还可以请一位和你亲近的人作为你的监督者,一旦你出现自我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你及时改正。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观是会慢慢消除的。
2.学会爱别人
一个人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自恋型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
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为便是关心别人,尤其是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只要能在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自恋症便会自然减轻。
17.非常恋旧
恋旧,即追念古昔、怀念故旧。恋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例如思念故乡、故人,认为“月是故乡明”等等。但在生活中,却有这样一个特别的恋旧群体:他们不愿意接纳现在的自己,认定今不如昔,他们对目前的一切都感到不满意,包括生活环境、人际关系……而是更愿意沉溺于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在记忆中寻求慰藉和快感。由于这种人的志趣滞留在昨日,所以其言行与现实生活往往格格不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在成长中的不健康的恋旧心理。
小敏是个恋旧的人,东西用习惯了就换不得。就如她的枕套,睡了几年,奶奶见旧了就把它扔了换了新的,弄的她很长时间没睡好觉。任何东西只要是自己用过的,小敏都不舍得丢了的,不知道是对它有感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前几天小敏把手机弄丢了,不得不去买个新的。柜台里新款式很多,价钱也比以前那个便宜,小敏在同事的提议下买了个新款的。然而回到家总觉得不踏实,不是觉得颜色不好,就觉得手感不好,最后怪它音质不好,第二天就去换了原来的那款,这下心理才踏实了,感觉是老朋友回来了一样。
其实小敏也不想恋旧的,她知道这样并不好,很难适应新环境和新事物,但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恋旧是对新的现实不适应的一种反映,一方面是由于墨守成规,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或出现的变化不能接受,喜欢维持既定的生活秩序;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弹性,对现实缺乏应战的能力。从主观方面看,恋旧实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躲避和遁逃。它起源于个人的失落感。失落导致回首,以寻找昔日的安宁与情调。
病态的恋旧者,其穿着打扮不合时宜,有些服饰、装束、语言、物体过去风靡一时,现在已不合潮流,但他们仍然保持过去的做法。如满清已亡,仍有人留着清代发辫。
病态的恋旧者往往对社会抱有偏见,总是抱怨一代不如一代,对新生事物看不惯,崇尚传统尤其反对任何形式的变革。他们不满现状,又无能为力,大多采取回避现实的态度,“眼不见心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