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节 把话说形象
一段短小精悍的演讲,深入人心的演讲,它的语言离不开形象化。
形象化,即运用形象性的语言。
在说话时,要注意使用形象性的语言,在演讲中更要注意,因为形象性的语言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对打散后又重新集结的起义队伍做了一次朴素而又振奋人心的演讲:
“我们工农武装现在的力量还很小,就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对派现在的力量还很大,就好比一口大水缸。只要我们咬紧牙,挺过这一关,我们这块小石头就总有一天会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这里,“小石头”和“大水缸”就是出身工农的起义战士所熟悉的。如果用“社会发展的肯定性力量”和“社会发展的否定性力量”的说法代替“小石头”和“大水缸”来做演讲,就不那么容易被接受了。
要让听众“看见”你的话,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技巧,这就是景象描绘。景象描绘就是使用能造成图画般景象的字眼。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的演讲者,都是能塑造景象于你眼前的高手。
卡耐基总结他的成功之道说:“景象!景象!景象!它们如同呼吸空气一般,是免费的呀!把它们撒在演讲里,你就更能欢娱别人,也会更具影响力。”
一个知道怎么把话说到位的人,他会使他说的景象浮映在听众的眼前,而那些不会讲话的人,只是笨拙地使用平淡无味的语言,结果让听众昏昏欲睡。因此,你应该把景象用在你的演说中,这样,你就更能感染听众,让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了。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多用具有视觉效果的语句。具有视觉效果的语句最能唤起人们脑海中的景象,甚至可以牵引出观众的想像,达到一种互动的作用。
法国哲学家艾兰说:“抽象的风格总是差的,在你的句子里应该充满了石头、金属、椅子、桌子、动物、男人和女人。”
因此,我们平时要历练自己的语言,使它变得形象、生动,当需要登台演讲时,可以使你的观点被描述得更为具体、活泛。
怎样才能让听众“看见”你的话?
1要注意使用形象性的语言。
2进行景象描绘。
3多运用具有视觉效果的语句。
小花絮
有个在非洲传道的牧师,一次给非洲热带的土著居民宣讲《圣经》。当他念到“你们的罪恶虽然是深红色的,但也可以变成像雪一样的白”时,一下子愣住了。牧师想,那些常年生活在热带的土人,怎么会知道雪是什么样子和什么颜色呢?而土人经常食用的椰子肉倒是很白的。
于是,机灵的牧师马上改念为:“你们的罪恶虽然是深红色的,但也可以变成像椰子肉一样的白。”
“雪白”很形象,“椰子肉的白”也很形象。但牧师只用后者,就因为“雪白”虽然形象,但土人从未见过,毫无感受,不能有效地传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