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打开心理世界的窗口
屠格涅夫说:“人的心灵是一座幽暗的森林。”意思是:人心包罗万象,神秘怪异如一道深潭,让人无法探清其真相。玄奥、复杂多变的心理确实让人难以捉摸,那么唯有追根溯源才能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性的本质。
1和尚在,我去哪儿了——自我认知
故事悦读
有个叫张三的解差,押送一名和尚服役,途中解差为避免出现闪失,就每天早晨把所有重要的东西全部清点一遍。他先摸摸包袱,自言自语地说:“包袱在。”又摸摸押解和尚的官府文书,告诉自己说:“文书在。”然后他再摸摸和尚的光头和系在和尚身上的绳子,又说道:“和尚在。”最后他摸摸自己的脑袋说:“我也在。”
张三跟和尚在路上走了好几天了,每天早晨都这样清点一遍,不缺什么才放心上路,没有一天漏掉过。那个生性狡猾的和尚对张三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一天,和尚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逃跑的好办法。
一天晚上,他们俩照例在一家客栈里住了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和尚一个劲儿地给张三劝酒:“长官,多喝几杯,没有关系的。顶多再有一两天,我们就该到了。您回去以后,因为押送我有功,一定会被上级提拔,这不是值得庆贺的事吗?不是值得多喝几杯吗?”张三听得心花怒放,喝了一杯又一杯,慢慢地,手脚不听使唤了,最后终于酩酊大醉,躺在床上鼾声如雷。
和尚赶快去找了一把剃刀来,三两下把张三的头发剃得干干净净,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绳子系在张三身上,然后就连夜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张三酒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就开始例行公事地清点。先摸摸包袱:“包袱在。”又摸摸文书:“文书在。”“和尚……咦,和尚呢?”张三大惊失色。忽然,他瞅见面前的一面镜子,看见了自己的光头,再摸摸身上系的绳子,就高兴了:“嗯,和尚在。”不过,他马上又迷惑不解了:“和尚在,那么我跑哪儿去了?”
智慧点拨自我,是一个“陌生的朋友”,既十分熟悉,又常常令人困惑。它是你“自己手中的东西”,然而我们往往对其熟视无睹,似乎它远在天边,神秘缥缈得很。例中张三的行为就是对自我的不认知。
精彩看板一般来说,认知发展是随着我们的年龄发展的,有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0~2岁的时候,这个阶段叫做感觉运动阶段。这个时候的心理运动特点主要是,婴儿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相联系的感知来认识外部世界,没有表象和言语,所以只能认识在眼前的物体。
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能认识父母,并用最简单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第二个阶段是在2~6岁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心理运动我们叫做前运算时期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心理运动特点是儿童产生了象征性的功能,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表征与语言来进行思维。儿童已经开始认识到事物的存在不依赖于自己对事物的动作和感知。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这一阶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一方面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
第三个阶段是在6~12岁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已经和上两个阶段显著不同了,他们已经认识到一个事物的认知特征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变化的,它们的量也永远不会发生变化。这个阶段的儿童,不仅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且对事物的本质性和类属关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四个阶段就是形式运算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已懂得将现实性视为更个长的可能性的一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心理的发展也会不断成长,个性心理与性别心理就会凸显出来。个性心理是随着自己心理的成熟逐渐体现出来的东西,也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渐体会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