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000000026

第26章 4宦海沉浮,时势英雄的未知之路

第一篇第五章4宦海沉浮,时势英雄的未知之路

唐朝因为唐太宗李世民主张广开言路,所以多出谏臣,而其中集大成者非魏征莫属。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魏征对人情世故了然于心,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之所以昏暗无光便是因为君王身边没有良臣辅佐。

何谓“良臣”,魏征曾在一次对李世民提出希望可以让自己做一名良臣,但不是一名忠臣时解释过:“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

魏征基于这样的目标,努力向良臣发展,而他口中的忠臣,则是长孙无忌一生为官的写照。

和出身卑微的魏征不同,长孙无忌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他虽有谋略但并不算出类拔萃,比起魏征的智谋要略逊一筹,但是长孙无忌为人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眼光好。

早在李渊父子太原起兵之前,他就看出了李世民是一个成大事的,便做主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便是日后的长孙皇后。因为和李世民在君臣的份上又多了一层亲情关系,所以李世民对长孙无忌比对其他大臣更是多了一份亲切。

比起长孙无忌的仕途坦荡,曾投身瓦岗寨的魏征却是一波三折,在追随李密投靠李渊之后,他一直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效力,早看出李世民雄才大略的他一直劝说李建成要及早除掉李世民,不然会后患无穷,可惜李建成终没能听取魏征之言,而导致了玄武门之变,在这之后,李世民质问魏征当初为何要挑拨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时,魏征却是一脸平静的说,“如果太子早听我之言,只怕今日之事就不会发生了。”

在其位便要谋其职,魏征是懂得这个最简单的道理,虽然李建成不成气候,但是他却不会因此而有怠慢之心,正是看中了魏征这一点,李世民既往不咎,将魏征留在了身边。而魏征也就此开始了他的良臣之路,对李世民多方劝谏,几次惹的李世民勃然大怒要将他斩首,他都毫无惧色,在魏征的铁面铮铮下藏着那最初也是最终的决心,他要改变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阻拦的住,让百姓苍生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作为这个庞大国家统治者的李世民首当其冲成为了他要改造的对象。李世民每每被魏征弄的焦头烂额,怒不可遏时,长孙皇后总会为魏征求情,按下李世民的怒火。

和自己妹妹一样,长孙无忌也是非常明白事理的一个人,只是他的是非观念全是围绕着过于传统的道德标准,因为他是皇后的亲哥哥,所以李世民要对他委以重任的时候,他总是要谦让再三,在长孙无忌看来这是会留以话柄的,只要本本份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够了,何必招惹太多是非呢?但是你不惹是非,是非自是找到你。在高宗继位后,作为国舅的长孙无忌对这位外甥的生活事无巨细的管理着,在他看来这是在尽本分而已,无需置疑。这本无错,但就在长孙无忌即将功德圆满时,他犯下了一个重大错误而导致一生功誉毁于一旦。

问题出在高宗废后的问题上,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长孙无忌偏偏要插上一脚,在他看来,废除王皇后而立武则天是于理不合,且不说武则天身份卑微,单就她是先皇的妃子的这一身份就无法服众,在长孙无忌看来唐高宗是自己力保才登上皇位的,他不会对自己的意见置若罔闻的,但是他没有想到早已被武则天抓在掌心里的高宗会毫不犹豫的给他带上谋反的帽子将他发配边疆,而后不久,这位老人就在苦寒之地喝下武则天赐给他的毒酒而亡。

长孙无忌到死都想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会一败涂地到如斯地步,其实很简单,关于帝王家的家务事还是少管微妙,一如魏征,当初在唐太宗对立太子之事游移不定的时候,曾征求过他的意见,但魏征一改平日知无不言的风格,反而让唐太宗自己拿主意。因为魏征知道这个意见不论出的好与坏,一旦他开了口就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魏征是聪明的,尽管他常常口出直言惹的李世民恨不得将他杀之而后快,但在关键的事情上他从不多嘴。魏征明白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他从来不越位。而长孙无忌正是因为和李家扯上了亲戚关系,所以他堂而皇之的以长辈的身份管教唐高宗李治,可是他虽然是李治的舅舅,但李治却是堂堂天子,在那个以天为最大的王权社会里,李治自然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忍受长孙无忌对他的不断干涉。所以,长孙无忌的不得善终也是必然的结果。

纵观两朝宰相,魏征在贞观十六年(642)时,病逝家中,期间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魏征可谓一生无憾,千古流芳,而长孙无忌历经两朝,最终落得发配边疆,家破人亡,他认为自己是死于武则天之手,其实究其深层原因,他是死于对于皇权的挑衅,在君是君,臣是臣的社会里,长孙无忌明显是过界太多了。

作为忠臣,长孙无忌当之无愧,但是他尽忠近似于迂,魏征和他最大的不同便是善于分辨清楚时局,同样是治世重臣,偏偏走向了道路的不同的尽头,虽然之后在上元元年,高宗一时醒悟,为长孙无忌平了反,恢复了他生前的官爵,但世事尽迁,已经于事无补了,其实生亦何欢,死亦何哀,只是长孙无忌遭诬陷而死,死的实在太过不值。如果早学魏征抽身事外,也不必落得如此结局。

麻辣说史

魏征和唐太宗的关系和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有点像。管仲曾差一点致齐桓公于死地,魏征也向他的上司谏言先除掉他的竞争对手李世民。同样,他俩都因为才华出众,不仅没有引来杀身之祸,反而被当初的敌人重要,并帮其成就伟业。长孙无忌就比较惨了,在古代,君臣之礼要远远高于亲戚之礼。长孙无忌错就错在他混淆了这两种关系的界限。一句话,在有皇帝的年代里,长辈每每需要给晚辈磕头下跪,即使不厚道,但没得办法。

同类推荐
  • 动荡年代(1960-1969)

    动荡年代(1960-1969)

    本书讲述了1960年—1969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记录了中共中央上海会议决定继续“大跃进”,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人民解放军参加援越抗美斗争,“文化大革命”,二月抗争等历史事件。
  •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刘复生编著的《西南史地与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这里主要指司马迁笔下的“西南夷”地区),居住着全国种类最多的少数民族。从历史上看,除了云、贵、川、渝四省市外,与之山水相连的西藏、桂西、湘西、鄂西等地亦皆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彼此间的交往和流动密切。这就是说,治西南民族史,其范围应该以史实为根据,不应受云、贵、川、渝四省市的行政区划的限制。一部西南古代地方史,几乎任何时候都与“民族”分不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部中国西南地方史就是一部地区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史。
  •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是程思远先生对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从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召开的编遣会议开始,直至“文化大革命”浩劫来临,李宗仁逝世止,对桂系与蒋介石集团及桂系内部的诸多有影响的事件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
  • 锦衣传奇

    锦衣传奇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明史》历代的锦衣卫中,有一个人,被称为第一锦衣卫他就是:少年仗剑夺武第,脚踏烈火救上帝。百官战栗伏阶下,高举金瓜震廷议。手掌飞鱼慑不法,缇骑马蹄震天下,身兼三公又三孤,天朝唯我陆平湖一直绞尽脑汁沉默写书,朋友建议弄个群扩展思路,说对历史真实度审核有帮助,因此决定建个看看效果,群号:124199558。喜欢锦衣卫的朋友加进来一起交流。
  • 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

    毒医风华,盛宠太子妃

    【上官青紫回归之作·一对一·女强宠文】传闻她是明王府最卑贱的妾室所生,天生丑陋,卑污不堪。传闻她在世间最阴暗的角落生存,生啖鼠肉,不识人言。传闻她一朝被杀,却在泥泞之中离奇重生!21世纪的医学鬼才穿越而来,高调重回明王府报仇——王爷渣爹的下场是疯白莲花嫡妹的下场是死蛇蝎王妃的下场是残
热门推荐
  • 铁屋与青色马

    铁屋与青色马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读者文摘精粹版7:善待自己每一天

    读者文摘精粹版7:善待自己每一天

    人可以对不起你,但你不可以对不起自己。对自己好,珍惜自己,是最基本的要求。尽量让自己快乐,尽量让自己简单、相互在复杂的氛围中。世上没有比生活在自己的阴影里更可怕的事了。我们不能要求社会对每一个人都公正,因为那就是上苍的考验。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流光婉然,爱如旧时光

    流光婉然,爱如旧时光

    ,渐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摆放在了一个平凡得有些渺茫的位置上。接踵而至的便是一些同样孤寂的影子的拥围,曾经的特殊,最终连同浮光掠影一起被淹没在厚厚的尘埃里
  • 九岁傻妃

    九岁傻妃

    晋国公主古一一是个傻子,年纪尚幼镇日疯疯癫癫成天喜好追逐男色,宫卫太监一个都不能少,心智未开却花痴无度受尽天下人的耻笑。傻子是可怜的,好色的傻子是可恨的,集万千宠爱的好色傻子是注定炮灰的。九岁不到的公主就被当今圣上强行塞给一代天骄的晋国王爷。天底下最聪明的男人娶了个天底下最大的傻子,公主和王爷的成亲之日,多少妙龄姑娘学会了打小人,多少娇艳少妇咬碎了手中丝绢,多少男人欢喜的肝肠寸断。傻公主一夜成为傻王妃,有谁的婚礼比她壮观,诅咒漫天飞舞,看衰纷沓而至。嘤嘤哭泣为乐,封封血书为媒。傻王妃福泽堪厚却命比纸薄,深更半夜偷看自家夫君被酱油家丁一闷棍敲晕,就此香消玉殒。所以说:自己的男人如果想看,请记住,一定得光明正大。~现代宝空空:双重间谍。演戏是她的义务。精分是她的权利。吐槽是她的爱好。死于胃癌是她始料未及。穿越她是毫无概念更别说穿成人见人厌的傻子公主。所以说:吃饭一定要准点儿。~再睁眼,明眸璀璨,锋芒毕露。快看,十里长街上的金银珠宝,是她家夫君送给她当玩具的。八百里加急运来的价值连城神海夜明珠一大箱,是她家夫君知道她怕黑用来照明的。九千工人连夜赶制的绫罗绸缎,是她家夫君担心她受凉穿上御寒的。成亲后的一天之内娶进七名美妾,是她家夫君怕她寂寞与之相伴解闷儿的。……只有傻王妃想不到的,就没有晋国王爷做不到的,他被美誉为是世间最宠爱夫人的男人,她被病垢为天下不耻的蠢物。公主、王妃、七小妾。人傻、钱多、遭人恨,夫君啊,你到底是爱我呢,还是想我死呢?所以说:天干物燥,小心诡计。一对一,诙谐幽默,绝无虐女主情节,从互相争斗到互相扶持。【片段】“胸大往右,腿长往左,腰细対直,妖娆在后。”风厉阎端正落座面目凛然,一本正经的对古一一说:“我喜欢you齿。”……【片段二】“你就是我新娘吗?”“你就是小人国来的王爷?”听说王爷已经二十多岁,这个头还真是玲珑别致。“我不是王爷,我是贝勒,看来你真的很傻。”小鬼一脸早熟的惋惜。“王爷是你爹?”“王爷不是我爹,是我二伯,不过二伯不让我叫二伯,所以我都叫本该叫二伯的二伯叫爹,这事你都没听说吗?看来你真的受大家的排斥。”小鬼一脸少见多怪的表情。“看你这么可怜……”宝空空曲着手指对着小鬼额头弹断了他的臆测,弹出一声哀嚎。“你打我,从来没有人会打我,我喜欢你。”
  • 红绿盘

    红绿盘

    小股民成了任人鱼肉的牺牲品,在以逐利为目标的股市中,股市内顿时硝烟四起。金融机构和庄家之间尔虞我诈。本书不仅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股票战,一个海外归来的神秘人物带着大笔资金杀入国内股票市场,也融入了作者对当今股市内一些不正常现象的思考。,为获取暴利不惜坑害散户。人与人之间的情义被忽视
  • 原来你也在回忆

    原来你也在回忆

    京城风云镖局押运赈灾银两前往济南府,岂料镖银竟变成了石头。镖师被无辜捕杀,镖局遭灭门惨祸。总镖头段天涯含冤忍愤,泣血仗剑,独闯京城,在京城名捕碧玉虹的帮助下,秘查祸首行踪。谁知此一路凶险环绕,阴霾笼罩。定海侯、六扇门、柳五伯,黑白两道设阱布局;未婚妻,碧玉虹,双面佳人,身份难料。惊天大盗究竟是谁?真相背后另有真相,幕后之人却别有用心……
  • 愿爱痴情郎

    愿爱痴情郎

    背负着一身的罪孽,从死往生走,他时刻提醒自己,绝不可陷入“情”字之中。独身一人的他度过了多少清凄之夜,在经历了大风大浪后,自小就没人疼没人爱的他,他的个性有所收敛,也懂得为他人留有余地,只是他的心似乎是经久不变的冷傲。也永远都是那么的孤独。直到他遇见那个叫巫蕹的女人,在她的身上他似乎看见了同样孤寂的自己,凭着一颗坚韧的心,心之最深处的某个地方似乎正在一点点变得柔软起来……然而世事难料,波诡云谲间,她真的值得他为她改变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爆笑萌妃:邪王宠妻无度

    爆笑萌妃:邪王宠妻无度

    “王爷,王妃打人了!”“她手打疼了吧?”君无邪担心了。管家滴汗:“爷,王妃没事。但……但是被打的是璇贵妃!”“璇贵妃?以后她来王府,关门放狗!”君无邪眼眸微眯,气势凌空一变,胆敢惹他的玥儿,该死的东西!管家沉默,王爷的世界他永远明白不了,那璇贵妃可是未来的皇后!“王爷,王妃把皇宫烧了!”“由她去,顺道告诉皇上一句,重建皇宫的钱本王付了!”“王爷,皇上把王妃掳走了!”原本淡定的君无邪早已不见人影!调皮可爱杀手王妃对上腹黑妖孽病秧王爷,且看他们谱出一段金玉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