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00000063

第63章 揭人隐私是大过

第六十二节揭人隐私是大过

佛家箴言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弘一大师

智慧解读

弘一大师弘一大师认为,小人喜欢探听君子的隐私——缺点和过错,但君子却不愿意听闻小人的恶言恶行,这是一颗慈悲心的大小之分,也是小人和君子的人品差别所在。

修行法门

《菜根谭》中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可以远害”。 意思是说,不责怪他人犯的小过失,不揭发他人的隐私,不记过去他人犯下的罪恶。做到此这三点可以修身养性,健以养德。不揭别人的隐私,这就是佛家所提倡的一种包容精神。

隐私,不见得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但隐私确实是一个人的不愿被人知道、不愿被人公开的弱点或缺点。正如俗话所说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自己的隐私。在社会的众多规范中,人们逐渐获得了羞耻心,也就是自尊感。羞耻之心,人皆有之。为了维护这份自尊,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弱点或缺点掩盖起来,尽力向他人展现自己的优点。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专爱打听别人的隐私,议论别人的隐私,以此来炫耀自己的“灵通”,这样的人被人们称为“长舌妇”。“长舌妇”常常为了逞一己之痛快,而在人世间造成制造事端、挑起矛盾、分裂团结等恶果,令人们深恶痛绝。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提倡“隐恶扬善”,意在告诫人们发扬善心善念,广做善事,而要尽量克制人们的恶念恶习。即使你做不到“扬善”,至少也不可以“扬人恶事,揭人隐私”,因为“事不关己”,你理应“高高挂起”。但有的人就是喜欢无端造谣,蓄意陷害别人,看起来是害人,其实是对自己的阴德有亏,实在是害人害己。

老子曾经对孔子说:一个生性聪明,而且懂得深思明察的人,为什么会经常遭受厄运?其原因无非喜欢议论别人的长短;一个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的人,却经常遭逢危险,多数也是因为喜欢揭发别人罪恶的结果。

揭人隐私,其心可诛。自古以来,不少忠臣为国为民,却被奸佞陷害,谎称他通敌叛国,以致遭到抄家灭门之祸;许多忠贞烈妇被谣言污损名节,上吊而亡;造谣者即使没有受到“法律”治罪,但是“因果”之报不会幸免。然而,正如佛家所倡导的因果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制造谣言者终究逃脱不了“因果报应”:明朝魏忠贤陷害忠臣义士,魏忠贤最后也没有好下场;清朝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一再在乾隆皇帝面数落政敌刘墉的“劣迹”,多次谋害刘墉,然而等乾隆皇帝一退位,嘉庆皇帝就马上把他问以大罪,抄家斩首;宋朝的权臣秦桧谋害岳飞等忠良之士,虽生前荣华富贵享尽,死后却留千古骂名,只怕是身陷地狱底层,永世难以翻身。在这些奸佞小人种下累累恶因之后,他们终要承受累累的恶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这些血与泪的教训告诉人们:千万不能心存恶意,故意算计别人,陷害别人,否则冥冥之中,因果报应,信有征也。

在星云大师所著的《如何安住身心》一书中,他根据因果常识,为迷途之中的众生列出了十点“揭人隐私之过”:

1.所求不遂

2.前途横逆

3.贫穷下贱

4.好事难成

5.名声败坏

6.遗祸子孙

7.命运不顺

8.口臭难闻

9.六根不全

10.恶果现前

自己种下的恶因,也要自己收获恶果。无论是“现报”、“来生报”、“后世报”,你终究逃脱不了因果报应。正如《四十二章经》所说:“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至其面;仰天吐唾,唾不至彼,还堕己面。”我们想要揭发别人之过,喜欢找别人的麻烦,专爱传播他人的坏事,其实这就如同送礼给人,对方不接受,最后礼物还是要还给自己,这既是典型的“自讨苦吃”。所以揭人之过,可不慎乎。

同类推荐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誓取冷情妻:律政佳人

    誓取冷情妻:律政佳人

    “想要看到最大的光明,就必须去最黑暗的地方。”吴晴,法律界让人闻风丧胆的魔鬼律师。人如其名,吴晴亦无情。“男人,你别想太多,我只是想要一个孩子而已,恰好你的皮囊很符合我的标准。”话音落下,她邪笑着离去。该死的女人,敢玩到他的头上?冰冷的唇角在这时候扬起一抹玩味:女人,得罪我司徒巡的下场恐怕不会太好。我们走着瞧!
  • 总裁三岁

    总裁三岁

    他是多金总裁,她是纯情美少女。几年后再见面时,她成了他爸爸钦点的儿媳,她的三岁宝宝成了家族的继承人!他想要得到家族财产,继续过公子爷的生活,就得得到她和宝宝的认可和批准!天啊!他是谁,IQ智商150,经济学博士学历,英俊潇洒,总裁圈里的花花公子,让他丢下尊严去讨好她和三岁小屁孩,绝对不可能!什么,小屁孩是他的种?他啥时候对她撒了种!在哪里撒的?时间、地点、人物,他一点都没有印象!少来骗他!想不到表面上纯洁善良的她,竟然是个腹黑阴险女,把他老爸骗的团团转!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军事战争全知道

    军事战争全知道

    军事知识有着无穷的魅力,它展现了力量之美、科技之美、谋略之美。驰骋欧亚的蒙古铁骑,英勇善战的希腊重装步兵,长枪如林的马其顿方阵,锐不可挡的英国长弓,崇尚风度的中世纪骑士,桀骜不驯的哥萨克骑兵,充满了浪漫和唯美色彩,勾起今人的无限遐想。虽败犹荣的汉尼拔
  • 威尼斯商人 吝啬鬼 死魂灵 欧也妮·葛朗台

    威尼斯商人 吝啬鬼 死魂灵 欧也妮·葛朗台

    纵观世界文学领域,汇集品目繁多的吝啬鬼形象,其中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又译《悭吝人》)里的阿巴贡,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里的普柳什金,以及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最具代表性。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