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800000096

第96章 禅学奇书

第九十五章禅学奇书:《禅宗》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专修禅定为主,故名。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来华传

授禅法

而创立。由达摩而慧可(487~593)、僧璨(?~606)、道信(580~651),至第五世弘忍门下,

成北方神秀的渐悟说和南方慧能的顿悟说两宗,有“南能北秀”之称。但北宗数传即衰,独

南宗盛行,成为禅宗正系。唐代后期,禅宗几乎取代其他宗派,禅学成了佛学的同义词,影

响及于宋明理学。

南宋以来,只有临济、曹洞两宗

盛行,且流传到日本,余均不传。一代禅学宗师——钤木大拙,对其加以研究,从而写出了

一系列禅学著作。

《禅宗》的作者是铃木大拙是日本佛教学者和思想家。

钤木大拙关于禅的著作,由日本岩波书店出版了全部文集三十二卷,其中

《禅宗论集》、《无心之禅》和《禅学研究》,由美国威廉·巴雷特选编一部禅学奇书《禅

宗》。

《禅宗》论禅宗教圣典

《禅宗》论述了禅宗的意义、历史背景、方法、哲学,以及它与日本文

化的关系。

在此,首先解释一下禅宗,实际上很简单,禅宗就是同某些强调直觉的哲学和信仰一样,体

到企求传达无法传达之物的困窘。如同中世纪的神学,它力主直接契入人自身生命,从而领

悟真实存在,却蔑视以任何知性的或形式主义的方法去达到那种洞察。一句话,禅宗就是我

们必须保持的东西。

禅宗指出,中国禅宗的奠基人是慧能(638~713)。慧能为别人所诵的《金刚经》深深触动,

遂跋涉一个多月,乞求五祖弘忍收留他学法。弘忍认可了慧能的根机,把祖师相承的袈裟传

付给他(这个说法系慧能门下所述,也许不是真实的)。

按铃木的说法,慧能的“识自本性是禅宗发展史上一句最重要的话。”与这观念相关的是

慧能

南宗之“顿教”。同那种认为依消极寂寞的禅定就可得悟的观点相反,慧能强调自我在行动

中去领悟本性。慧能开创了直接地、直观地而不是知性地去获取真理的传统。

《禅宗》一书赞成佛陀的“四圣谛”,这个学说建立在生命是痛苦的基本主张上,为摆脱痛

苦,人必须克服情欲并寻找真理。每个人在有限和无限之间都存在着斗争,故人生命的本性

(它提供了一条消除自我内心冲突的线索)必须被直接把握。但经籍却无法提供这种帮助,知

性也同样不能,只有通过上述四句偈中所说的“直指人心”,才是成佛之路。

就跟佛陀拈花一样,直接的教诲或曰直指,有时是一种静默的提示。但它可能表现为使用一

种表面上看来毫不相干,甚或荒谬、无意味的话语。铃木告诫,若要正确评价直指的方法,

人们必须把学习的意图不仅仅看做消遣;对禅宗徒来说,禅是一种道德的训练,是一种把人

的精神力量升华到理想高度的尝试。禅师对其弟子问题的简短回答,绝无意于成为知性的谜

语或象征性的表达。用隐喻有的方式交谈不就是直指。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虽然某些禅师

的表述看上去具有象征意味,但它们还是有着更直截了当的意义,这正是谈表述中的重要意

义所在。《禅宗》一书举禅师言语对话作为例子,问“禅是什么?”禅师答以“沸油泼烈火

”;对“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禅师(马祖)回答:“待汝一日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

这种回答更令人难以解,但重要的不是那些咒语般的谜团或离题之话,而是对真理的“直指

”。西方心灵的倾向是用知性的态度对待这些话,“索解”出它们的意义。而铃木令人信服

地论证道,这些话对于禅宗徒是开悟的手段,完全可以“睁开第三只眼”来把握,由此达到

的顿悟可以使人洞察他生命的本性。获得顿悟的手段是专门的禅定(巴雷特先生解释“禅

”一词来自日文的“坐禅”,相当于中文的“禅”和印度梵文的“禅那”。禅宗之禅,其殊

胜之处在于禅定与行动的合一。铃木说过:“禅宗有自己的修禅方式。禅与寂静主义或心醉

神迷状态毫不相干”)。

要获致顿悟,必须包括“专注沉思那些不受知性或妄想束缚的,直接出于内心的言语或行动

。”禅师在表达禅的直指方法时,经常提到柱杖的例子,汾阳善昭曾说:“识得

柱杖,参学事毕。”慧清却说:“汝有柱杖,我与汝一根;汝无柱杖,我夺汝一根。”

本书用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话语,把禅的方法尽可能如实地传递给西方心灵。直指方法为什么

对禅师们成为可能,倘若考虑到充溢于生命全体的禅定在各方面都是无限启明的话,我们就

可以正确评价那些表面上毫不相干之语的相关性了。倘若一个人的参学以识得禅师手中的柱

杖为终极的话,那么如铃木所提示的,也可能以识得裂墙中的小花为终极。丁尼生的比喻也

许在许多方面与禅师的比喻意义相同。谈到佛教的经典,铃木强调“述悟一体”、“有限即

无限,无限即有限”,以及“错误就在于我们把实际上一体的东西割裂为二。”这一切使我

们联想到玄奥的神秘主义者的哲学,相当接近于诸如库萨的尼古拉和布鲁诺的观点。当下

意识到万物一体,并承认在一启明的瞬间识得人的本性即万物本性的统一性,故禅师的离题

之话无非是使人注意到任何事物的本性,这当然不是一种知性的作用。因为用于“索解”的

知性将会剥离完整的意蕴,就好像一个人试图以疏理织毯的经纬线及其联系去把握整条织毯

的品质一样。悟的发生只能是瞬间的“把握”,“突然”的了知,所以禅师们的离题之语作

为一种当下直指就很正常了。

《禅宗》在“悟”的语文中把悟定义为“与分析的或逻辑的理解相反的,对事物本性的一种

直觉洞见。”它包含着一种全新的立场。一种观照这个宇宙的全新方式。禅师们所强调的并

非是指导和说教,以见人本性,而见万物本性,脱离生死轮回方成佛。

《禅宗》又着重指出禅师的方法是使求悟者离开这个悟字:“一僧向赵州求教,……请他解

释什么是禅。赵州问:‘吃粥了也未?’僧回答:‘吃粥也。’赵州便说:‘洗钵盂去。’

据说,那僧听了此话,便恍然大悟禅的真理。”

对于想识得一切的意欲,禅师们以诉诸平常事物的方法而指涉了一切。在表面上看来毫不相

干地方,他们显示了万物的融通无碍。《禅宗》描述了悟的主要特征,非理性,即意志非逻

辑的跃迁;直觉的洞见,亦即奥秘微妙的知识;信实性,即亲身体知的终极性;肯定性,即

对一切事物的接受;超越感,即消解自我感而化入整体感中;非人格性的品质,没有任何爱

或“精神性”的感觉;奋扬感,即生命解除束缚而独立的满足;瞬间性,一种突如其来的体

验,一种“从新的角度观察”的当下认识。

在“禅的实际开导方法”中,讨论了如何才能达到对事物绝对“禅宗”合一的认识。要完全

评价这些方法,即便是概略性的,也需要依靠详尽的解释和大量的例证才行,但此处不妨揭

示一二。禅有时利用悖谬法,不过是用具体的比喻,而不是用抽象的概念。另一种方法是力

图使人意识到真理不能用通常的肯定和否定的逻辑,这就是“超越对立”的方法。第三个方

法是矛盾否定,即否定业已认定或似乎认定的东西。

《禅宗》中“禅的无心之说”,考察了禅宗的基本原理,尤其是有关慧能的教说。这里

强调了无心、无意识,以积极的、非推理性的、直观洞察揭示其基本内容。如果人避免有意

识造成的知性式理解,并投入日常活动,那么就为顿悟作好了准备。

《禅宗》还认为禅与实用主义不同,实用主义强调思想的实际有效性,而禅宗却强调无目的

性或“摆脱目的论”。铃木把禅描绘为生活,这完全符合禅的非知性主义,盖禅包含着人生

各方面活动的意义。但禅并不像对行动者的见识那样去关心行动的性质或方向,它强

调的是“知见”。同存在主义一样,禅认识到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并揭示出联结表面对立的可

能性;与存在不同的是,禅不包含有任何绝对的对立,从而也不承担任何“无法担负的

责任”,或面对行动的必要性产生厌恶之感。对有限与无限、个人与他人的分裂,乃知性分

析的后果,假设个体性的观念为整体性的观念所取代,那么就不再存在陷入深渊的恐惧了

。

另外在对禅与日本文化的讨论中,禅宗还揭示了水墨画(以墨在宣纸上勾勒轮廓,不假修饰)

、剑术和茶道对禅教是怎么表达的。

弘扬禅学饮誉世界

铃木大拙的《禅宗》是具有世界性声望的大部头著作,该书在禅学方面的贡献受到全世界

的重

视,在那些致力于弘扬禅学的学者及其著作中,无人能出铃木大拙和其《禅宗》之右。《禅

宗》一书凝结了中日禅学文化的精华,它对评价东方宗教和哲学带来不可估量的贡献。它描

写了人生的意义及东西方智慧的精华。铃木大拙在书中为人类与世界的前途指出了一条充满

希望与幸福的道路。同时,此书还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讨,也可窥见东西方文化的碰

撞与交流。

同类推荐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中华句典3

    中华句典3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
  • 中华句典2

    中华句典2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热门推荐
  • 大象巴巴故事全集

    大象巴巴故事全集

    巴巴是一头聪明的小象,生活在美丽大森林里。有一天,他的妈妈被可恶的猎人打死了,巴巴只好只身逃走。他来到了大城市,在那里,他碰到了好心的老妇人,老妇人给巴巴买了新衣服,还送给他一辆汽车。后来巴巴娶了自己的表妹,还被加冕为大象国王,进行了一系列的冒险。为了使大象国的孩子们得到礼物,巴巴独自去找圣诞老人,在这个过程中,巴巴又经历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翻开此书,你将与巴巴一起步入天马行空的王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讲述了明朝(1368-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 神墓传说

    神墓传说

    《乾河图集》藏有八处宝藏,传说是轩辕帝,炎帝,纣王,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宋太祖等人的宝阁……每一个宝阁都藏有万千秘密……
  • 宅女的疯狂爱情记

    宅女的疯狂爱情记

    十年之前,乖乖女跟问题少年彼此相爱,却不会经营初恋,因而惨败收场。十年之后,大龄剩女跟高富帅再一次邂逅,摩擦出灿烂的火花。一别十年,却依旧还是当初,深爱着彼此!十年之前,我们彼此相爱,却惨败收场;十年之后,我们再次相爱,一定要弥补这空白的岁月,加倍、加倍地深爱彼此。
  • 仙府道途

    仙府道途

    破剑烂宝,原石废料,有多少要多少!在仙府里,这些都可以转化成昂贵的炼器材料。
  • 红楼喜迎春

    红楼喜迎春

    嫡母疼爱,哥哥关照做庶女一样可以混的风生水起穿越成迎春,在大宅门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爱上你吃定你

    爱上你吃定你

    她与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在他们的订婚宴上成了落跑新娘。她在最狼狈的时候遇见他,情愫慢慢滋生,却发现爱是一场阴谋。爱与不爱,何去何从,她,究竟情归何处?
  • 视觉盛宴考智商(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视觉盛宴考智商(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人脉掌控术

    人脉掌控术

    最简单,最神奇,最有效,最实用,全世界高端人士都在用的人脉圣经。练就瞬间攻心术,成为社交中的王者。爬山,要懂山性;游泳,要懂水性;做人,就要懂人性。只有掌握厂他人心理运行的轨迹,才能轻松走进他人内心。打造自己的入脉关系网。神奇的心理术,我们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