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问家钱钟书先生的称赞也像他的《围城》一样充满智慧的创意,给人以新鲜而受用的感觉。有一年冬天他访问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文学教授座谈会上即席作了《诗可以怨》的演讲。开场白是:到日本来讲学,是很大胆的举动,就算一个中国学者来讲他的本国学问,他虽然不必通身是胆,也得有斗大的胆。理由很明白简单,日本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认的;通晓日语的中国学者也满心钦佩和虚心采用你们的成果,深知要讲一些值得向各位介绍的新鲜东西,实在不是轻易的事。我是日语的文盲,面对着贵国汉学或支那学的丰富宝库,就像一个既不懂号码锁又没有开撬工具的穷光棍,瞧着大保险箱,只好眼睁睁地发愣。但是,盲目无知往往是勇气的源泉。意大利有一句嘲笑人的俗语说:“他发明了雨伞。”据说有一个穷乡僻壤的土包子,一天在路上走,忽然下起小雨来了,他凑巧拿着一根棒和一方布,人急智生,把棒撑了布,遮住头顶,居然到家没有淋得像落汤鸡。他自我欣赏之余,也觉得对人类作出了贡献,应该公之于世。他风闻城里有一个发明专利局,就兴冲冲拿着棒连布,赶进城去,到那局里报告和表演他的新发明。局里的职员听他说明来意,哈哈大笑,拿出一把雨伞来,让他看个仔细。我今天就仿佛是那个上专利局的乡下佬,孤陋寡闻,没见识过雨伞。不过在找不到屋檐下去躲雨的时候,棒撑着布也不失为应急的一种有效方法。
钱钟书先生在这里先讲对日本的汉学研究不敢等闲视之,即使是中国专家在日本讲中国学问,也要对听众的水平作最充分的估计。后段讲自己不通晓日语,除了有勇气之外,没什么资本。钱先生正是以这种有意识的自嘲式的赞扬,使在座的所有日本听众既感动又受用。
5.赞美别人要恰到好处
人们喜欢赞美,但这赞美却必须是恰如其分的,信马由疆、天花乱坠的赞美,很可能让人觉得你是在讽刺他。赞美不适度,说话很难有成果。
在人类的天性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喜欢,希望能在别人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在人身上,值得赞扬的地方的确很多。且不说优秀的、杰出的人物身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即使是普通人身上,也有许多优秀品质、优良品格值得我们去赞美。因此,在日常交往中,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恰到好处地赞扬别人,不仅能起到鼓舞他人的作用,而且也能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然而,赞扬别人,既要有诚意,更要讲究口才与方法:
一、审时度势,因人制宜
赞扬别人的方法很多,可以面对面地直接赞扬,也可以在公众场合对某个人或某些人进行赞扬,还可以在背后赞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使赞扬的效果更好,这就需要赞扬者抓住一定的时机,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赞扬不仅要因人而异,因场合而异,还要考虑不同的时机。如当你发现事物和人有值得赞美的品格的苗头时,应当立即抓住这个时机,给予赞美对象以美好的鼓励;如人的优点和美好的事物已完全体现,那么你就必须给予对象以全面肯定和充分赞扬。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赞美语,不仅能克服人通常的毛病,而且能给人一种实在感和具体感。
二、实事求是,措辞适当
实事求是是指赞扬应以事实为依据,这是赞扬与“阿谀奉承”的本质区别。“阿谀奉承”是出自主观的愿望,是为了一己之私,有着明显的巴结奉迎的目的,即俗话所说的“拍马屁”。而真诚的赞扬应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旨在使人快乐,与人进行感情的沟通。此外,真诚的赞扬除了要以事实为依据外,措辞也要适当。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不要夸张;二是不要过分。
不要夸张,就是说赞扬话应该朴实、自然,不要有任何修饰的成分,不要夸大其词。
不要过分,指的是赞扬话要适度,有的话赞扬一次两次,一句两句就足以使对方欢乐,而如果一句赞扬话说过多次或者对某个人堆上许多溢美之词,那么对方会认为自己不配,或者会怀疑你的动机不纯。
三、热诚具体,深入细致
日常交往中经常可听到这样的赞美词:“你这个人真好”,“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等等。究竟好在哪些方面,好到什么程度,好的原因又何在,不得而知。这种赞美语显得很空洞,别人以为你不过是在客气,在敷衍。
所以,赞美语应尽可能做到热诚具体、深入细致。比如赞扬一个人穿的衣服漂亮,你不妨说:“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很合身,颜色鲜艳,人显得精神多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伦·H·克林纳德认为,正确的赞美方法是把赞美的内容具体化,其中需要明确三个基本因素:你喜欢的具体行为;这种行为对你的帮助;你对这种帮助的结果有良好感受。有了这三个基本因素,赞美语才不至于笼统空泛,才能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四、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在赞美语的运用上,如能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往往能使人喜出望外,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如能注意观察他人,并对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优点、美德加以及时赞扬,往往比赞扬那些人所共知的优点效果更好。如一位着名科学家、着名演员或着名作家,或在某些方面有较突出成就的普通人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颇有建树,而对他们在各自领域里所取得的成绩的赞美声也就会不绝于耳。那么,我们不妨另辟蹊径,如赞扬他们和谐的家庭生活,他们漂亮的衣着打扮,他们亲切的微笑,以及优秀的品格等等,这样肯定会使他们喜悦倍增。
五、“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图。因此,最有实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此外,赞美并不一定总用一些固定的词语,见人便说“好……”。有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我们目睹一个经常赞扬子女的母亲是如何创造出一个完满快乐的家庭、一个经常赞扬学生的老师是如何使一个班集体团结友爱天天向上、一个经常赞扬下属的领导者是如何把他的机构管理成和谐向上的集体时,我们也许就会由衷地接受和学会人际间充满真诚和善意的赞美。
六、通过第三者传达对下属的表扬
当上司直接赞美下属时,对方极可能以为那是一种口是心非的应酬话、恭维话,目的只在于安慰其属下罢了。
然而,赞美若是透过第三者的传达,效果便截然不同了。此时,当事者必认为那是认真的赞美,毫无虚伪,于是真诚地接受,为之感激不已。
七、大会表扬,刺激鼓励
对于有成就、贡献突出的下属,应当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进行表扬,这是许多领导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激励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激励方式虽然简单,但它产生的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与社会的承认。上司在特定场合对他的表扬,便是对他热情的关注、慷慨的赞许和由衷的承认。这种关注、承认,必然会使他产生感激不尽的心理效应,乃至视你为知己,更加忠心地报效于你。同时,这种表扬,能够激发其他下属的上进之心,从而努力进取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有的上司、领导者一味追求效益,忽略了对贡献突出者心理的了解。只知道用人,而不知道去激励下属、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久而久之,一些有能力、对公司做出非凡业绩的员工,就会产生“上司只会利用自己”的思想,在感情上疏离公司,进而工作热情逐渐消沉,甚至自行辞职,“跳槽”出去另谋其主。
管理者绝对不能忽视对员工、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独当一面的员工对公司的感情的培养。如果要笼络住他们,就要在他们取得一些成绩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在比较大的场合上进行表扬、鼓励。
大会表扬的魅力是巨大的,因为它公开承认和肯定了下属的价值。既能对受表扬的人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又会对其他员工产生推动作用。
6.好话并不是“马屁”
说好话与“拍马屁”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在心态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拍马屁可以信口开河、言不由衷,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主;而说好话赞赏他人则是发自于内心,真诚的,所以赞赏才要适度,恰到好处。
美国着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斯曼,捐赠巨款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为了承接这批建筑物内座椅的订单,许多制造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是,找伊斯曼谈的商人们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一无所获。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前去会见伊斯曼,希望能够得到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
亚当森被引进伊斯曼的办公室后,看见伊斯曼正埋头于桌子上的一堆文件,于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起这间办公室来。
过了一会儿,伊斯曼抬起头来,发现了亚当森,便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这时,亚当森没有谈生意,而是说:“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您的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
伊斯曼回答说:“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记了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
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说:“我想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意大利橡木的质地不是这样的。”
“是的。”伊斯曼高兴地站起身来回答说,“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装饰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
伊斯曼心绪极好,便带着亚当森仔细地参观起办公室来了,把办公室的所有的装饰一件一件地向亚当森作介绍,从木质谈到比例,又从比例谈到颜色,从手艺谈到价格,然后又详细介绍了他的设计经过。这个时候,亚当森微笑着聆听,饶有兴趣。
直到亚当森告别的时候,俩人都未谈及生意。你想,这笔生意落到谁的手里了,是亚当森还是亚当森的竞争者?
亚当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订单,而且和伊斯曼结下了终生的友谊。为什么伊斯曼把这笔大生意给了亚当森?这与亚当森的口才十分有关。如果他一进办公室就谈生意,十有八九会被赶出来。
亚当森成功的诀窍是什么?说来很简单,就是他了解谈话的对象。他从伊斯曼的经历入手,赞扬他取得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把他视为知己,这笔生意当然非亚当森莫属了。
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赞赏与拍马屁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赞赏是发自内心的对对方的某种长处的肯定,而拍马屁则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虚伪地吹捧。是诚恳的称赞还是虚伪的拍马屁,对方一听就清楚。
总之,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之中都有他们各不相同的“成就”——他们最为得意之处,我们只要及时发现它们,并加以诚恳的赞扬,定能大大加深双方的“知心度”,使我们与对方迅速“亲热”起来。
7.学会撒善意的谎
有些时候,说出事实很容易伤害他人,这时我们要学会运用善意的谎言。我们并不是鼓励你说谎,而是有时候善意的谎言确实比事实更有助于事情的发展。
在特定的情况下,善意的谎言同样美丽,因为它源于我们的善良和友好。
美国人霍特一生耿直,憎恶在人际交往中有任何作假。为此,他在50年生命旅途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终于有所顿悟,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心交谈的人,连妻子和儿女也离他远去。霍特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日记上,念给自己听,霍特这样说道:“我到今天才相信,人与人相处没有绝对的诚实。有时候,适当的假话和假象更能促进友谊和爱情。”
霍特是人类交际上的一个缩影。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但发现坦诚会使人在许多时候碰得头破血流。坦诚有时会让人们的关系僵硬化,相反,善意的谎言却能滋润人们的关系,甚至还可以搭救性命。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一天我们正在一起吃晚饭,他的电话突然响了,原来是值班医生说刚刚送进一个重病人。我的医生朋友二话没说,放下筷子就跑了出去,我也随他一同赶到医院。
来到医院,见到伤者吓了我一跳,原来伤者膝盖以下几乎体无完肤,且全身是血,发出令人惊恐的喊叫声。他的意识模糊、眼神呆滞,好像快要死了,我见到他的样子,觉得救治的希望很小,我想:“这个人还能救得活吗?”不料我的这位医生朋友这时打了他一巴掌,大声喝道:“坚强一点!这一点伤算得了什么!我马上就会把你治好的,你一定要撑下去。”
医护人员立即将伤者抬到了手术室,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我的朋友从手术室走了出来。我便问他:“你见到伤者时,你真的以为这样的伤算不了什么吗?”他说:“当时我心中的第一个念头是‘糟了,他恐怕是没救了’,因为大量出血,腰也扭断了。”“那么你不是在说谎吗?”“是啊,医生是不应该说谎的,但有时却不得不如此,我也感到很为难。”我的朋友接着告诉我,“我认为圆谎是成为名医的条件之一,像刚才的情形,如果我老实说‘哇,这么重的伤,一定没有救了’,他大概会当场就死去。话又说回来,这也是为了伤者好,所以医生为了治患者的病不得不说谎。”第二天,我打电话向他询问伤者的情形,幸运的是伤者逃过了死亡的一关。如果按常理看医生的说谎,显然委屈了医生,在特定的情况下,说谎反而于事有益。
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称自己从来不说谎,这句话本身就一定是谎话,当我们得知亲人病重,当我们获知朋友遭难,我们就时常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形完全不符的谎话。从这个意义上看,世界上没有不说谎的人。许多谎话在形式上与人际间真诚相处的原则不相一致,但在本质上却吻合于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人都希望猜测中的坏消息最终是假的。为了人们许多合理的愿望暂时不至于落空,谎言就开始发挥作用。
真正能说好假话并不比说真话容易,首先我们应消除对谎言的偏见和罪恶感,这样我们才能把善意的谎言说好。说善意的谎言有二条规则:
其一,善意的谎言是无法真实时的一种真实。当我们无法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时,我们就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当一位女友穿着新买的时装,问我们是否漂亮,而我们觉得实在难看时,我们便开始用模糊的语言,回答说:“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善意的谎言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