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3500000027

第27章 靠伯乐——做千里马昂天啸(3)

“你好糊涂!我自关中出发以来,沿途至少也有十几员将士逃走,丞相并不去追,为何单去追一个无名小卒韩信?这明明是在此骗我了。”

“别人逃去一万个,也无关紧要。唯这位韩信,乃是天下第一位人才,举世无双!怎好让他走。大王如愿久留汉中,那倒用不着他;若还想夺得天下,除了韩信,无人能出其右。”萧何说。

汉王听完萧何这一番话,失惊道:“韩信真有这样的大才么?你既如此看重此人,我不妨用他为将。”

萧何摇摇头说:“这样仍留不住他。”

“那末,”汉王下决心说,“我用他为大将,他肯留吗?”

萧何一听此言,高兴地连连鼓掌,忍不住声说了几个“好”字。

汉王也十分兴奋,对萧何说:“丞相可将韩信召来,我命他为大将便是。”

萧何连说:“不行!大王既想用这位韩信,怎么能随便召入呢?拜大将须要斋戒沐浴,筑坛授印,敬谨从事。”

汉王听了大笑道:“丞相说得有理,就按你的意思办,速去准备吧。”

没用几天,萧何早把拜将坛筑好了,汉王选择了个良辰吉日,带领文武百官,来至坛前,徐步而上。只见坛前悬着大旗,迎风招展,四面列着戈矛,肃静无哗。一轮红日光照将坛,真是旌旗耀武,甲杖生威,心中格外高兴。

丞相萧何已将符印斧钺,呈与汉王刘邦。坛下一班金盔铁甲的将官,都在翘首伫望,不知这颗斗大的金印,究竟属于何人。只见萧何代汉王命,高声喊道:“谨请大将军登坛行礼!”当下陡然闪出一人,从容步上将坛。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韩信。

一个不出名的小官,如今一下子拜为大将,众人岂能不惊?偏汉王刘邦、丞相萧何却是那么毕恭毕敬,大家更感莫名其妙。后来,韩信果然未令汉王失望,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汉战争中,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伐燕收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天下,官到淮阴侯。

【评议】

从韩信的个人命运来说,没有萧何,他可能只是一名无名小卒,也许一生难以成就大事,过着碌碌无为的生活,更不要说以后光宗耀祖成为淮阴侯。

从汉家天下来说,如果没有萧何的荐贤于汉王,楚汉相争谁胜谁负无以知晓,天下姓刘姓项无人能知?

从古代官场而言,在乱世之中,没有伯乐的力荐,就是再有军事才能也难以成为大将号令三军。当然,刘邦是个明主,与萧何的臣子关系也非同一般,如果刘邦是一位不甚通情达礼的主子,如项羽自以为是,韩信也难有大发展,就是伯乐萧何再有“敬业”精神,但刘邦不买他的账,恐怕韩信要想施展雄才大略也会功亏一篑。

5.跟对人,站准队——苏威弃官择主施抱负

一个人在封建官场能否飞黄腾达,长居官位不倒,关键的东西不仅仅是才能,也不仅仅是机遇,而是是否跟对了人,站准了队。因为主子永远掌握着下级的生杀大权!主子的得势直接影响着下级的命运!所以好主子能让下级充分展示才能、获得机遇,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也就不在话下。坏主子只会阻碍下级的发展,轻者贬为庶民,或流放;重者掉脑袋,灭九族。

【事典】

苏威出身名门,饱读诗书,少有盛名,被北周大冢宰、皇叔宇文护招为女婿后步入政坛,平步青云。被封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怀道县公,又按三司级别给他配备了仪仗,给了他很高的待遇。但是,所有的这些赐封,他都以身体有病为由,全部推辞不受。

苏威一直有官不做,有爵不就,而是隐居山林,以吟诗作画、讽议时事为乐。但他并不是一个甘于清贫的隐士,而是在择明主,待机而动。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大丞相杨坚图谋大业,正在四方招揽人才,心腹干将高颎多次向杨坚推荐苏威,称赞苏威是个贤德之人,杨坚也早有耳闻,于是私下召见苏威。二人一见如故,交谈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苏威觉得找到了明主,心情十分舒畅,就在杨坚府内住了下来。一个多月后,杨坚、高颎等人将准备代周立隋的事情告诉他,使他觉得左右为难。一方面,跟着杨坚,能干一番大事业,享受荣华富贵不说,还能名垂青史,这是所有的人都梦寐以求的;另一方面,他毕竟是宇文家族的女婿,北周皇帝待他不薄。他是一个十分注重名节的人,考虑到直接参与这样的行动,恐怕会遭受他人的唾骂,有损自己忠义孝顺的名节,于是他就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从杨坚府中不辞而别,悄悄跑回家躲了起来。高颎了解苏威的心情,还以为是礼仪不周得罪了他,要求杨坚把他追回来。毕竟杨坚见识超人一筹,他看穿了苏威的心思,对高颎说:“这是他不愿涉及废周立隋的事情,想置身其外,暂时由他去吧!待事成之后再召他回来不迟。”

公元581年,杨坚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征召苏威为太子少保,并追赠他父亲苏绰为邳国公,接着,又让苏威兼领门下省纳言、民部尚书的职务,官居宰相之位。因为有前面的事情,苏威心里一直不踏实,不知道杨坚对自己的态度究竟如何?于是以退为进,上表杨坚,称自己未立寸功,不应担当如此多的重要职位。杨坚为了让他安心,特下诏褒扬他一番:“都说船大就要多运载东西,好马就要跑更多的路。以爱卿的才识和能力,完全可以多担任些职务,你又何必推辞呢?”吃了这颗定心丸,苏威才走马上任,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

良臣遇明君,终于可以干一番事业了。苏威还记得小时候,常听父辈们谈论用加重老百姓的赋税来弥补国家财力的不足。父亲对此忧心忡忡,曾感叹道:“如今实行的重税之法,就像绷紧了弦的弓,不是太平盛世的办法;后世治理国家的人,不知有谁能够改用轻徭薄赋之法,让老百姓有休养生息的机会。”苏威一直记得父亲的这段话,并且每每把实现父亲的愿望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他为官施政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向杨坚奏请减轻百姓的租赋徭役,一切务必从轻,好让久经战乱的老百姓有一段喘息的时间,从而稳定局势。杨坚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除去一切苛政。这一次,苏威以自己的才能赢得了杨坚的信赖,得以与高颎共掌朝政。而苏威也不负所托,尽心尽力地为杨坚服务。

一次,苏威看到宫中挂帐幔的钩居然是用白银做的,立即用严肃的口吻向杨坚陈述节俭之美的宏论,令杨坚肃然起敬,马上下令将宫中一切奢华的布置装饰,全部撤换或毁掉。在一次君臣之间的闲谈中,苏威对杨坚说:“臣的母亲常告诫臣,只要读好孝经一书,便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杨坚也点头称是。学好以忠孝为本的孝经,当然是皇帝所希望的。杨坚明白,这实际上是苏威变相地向自己表示忠心,于是更加信任他。杨坚曾因发怒要杀一人,苏威知道后进行劝谏,也许是杨坚真的气昏了头,根本就听不进去,还要亲自出马杀了那人才解恨。苏威看到没有办法,只得用身体挡着杨坚的去路,杨坚想绕开苏威出去,可苏威也犯了牛脾气,始终挡住他,杨坚只好拂袖退回去。过了一会儿,杨坚召见苏威,感谢他刚才的忠义之举,并对他说:“爱卿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不顾自身的安危,冒死劝谏君王,能有你这样的贤臣,我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不久又任命他兼任大理寺卿、京兆尹、御史大夫。

苏威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了。这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治书御史梁毗上表弹劾苏威,说他贪图官位,一人身兼数职也不嫌多,丝毫没有推荐贤能之士代替他某些职位的意思。杨坚回答道:“苏威日夜操劳,有治理国家的抱负,在他的职位上,各种工作都做得很好。虽然他在推举贤才方面有缺点,但又何必如此激烈地弹劾他呢?”又看着苏威说,“才能用得上的时候就尽力施展,用不上的时候就深藏不露,只有你和我才能做到这一点啊!”然后又对在朝的各位大臣说:“苏威若不遇上我,他的主张就没有机会实施;我如果没有得到苏威,又怎么能够管理好国家呢?在口才论辩上,杨素举世无双。但若论通古知今,吸收古人的经验帮助我完成大业,没有人能够与苏威匹敌。苏威如果处于乱世,就会做‘商山四皓’那样的隐士,哪里会轻易出来做官呢!”一席话,表明了杨坚对苏威的信任,也道出了对苏威的希望——尽力治理好国家。

经过几年的努力,隋朝已天下太平,万物丰盛,呈现一派盛世之象。这期间,苏威出任过刑部尚书、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与尚书左仆射高颎一起革新政治,重订典章制度。苏威做的最有影响的事情就是主持修订刑律。鉴于北周“刑政苛酷,群心崩溃”的教训,开皇三年,杨坚令高颎、苏威、牛弘等人重新修定刑律。苏威等人参照魏晋、北齐和南梁各朝的旧律,以宽简为原则,汲取其精华,删除某些严刑酷法,经过一年的时间,制定出了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的《刑律》。由于苏威熟悉前代各朝的法律制度,因此,整个《刑律》的体例、章节、条文,几乎都出自于他之手。所以说,《刑律》的制定与颁布,苏威的贡献最大。开皇九年,苏威官拜尚书右仆射,正式升为宰相。

就在他升任宰相不久,母亲却因病去世了。苏威自幼丧父,母子相依为命,感情笃厚,母亲就是他的精神支柱。母亲的去世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他茶饭不思,日夜为母亲守孝,以至于骨瘦如柴,满身是疮,面目全非。杨坚听说后也很心痛,下诏劝解他:“爱卿你是大德之人,母子情深,行大孝之礼,原本无可厚非。但必须有所节制,为国家爱惜身体。朕与你之间,无论是作为君王还是作为父辈,你都应该听我的话,这才是大孝之道。”不久,杨坚下诏让他回京复职,虽然他一再推辞,最终还是皇命难违。第二年,杨坚出巡并州,诏他协助高颎主持朝政。

【评议】

贤君门下必有名将。苏威能一展抱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颎这位伯乐的推荐,同时,他自己也善于观察时事,跟准了人,站准了队,弃北周宇文氏跟随了隋朝杨坚。

可见,在人生当中,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与上司有很大的关系,跟随有美德的上司,可以顺利晋升加薪,若倒霉运跟随有恶行的上司,则前途渺茫,甚至连饭碗都保不住,故人生要想前程似锦,就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上司。

同类推荐
  • 历代帝王之死

    历代帝王之死

    许多皇帝之死尽管死因不明,成为历史悬案,但诸多蛛丝马迹,也有迹可寻,归根结底,仍是与最高权力息息相关。一切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最美好的情感,都在权力支配下烟消云散。许多帝王死状之惨,至今读来犹觉不寒而栗……
  •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他,非是穿越男但他,是穿越男之后他是小地主,他是名将之兄长看他如何在门阀偏见,士族垄断的东汉末年渐长渐强没有王霸之气没有显赫之名只有严酷的冷兵器社会他不是一开始便是社会的中心又如何从“看客”变成主角的呢且看他如何书写这部悄然改变的史书。
  •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本书精选了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50场人性游戏,本着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的原则,尝试从人性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希望您在享受妙趣横生的故事的同时,能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战火纷飞的武乡

    战火纷飞的武乡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武乡民众一道,在武乡这片土地上,团结合作、共同抗敌,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武乡的山山岭岭上都有过激烈的战斗,沟沟洼洼里都有着烈士的忠骨。该书主要收集整理了发生在我县境内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以展示武乡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出红色江山的光荣历史。
热门推荐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
  • 皇后你别太嚣张

    皇后你别太嚣张

    “谢静然!给朕醒过来!”“别闹!吵死了!”谢静然不耐烦挥挥手,谁啊?才刚刚睡着就要吵醒自己,找死吗?谁知巴掌挥出去,却只听到一声好清亮的声音,似乎是打到谁的脸上……嗯?谢静然霍然睁开眼,正撞见一双牛眼大的眸子,不由尖声大叫:“鬼啊!”然后腿上丝毫没有犹豫,一下子就发挥了她身为跆拳道黑道高手的本领,将那双牛眼的主人直接踹到地上,发出好大“砰……
  • 凤鸾嫡妃

    凤鸾嫡妃

    被奸人所害,徒步他乡,辗转反侧,再度归来,天下,唯我独尊……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成大事必备的非常手段

    成大事必备的非常手段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无非是机遇时势,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自身的修养、学识、能力、阅历、性格等。在内在因素中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又取决于内在困素的其他方面,也就是说内在因素的其他方面决定了这种方法,而这种与外界沟通交往的方法又是一个人内在因素的体现。其实,这种方法就是;做人办事的手段、方法对了,自然办事效率就高了,事也办得顺利了。
  • 画坛大隐李琼久

    画坛大隐李琼久

    中国画史自隋、唐至宋、元,历代大师巨擘辈出,到明、清却每况愈下。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批判自审中,苦苦探索、寻找出路,创新浪潮袭来,终于为中国画的复兴带来历史机遇,但“穷途末路论”、“笔墨等于零论”等的出炉,又似乎宣告了中国画百年改革的失败。然而请记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单薄而巨大的身影从蜀地走来,以他的奇才演绎的峨眉神话,一夜间震动了巴山蜀水,尔后名震京师,享誉大江南北,以他的杰出才华表明了中国画生生不息,与时俱新,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样一个事实,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