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3200000002

第2章

5月,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贴出“征友启事”。“启事”是八裁湘纸油印的,有几百字,古典文体,用兰亭帖体书写,大意为征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原文有句云:“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罗章龙见启事后,去信愿相交。据罗章龙《回忆新民学会》说:“信从邮局发出后的三、四天,我得到了毛泽东的回信。这才知道,二十八画生就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三字繁体的笔画,加起来共是二十八画。毛泽东同志在信里引用了《庄子》上的两句话:‘空谷足音,跫然色喜。’意思是说,发出的‘启事’得到了回音,心里很高兴。信里约好星期日上午到定王台湖南省立图书馆见面,来时手持报纸为记。他对这个图书馆非常熟悉,曾经在这里自学了五、六个月。我得到信后,便将这事给同班一个姓陈的同学讲了。他问我们是否彼此熟悉?我说不认识,他表示愿意陪我一道去。当时毛泽东同志站在走廊上,见到我们后,便走到院子门口对我们说,到里面谈谈。我们在院子里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坐在石头上。这时,陈同学就到阅览室看书去了。院子里没有别人,我们上午9时开始,直到图书馆12点休息,整整谈了3个多小时。内容涉及很广,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以至宇宙人生等等,而对于治学方针与方法,新旧文学与史学的评价等,谈论得更多。谈到音韵改革问题,主张以曲韵代诗韵,以新的文学艺术代替‘高文典册,与宫廷文学。在旧文学著作中,他对《离骚》很感兴趣,主张对《离骚》赋予新评价。分手时,他对我说:我们谈得很好,愿结管鲍之谊,以后要常见面。”以后,每逢周末,毛泽东与罗章龙相约晤谈,屈原的故居(玉笋山)、贾太傅祠、岳麓山上的崇德寺(唐朝诗人杜甫流浪时曾在此寺住过),长沙的飞虎营(南宋词人辛弃疾在长沙练兵的地方),以及王夫之的家乡等地,他们也都一同去访问过。

[附注]“愿嘤鸣以求友”,见《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敢步将伯之呼”,见《诗经·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庄子》,又称《南华经》,战国楚人庄周(约前369—前286)所作。今存32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庄子》有丰富的哲理,文章有谲奇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也有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具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度。

“管鲍之谊”,管,管仲,鲍,鲍叔牙,他们都是春秋前期齐国的大夫。管仲未得志时,鲍叔牙常给以资助。

毛泽东给一位朋友写信,信中说:“孟轲好辩,不得谓之佞;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不得谓之佞也。”“苏张纵横,其舌未淑也,离朱巧察,其目不眯也。”他说,“夫古今门户之争,在政有君子小人,清流浊流之分,在学有汉氏、宋氏、程、朱、陆、王之异。政无论矣,学亦多讥,主奴出入,各植徽桓,招引朋徒,相啮轧不休。”

[附注]“孟轲好辩”,见《孟子·滕文公下》:“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苏张纵横”,苏张。苏秦。张仪,战国后期著名的纵横家。

“离朱巧察”,见《慎予》:“离朱之明,察秋毫之末予百步之外。”

8月,毛泽东在准备从长沙回家省亲前,给萧子升写信。内称:“今夫人者万类之灵,发声以为言,言而后抟其类以为群。夫言以灵而发,群以言而抟。然则言也者,顾不贵欤!尝诵程子之箴,阅曾公之书,上溯周公孔子之训,若日唯口兴戎,讷言敏行,载在方册,播之千祀。今者子升以默默示我准则,合乎圣贤之旨,敢不拜嘉!虽然,仆则思之,天地道藏之邃窎,今古义蕴之奥窔,或蕃变而错综,或散乱而隐约,其为事无域,而人生有程,人获一珠,家藏半璧,欲不互质参观,安由博证而广识哉?夫所谓言以招愆者,此其似矣!虽然,言不能因愆而废,犹食不能因噎而废也。况所言者未必愆,即愆矣,亦哲人之细事。基督以言而磔,龙、比以言而诛,自彼视之,曾不以愆而废,鲁阳殷浩,垂誉于士林,及一缨世故,莫不应时持减。”

9月6日,毛泽东写信给萧子升,谈论治学。内称:“读《中庸》,日博学之。朱子补《大学》,曰:即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至乎其极。表里精粗无不到,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其上孔子之言,谓博学于文,孟子曰博学而详说,窃以为是天经地义,学者之所宜遵循。”“昔人有言,欲通一经,早通群经。今欲通国学,亦早通其常识耳。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如是之书,曾氏‘杂钞’其庶几焉。是书上自隆古,下迄清代,尽抡四部精要。为之之法,如《吕刑》一篇出自,吾读此篇而及于,乃加详究焉出于者若干篇,吾遂及于全体矣。他经亦然。《伯夷列传》一篇出于《史记》,吾读此篇而及于《史记》,加详究焉出于《史记》者若干篇,吾遂及于《史记》之全体矣。他史亦然。出于‘子’者,自一‘子’至他‘子’。出于‘集’者,自一‘集’至他‘集’。于是而国学常识罗于胸中矣。此其大略也。”

[附注]“朱子补《大学》”,指朱熹补“释格物致知之义”一段。信中所引,原文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博学于文”,见《论语·颜渊》。

“博学而详说”,见《孟子·离娄下》。

在同一封信中,毛泽东还评论了王安石,说:“王安石,欲行其意而托于古,注《周礼》,作《字说》,其文章亦傲睨汉唐,如此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

[附注]《周礼》。又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经典之一,搜集周朝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思想,增删排比而成的汇编。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人。宋熙宁二年(1069年),提出“变风俗,立法度”。《字说》是他写的一部文字学著作。

11月9日,毛泽东写信给黎锦熙。信中写道:“元凯臣舜,服善也;扬刘臣莽,附势也。辨夫今之为舜欤抑莽欤者,则所以自处明矣!”又写道:“昔朱子谓:‘不能使船者嫌溪曲。’弟诚不能为古人所为,宜为其所讥,然亦有‘幽谷乔木,之训。”

[附注]“元凯臣舜”,事见《史记·五帝本纪》。

“扬刘臣莽”,扬,指扬雄;刘,指刘歆;莽,指王莽。

“朱子谓”句,见《朱子语类》卷八。

“幽谷乔木”,见《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又见《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人于幽谷者。”

1916年

12月19日,毛泽东自长沙写信给在北京的黎锦熙,内称:“今夏阅报,见兄《以国语易国文》一文,私意不尽谓然,拟发所见,以资商榷。又念于此道并无研究,一隅之见,自以为是者,未必果是,为此而止。今乃有进者: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合。诚以德智所寄,不外于身;智仁体也,非勇无以为用。且观自来不永寿者,未必其数之本短也,或亦其身体之弱然尔。颜子则早天矣,贾生,王佐之才,死之年才三十三耳;王勃、卢照邻或早死,或坐废。此皆有甚高之德与智,一旦身不存,德智则随之而隳矣!夫人之一生,所乐所事,夫曰实现。世界之外有本体,血肉虽死,心灵不死,不在寿命之长短,而在成功之多寡。此其言固矣。然苟身之不全,则先已不足自乐于心,本实先拔矣。反观世事,何者可欣?观卢升之集,而知其痛心之极矣。昔者圣人之自卫其生也,鱼馁肉败不食,《乡党》一篇载之详矣。孟子曰:‘知命者不立夫岩之下。有身而不能自强,不可自强而故暴弃之,此食馁败而立岩墙也,可惜孰甚焉!兄之德智美矣,惟身体健康一层,不免少缺。”

[附注]“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见《礼记·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颜子,即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学生;贾生,即西汉贾谊。

卢升之,即唐初诗人卢照邻,后人辑其文,称《幽忧子集》。

“鱼馁肉败不食”。见《论语·乡党》:“鱼馁而肉败不食。”

“知命者不立夫岩之下”,见《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1917年

4月1日,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第一节《释体育》称:“自有生民以来,智识有愚暗,无不知自卫其生者。是故西山之薇,饥极必食,井上之李,不容不咽,巢木以为居,皮兽以为衣,盏发乎天能,不知所以然也,然而未精也。有圣人者出,于是乎有礼,饭食起居皆有节度。故‘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墙堵焉’。人体之组成与群动无不同,而群动不能及人之寿,所以制其生者无节度也。人则以节度制其生,愈降于后而愈明,于是乎有体育。体育者,养生之道也。东西之所明者不一:庄子效法于庖丁,仲尼取资于射御;现今文明诸国,德为最盛,其斗剑之风播于全国;日本则有武士道,近且因吾国之绪余,造成柔术,觥觥乎可观已。”

[附注]“西山之薇”,见《史记·伯夷列传》。

“井上之李”,见《孟子·滕文公下》。

“子之燕居”句,见《论语·述而》。

“食饐而餲”句,见《论语·乡党》。

“射于矍相之圈”句,见《札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庖丁故事,见《庄子·养生主》。

在《体育之研究》第三节《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中,毛泽东写道:“三育并重,然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及其弊也,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故有颜子而短命,有贾生而早天,王勃、卢照邻,或幼伤,或坐废。此皆有甚高之德与智也,一旦身不存,德智则从之而隳矣。惟北方之强,任金革死而不厌;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习斋远跋千里之外,学击剑之术于塞北,与勇士角而胜焉。故其言曰:‘文武缺一岂道乎?’顾炎武,南人也,好居于北,不喜乘船而喜乘马。此数古人者,皆可师者也。”

[附注]“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见《史记·刺客列传》。

颜习斋(1635~1704),即颜元,清初学者,主张“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与弟子李塨的学说合称。颜李学派。

李刚主(1659—1733),即李塨。清初学者。

在《体育之研究》第四节《体育之效》,毛泽东写道:“动也者,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朱子主敬,陆子主静。静,静也;敬,非动也,亦静而已。老子曰‘无动为大’,释氏务求寂静。静坐之法,为朱陆之徒者咸尊之。愚拙之见,天地盖唯有动而已。”“孔子七十二而死,未闻其身体不健;释迦往来传教,死年亦高;邪苏不幸以冤死;至于摩诃末,左持经典,右执利剑,征压一世,此皆古之所谓圣人,而最大之思想家也。”

7月,毛泽东和同学萧子升、萧蔚然等外出游学,他们行至宁乡沩山密印寺,拜访了老方丈,参观了佛殿,翻阅了寺藏的各种佛经和《老子》、《庄子》等书籍,与方丈讨论了佛家的经义和理论。此后,毛泽东和萧子升又到安化县城——梅城,在梅城游览了孔圣庙、培英堂、东华阁、北宝塔等名胜古迹,观赏了祭孔用的“铜壶滴漏”(又叫铜钟滴水),并在北宝塔第七层塔壁上,用墨笔题词:“伊水拖蓝,紫云反照,铜钟滴水,梅岭寒泉。”

[附注]《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老聃的著作。又名《道德经》、《南华经》。老聃,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任周柱下史,晚年居沛(江苏沛县),躬耕授徒,后入关中。

8月23日,毛泽东自长沙写信给在北京的黎锦熙,就大本大源探讨说:“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孔孟对答弟子之问,曾不能难,愚者或震之为神奇,不知并无谬巧,惟在得一大本而已。执此以对付百纷,驾驭动静,举不能逃,而何谬巧哉!”

在谈到君子应救小人时,毛泽东说:“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体也。吾等独去,则被将益即于沉沦,自宜为一援手,开其智而蓄其德,与之共跻于圣域。彼时天下皆为圣贤,而无凡愚,可尽毁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气而吸清海之波。孔子知此义,故立太平世为鹄,而不废据乱、升平二世。大同者,吾人之鹄也。立德、立功、立言以尽力于欺世者,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人小人也。”

毛泽东信中还提到自办学校,他说办学有三忧,其中最忧是财,“家薄必不能任,既不教书,阙少一分收入,又须费用,增加一分支出,三者唯此为难,然拟学颜子之箪瓢与范公之画竹,冀可勉强支持也。”

1918年

毛泽东因足疾,在北京同仁医院医治,在床上躺了一个月,看了全部《资治通鉴》,且加批注。

1919年

7月21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临时增刊第一号上发表了《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一文。文章写道:“那时候的思想,是以孔子为中心的思想。那时候于政治上有排满的运动,有要求代议政治的运动。于学术上有废除科举、兴办学校,采取科学的运动。却于孔老爹,仍不敢说出半个‘非’字。甚且盛倡其‘学问要新道德要旧’的谬说,‘道德要旧,就是‘道德要从孔子’的变语。”文章又指出:“学术的研究,最忌演绎式的独断态度。中国什么‘师严而后道尊’,‘师说’,‘道统’,‘宗派’,都是害了‘独断态度’的大病,都是思想界的强权,不可不竭力打破。像我们反对孔子,有很多别的理由。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的。”

[附注]“师严而后道尊”,见《礼记·学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朝欧阳修《答祖择之书》:“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11月25日,湖南《大公报》发表毛泽东写的文章《恋爱问题——少年人与老年人》。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礼记》上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子不得宜其妻。’便是丢脱儿媳的恋爱问题,专以媳妇干奴隶工作的铁证。”

[附注]“子甚宜其妻”,见《礼记·内则》:“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

1920年

3月14日,毛泽东在北京写信给周世钊,在信的一开头写道:“接张君文亮的信,惊悉兄的母亲病故!这是人生一个痛苦之关。像吾等长日在外未能略尽奉养之力的人,尤其发生‘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痛!这一点我和你的境遇。算是一个样的!”接着,毛泽东详细叙述了他暂时不想出国,而想留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好处。其中,他写道:“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

[附注]“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见《诗经·小雅·蓼莪》。

4月11日,毛泽东离京去上海,途中游览天津、泰山、曲阜、南京等地。毛泽东1936年回忆此事时说:“在前往南京途中,我在曲阜下车,去看了孔子的墓。我看到了孔子的弟子濯足的那条小溪,看到了圣人幼年所住的小镇。在历史性的孔庙附近那棵有名的树,相传是孔子栽种的,我也看到了。我还在孔子的一个有名弟子颜回住过的河边停留了一下,并且看到了孟子的出生地。在这次旅行中,我登了山东的神岳泰山,冯玉祥将军曾在这里隐居,并且写了些爱国的对联。”

[附注]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回忆这次旅行是在1919年初,年代久远误记。据有材料说,他是1919年3月12日离开北京,14日即抵达上海,似乎没有时间中途下车作这次参观,游览。而1920年则是4月11日离京,5月5日方抵沪,时间尚很宽裕。

同类推荐
  • 匪事

    匪事

    战后中国,满目疮痍,一次偶然,让三个世界的男人相识,不同的经历,殊途同归。三个没落的男人,三个不同的故事,身份颠倒,场景转换,最后的子弹又射向了谁?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变革史》是一本讲述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土地制度变革的书。它立足当今中国第一热论的土地问题,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周代的“分封建制”和“不籍千亩”,北魏的“太和改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最终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
  •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人类最重要的99个考古发现

    考古本身是对真相的负责,没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没有逃避现实的揣测。当你翻开这本书,接受一个个来自远古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时,一定会感慨历史迷人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它们跨越了时空,在千万年后的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却丝毫没有阻隔感,而让距离消失的正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生命温度。
  • 大汉王朝2

    大汉王朝2

    这个帝国人文灿烂,科技发达。它发明了纸,积累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完成了农具与兵器的铁器化。中国古代传统的医、农、天、算四大学科,均在这个帝国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
热门推荐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千金为聘

    千金为聘

    前世,她穿越而来,才智过人,却失算人心,错将鱼目当珍珠,屈打而亡;再次睁眼,竟然重生在穿越的那一刻,暗暗发誓,上辈子负她害她之人,定要血债血偿!父亲伪善,卖女求荣,断你财路,毁你命根!后母虚伪,嫡妹蛮横,庶妹阴险,撕毁美人皮,送你们上绝路!渣男竟然敢求亲!好,拿起金算盘,十座玉山、百家店铺、外加千两黄金!原以为吓怕求嫁之人,却没有想到一个男人许她千金为聘,乱了,全乱套了……新书《暖妻缠身:公爵大人,请自重!》火热连载中,希望筒子们多多支持!
  •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有的,就是活着———即使在现实世界上不在了,会结识许多人,也永远活着。在记忆中流失了; 有的却历久弥新,人的一生,怎么也忘不了。本书所记,被时光带走了,就是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忘不了,经历许多事
  • 剑破九荒

    剑破九荒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大梦千秋,梦中悟道,任何武学,一梦便知,天赋普通的少年从此崛起。比武学领悟?你不行!比肉身强度?你不行!比身世背景,你更不行!神秘金珠、伟岸背影,落魄少年,他从未觉得自己是天才,但是无数天才却只仰望他的背影,而他需要做的只是酣睡一场。
  • 老师当了新娘

    老师当了新娘

    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以广大的自然界为背景,以自然界中活跃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它们之间的生活故事为叙述展开的主体,精短的构思、丰盈的想象力、诗意的叙述语言共同构成了金波短篇童话比较典型的特征,是诗意派童话的代表性作品。内中多篇作品获奖。
  • 上班赚钱下班理财大全集(超值金版)

    上班赚钱下班理财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是一部专为中国工薪阶层精心准备、量身打造的理财教案。全书从“上班赚钱”、“下班理财”两大层面进行论述。“上班赚钱”部分着重论述要以的职业精神和正确的工作态度全力以赴对从事工作,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工作,才能从工作中获得回报,在职场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同时阐明了智慧工作的准则和技巧,激励人们创造优秀的业绩,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得到老板的赏识,成功升职加薪,让职业前景更为光明。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烟花女子

    烟花女子

    烟花之地,烟花女子,沦入风尘,后面的酸楚自是无人能够体会。而从良之后的日子呢,又有谁能知晓,真的是脱离苦海,苦尽甘来吗?
  • 天才儿子PK腹黑总裁老爸

    天才儿子PK腹黑总裁老爸

    八年前:男:“我想和你做朋友?”女:“我不跟痞子做朋友,更不跟流氓来往,请你以后不要来打扰我,除非你是贵人了。”八年后:“我凭什么帮你?”男人的双脚重叠,慵懒的靠在沙发上,看着面前的女人,嘴角扬起的那抹戏虐的笑容。然后见他抬起明亮的眸子,看着面前的可人儿说:“除非,你是我的情人,我还倒可以考虑一下。”他这是在报复她,报复她十年前的那一句趾高气昂的话,他用十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将告诉她:你已不再是那个骄傲的公主。“这可是一赃公平的交易,我可没有强迫你,既然不开心,又何必答应呢。”男人的嘴角扬起令人畏惧的笑容。女人躺在白色的豪华大床上,转过美丽的脸颊。不让那个男人,看到她的眼泪。尹皓轩,这就是你所知道的真相么。那你可曾知道,当初她说出这话的时候无非是想改变年幼的你。她对这个男人,又爱又恨。爱了他八年,却因为他的凌辱、他的无情、他的冷血恨了他五年,可这五年就真得就只有恨,没有爱了么?事隔五年,再遇到他,她和他,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五年后:“妈咪,以后换小小酥保护你了。”“小小酥相信,妈咪和爸比一定会很幸福的。”“不许欺负我妈咪,就算你是爸比也不行。”那个被自己妈咪藏了四年的爸比终于出现时,他会心甘情愿的跟自己的爸比回去么?当眼看着自己的妈咪被别人欺负的时候,四岁的他就真得不知道还击么?且看,腹黑总裁老爸又该如何接天才儿子的招。天才儿子,又会如何保护自己最爱的妈咪。
  • 夜赎

    夜赎

    指间的青锋还未流淌尽最后一滴血,无边的罪恶已由九天之上洒遍人间。暮光已尽,苍穹破转,单薄的身躯在跨越荒古之后孤自问天;九世为尊,谁言审判,任由那失落的乾坤在岁月里斑驳不堪。堕落吧,像那执剑的魔主!怒吼吧,如那失道的苍天!冰冷的地狱之门,轮回早已在来时的路上止步,带着亿万人的鲜血涌尽夜里。救赎,只愿在末法来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