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8500000003

第3章 认识论总论(2)

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综合环境不同,所受影响不同,因此,人们在这一方面呈现出了千差万别,几乎很难找到各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的本性的丰富性、多样性、多面性,大多数表现在社会人的这种属性方面。自然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其基本需要受生物自然规律的支配,但也受到人们的理性的制约。但社会的人却不同,它的需求行为都受无形的思想观念形态的制约支配。这种观念形态是人类独有的东西,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的特点。

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双重特点,作为人的本质,主要体现在理性的精神内涵方面,佛教所说的“本性清净”是指人性的原本自然状态,“受染心”是指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心态性相。当然,佛教中所说的“后天习染”,不光是指今生今世的习染,而是指过去无数世的一切经验习染的遗传。但从心性的本质而言,习染仍然是“后天性”的,属于“客尘”。如果人的心性的本质有善恶的属性,就会有两种可能,即如果人心本质是善,就不会变恶,因此,也不需要净化;如果人心本质是恶 ,就不会变善,因此,净化也无能为力。如果是那样,对人的教育或者根本不需要,或者根本不起作用。但从人类的实践经验证明,对人的教育不是不需要、不起作用,而是非常需要,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可以断定,人心本质无善恶之分,属纯净空寂的无染性。

$第三节 人类面对的两种世界

一、物质世界与观念世界

一切动物面对的只有一个世界,即物质自然世界。但人类却不同,除了面对物质自然世界外,还面对着无形的精神世界——观念世界。人的物质世界,处在一定时空中,受时空限制,但观念世界虽然也受物质世界的影响,但它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凭借经验和想象力跨越时空,构建起比现实世界广阔亿万倍的观念世界体系。也就是说,人们以感官为媒介认识到的客观存在之物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人类用感官和用科学的手段扩大和延伸了的感官所把握的世界只有一个地球,但在观念中可以有十亿地球组成的三千大千世界和无数大千世界组成的无量世界。也就是说,观念中的存在,可以扩展到无限大。

但实际存在是有限的,人们认识到的存在范围比实际存在的范围更小。作为个体的每个人的认识所达到的范围,比全人类认识达到的范围又小得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无数水分子加在一起,可以汇成大海,但这大海仍然是实际存在的一个组成部分。部分永远小于全体。因此,人类认识的大海广度永远小于实际存在的广度。

佛教反对不可知论,认为一切事物及一切事物的性质是可以认识、可以把握的。因此,才有遍知者和追求遍知的可行性思想理论。但对具体的人类来说,认识是有限的,在认识面前,始终有很多未知领域和未知数。科学、哲学、宗教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向未知领域进军,是解未知数的方程。

科学面对的是自然物质世界,科学在自然物质世界的研究上,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虽然科学也在心理学等方面对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进行研究,但他们把只适合于有形的物质研究的实验方法,运用到研究无形的精神活动领域,由于存在的多样性和研究方法的单一性,所以造成了一些无法解决的矛盾。因此进展甚慢,成效甚微。

哲学和宗教主要面对的是无形的观念世界和精神领域,由于对人类有物质的和观念的两种世界,“存在”这个概念也包括物质的和观念的两种存在。“存在”又分具体的存在和抽象的存在。具体的存在指有限事物,佛法称“有为法”,量学中对有限的具体事物的定义是:“存在于具体的时间,具体的空间,具有不同于他物的具体的特性特征之物。”

二、存在事物的分类

具体存在包括物质、意识和被称作“不相应法”的第三类存在。“物质”是指物质分子构成之物。如视觉对象——有形有色之物,听觉对象——各种声音,嗅觉对象——香臭等各种气味,味觉对象——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触觉对象——皮肤、肠胃、肌肉等所感觉到的硬软、冷热、饥渴、轻重等感受对象等。

识分五官识和心识。心识又分心王(主体意识)和心所(心理活动),唯识家在六识的基础上增加了末那识、阿赖耶识,有的还加上了净识共作九识。

不相应法是指非色非意识的实际存在。如词语,它的声音属于物质,但其词义并非物质。如生死等是一种过程,如“无常”是事物变化,如人和动物等含识生物,也具物质和精神两种属性,既不能归入物质(色)类,也不能归入意识(心)类。这类存在均属不相应法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意识和意识活动是具体的存在,但在意识中形成的表象观念,却是抽象和虚构的东西。如观念中的烧饼不能充饥,观念中的金钱不能买东西便是例子。如果观念中的存在和实际存在一样真实的话,那富有想象力的人就会变成亿万富翁,但经验证明那是不可能的。

观念虽然是抽象虚构,但在认识客观世界中所起的作用,非但不可忽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人之所以能够有思想,能用语言进行交流,这和人的意识的分别、抽象等特殊功能是分不开的。

人的思想观念,一部分是来自感官提供的客观事物的现实信息,另外一部分是通过经验的记忆、联想、想象、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形成的纯思维产品。这纯思维观念形成的最初因缘中,不能排除外境外缘的作用,但外境外缘不是思维活动的直接对象,正如胡塞尔说的:“思维的直观认识是内在的。”(《现象学的观念》)

思维的直接对象是感觉的“底片”上形成的外境——客观事物的“图像”。这种客观事物的图像,也称事物的“现象”,在佛教中称“相”。人们的感官犹如摄像机,感觉犹如感光胶片,感觉通过感官摄取客观世界的形象,在感觉“胶片”上形成感觉“现象”(相),将这种现象材料,“转交给”具有分析、判断等思维功能的第六意识——心识的自见分(有的译作自证分)。自见分经过辨别,做出判断,这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三、佛教不否定分别的作用

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感觉起着摄取外境形成现象的作用,也即反映作用。但它没有分辨识别的作用,分辨识别属于心识的思维功能。感觉、直觉反映称作“现量”知识,即直观直觉经验知识,分辨识别等思维活动称为分别知识,即间接知识、理性知识。纯感觉、直觉是无意识的外境反映,如镜中显影;感觉在心识分别作用即思维活动的参与下,才能起到辨认识别的作用。但在一般情况下,纯感觉是很少见的,都有心识分别作用的参与。更精确地说,在感觉的第一瞬间是纯感觉,从感觉的第二瞬间起,产生分别心,它与感觉同步。从感觉的第三瞬间到整个认识过程的结束,都是感觉和分别心同步进行,混合在一起。

这种感觉和分别心不仅在世俗智中排除不了,就连在成佛后的遍知一切种智中,也不能没有这种分别作用,否则,佛的如量智——事智、权智,便不能成立。如果佛只见理性,不见事相,只有直觉智,没有分别智的话,佛就成了二智不全,只知理性,不知事相的非遍知者,“等觉”、“圆觉”之名无从获得。

如果佛智没有分别作用,佛不就成了与泥佛、石佛无异的偶像吗?现在有的人讲经说“佛没有分别”,说:“你看这屋里的人没有男、没有女、没有老少,你就是佛。如果你看到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这就是分别心,分别心就是识心,识心就是生死心。”(见台湾传布比丘的《心地法门》)如果连男女老少都分别不清才是“佛”的境界的话,那么动物和白痴不都是“佛”了吗?

人有辨别能力,佛反而没有辨别能力,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成佛不是人类智慧的进化圆满,而简直是人类智慧的倒退。将没有分别功能,作为佛的境界大肆宣扬,究竟是对佛的赞扬呢,还是贬低呢?有辨别能力的人们应该很好地想一想。产生这种严重误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懂因明学认识论,不掌握系统佛教理论造成的。佛学中的“分别”一词,至少有七种不同的含义:一指共相概念,二指二执错见,三指执实见,四指寻思(粗略辨别),五指抉择智慧,六指八正道中的正思维,七指做事思想动机。不分正确分别和错误分别,不分该立的分别心和该破的分别心,不分善分别心、恶分别心,认为一切分别心都是“识心”、“生死心”,都应该统统破除的说法,是极端错误的。无知到如此程度的人,还自不量力地讲佛经,真可以称作借法造罪。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将佛无“分别心”的理由推到《华严经》中的一句话——“一心不作二观,大道疾现面前”,更是莫名其妙。佛经讲的“二观”或“二见”,从大的方面讲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常断”二见,二是指思想观念中的二见。思想观念中的“二见”又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指的“识境分离二见”,如眼识与眼识所见的外境,在唯识家看来,外境是视觉上形成的现象,将识与境视为二物是法执错觉。这种境识二见的错觉消失,便认为是获得理谛正见的境界。

从因明学的观点讲,自见分(自证分)是无二见识,因为外向的他见分,即形成外境形象的感觉和认识感觉形象的自见分,都是一心的两种作用,并非各自独立的两种心体。这就像梦中景象,主体心和客体事物都是一心幻现,并非二物。“二见”的第二种意思是“执实二见”。“执实”之义是将虚幻的现象,视为本质实相之义。

以上这几种“二见”都属于虚妄分别心,但分别心未必都是虚妄二见,如八正道中的正思维、佛的妙观察智、遍知智慧中的如事智并非虚妄分别。修道者的善恶分别、是非分别、事理分别、自性和共相分别、五道十地的分别等,属于事谛的一切分别智,统统视为“虚妄分别”,而若需要破除的话,善恶之分、因果之见、皈依、发心、开悟成佛的追求等没有一样不该破除的了。因为,世人的思想哪能离开分别思维?认为开悟成佛就是放弃分别心,放弃分别心就是不分善恶,不分正道邪道,不分是非对错,甚至连男女老少都分不清楚的话,这种“佛”肯定是个无知的糊涂佛。与其做这样的糊涂佛,还不如做一个聪明人的好。

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如果没有捕捉客观事物的特征标志,形成表象和抽象概念的分别性思维活动的话,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思维和语言将统统变成一片空白,人如果没有分辨认识能力和思维语言智能,就会变成动物。因此,思维和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智能属性,是人类思想得以存在的根本条件。

$第四节 人类思维的抽象性特点

一、事物与名相的关系

人类的思维是以名相为基础的观念组合。

那么什么是“名相”呢?“名”就是事物的名称,事物的名称是以语言的形式给予事物的标号。事物的名称是随意性的,与事物本身没有必然联系,如汉语叫做“狗”的这种动物,在各种语言中有不同的名称:如藏语称“khyi”(气),梵语称“gugura”(古古热),蒙语称“nuwhei”(诺怀),英语称“dog”(多哥)等等。假若名称和事物之间有必然关系,名称能反应本质,怎么会有名称上的这种差别呢?

假若名称和事物之间具有本质联系,就避免不了《乘摄》中所说的三种情况:

(1)假若名称和事物之间有本质上的联系,那么尚未形成名称概念的幼儿,第一次见奶瓶,就该知道那个盛奶的东西叫“奶瓶”,第一次见苹果,就该知道那是“苹果”。若见物就能知其名,也就不会有各种语言的隔阂,但事实并非如此。

(2)一物有多种名称,如汉语叫做“太阳”的这种天体,在藏语中有尼玛、金轮、世间眼、千种光、赤热光、荷花友、金车、七马车等几十个名称,名称和事物之间若有本质上的联系,那么,有多少不同的名称,就该有多少不同的事物,但事实上,多种名称所指的是同一事物。

(3)名称和事物之间若有必然联系,那么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不该有相同的名称:如“石头”这个名称,有时指岩石,有时指姓名如“石头”,有时指地名,如石头城,有时指不能生育的妇女如“石女”等等。又如人的姓名,中国汉族中叫“常英”的男人女人,大概有几千人,这种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事物可以使用同一名称这一事实,也表明名物之间的关系是随意性的、约定俗成的,名称反映不了事物的本质。

二、佛教各派的二谛思想由于名物关系的随意性,也决定了语义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同样一个词,同样一句话,说的人可以有多种意向,听的人可以有多种理解,如“真谛”和“假谛”(即俗谛)在佛法典藉中是最常见的词,但佛教大小乘哲学各派“二谛”的概念完全不同。如毗婆沙派所说的真谛是指不可分割的物质的最小单位,可分割而且分割后不能使用其原概念者为假谛。如瓦盆被打碎后,瓦盆的碎片不能称作“瓦盆”,“瓦盆”这个概念也已无所指而失去意义。称作“瓦盆”的这个东西也就不存在了。

这分割,指将合成之物的实际分割和意中分割两种,前者如把手表的零件拆散,不成其为手表。后者如把一件事物的整体在思想上一部分、一部分地分割开来,在被割开的每一部分上,想想看,是否还存在原名称的意义?如房子是由门窗、墙壁、房顶等各部分组成,将其各个部分分开来看,其每一部分都没有房子的性质,也不叫做房子。这种物质或者观念组合性质的东西,统统被称为假谛(俗谛)之物。

经量部所说的“真谛”是指,有实用功效的具体事物。如《释量论》说“真谛是指有功效之物”。“功效”是指事物的真实作用,如瓶能盛水,烧饼能充饥等。能盛水是真瓶的功效,能充饥是真烧饼的作用。这样有实际功效的具体存在的实物被称作“有为法”、真谛事物。与这种真实存在相对立的是观念性的存在,如“瓶”和“烧饼”的意象、共相、概念。观念中的“瓶”不能盛水,观念中的“烧饼”不能充饥。因此,观念性的东西是虚假的东西,故此,经量部称观念性的存在为‘假谛’。

唯识派认为,识境无二见境界与圆成实性为真谛,识境二见境界和遍计性、依他性事物为假谛。

中观自证派以现量无二见智所证之物为真谛,如无自性的水瓶;以现量二见智所证之物为假谛,如世俗眼光所见的水瓶。

中观应成派以为:世俗智所见现象皆为假谛,终极理性真智所见真相(空相)为真谛。假谛如世眼俗光所见的质实水瓶,真谛如理性所见的水瓶空性。

研究佛学若不掌握这种名称概念上的各派差别,就无法真正了解各家的学说观点。有人说历来哲学观点上的分歧,大多数是概念术语上的分歧。我认为佛教各派的见解上的分歧、理论上的混乱,大多数也是概念术语上的不统一和个人理解上的差别造成的。讲佛经时不能笼统地解释各种概念,应注明是哪家的观点,如第八识之说是唯识派的独家学说,别的各派都不承认第八识。现在很多人解释佛经,分不清各派观点,像“乞丐的面袋子”一样,杂七杂八混搅在一起,找不到一点纯真的东西,这种情况在学术上是毫无价值的。

三、存在事物与认知主体的关系

同类推荐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热门推荐
  • 七海霸主

    七海霸主

    顶级玩家穿越游戏异界,头脑之中记载着无穷尽的游戏经验,拳头中蕴含着龙之后裔的狂暴力量!两世为人,誓要圆上前世未完成的夙愿,成为那称霸七海的豪强霸主!失落的遗迹,国王的宝藏,美人鱼的香吻,力量的传承……海上有你想要的一切,就看你有没有实力去索取!雇佣最强的隐藏船员,制造最强的帆船大炮,组建最强的海上舰队!大海之上,谁与争锋?……PS:作者已有二百万字完本作品《海盗系统》一枚,是写此类题材的老手,放心收藏阅读。新书《最强狂暴作弊系统》欢迎阅读
  • 娇俏丫环闯情关(今日大结局)

    娇俏丫环闯情关(今日大结局)

    21世纪的柳舒回到古代,啊!为什么?为什么?我成了一个丫环。我不要。我要自由,我要爱情,我要……嘿嘿,好多美男,我好喜欢,究竟要选谁。(原我不要做丫环)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青铜王座

    青铜王座

    蛮荒世界地域辽阔,南起百万大山,北至大漠戈壁,东临汪洋肆意,西归无尽林海,四下之内,种族林立。身临绝顶者,君临天下,一览众山小!青铜王座的传说就此展开!
  • 倾寒

    倾寒

    谱青梅竹马慕容少爷的前世今生;谁会料到,小小女子,沐倾寒,竟能在历史、战争中扮演着角色。在生存与灭亡间,沦为大户家奴。竟也能在乱世中,{四海阁}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她,爱与恨的交织中,一颗玲珑心,缘分与邂逅的齿轮中,却在一夕之间,与纳兰四少的山盟海誓;她的爱情,她的命运,只想平平安安度过余生。是命运,一身才情富,还是不幸?她只是一位简单的女人,一腔复仇泪,想要一段平静的生活,却总是事与愿违。本是豪门小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奈一张倾城脸,到底何去何从?和段家将军的爱恨离愁;乱世枭雄,小小家奴丫鬟,倾城天下!
  • 绿茵传奇

    绿茵传奇

    少年平凡,少年很普通。可少年有梦,有梦就足够了!这一年,萧晓十六岁,他誓要成为新一代的绿茵传奇。(PS:其实我知道,像我这种新人,还写足球小说这种类型的竞技文,其实没什么人看!不过还是要感谢各位能够点击进来……然后,继续挥泪求票票,求收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掉入钱眼的女人:黄金新娘

    穿越掉入钱眼的女人:黄金新娘

    一个掉入钱眼的女人,她偏爱黄金,确切的说,她爱财如命,只是如果将所有钱币放在眼前让她挑的话,她肯定会挑黄金,为啥?黄金升值空间大呀。人生格言是只进不出,只要是进了她口袋的金钱就休想再掏出来,人送外号塑料公鸡,为啥?因为铁公鸡会生锈,塑料公鸡不会,虽然如此,可她有她做人的原则,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在她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 绝色千金逃婚记

    绝色千金逃婚记

    各位亲们,《我晕,这样也能穿越》正式更名为《绝色千金逃婚记》希望大家可以继续支持我。我觉得这个名字比较贴切。呵呵呵。她安氏企业大小姐安琪,天生一副颠倒众生的美貌,再加上后天父母的精心栽培,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古今中外没有她不知晓的事情,真是命运捉弄人啊,父母竟然逼我和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结婚,而且丝毫没有转圜的余地,我一气之下逃之夭夭了。郁闷,这是哪啊,好像穿越了,不会吧,逃婚也能穿越,真是奇闻。苍天啊,我怎么穿越了还要被逼婚啊,真是命苦啊。哇塞,太美了吧,我照了一下镜子,看到镜中那张美得没有一点瑕疵的脸,她真的是我吗?我自认为自己就有够美了,可是镜中这张脸真是让我望尘莫及啊。原来我是蓝月国的新月公主,被逼嫁给太阳城的大王做妃子,要是我的父王不同意太阳城就要出兵攻打蓝月国,原来父王也是有苦衷的,让我不由得想起老爸是不是也有苦衷呢?都怪那个太阳城的破大王,那叫什么楚天磊的超级没品的人,看本小姐嫁过去怎么收拾你,哼!下面介绍一下几位重要男主楚天磊——太阳城的大王,冷酷高傲,却对新月一见钟情,让他想尽一切办法获取芳心。楚君毅——太阳城九皇子,生性浪荡不羁,却被新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所牵动着。许昊天——大将军之子,因为父亲被陷害冠上通敌卖国之名,惨遭灭门,来行刺皇上,却以外挟持新月离开,因为对磊的仇恨,所以使得他也讨厌新月可是最终是什么导致他转恨为爱呢?尹玉枫——叱诧风云的武林盟主,却因她的救命之恩而不可救药的爱上她。总之就是各位男主都是人中之龙,都死心塌地的爱着女主,最终女主会选择谁,敬请关注吧。我所构造的女主开始是个纯情小女生,后来因为变故可能会变得冷酷无情。所以不喜者勿近。希望各位亲亲可以用手中的票票继续支持我,支持新月公主哦。《穿越之特异功能皇后》已经接近尾声,偶有挖了个新坑,《穿越之绝色杀手》向亲们推荐,不过还是会以更这篇为主,请亲们别介意偶的贪心,其实偶也不是贪心,因为如果更一篇文更久了会找不到感觉,所以同时更两篇算是给自己放松一下,不过还是要以一篇为主,一篇为副。呵呵,不说了,再说偶就太啰嗦了。最后偶很厚脸皮的向大家说,收藏,砸票。呵呵········
  • 太子要出嫁

    太子要出嫁

    刷,探墓铲被抽上来,鲜红的液体滴滴的往下落。一个微胖的头颅凑上前:“法克,传说中的血尸墓!”后面的人身躯一阵。手持探墓铲的小五一手拍在了胖子后脑勺:“眼睛长在后脑勺了?这是姐我自己的血!”胖子挠挠脑袋,咧嘴一笑心中腹诽:姐,您伤的是手指,哪来这么多血。简单的擦去手指上的血迹,一捞衣袖:“走,从东南方向四十米开挖。”所有人默契的开始工作,对于盗墓人来说,血尸墓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