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8500000012

第12章 量学基本知识概说(摄类集辩)(4)

E.无:是对自己所不喜欢的人或不顺心的事不仇恨、不生气,冷静不暴躁之意。

F.无痴:是明白是非、分清善恶、不糊涂之意。

G.精进:“精”是专一不混杂,“进”是挺进不退。精进是完成一切善业的根本保证。

H.轻安:是身体轻快、心情安乐的心理状态。这是修禅定中所获得的身心运用自如的境界。

I.不放逸:“放逸”是放纵心情、不收心之意。不放逸,就是约束心猿意马,系于目标,使心不乱的自觉心态。

J.行舍:修定成熟后,放松用心关注,让定心处于自然状态。

K.不害:就是不伤害别人的心念。

(4)六种主烦恼:贪、、痴、慢、疑、邪见。烦恼是使人心烦意乱、心智浑浊、损人害己的罪恶心行。诸种烦恼所生之根源为主烦恼,或根本烦恼。

A.贪:是贪欲心,对所爱物,如色财名利,贪得无厌、追求不舍的心情。

B.:是恨心,是憎恨、仇恨和复仇心理。

C.痴:愚痴混沌,不明事理,也称无明。

D.慢:是傲慢,自认为事事胜过别人,瞧不起别人的骄傲自大心理。

E.疑:是不信,是对真理正道,怀疑不信。

F.邪见:是受恶见邪说的影响而产生的违背真理的倒错见。如不信因果报应等。

(5)

二十种随烦恼是:忿、恨、覆、恼、嫉、悭、诳、谄、骄、害、无惭、无愧、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这些烦恼是随从主烦恼生起的烦恼,故称随烦恼。

A.忿:是愤怒,能引起粗暴行为。

B.恨:是怨恨,记恨不忘。

C.覆:是掩盖过错的心。

D.恼:是恼怒,心中愤愤不平。“忿”和“恼”的区别是:忿重恼

轻,忿趋于表面化,引起粗暴动作言行;恼是内心愤恨。

E.嫉:是嫉妒别人超胜自己。

F.悭:是吝啬,吝啬钱财,吝啬佛法知识,坚守不舍之心。

G.诳:是欺诳,贪图名利,伪装言行,欺骗别人的狡诈心计。

H.谄:是谄媚,为达目的,巧言令色,骗取信任的狡诈心计。

I.骄:骄傲自满的心理。

J.害:是祸害别人的心思。

K.无惭:对自己的过错不感到羞耻之心。

L.无愧:对别人做亏心事而无惭愧自责之心。

M.掉举:是心不静,离开关注目标,想别的事。

N.昏沉:是心智昏迷不清,如沉入黑洞。

O.不信:是信心的反面,不信真理正道,无作为。

P.懈怠:是无上进心,心情懒惰。

Q.放逸:放纵心念,不防恶,不修善。

R.失念:是遗忘关注,走神失境。

S.散乱:心不集中,如眼散光,观境模糊不清。

T.不正知:不正知的反面是正知。正知是及时察觉心动向的警觉心。不正知就是不关注、散乱、放逸、失念心行,不采取对治方法。

(6)

四种不定是:悔、眠、寻、伺。这四种心生,有时是善,有时是恶,其性质不确定,故称“不定”。

A.悔:是后悔。若后悔过错,思悔改是善,若生错见而对已做善事追悔是恶。悔能令心惆怅不安,有碍于定止,故是烦恼障。

B.眠:是睡眠。适当的睡眠有益于身心,故是善;睡眠又使心神昏迷,妨碍入定,故是恶。

C.寻:是寻思,是粗略的思考。

D.伺:是伺察,是细致的思考。寻思、伺察了解事理,故是善,但二者是初禅以上必须破除的障碍。故其善恶不定。

3.不相应法类——有为法的第三类存在。

不相应法是既非色法、又非心法的一种实有存在状态。此类法主要有如下26种:得、非得、同分、无想果、无想定、灭尽定、寿命、生、住、异、灭、文、名、句、有情、流转、定异、相应、势速、动作、次第、

时、方、数、合集、习气。

(1)得:是获得。指有情生命获得善恶品德智慧。如恶人获得善德,愚人获得智慧,普通人获得开悟圣性等。“得”不是指获得者和所得之物,而是指能使得到的一种非色(物质)非心的势能。有此势能才能得到,无此势能便得不到。称作“得”的这种势能,眼睛看不见,故非色,也非心识虚构,故非心。但它是一种实有的现象,故称作不相应法。

(2)非得:是一种妨碍获得的势能。有非得,就能使已有的失去,没有的得不到。得与非得专指身心的善恶品德智慧、修炼成就之类,不包括身外之物。

(3)同分:是指有情生命与非情自然界同类相同的共同点或相似点。如人类有人类共同点,植物类有植物类共同点。

(4)无想果:前生观修外道无想定而生在色界广果天的无意识众生。此类天众,在泯灭心识的无知觉状态中,可存活五百大劫年。

(5)无想定:是外道为得到无想果而所修的息灭心识的无想定。

(6)灭尽定:是住世间顶圣人为破除上界烦恼而所修的屏蔽意识,住于无意识状态的一种禅定。

(7)寿命:是有情生命维持一期生命住世的一种势能。有情的寿命是由色、心、不相应三类组成。色,如呼吸、体温;心,如维持生命的神识;不相应,如维持生命续流不断寿命能量。

(8)生:是从无变有。

(9)住:是从生到灭的住世过程。

(10)异:从生到灭的衰老变化。

(11)灭:从有变无。生、住、异、灭是有为法的四相,即四条规律。人们眼睛只看到未生或已生状态,看不到生的进行状态。住是过程,也非可见色。同样,也看不到衰老和灭亡进行过程,只看到其结果,故为不相应。

(12)文:是组成词汇的声母和韵母单位,不是符号文字。

(13)词:是最小的意义单位。

(14)句:是完整的判断或表述单位。文、词、句的声音是色类,但文、词、句所表达的意义,是习惯形成的非物质现象。因此,这三种是不相应法。

(15)有情:是具有肉体和意识的众生。人、天(天人)、动物(包括微小蛆虫)、饿鬼、地狱中生命均属众生,梵文称作Pudgala,汉文音译补特伽罗,藏文意译为gangzg,即以五蕴身而命名的“有情”。有情非色非心,是不相应法。我们只能看到“人”的外形,看不到内心非物质的心意识,因此,“人”是肉体和意识和合的假名,所以称“人无我”。

(16)流转:是因果相续、流转不息之意。

(17)定异:即差异,是一切事物,彼此相异、各不相同的实际存在。

(18)相应:事物彼此之间,相互拥有、彼此相应的存在。

(19)势速:是运行速度。

(20)动作:是指有意识的身体动作和势能引起的自然活动。

(21)次第:是指前后有序,不可逆转。如因与果,前后有序,前有因,后有果,不能倒果为因。

(22)时:是时间。时间也是一种非色非心的不相应行。钟表是计时器,但时间只能从各种事物的变化中认识到,无法看到。它不是想象虚构。

(23)方: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方向是相对的,但相对点确定后,其方位是确定的。

(24)数:是可数事物的数值。大数和小数、正数和负数、整数和分数等等都是相对的。

(25)合集:是指多种单一事物结合的集合体、群体。

(26)习气:是指长期形成的影响思想行为的一种势能,有善习气和恶习气。也称熏习、习染。

五、共性与自性

(一) 自性义

“自性”是具有自性(个性)的个体,即具体事物。如人、树、山、河、感觉、意识等具体的存在。具体的存在是物自性所成者,是真实事物、实际存在、实有法、有实在作用者、真谛(经部观点)、依他性、直觉经验对象。

自性存在或自相事物的“自性”、“自相”是指:不依靠人们的思想意识作用而自生自立的客观性。如人、树、感觉、意识等名称所代表的人、树、感觉、意识等。意象观念是思维排除其一切非人、非树、非感觉、非意识而形成的虚构自体。但是人、树、感觉、意识等是非意识虚构的自身真实存在,也是不必通过比量推理而认知的直观直觉经验对象。

这种具体存在的自性物具有异地不共、异时不共、自性不共的“三不共”特性。

什么是“地不共”呢?如“树”这个名称概念所代表的树是没有东西南北、寒带热带之分,无论是东西方的树、南北方的树都是同样的树,没有特定的地点。但具体存在的树,如这棵树生在南方,南方就是它的具体的特定的地点,这棵具体的树不会同时生在北方等异地。即使是东西南北方有树,甚至是有同类同品种的树,也不是这棵树。这是异地不共。

什么是时不共呢?如树的共相概念所代表的树,没有春夏秋冬,过去、未来、现在等时间性。无时间性的存在,就是虚无的永恒的存在。具体的存在是有时间性的。如此时此刻具体时间中的这棵具体的树,虽然是过去百年前生长出来的,也许还能活到未来几百年后。但此时此刻的这棵,既不是过去的同一棵树,也不是未来的同一棵树。此时此刻的这棵树,具有此时此刻的具体时间性不共特点。如果此时此刻正值春季,可能这棵树一身叶绿花红,如果此时此刻正值冬季,可能这棵树无花无叶、枯干憔悴。具体的树,别说刹那性细分变化,即使是粗分的观察也会发现时间性不同变化。

什么是自性不共呢?共性的树,除了从非树类存在中分离出来的“树”这个共性外,不存在任何自性特点,但在具体地点、具体时间中存在的具体的自性树、个体树却不相同。如桑树不同于柳树,松树不同于橡树,即使是同类同种树,也是甲树不同于乙树,大树不同于小树。各有各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某一棵树来说,这棵树就是这棵树,只有一棵,没有第二棵,即使是有一棵同类同种、枝干造型完全相同的树,也不是“这棵树”。所以,具体存在,只有单一的存在,没有第二个。

就拿人来说,虽然有人种、性别、人品、知识、业绩相同的人,但具体的人,谁就是谁,没有第二个。释迦牟尼只有一个。虽然有轮回转世,但如果认为前世和后世是同一个人,那就堕入了常见外道“常一自在我”的邪见深渊。佛教哲学主张: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因为我是具体的存在,是即生即灭的无常生命。

对自性“三不共”,还有另外的一种解释。将异地不共解释为方分不共,即具体存在,各有东西南北方分。在东面的部分,不会同时是西面的部分,各个部分,相异不共。每个事物,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但过去的已过去,不在现在,这是时不共。甲乙两件事物,虽然是同性同类,但甲事物不同于乙事物,这是自性不同。在这两种说法中,前一种说法更合理。

(二) 共性义

非具体存在而以思维模拟的意境为共性。共性、共相、假谛(经部观点)、常法、无为法、假有、名有、无实际作用者等概念相同。共性就是抽象存在,是思维的产物,是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当中发现,在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中,有些事物之间有相互相同、相似之处,与别的事物之间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把相互相同、相似之事物归为一类,与不同事物相区别。把具有相同点的事物中忽略相异点而只抽出相同点,从无相同点的其他一切事物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具体的实有存在,无论色法还是心法,都是具自性自体的独立存在,但用思维将具自性事物进行分辨归类,形成总义概念时,必须把被归类的此类事物“A”与非此类事物“非A”分开,将“非A”排除,就形成“A”概念。这种由排除“非A”而形成的“A”,就是自返体“非非A”。

如以人为例,活着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具有“三不共”自性特点。如眼睛看人时,人的外貌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视线中,不需要用思维排除非人的他物而藉以成立。但人的概念代表人类,思维中的人的概念的形成,必须从非人的其他一切事物中把人分离出来,人的概念才能成立。这种意象概念性的人,不能说话做事,没有人的实际作用,是假谛类的、无生死,是常法、无为法。

在《释量论》中,对分辨自性共性提出以下四条标准:①有无实际作用。②显示单一共性与显示多种个性。③言说境与非言说境。④依思存在与自性存在。

(1)以有无实际作用分辨自性与共性。如自性的钱能购物,自性的水能解渴,但钱的意象概念不能购物,水的意象概念不能解渴。

(2)以显示单一共性与显示多种个性分辨自性与共性。如共相概念性的人,除了表明“是人”而外,没有人的任何属性,而作为具体存在的自性的人,有人种、民族、性别、年龄、个头、相貌、知识、品德修养、言谈举止、从事行业等等许多具体特点。

(3)以言说境与非言说境分辨自性与共性。言辞所表述的对象是意识中显现的外境的虚构形象,而且是一种抽象模拟的表达方式,无法将所表述的事物的全貌,立体式地、直观形象性地呈现在别人心目中。因此,言说境是意境共相,不是自性存在。

(4)以依思存在与自性存在分辨自性与共性。自性存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如作为眼识境的青山绿水,作为耳识境的风声雷声等,能客观地引起视觉听觉。但青山绿水和风声雷声的共相概念,是依靠经验和思维模拟形成的,因此,共相概念是依思而有,非自性有。

总之,自性存在是际存在,自然性客观存在;共相概念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存在于思维中,离开思维就不存在。

六、因果辨

(一) 普通因果“因”的定义是:能生者。因、果、有为法是同一概念。能生有为法者,是有为法之因。即,生A者是A之因。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无间隔亲生因。即,直接生出A者是A的无间隔亲生因。间接原因是疏生因。即,亲生因之生因。如:A由B生,B由C生……B是A的亲生因,C及C以下是A的疏生因。因分主生因和助生因。主生因的定义是:延续本物种使其再生的主因缘。助生因的定义是:非本物种而使其物种再生的助因缘。主生因如麦种,助生因如土地、水、肥料、阳光,以及播种者。果的定义是:所生者。如,A所生者是A的果,B所生者是B的果。果有亲果和疏果。其物亲生的是亲果,其果所生的是疏果。如,A生B,B生C……B是A的亲果,C及C以下是A的疏果。任何事物,自己不是自己的因,自己不是自己的果。因果关系是相对的,相对于果是因,相对于因是果。相对的一方,如果失去另一方,因果就不能成立。如女人相对于丈夫是妻子,相对于子女是母亲。若无丈夫子女,既不是妻子,也不是母亲,女人就是女人。有为法都处在一定的因果序列当中,其前是因,因又有因,因因无尽;其后是果,果又生果,相续无穷。其前是因,其后是果,是指有亲缘关系的本序列,不是指在其前后的一切事物。

无因不生,异因不生,同类相生——凡有为法,即一切实有事物都是因缘所生法,无因便不生。虽然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所生法,但物不生于异因——如石头中不会生出猴子、母牛不会生出人,物质中不会生出精神意识。同类相生——豆生豆,麦生麦,猴子生不出人类来。

(二) 特殊因果

特殊因果指佛教哲学中特有的因果学说,如六因、四缘、五果等。

1.六因: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

(1)能作因:是既非此事物产生的直接原因,又不妨碍此事物产生的一切存在。能作因又分有力之能作因与无力之能作因。有力能作因虽然对产生某种结果不起直接作用,但能起到一些间接作用。如虚空空间虽然是无作用的无为法,但有形色、有质碍的色类存在需要有无碍空间。如果没有无碍虚空,地球和日月星辰的存在和运行是不可能的。因此,虚空是色类存在的有力的能作因。又如生在同一个森林中相隔甚远、又非同类的两棵树之间,虽然没有互为裨益的直接因果关系,但在大的环境方面,不但互不妨碍,而且互有裨益。这类存在可以看做是无力之能作因。能作因主要是从万物生长的有益的和无害的环境方面着眼的。凡是对相互生存不起妨碍作用的一切事物都是能作因。

同类推荐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热门推荐
  • 康熙后宫Ⅱ、Ⅲ:岁月如流、晚秋离歌

    康熙后宫Ⅱ、Ⅲ:岁月如流、晚秋离歌

    心系江山,开创伟业,满清帝王,坐稳中原——他是满清的帝王,他守候着满清的江山,他的心装的是天下,装的是江山社稷;他的心中也有儿女情长,也有夫情父责,他——是清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爱新觉罗玄烨!绵情如丝,岁月如流,默守君王,无怨无悔——她是康熙的后妃,她知道大清的君王心系江山,岁月的痕迹妆点在她的面庞、她的身体、她的心里,但有一份守候却永远流存,她——是康熙帝白发相守的女人:荣妃!本文在历史时间上,与第一部是接叙的关系,第一部讲述康熙五年到康熙二十年的故事,第二部是从康熙二十年康熙大封后宫后开始;第三部则讲述康熙最后的二十年,全书以与康熙白头到老的“荣妃”为女主,以她的视角,走过康熙后宫五十年的风雨历程,讲述一代英明帝王的后宫生活,帝王亦是凡人,亦有七情六欲,人之情感,亦有心中天平最重的那颗砝码;本文写作手法以写实为主,不追求文章的华丽,追求与史实的尽量贴尽,重新解读历史,平淡中见知真……
  • 前夫,请勿动情

    前夫,请勿动情

    这一场爱情角逐中,以恨开始的爱情。--情节虚构,步步紧逼。比如,步步设防,誓不再重蹈悲剧。而她,请勿模仿,她是他的猎物。究竟谁输谁赢?原来,有些东西一旦开始,如何能与别人双宿双飞?于是他开始精心设计,就无法喊暂停
  • 冲喜新娘:刁妾不下堂

    冲喜新娘:刁妾不下堂

    一笑繁华灭,红颜百媚生!穿越前,她是学府风云的近身搏击高手,才华横溢,机智无双!而穿越后,她却是林府最不得宠的庶三小姐,懦弱胆小,愚蠢可怜,受尽欺凌与白眼,甚至还要被迫嫁于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做小妾,且美其名曰为冲喜!靠之!冲喜?真当她柳欣然无能好欺了是吧?行!给她等着!于是间,眼睛--张开了,眼神--改变了,从此之后,她的世界…翻天覆地!【片段一】:雕花古雅的房间中,一个膀大腰圆的女子怒气冲冲的指着面前一脸柔弱的少女,厉声吼道:“死丫头,别以为你能逃的过!我告诉,就算这次冲喜不成,你还有下一次,下下下一次!别妄想可以纠缠玉郎!”女子说罢,摔门而走,那肥胖的身体带起一阵旋风。这时候,先前的那名少女一改楚楚可怜的常态,神情戏谑的翘起二郎腿,话语玩佞,一双水灵灵的大眼中尽显狡猾之姿:“下一次么?行啊!反正最近无聊,闲着也是闲着。但不过玉无轩么~~本小姐没有兴趣……”【片段二】:一身白袍,俊美邪魅,某男子怀搂一美貌女子,眉宇轻挑,“听说,是你打了怜儿?”“…”少女不语,神情懒散,随意中轻支起头,充耳不闻。“林遗音,难道你没听见本王的话吗?”男子寒声,深不见底的墨眸中不由闪过一丝怒气。“拜托~我不是草船,别往我这儿放贱!你们俩个爱干嘛干嘛去,别大白天的杵在这里,平白遮挡了本姑娘的大好阳光…”少女闭眼,张口打了个哈欠。“你!很好--”男子切齿,俊美的脸上一片黑沉。【片段三】:“这女人么,我算是见的多了,但如你这般没心没肺,过河拆桥的,倒还算是第一人!”男子眯眼,凤眸流转。“是么?荣幸之至。”少女浅笑,狐狸一般。“不过恰好我这个人重情重义,有容乃大,与你倒是般配!所以现在,我有个决定…”“是何?”“要了你,解救苍生…”男子说罢,宽衣解带。【玉无轩】:天下女子皆如此,不过都是些花痴肤浅之辈,你呼、她们则来,你挥--她们则去…全无新意!【凤芷】:娶你并非我所愿,如果你安分守己的当好这个侧妃,或许哪天我会好心施舍你一个暖床的机会~【墨阑溪】:妙!实在是妙!这种牙尖嘴利,刁蛮奸诈的样子,本皇子很喜欢,甚是喜欢——【肖月白】:这一生,不知作为谁而活?虽有遗憾,却无后悔。只因心底,悄悄的藏了一个你…【燕如歌】:女人!若我用这整个江山来聘,你--是否愿意跟我?
  • 一世惊梦

    一世惊梦

    她,是混迹于青楼的花魁,也是武林中令人闻色丧胆的“魅”;他,是武林中群花追逐的新秀,亦是皇家遗弃的弃子。为了复仇,她错入宫廷,为了追逐,他重归故里。江湖恩怨,宫廷之争,究竟孰是孰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最强战神

    最强战神

    圣武大陆这是一个修炼元力、以武为尊的界面,陆奇出生在圣武大陆的大家族——陆家。偶的灵书为陆奇开启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之路。修炼的巅峰,最强的战神……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感恩心

    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感恩心

    一个孤独的人无法品尝温暖的滋味;一个自大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敬重;一个傲慢的人无法赢得别人的好感。人生一世,长于何地,如果没有感受过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感恩的心像空气,那些美好的品格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就会从你的身体里喷涌而出。懂得感恩的人不会孤独,或是看似怎样的卑微;无论你生于何时,不会自大,或是曾经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你学会感恩了吗?某著名企业家被问道:“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脱口而出道:“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惊涛骇浪,只要你心存感恩,你成功的几率就很高。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只要你懂得感恩,不会傲慢
  • 重生之世家大小姐

    重生之世家大小姐

    前世,她温婉柔顺,以丈夫为天,孝顺公婆,对父亲后妈言听计从。却不料,他们杀母亲,骗股权,弑祖父,合谋让自己尸沉海底,那年她23.重生七年前,她回十六年华。回学堂,她是倒数第一全校差等生;回家里,她是刁蛮任性,胆大妄为的大小姐;在外面,她是天真无邪,惹人怜爱的柔弱少女。却不知,她扮猪吃老虎,考名大,斗恶人,战商场,谋夺股权。但是她的微弱小心计,却逃不过某人的法眼。
  • 丝绸之路(中册)

    丝绸之路(中册)

    丝绸之路,对每个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做“丝绸之路”。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这条横亘于欧亚之间,绵延数千里,历时2000年的贸易通道有了一个充满浪漫与梦幻的名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全书共有19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全书紧紧围绕大唐、吐蕃、大食三大军事强国在丝绸之路展开的画卷,全面展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