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6600000002

第2章 概述

《百战奇法》是我国古代一部颇具特色的兵书,自从其产生以来,一再刊行,广为流传,被后世兵家所重视和推崇,并给予了很高评价,有的学者把它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

一、《百战奇法》作者辨伪

《百战奇法》共10卷,3万余字,每卷10战,合为百战。现存世有明弘治、嘉靖、万历刻本及多种清刻本。

《百战奇法》最早著录见于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其后见于明晁瑮《宝文堂书目》、周弘祖《古今书刻》、焦竑《国史经籍志》等书目,但均未说明其作者。清黄虞稷等撰《辽金元艺文志》著录有《百战奇法》,有人便以为是元代作品。但明李赞把它与宋兵书《武经总要》合刻在一起;明茅元仪在《武备志·战略考序》中明确指出“宋有《百战奇法》,继有《百将传》《续百将传》《史略战宗》”;明崇祯年间刊行的军事丛书《韬略世法》,以《新编百战百胜合法引证》为题全文收录《百战奇法》,卷端著录为“宋谢枋得编辑,明汪淇参订”。明邹复序中指出,《百战奇法》“未详作者姓氏……殆宋人手笔,张预、戴溪之流也”;又查对书中引用战例均为五代(含五代)之前各朝的,其中:春秋战国17例,秦汉33例,三国两晋17例,南北朝12例,隋唐五代16例,共计95例(据明弘治十七年、万历二十七年《武经总要·百战奇法》,只选录有95个战例),而独不见宋及其以后各朝战例的踪影。《百战奇法》未见有宋、元刊本,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李赞刻《武经总要》附刊本,在《百战奇法·序》中说:“书亡作者姓氏。”说明其作者已不可考。清澼絖道人辑的军事丛书《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和清抄本军事丛书《帷幄全书十四种》,均收有名为《百战奇略》的书目,并题为明刘基(字伯温)撰,将其与明刊本《百战奇法》对照,内容相同。由此可见,清刊《百战奇略》即为《百战奇法》,题名明刘基撰显系伪托之举。对此,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麟桂重刻《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时,在其为《百战奇略》的题词中指出:“此书题刘基作,盖亦托名。”现在所能见到的是明李赞刻《武经总要》附刊本,之后又有明金陵书林唐富春刻《武经总要》附刊本、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李诏德刻单行二卷本。明崇祯年间刻《韬略世法》收录此书时改名为《新编百战百胜合法引证》。清雍正以后,《帷幄全书》《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等丛书及抄本将其更名为《百战奇略》,并伪称明刘基撰,影响很大,直到近年来有的著者和出版社仍沿袭这一错误说法(详见《百战奇法不是明代刘基的著作》一文,作者张文才,载《军事历史研究》1989年第4期)。

随着《百战奇法》不断公开出版发行,把其作者认定为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刘伯温的不乏其人,而且与日俱增。甚至一部分版本直接冠名为《刘伯温兵法》。虽说《百战奇法》的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考证,但从目前所掌握资料分析,关于其作者问题已成定论,把《百战奇法》作者说成是刘伯温,无非是借助“名人效应”,兼有沽名钓誉之嫌,这样只能是以讹传讹。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百战奇法浅说》(张文才著),纠正了此书系刘基著作的错误,明确了本书为宋代作品。

综上所述,《百战奇法》约成书于北宋末年,清雍正后更名为《百战奇略》,其作者已无从考证,系伪托为明刘基所著(《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百战奇法》)。

二、《百战奇法》的特点

《百战奇法》是一部专门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的古代军事著作。其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运用几近白话体论述兵法理论和作战实例,开创了中国古代兵法运用通俗语言著书立说的先例。

一是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百战奇法》与《武经七书》,特别是与《孙子兵法》关系密切。所引用百条古兵法警句,有87条出自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颁定的《武经七书》,而其中引自《孙子兵法》的达60条之多,占引用古代兵法总条数的60%,占《武经七书》总条数的69%多。明李赞指出:“其命名立法,多出孙武子、《武经七书》,盖以《孙子》为经(《武经总要·百战奇法序》)。

但是,《百战奇法》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它“以《孙子》为经”,继承了孙武的思想精华,而且更在于它对《孙子兵法》的许多观点的诠释和阐发有独到见解。例如,《孙子兵法》的“其下攻城”,一向被指为历史的局限性。《百战奇法》的作者似乎不同意这种观点,并认为“其下攻城”是一般的战争指导原则,是与“伐谋、伐交、伐兵”相对而言的,是主张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不希望以大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百战奇法·缓战》指出:“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救援,可羁縻取之,则利。”再如,关于速战速决和持久作战的原则问题。《百战奇法》认为,在我强敌弱、敌寡我众、胜利确有把握的情况下,对来犯之敌,要采取速战速决的进攻战;但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胜利无把握的情况下,则应采取持久的防御战。这种能够根据敌我力量对比的实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作战原则的思想,比孙武单纯强调的“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孙子兵法·作战篇》)的速胜论主张,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认识上,都更前进了一步。关于进攻作战中追击的问题,孙武主张“归师勿遏”、“穷寇勿迫”(《孙子兵法·军争篇》);而《百战奇法·逐战》则主张,对于企图保存实力,“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的敌人,不要盲目追击,“宜整兵缓追”,以防中“奇”上当。但对确属溃败之敌,则应“纵兵追击”,务求歼灭。这种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作战行动的思想,比孙武的片面主张,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战争指导需要;对“围师必阙”(《孙子兵法·军争篇》),《百战奇法·围战》从敌我两个方面阐述了“围师必阙”的实质是一种精神战术,运用的手段则是虚留生路,目的是动摇敌人坚守意志,诱敌逃跑。围攻敌人要“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使敌战不坚,则城可拔,军可破。”这一战术我可用,敌也可用,所以《百战奇法·受战》又指出了对付这一战术的方法:敌人围攻我时,“当圆阵向外,受敌之围。虽有缺处,我自塞之,以坚士卒之,四面奋击,必获其利”,等等。《百战奇法》是否受《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的启发,罗列百战,现已无从考证。

二是列举了军事领域里大量对立统一关系,充满辩证法思想。《百战奇法》是分条论述战争、治军和作战指导,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书中分篇立论,对比分析,说明相反相成的道理。虽然各自独立成篇,但各篇之间,并非孤立不联,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由于《百战奇法》已经意识到军事上的许多矛盾现象都相反相成的,所以它朴素和辩证地分析了军事斗争领域的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现象,辩证地论述了强与弱、众与寡、虚与实、进与退、攻与守、胜与败、安与危、奇与正、分与合、恩与威、赏与罚、主与客、劳与佚(逸)、缓与速、利与害、轻与重、生与死、饥与饱、远与近、整与乱、难与易等正反两方面大量对立统一关系,提出在不同情况下,要采取不同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人们以辩证的观点分析研究战争,避免战争指导上的形而上学和片面性,给予了很好警示。它从战争千变万化这一客观实际出发,已经触及到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这是《百战奇法》一书突出的特点、最为可贵的地方。该书按照作战双方的各方面情况(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气象等等),分为百战,每战既以兵法为依据阐明兵法韬略,又以适当战(事)例加以证明;各战既相对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成正反对比,论点与论据相互结合,辩证分析论述了获取作战胜利的方法和手段。

由于《百战奇法》汇集了古代兵法和战史的许多精华,所以通篇充满着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富有军事哲理。如它特别重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反对巫祝卜筮等迷信活动。在《人战》中指出:“行军之际,或枭集牙旗……或麾竿毁折,唯主将决之。”行军作战中出现猫头鹰落在帅旗上,或者旗杆突然折断等异常现象时,主帅要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置,稳定部队士气。只要禁止迷信的流行,消除部队的疑惑,就是战死也不会退逃。它在解释“穷寇勿迫”时,明确提出了“物极则反”的观点,指出:“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穷战》)。”“匆迫”不是不追,而是缓追,待机歼敌。

三是搜集存录了大量中国古代战例资料。《百战奇法》是一部具有编纂特点的兵书。其作者广征博引,将战争诸方面概括归纳为100个题目,即书名所讲的“百战”。每篇先阐发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然后引一句古代兵书中的名言概括本篇内容,最后引用战(事)例或将帅事迹言行,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明代李赞指出:“百法若传,每法即具所以,复引古将帅所行之有合者证之”(《武经总要·百战奇法序》)。如《谋战》:“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接着引证了春秋时,晋齐两国君臣相互伐谋的战争实例。它融会兵法理论和战争战斗实例于一体,便于理解和掌握,是其一大特点,这在中国古代兵书中是极具特色,非常少见的。

《百战奇法》搜集了各种类型的战(事)例近百例(最早的是公元前700年春秋初期的楚绞之战,最晚的是公元945年五代末期的后晋与契丹的阳城之战),汇集兵法精粹和战史资料,分类排纂,既可作为兵法理论来阅读,又可作为工具书供查阅战史资料来使用。其思维方法和著述方式,对后世影响很大,流传甚广,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明王鸣鹤评论说:“《百战奇法》五十款,款下各附合于孙子兵法,且更以古人之行事证之,利害得失昭然于心目之间,殊足以启发后人,而战道略备矣(《登坛必究》二十)。”《百战奇法》采用以单音词设条立目,以古代战例为论证事例的论史结合、正反对比的著述方式,从现存古兵书的情况看是最早的,其体例对后世影响颇大,明清以及其以后的许多兵书,如《白毫子兵畾》《兵经百篇》《三十六计》等都采用这一体例。《百战奇法》所搜集和存录的这些古代战争战(事)例,一般都注有发生时间和资料来源,这为后人检索战争战(事)例资料,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提供了方便。但是,书中有些篇题立论不够恰当,有些兵法、战(事)例选择不够精当,前后体例不够统一,这是一个重要的缺憾。

三、《百战奇法》的军事思想

《百战奇法》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围绕战争谋划、治军备战等问题,在诸如战争性质、战略战术、军事谋略、国防战备、作战指导、后勤补给、军事地理、将帅修养等方面都有所论述,但着重探讨和论述了古代战争的指导原则和作战方法,在前人论兵的基础上,结合古代战争实践,总结了许多可资后人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战争观方面,《百战奇法》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军事思想,认为“不可以国之大,民之众,尽锐征伐;争讨不止,终至败亡”(《好战》),同时又主张“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忘战》)”,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忘战》)。”认为战争的性质有顺与逆、直与曲之分。既反对穷兵黩武、肆意发动战争,又主张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既强调人的因素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人战”的可贵思想,又重视物的因素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利器械”、“有粮必胜”。

在作战指导方面,认为分析和研究敌我实际情况,是制定用兵方略的根本前提。主张灵活用兵,认为“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在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变战》)”。故作战中要因变制敌,灵活用兵,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作战原则。主张“以计为首”,“先胜后战”。在确有胜利把握的情况下,要不失时机地进攻,“见可而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要硬拼,要避其锋芒,“知难而退”,伺其空隙,待机而动。例如,我众敌寡时,把兵力区分为“奇”、“正”两部分,以正兵正面进攻,以奇兵侧后迂回,前后夹击,一举歼敌。对于阵势未定、行阵未整之敌,要“先以兵急击之”,打敌措手不及;对“行阵整而且锐”之敌,则“宜坚壁待之,候其阵久气衰,起而击之(《后战》)”,等等。强调作战中要从敌情实际出发,采取各种不同方法惑敌、误敌,创造致敌“破灭之势”。例如,己弱敌强时,要示强于敌;己强敌弱时,则“可伪示怯弱以诱之(《强战》)”。对强大易骄之敌,要“卑词厚礼,以骄其志(《骄战》)”;对愚顽贪婪之敌,则设饵以利诱之。强调作战都要先占据形势便利之处,但应视兵种不同和兵力多寡等情况,选择不同的地形。例如,山战须居高阜,谷战须附山谷,水战须居上风、上流,泽战必就地形之高处。以步兵对敌车兵、骑兵作战,必依丘陵、险阻、林木而战;以骑兵对敌步兵作战,须得平易之地;以车兵对敌步兵、骑兵作战,要选择便于战车机动的平原旷野;使用小部队以寡击众时,“必以日暮,或伏于深草,或邀于隘路(《寡战》)”;使用大兵团以众击寡时,“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众战》)”,以利部队机动灵活;等等。强调作战中要充分利用有利天候条件,并根据不同天候条件采用不同作战手段。例如,在干燥易燃条件下作战,对于扎营于草莽山林之敌,或是敌人屯积粮草之所,可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在有风天气作战,可根据不同的风势,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战法:如遇顺风,要“致势而击之(《风战》)”;如遇逆风,可乘敌人松懈麻痹之隙,出其不意而捣之。在风雪交加的天候下作战,“觇敌无备,可潜兵击之(《雪战》)”,以奇袭手段取胜等。全书以大量篇幅论述了不同兵力对比、不同作战对象、不同作战形势、不同气候地形条件下的不同战法。

在治军方面,主张先教而后战,赏罚必信,恩威并重,将帅要关心爱护士卒,士卒要听从指挥。强调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凡欲兴师,必先教战(《教战》)”,认为只有平时搞好训练,战时才能打胜仗,只有“激励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战(《怒战》)”,才能奋勇杀敌。强调将帅要甘苦共众,诚实守信,赏罚严明,发挥表率作用,才能带好部队。

在后勤补给方面,特别重视粮秣的供应,对己要确保粮道畅通和粮秣供应;对敌则要设法断其粮道,迫敌屈服,等等。

可以看出,《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专门阐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法为特色的古代军事论著,无疑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位置。

《百战奇法》不仅在于它曾对宋以后兵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更在于它那从客观实际出发,辩证地分析战争的思想方法。它所论及和揭示的许多作战原则和战法,对我们今天分析和研究现代战争规律及指导原则,仍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及发展创新空间。

同类推荐
  • 子弹之血色荣光

    子弹之血色荣光

    精湛的格斗技术,华丽的魔术技巧,洞悉一切的最强瞳力,神奇的印记之力。主人公一次次的在战斗中累计这些力量。面对爱人香消玉殒,挚友长眠地下,最信任的人的背叛,我们的英雄又该何去何从。
  • 中国爷们儿

    中国爷们儿

    民国26年初冬,青岛地界发生了一件蹊跷事儿。城里的几家日本纱厂接二连三地遭了雷劈,浓烟与云彩连接在一起,天空跟罩了棉被似的黑。一时间,人心惶惶,以为来了灾年。那些日子,城里涌出来的人蚂蚁一样多,一群一群拖家带口,沿着黑黢黢的地平线,风卷残云一般,一路向北。沧口以北空旷的原野上,北风呼啸,枯枝摇曳,黑色的天幕更显得萧瑟与沉寂。(本故事纯属虚构。)
  • 古代军事典籍

    古代军事典籍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典籍》生动介绍了《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孙膑兵法》、《尉缭子》、《三略》七部经典军事古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世界军事百科之常规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常规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使命的召唤

    使命的召唤

    一个从黑暗的地域中走来的邪恶灵魂——他,拥有黑暗与邪恶的过去,双手沾满了血腥与杀戮;他的存在,似乎只为证明一件事——屠杀!他没有理想,毫无抱负,只是为了屠杀而存在,似乎是接受了死亡的召唤!但当他遇到了她……为了正义、为了正在遭受压迫的人们——他终于站了出来,自由与荣耀在引领着他,走向明日的辉煌!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在这个纷乱繁杂的世界中,人凭借一己之力改变着这一切。(本故事纯属虚构。)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儿子太绝色

    儿子太绝色

    如卧冰上,刺骨的寒从身下透来,冷的我想在多睡一会也不行,不得不睁开眼睛想寻一床被褥。这是哪儿?不是熟悉的蓝粉色天花板和那盏水晶吊灯,取而代之的是黑乎乎的石顶和满布的钟乳石。昏黄的灯光下看不清楚,隐约可以知道这里应是一座洞府。怎会这样?绞尽脑汁也想不起自己为何会在这里。记得上学的途中,因一辆飞速而来的大货车刹车不及,撞上了人行道,最后的记忆就是扩大的车头和众人的惊呼,来不及疼痛……
  • 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每天读一点英文)

    《每天读一点英文: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英汉对照)》收录了莎士比亚、萧伯纳、谢里丹等文学泰斗的经典戏剧。让你在感受舞台磅礴气势的同时,学会戏里戏外做人的道理!
  • 盛宠之腹黑妖妃魅君心

    盛宠之腹黑妖妃魅君心

    她是乱世中妖治魅惑的红莲,一舞不倾城不倾国,只为倾得那人的一颗心。他是历经十多年沧桑忍耐一步步才坐上宝座君临天下的九五至尊,心中似明镜,早已对情爱弃之若履,上天却把妖治的她送到他的怀抱……朕不要宠你一时,朕要宠你一世!而当今天下根基不稳,几方觊觎,他能否守住天下和怀中的一点温柔?保证完本,不保证更新速度,建议养肥再看。
  • 手工美人

    手工美人

    她是他眼中的天使,完美的面庞下是清澈见底的双眸;可是转过身去,她是手工美人,更是复仇的魔鬼。她的心与划过脸庞的手术刀一样冰凉透骨,生活是麻醉剂的阴郁与鬼魅似的穿行。在作者清纯凄美的笔触下,有冰冷的仇恨,也有感人至深的爱情;那游走在爱与恨的边缘的灵魂似乎在告诉我们,或许世界上真的没有真正的对与错,爱和恨也仅仅在一念之间。风靡网络的惊悚悬疑小说,数万网迷翘首期待,谜底将在这里揭开。
  • 疤神

    疤神

    张宇豪偶然穿越了时间隧道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里他没有记忆,被世人称做"宠"一段曲折离奇的神秘经历,一幕荡气回肠的异界之旅,永不停息的死亡争斗,并不强大的他何以在异世界里功成名就,轻松并幽默着...一切尽在《疤神》中...
  • 家庭休闲娱乐百科全书:收藏鉴赏休闲娱乐

    家庭休闲娱乐百科全书:收藏鉴赏休闲娱乐

    人类在采集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各色“彩石”之美。按照万物有灵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被用来作为氏族图腾物,氏族首领的标志和祭祀祖先、鬼神的仪礼用品。过去文物器物学著作,常根据《周礼》记载界定玉礼器六种,现依据考古学新成果,将各种礼制活动供奉和仪杖品,代表鬼神和权利、等级标志物玉器归纳为礼制玉器。
  • 清代宫廷社会史

    清代宫廷社会史

    罗友枝,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高足,专攻中国明清的社会史和经济史。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专著,是一部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做出了我们能够期待一部优秀学术著作所能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给出大胆的概念和论点,同时为未来几代研究者提供坚实的基础研究。本书提出的问题很吸引人,也很重要。通过艰苦的档案搜集工作,罗友枝发掘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资料,这使她的著作成为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的专著是一个里程碑,代表了研究中国的新历史学的开端:本书是对远比我们以往所知更为复杂的和更具文化多元性的帝制中国的精深研究。
  •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内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内科速查手册》一书。全书分为急症、中毒及各系统疾病共十个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