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9900000003

第3章 “穆尔提丙”药丸(2)

但愿能诞生一种不屈不挠的、具有全球性思维的新人类,让他们来改造世界,让他们自己来构建一种历史体系,而不再成为历史体系的奴隶,只有这样才能补偿人类生理延续的荒谬性。需要采用暴力,使大家忍受痛苦才能迫使人类理解和接受这一点。为何人类不能忍受痛苦?他必须经历痛苦!他如果仍然邪恶、愚蠢,为何不能像粪便那样被善加利用?如果知识分子备尝思想的痛苦,那就应该毫不吝惜地让另一些人也来尝尝这种痛苦,因为迄今为止,那些人只会捧腹大笑,大吃大喝,讲愚蠢的笑话,并从中看到生活的美。

知识分子会惬意地眯缝起眼睛,看着资产阶级——包括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人受到迫害。这是对他曾经感受到的屈辱的一种丰厚的奖赏,曾经他不得不成为那些人中的一分子,而且觉得无法从这个生死循环的圈子里走出来。知识分子天性懦弱,从不习惯那种强硬而严厉的思维方式。当他突然被捕鼠器钳住,例如,要疲于奔命地参加革命周年纪念的各种活动,即便他憎恨参加这类活动——现在看到别人也在受苦,也就让他获得了瞬间的喜悦。至于那些将自己辛辛苦苦地积攒起来的金币掩埋起来、偷偷收听外国广播并希望战争能使其免于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们,肯定不会在知识分子当中找到自己的同盟者。但不管怎么说,知识分子是有爱心的、善良的——理论上他能与人为友,但不是与采取现在这种方式生活的人做朋友,而是与应该采取那种理想方式生活的人做朋友。当然,不能把知识分子比作中世纪宗教法庭的审判官;因为,中世纪宗教法庭的审判官相信,只要对某人处以肉体的惩罚,就可以拯救那人的灵魂。然而,知识分子要拯救的却是全人类!

必要性

惧怕独立思考是知识分子的特点。简言之,这并不是说他害怕得出危险的结论,他怕的是徒劳——马克思称之为“哲学的贫乏”。我写这些话的时候,自己也还没有摆脱类似的恐惧。人(权且让我这么说吧)只能是受历史女神指挥的交响乐队中的一件乐器,只有从自己的乐器中发出的声音才具有意义。否则,他即便有最动听的演奏,也只不过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的游戏罢了。这不仅仅是个如何鼓足勇气和如何反对别人的问题。这是个要尖锐得多的问题,这是自己给自己提出的问题:关乎自己能否正确地理解而又适当地写出来,如果他不顺应现实中唯一且具有生命力的潮流,那是因为他必须考虑,是要跟现实的运动保持一致,还是要符合历史的法则。里尔克的诗歌也许非常好,但如果说这些诗歌好,那就意味着,在他所处的时代,必定存在着某些因素,使这些诗歌能如此出色。他所写的内省诗,是不可能出现在人民民主国家的——这并不是因为出版有困难,而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作者写作冲动的源泉就已浑浊不清了,根本缺乏能孕育出这类诗歌的客观条件。其实,上面提到的那类知识分子,他们内心深处也不愿作品写成之后藏在抽屉中不能发表。因此,屈服于书报检查制度和服从出版委员会所提出的各种要求时,也只能暗中咒骂而内心绝望。与此同时,他们对未经“审核”的文学作品的价值也滋生出深深的疑虑。再者,得到“出版许可”也并不意味着出版家认可作品的艺术价值,当然也不能期待自己的作品必能受到大众的欢迎。“出版许可”仅仅意味着,作品符合主流教条,也就是说这本书的作者与那个唯一的、富有成效的潮流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之所以说富有成效,是因为这一潮流以科学的精确性反映社会现实的变革。辩证唯物主义(根据斯大林的理解)既能反映变革,同时也能指导这种变革,在其指导下所形成的社会、政治环境里,人们除了适应“需要”,就再也不会写作,也不再擅长于思考了。同时,这种“需要”是要得到认可的,因为除了“需要”之外,再也不可能产生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辩证法的紧箍咒。作家之所以屈服于它,不仅仅是因为怕自己会受到皮肉之苦,他们担心的是更宝贵的东西——自己作品的真正价值。如果他们的作品误入“思考哲理”的歧途,他们就会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变成普通的写作狂。任何一个受到唯物辩证法钳制的人都不得不承认:每个独立哲学家的思想如果没有引用权威人士的语录加以支持,那他就是在说蠢话。如果,一个人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必须符合这条政治路线,就再没有任何界限可以让你坚持了。有人说A,他必须说B,然而A是相当容易吞下的。这就是第一粒不引人注目的“穆尔提丙”药丸,它跟当代知识分子菜单中最丰富多彩的菜肴搅放在一起给端了出来。想要觉察出它,须有一个经过特别训练的头脑,更重要的是,必须保持内心的安定而不能空虚。我既不是哲学家,也没有雄心研究这个A。

国家机器的压力绝不能跟令人信服之论点的压力相提并论。我在波兰参加过艺术界各个部门的代表大会,大会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时,与会代表对在大会上做规定的报告的人充满敌意,大家都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政府强加的理论,最终会像俄罗斯艺术那样导致令人哭笑不得的可悲结局。会议主持人多次试图发动与会者对此理论进行讨论,但都不成功,整个会场寂静无声。这时,有人自告奋勇站出来,有节制地对此提议进行讽刺性批评,尽管整个会场依然静悄悄,却能明显地感到人们无声的支持。接着,在会上做报告的那些人提出理论根据,反驳这个持反对意见者的观点。很明显,他们是有备而来,为了更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论点,他们甚至出言恐吓这个唱反调的人,暗示:如果他倔强地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他日后的仕途肯定会受影响。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公式:提出论点,并用高压创造必要的条件。火绒对火石,铁锤对铁砧,期望的火星一定会出现。这是一道再明白不过的数学题。

与会者个个表情漠然,完全看不出他们内心的真正想法,他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学会隐藏自己的感情。但是,仍能让人注意到迅速变化的情绪——愤怒、恐惧、惊诧、不服和疑虑像暗流涌动,此伏彼起,一浪高过一浪。我的印象是,自己仿佛参加了一次催眠大集会。奇怪的是,大会结束后,这些人居然在走廊里大声地嬉笑逗趣。但是,捕鲸的鱼叉已投中目标,且击中要害,因此,不管鲸鱼游到什么地方,身上总带着那根尖叉。所以,我在想:在大会上做报告的那些人所运用的辩证法真是无可辩驳的吗?是的,是无可辩驳的,如果对方法论根本不进行原则性的讨论的话,只能如此。与会者根本没有准备进行这样的讨论。很有可能被理解为是要开展一场有关黑格尔的讨论,而由画家和作家构成的听众没有读过黑格尔的着作。再说,即便有人准备了这样的议题,大会可能也不会让他发言。因为类似的议题只容许在最高层的哲人、智者当中讨论,而且是战战兢兢地讨论。

艺术家大会的例子告诉我们,在武装好的理论家和其应战者之间存在着比例失调的现象,就像坦克跟步兵决斗一样。并不是每一个理论家都具有智慧、受过良好教育,但是他的言论莫不汇集了大师和注释家们极其丰富的思想成果。他的每句话都格外凝练且目的性极强——这其实完全归功于他对于经典着作的滚瓜烂熟,而非他有什么特殊能力。面对这机器的听众是完全无力自卫的。诚然,他们也许能提出自己从对生活的观察中汲取到的一些理论根据——但这很少能得到认同,更别说深入到只有最高层才可以涉及的根本问题。在各级工会大会上,在各级青年组织的会议上,在各种俱乐部、工厂和办公楼内召开的会议上,在村委会上,在欧洲大陆整个皈依了的地区,唯物辩证法理论家的意见,总是与大众的观点相冲突。但毫无疑问,这些个理论家总会在较量中获胜。

如果作家或者画家怀疑反抗的目的性,也不应大惊小怪。假如他们能肯定,他们与官方推荐的政治路线背道而驰的艺术作品具有永恒价值,他们就会毫不迟疑地坚持创作,而不会为出版或者参加展览的问题忧心忡忡。他们会去随便找个工作赚钱糊口,而在工作之余写作或绘画。但是,作家或画家其实认为,这种作品很可能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他们的想法当然也没什么错。正如我前面所说,现在缺乏的是客观条件。众所周知,创造一部伟大艺术作品所需的客观环境十分复杂,需要有一个艺术作品欣赏者的群体,和跟这个群体建立联系的可能性。还要有相应的氛围,而最重要的则是,不受内心不由自主的监督。“我不能写我想写的东西,”一位年轻的诗人对我说,“在我自己的思想源泉中有太多的支流,当我刚刚堵塞了其中一个,就会发现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我刚写了第一句,就不得不考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评,我就想象,当我写好后,理论家X或Y会说些什么——于是我就得违心地改变我整个句意。”

这正是由于意志薄弱——此说法似乎有点儿离奇,它让知识分子信服,正确性是在最完美的因为是唯一的——辩证法一边。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依照辩证法:我预见房子会着火,然后就将汽油泼到火炉周围,房子烧起来了——我的预见应验了。依照辩证法:预见违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将一文不值,然后把艺术家置于这种创作毫无价值作品的环境中——预见便应验了。

以诗歌为例:除了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诗歌之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局是可以允许抒情诗存在的,条件是抒情诗必须1.开朗;2.不含任何超越普遍接受的原则的思想元素(实际上是指描写自然,表达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情感);3.直白,因为不许诗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自由思想,如果他有表现完美形式的倾向,就会被指控为形式主义。

不仅是人民民主国家的文学和艺术向知识分子证明:现状不能改变,非如此不可。来自西方的消息更加深了他们的这种信念。西方世界就是维特凯维奇小说中的世界,在那里美学和哲学谬见多得令人头晕目眩。追随者模仿追随者,过去模仿过去。这个世界还在继续,似乎从未发生过“二战”。这一切都已为东欧的智力集团所熟知——但他们清楚这已成为一段不值得回顾的过往。虽说一些新的任务和问题是如此沉重,足以把许多人压得彻底崩溃,可不管怎么说,这些任务和问题都属于当代问题,思想纪律和质朴的义务无疑代表着某种宝贵的东西。至于真正杰出的西方学者和艺术家的作品在东欧却鲜为人知,而那些较为新鲜的姓氏中知名的只是“民主主义者”的名字(这是一种委婉的称呼,意即与异端分子无关的人)。对个人所遭受一切痛苦的补偿,正是确信他隶属于这个不断取得胜利的新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既不像他自己所宣传的那样舒适,也不是那样欢乐。

成功

在遥远的莫斯科中央,由上层所决定的每个政治措施都属于机密;而人们谈论那些真正杰出的个人时,都压低着嗓门,充满虔敬。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整个民族可以悄无声息地消失,数百万士兵的军队、恐怖手段的有效性、辩论的严谨(那些真正统治国家的人都是哲学家——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而是辩证法的哲学家),确信整个地球都会被征服,在每个大陆上到处都有成群的追随者,总是由真理的种子孕育出来的谎言的狡黠;对未受哲学教育的敌对分子及其由出身决定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无能的蔑视(唯物史观认为,资产阶级是注定要被消灭的阶级,因为他们患有思想麻痹症);帝国的疆界正在持续而系统地向西推移;为科学研究投入的大量经费在别的任何地方都前所未有;时刻准备统治世界各国的人民。这还不够吗?够了,这都是为了蛊惑知识分子,在知识分子心中巩固其历史的宿命论,使得他可能在某个需要表态的时刻厚颜无耻地承认:“我赌这匹马,这是匹好马,它能载我走得很远。”

同类推荐
  • 远去的风情

    远去的风情

    本书是知名乡土作家贺享雍的作品。内容选自作者已经出版了的各种乡土文学小说中与民俗风情有关的故事。这些民俗文化,虽然有的已经在生活中消失了,但它毕竟代表着一段历史文化记忆,属于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有个别民俗在乡村地区存留。作者熟悉乡间民俗,语言富有乡土气息,可读性强。阅读此书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一定价值。
  • 我遇见了我

    我遇见了我

    本书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我”的仇恨和无奈,我和“我”的斗争一直到文章结束才最后结束,“我”原来是作者用文字塑造出来的自己,这个“我”的完美就是杀人的利器。作者通过对两个人物的塑造想真正告诉读者的是“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本书叙述的故事是矛盾的:假主角扮演着真主角,真主角到最后却不敢承认自己是真的。冒充者身在异地干着卑鄙的勾当,然而当被冒充者举起刀子,却发现冒充者已经和自己合二为一。小说赤裸裸的展现了现代人性格的两面性,对自身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 1984

    1984

    这是一个战后虚拟的世界,全球分割为3个性质雷同、相互攻伐的极权帝国——大洋国、欧亚国与东亚国。英国伦敦成为大洋国一个行省的首府,成为巨大专制机器中的一部分。人们极度崇拜大洋国首领“老大哥”,孩子自发组成小队,监视告发自己的父母;有异端思想的人随时会悄无声息地失踪;物资极度匮乏,但高级党员的享用却不受限制;已刊发的报道随时会被修改;性欲被严厉压制,因为性和爱是不受意识形态控制的;国家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思想警察神出鬼没,你永远不知道街角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否就是密探;更要命的是,在你卧室、客厅、路上、电梯……任何地方,都悬挂着监视的铁幕。
  • 神井

    神井

    多少年来,广运盐号里里外外的大事小事,老掌柜罗广仁一般都不挨边了,任由儿子罗运宏去处置打理。他放心着哩!话虽如此,但偶有节骨眼儿上揪着盐号生死存亡的大事儿,老爷子自会出面点拨一二,事情没有不顺的。罗老掌柜是长江县乃至遂宁府众所周知的怪人,奇人!这是早些年前的事了。那年罗运宏刚接手盐号当上大掌柜就遇上了一件麻烦的事情。
  • 落英

    落英

    情难自禁的叶吟风与邱文萱走到了一起,两人在唇枪舌剑的工作过程中逐渐生出情愫。并邂逅叶吟风的老对手田宁,都市女孩郭夏夏一直暗恋公司老板叶吟风,田宁对她有成见,却误解叶吟风对她也有好感。叶吟风和邱文萱最终走向了婚姻的店堂,也遭到了叶家父母的强烈反对,由于家内不和,叶吟风和邱文萱分手,两人过得并不幸福,并在叶吟风遭受意外打击时给予宽慰,而一通敲诈电话更是让叶吟风对邱文萱的身世产生了怀疑,不但气走了郭夏夏,他秘密雇人对邱文萱展开调查,却在她即将离开自己时冲动地向她求婚。叶吟风的堂兄因生意失败而自杀,屡次刁难,叶吟风对美貌温柔的邱文萱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郭夏夏离开叶吟风后加入群新公司,一个令他震惊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逐渐从叶吟风的阴霾里走出来的郭夏夏终于接受了田宁,不得已之下,自以为从此能过得轻松幸福,堂嫂邱文萱带着女儿前来投奔,殊不知危险正悄悄向她靠近……
热门推荐
  • 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

    戴尔·卡耐基说:“假如你的品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前程,使你获得满意。譬如你是一个律师,它便吸引了一切诉讼的当事人;你是一个店主,它帮助你吸引顾客。”“有许多人,因为他善于辞令,因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荣誉,获得了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响,产生于说话艺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与庄共舞就这几招

    与庄共舞就这几招

    《与庄共舞就这几招》主要讲述作者的看盘跟庄技术分析理论和投资理念,这些新的理论观点相信会让你耳目一新。只要用心苦读,细心体会每一句话的含义,你便完全可以独立对一只股票进行客观地研判,这些都是作者近十年沉浮股海的经验精华。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与庄共舞就这几招》特别适合那些致力于金融(股票、期货、外汇)投资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士学习和阅读,相信《与庄共舞就这几招》一定会让你少走许多弯路。用心做一件事,做你喜欢的一件事,坚持下去,成功只是迟早的事。请相信自己: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
  • 鱼干女的另类咖啡屋

    鱼干女的另类咖啡屋

    只能说在未来社会想要当个标准宅不难,但想要当个有建树的标准宅则是难上难。终于死心,缪祺兰这个现代标准宅在穿越到2000后,开始安安心心地想要在未来世界里继续宅……其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和习惯在未来社会环境里自然产生了种种不协调与矛盾。--情节虚构,在丧失了建功立业的基础条件之后,请勿模仿
  • 重生田园之农医商女

    重生田园之农医商女

    【种田】前世,为助心爱之人登上皇位,生性凉薄的她泯灭天良,六亲不认,坏事做尽,怎知,她倾尽一生,换来的却是心爱男人的薄情寡义,他纳她同父异母的妹妹为妃,也要了她命。再睁眼,她重生到了刚穿越的那一年。那年她的这具身体只有还小,家里虽然穷的只有一亩三分地,吃了上顿没下顿,家徒四壁,但至少疼爱她的爹娘尚在,哥哥没上战场,姐姐没有死,妹妹没有疯,弟弟尚未出世,脚自然也没有瘸。前世,做了太多坏事,所以这世,她是来还债的。种番薯,高价卖米;卖饮料,改良蔬菜,攻占饮食业;开商铺,卖衣物,占据服装业;救皇妃,逮姐夫,提升武艺;拥有良田万亩,通天医术,万贯家财。这辈子,她只想保护家人,带他们过上好日子,为他们挡去所有灾难,谁曾想,在她面对爱情凉薄如水时,那个前世为她付出一切,最终还为她而死的男人,会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
  • 精神的故乡

    精神的故乡

    跟孩子们谈谈精神,是我这本小书的任务。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件困难的任务。精神这种东西太抽象了,又听说孩子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对抽象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不过,我又想,如今大人们都在忙于物质的事情,譬如挣钱呀,装修房子呀,买汽车呀,等等,哪有工夫关心精神这种没有用处的玩意儿,要谈精神也只有跟孩子们谈了。再说,精神是属于人的心灵的东西,而凡是和心灵有关的一切东西本质上必定是单纯的,是从孩提时期生长起来的。所以,只要我谈的真是精神,就一定能与孩子们谈得通。如果谈不通,就意味着我谈得不好,甚至谈的根本不是精神而是别的什么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写这本书对我自己也是一次考试呢。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疑案真相(走进科学)

    疑案真相(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绝世妖姬:红颜倾天下

    绝世妖姬:红颜倾天下

    她:相国之女,有倾城倾国绝色之姿,有惊世造国之才,却为了他甘愿隐藏一切,哪怕是背弃所有爱她的人。他:当朝一品大将军,掌握全国三分之二的兵权,却纵容他的小师妹打掉了他们的孩子。他:当朝太子,在她五岁那年就爱上了她,只一心娶她成为他的太子妃,唯一的妻,为了她可以倾尽所有,哪怕是国、是命。他:当朝最神秘莫测、最有财富的九王爷,世人不知道他的年龄,样貌,只知道他权势滔天。那么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谁能陪她畅游天下,谁又能阻止她成为那祸国倾天下的妖姬呢?
  • 变脸狂妃:嚣张魅天下

    变脸狂妃:嚣张魅天下

    白天,她是人见人欺兽见兽鄙的废材公主;晚上,她摇身一变,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神秘杀手组织头目,狠辣嗜血,身份成谜。当废材公主不再隐忍,当冷酷杀手突然温情,但却更加腹黑时,这天又将会怎么变呢?(女主慢慢变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