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策略阿登纳也同样运用过。按礼宾规格,尼克松夫人常常成为阿登纳在白宫和其他外交场合宴席上的伙伴。阿登纳从童年起就是热心的园艺爱好者,从谈话中,他得知尼克松夫人也喜欢养花,于是他来到尼克松家的时候,要求看看他家的小花园。几个星期后,他便从联邦德国运来了100株玫瑰花枝。次年3月,阿登纳再次访美时,先托人捎话说要见尼克松。双方约好某天傍晚6时在尼克松家见面,在约定的时间前15分钟,阿登纳总理的轿车已开到屋前。他对前来开门的尼克松夫人说,他提前到来是为了看看他的玫瑰枝在严冬之后的存活情况。6时整尼克松到家时,惊讶地发现阿登纳已经站在小花园里,正在和尼克松夫人谈论着玫瑰,其神情之专注同后来和尼克松讨论世界形势时毫无两样。阿登纳对尼克松的家庭访问以及与尼克松夫人谈论养花问题,无疑都是一些极富个人色彩的私事。这正是阿登纳外交活动中的一部分,他极成功地将私事与国事捏在一起。专栏作家路丝·蒙哥马利写道:“84岁的德国总理同这位47岁的美国人之间的友谊迷住了华盛顿官员,两位政治活动家至少在早先举行过多次会晤和商谈,但最近这一次无疑是最为亲切的。”“如果尼克松入主白宫,那阿登纳似乎就已经为再一次建立像他和已故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有过的那种亲密无间的联系奠定了基础。”此话反映出阿登纳上述举动的目的及其对国事活动的影响:除了国家交情之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情也很重要,他能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
十、玩笑话:轻松气氛,有助交谈
外交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两国双方交谈的气氛是严肃的,用词造句是庄重的。但这并不是说在整个交往过程中,双方都只能板着面孔,不苟言笑。适时适当地开开玩笑,说几句笑话,反而有助于会谈的进行和发展。
玩笑话的妙用有以下几点。
1.活跃气氛
恰当的玩笑,可为双方的交往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而且能使对方感受到自己自如、自信的精神状态。
陈毅同志在1965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的简短开场白就是这样。他在欢迎各国记者来中国进行新闻采访之后,话锋一转,笑眯眯地说道:
“各国记者阁下们可要警惕啊!你们到中国来,存在着被洗一次脑筋的危险。”
大家一阵哄笑,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陈毅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深刻美好的第1印象。
2.摆脱尴尬境地
美国总统里根在就任总统后第1次访问加拿大期间,碰到了许多举行反美示威的人群来打断他的演说。这使陪同他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有些难堪。里根当然不会责怪特鲁多。那么,里根是怎样表示的呢?他面带笑容用开玩笑的口吻对特鲁多说道:
“这种事情在美国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听了此话,紧皱双眉的特鲁多顿时眉开眼笑,双方之间的尴尬气氛也一扫而光了。
3.解决实质性问题
战后,亚洲许多国家要求日本赔偿战争损失。印尼总统苏加诺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时,日本首相吉田茂料到他可能也有这种想法,便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封住他的嘴。吉田茂满面春风地说道:
“我一直盼望着您的光临。贵国总是朝我们刮台风,给日本造成了严重损失。我一直等着您来,以便请您赔偿贵国的台风给敝国造成的损失。”说完,吉田茂放声大笑,苏加诺听了之后顿时目瞪口呆,无言以对。他决定不再提出要求日方战争赔款的问题,这在苏加诺一生的外交生涯中是很少见的。所以,外交中的玩笑话作用也是很大的。
十一、掌握“善变”的外交语言技巧
对外交往中情况往往复杂多变,意料之外的事情经常发生。这就要求外交人员能够根据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反应。因此,灵活反应也就成为对外交往时用语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原则。灵活反应有以下两个含义。
1.就地选材
在对外交往活动中,交往者把肩负的交往使命与说话时的场景、地点、时间联系起来,能使对方感到亲切自然,从而为自己树立良好形象。
1987年,公刘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联邦德国。在世界名流举行的鸡尾酒会上他致答词时,说道:
“……几乎和中国作家代表团抵达汉诺威的同时,中国外交部部长吴学谦先生和贵国外交部长根舍先生在波恩举行了友好会谈。这个巧合寓意深长,它告诉人们,除了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外交,还有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外交,二者并行不悖,如同火车赖以前进的两条钢轨一般。今天晚上的Schbeel,就是人民外交的波恩,另一个波恩(鼓掌)。而且,我还要补充一句,这种人民外交是任何政府部长级官员之间的握手言欢所不能取代的(鼓掌)。诸位代表着Schbeel的、下萨克森州的和联邦德国的人民,我们则代表着中国人民。假如我说,人民与人民是兄弟,我相信,诸位必定欣然点头。因为在中国人民和德国人民中间,从不存在任何猜忌、矛盾和敌意。事实就是如此(鼓掌)。”
公刘抓住中国作家代表团和中国外长吴学谦同时对联邦德国进行访问这时间上的巧合,灵活应变,说出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话。他首先阐述了民间外交与官方外交并行不悖,接着进一步说明了民间外交不能取代,最后热情歌颂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2.迅速拿出对策
在对外交往过程中,遇到情况突然发生变化或陷入僵局时,要求外交员灵活变通,迅速拿出应变的对策来。
1964年4月,在印尼雅加达召开的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上,印度代表提出要邀请前苏联参加,但前苏联是一个欧洲国家,因此印度的建议除了锡兰以外,没得到其他国家的同意,并遭到中国代表陈毅外长的坚决反对,整个大会也陷入分歧。到4月14日下午6时,会议小组会达成协议,将邀请前苏联参加的问题推迟讨论,搁置起来,提交第二年召开的第二次亚非会议首脑会议作出决定。但是,这就势必使首脑会议一开始就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争论甚至导致会议破裂,如果强制通过,那么会断送万隆会议精神,损害亚非团结。怎么办?请示国内,已不可能,连召集代表团到一起开个会也来不及了,因为晚上8时就是为各国代表送行的宴会。这时,有的国家代表建议大会主席行使职权,不让前苏联参加,有的则要求用投票表决、多数通过的办法解决。但陈毅认为这些都不可行。因为主席个人无权否决小组会的决议,而万隆会议的精神是协商一致,不能运用表决手段。最后,陈毅再次发言,他说:
“我非常痛心,为什么在这次会议上一定要提出苏联参加的问题,使我们的亚非会议走向破裂呢?几天来会上的争论很激烈,但从根本上说,我是愿意与大家合作,也愿意与印度代表合作,把会议开成功的。我们不能允许把亚非国家的利益出卖给某个大国,但是在具体问题上的争论,我们还是要照顾到亚非团结大局,愿意做出一定让步的。因此,我建议——”
陈毅稍停了一下,全场肃然无声,紧张地等待着有决定意义的下文:
“关于邀请苏联参加问题的决议,可以这样写,有的国家主张邀请,有的国家反对;有的国家建议推迟到首脑会议上去讨论;有的国家反对提交首脑会议。因此,没有就这问题达成一致协议。按照这段话,邀请问题和提交首脑会议讨论问题,都没有得出一致意见。按照国际会议惯例,在筹备会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是不能在首脑会议上列入议程的,更何况,根据万隆会议精神,亚非会议还有个协商一致的原则,即在没有达成一致协议的情况下,不强使会议接受某些国家的意见。”
这段话实际上是否决了印度提案,但陈毅的方案又能为印度所接受,因为它可以反映印度代表在会上的努力,所以大会在最后公报中采纳了陈毅的方案。很明显,如果陈毅不采取灵活变通的态度,并拿出相应的方案,整个会议就可能陷于僵局。
十二、在外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手语口才
由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相同的手势所表达的意思不仅有所差异,有的还大相径庭。在外交活动中,若不加以注意,轻则造成笑话或误解,重则惹人恼怒,甚至反目成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在一次演说中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构成“V”的手势,来表示胜利。此后,这一手势就广为流传,凡庆祝胜利或祝贺成功时,人们都喜欢打这个手势。然而,丘吉尔当时使用这一手势时,是手心向外的,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现在人们则往往是把手背朝外。这一手背朝外的“V”手势,在英国却是万万使不得的,因为它所表示的意思不是胜利,而是伤风败俗。在希腊,不仅这一手势不能使用,而且即使用丘吉尔式的手势也会惹起麻烦,尤其是在打这一手势时千万不要把胳膊伸得太长,否则就是对人不尊重。
用大拇指和食指构成一个圆圈,再伸出其他三指,这是起源于美国的“OK”手势,表示赞扬和允诺等意思。这一手势在欧洲也被普遍采用。然而在法国南部、希腊、撒丁岛等地,其意恰好相反。法国南部的葡萄农在向客人斟献葡萄酒时,要是看到客人的“OK”手势,他马上就会露出不悦之色,因为这一手势在这里不是夸耀酒的醇美,而是表示劣等品的意思。要是再往南,到了马耳他、希腊等地,这一手势所表示的意思就更糟糕了,它是一句无声而恶毒的骂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