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属在反映情况时,可能会忽然批评或抱怨起某些事情,而这又是在暗中指责领导,这时,领导者要头脑清醒、冷静,不要一时激动,自己夺过话题滔滔不绝地为自己进行辩解。
七、批评要有尺度
批评是考验领导礼仪和口才能力的最好方法,因为批评过分了,就很难使下级信服,过轻,又达不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批评也要有极强的口才技巧。
1.批评要因人而异
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年龄等的不同,使人们接受批评的承受力和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领导根据不同批评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批评,因为性格与修养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针对不同性格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对自觉性较高者,应采用启发做自我批评的方法;对于思想比较敏感的人,要采用暗喻批评法;对于性格耿直的人,采取直接批评法;对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人,应采取公开批评法;对思想麻痹的人应采用警示性批评法。在进行批评时忌讳方法单一,死搬硬套,而应灵活掌握批评的方法。
对下属的粗暴批评不会产生好效果。员工听到的只是恶劣言语,而不是批评的内容。他们的心中充满了不服和委屈,这就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领导要学会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在批评时运用表扬,可以缓和批评中的紧张气氛。可以先表扬后批评,也可先批评后表扬。
批评还要注意含蓄,借用委婉、隐蔽、暗喻的策略方式,由此及彼,用弦外之音,巧妙表达本意,揭示批评内容,引人思而领悟。万万不可直截了当地说出批评意见,开门见山指出对方要害。
对于十分敏感的人,批评可采取不露锋芒法,即先承认自己有错,再批评他的缺点。态度要谦虚,谦虚的态度可以使对方很容易消除抵触情绪,使他乐于接受批评。例如,可以对人这样批评:“这件事,你办得不对,以后要注意了。不过我年轻时也不行,经验少,也出过很多问题,你比我那时强多了。”
2.选择恰当的时机
批评下属是每个领导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如何在适当时的机提出中肯的忠告呢?
(1)批评需要一定的前提
(1)批评和接受批评的双方应该以足够的信任为基础。
(2)批评者必须有纯正的动机和建设性的意见,在进言之前先要确定自己的言行有助于对方,而且确能发挥实际效用。
(3)领导和被批评的对象之间有足够的关系,构成批评的理由,而领导又有足够的时间分析自己的看法。
真理并不是任何人所能垄断或独占的,当我们处理事情时,总免不了以个人的经验和一己的需求作为衡量尺度,这难免失之偏颇。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提出批评之前,先请教第三方,使自己的言论更能切合实际,合乎客观。
(2)时机必须适当
当一个人心平气和较能以客观立场发言时,就是谈话的适当时机。假若心中充满不平,随时可能大发脾气,那么最好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因为过分情绪化的表现,不仅无济于事,反而有害。
掌握事情发生的时效,在人们记忆犹新之时提出批评。假如你在事情发生几个月以后才提出来,这时人们的记忆已经模糊,你的批评反容易使对方留下“偏颇不公”的印象。
3.用词要恰当
“你是骗子”、“你太没有信用”等话会刺伤对方。只要评论事实即可。即使是对方没有信用也不能如此当面斥责。此外,千万不要否定下属的将来。“你这人以后不会有多大出息”,“你这样做没有人敢娶你”,“你实在不行”。领导需以事实为根据,就事论事,就部下目前情形而论。
避免做人身攻击,例如开门见山地说:“你工作不行。”这类批评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甚至导致冲突。妥当的方法是举出具体的事实说:“你的报告,比预计的进度慢了两天。”
八、同事之间交谈的礼仪口才要求
同事之间的交谈一般是工作性质的,其目的不仅仅是互相认识了解一下。进行此类的交谈,除了要求具备一般的口才能力,不犯一般谈话的错误,态度友好而又真诚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口才要求。
同事之间的交谈,一般说来是为着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例如,你去找一个同事,想请他参加一个团体。你的努力可能成功——这是最好的结果;也可能失败——这是最坏的结果。另外,介于两者之间,还有许多情况。
(1)你的同事愿意参加这个团体,不过有些附带的条件,如果你不满足他的这些条件,他就很可能不参加。
(2)你的同事不愿意参加这个团体,不过他答应考虑这个问题,或者约定过一段时间再答复你。
(3)你的同事不参加这个团体,但他对这个团体的一切事情却很感兴趣,很乐意同这个团体保持一定的联系。
(4)你的同事不参加这个团体,可能是因为他对这个团体的工作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并要你对此做出解释,如果你的解释能使他心悦口服,他还可重新做出决定……但不论出现什么情形,你都要争取最好结果。
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谈话之前就必须对你的同事的思想、情感、生活状况、社会地位等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谈话中有的放矢,选择你的同事最感兴趣的某一个方面作为主要的谈话内容,引起对方的共鸣和对你所提出的建议的认同,使谈话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即使最后同事不参加这个团体,你的口才也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解同事之外,你还必须对自己的业务非常精通,对自己谈话的目的非常明确。即使你的同事有意加入这个团体,他在正式参加之前也会问一问有关这个团体的宗旨、主要活动范围等方面的情况。对这类问题,必须给他一个详细的答复。如果你对其中的某一个问题不能答复,或者回答得不能使他满意,他就可能怀疑这个团体的实际意义和工作效率,甚至还可能改变主意。
所以,在这类交谈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还不清楚”或“研究研究”之类的字眼,回答对方的提问要尽量肯定,不要给对方留下一个稀里糊涂的印象。
另外,在这类谈话中,最好是尽快地转入正题,将自己的意图、看法和有关的参考资料简明扼要地提出来,尽量不要绕圈子,无关紧要的话要少说,因为在这种场合,紧凑、逻辑严密的谈话更具有说服力。
九、不要在同事面前出风头
表现自己并没有错。在当今社会,充分发挥自己,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是适应时代挑战和潮流的必然选择。但是,表现自己必须分场合、形式,如果太爱出风头,使人看上去矫揉造作,一点都不自然,好像是做样子给别人看似的,那就要另当别论。
刻意地自我表现是愚蠢的。如果我们不过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而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
谢晋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工作积极主动,待人热情大方。但是有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他在同事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当时在公司会议室,许多人都等着开会,其中一位同事发现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地来。而谢晋一直站在窗台边往楼下看。突然,他急步走过来,叫那位同事把手中的拖把给他,同事不肯,可谢晋却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
谢晋刚把拖把接到手一会儿,总经理推门而入。只见他正拿着拖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拖地。大家再看谢晋,顿觉他虚伪了许多,从前的良好形象被这个小动作丢得一干二净。
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人不善于掌握热忱和刻意表现之间的区别。许多人总把一腔热忱的行为搞得像是故意装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学会的是表现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热忱。
热忱绝不等于刻意表现。而应是在应当拼搏的时间拼上一场,在需要关心的时候关心他人。
其实,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类喜欢表现自己就像画眉喜欢炫耀声音一样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现就会使人感到做作、虚伪,最终的效果适得其反。
许多人在谈话中不论是不是以自己为主题,总是有显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意愿。这种人可能被人误认为是辩才,但是也可能被认为是口无遮拦、轻浮之辈,最终暴露出他的自我显示欲而使别人产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绪。
真正的自我表现,是既表现了自己,又不露声色;既给人以积极主动的感觉,又不脱离群众;既能滔滔不绝,又不令人厌恶。因为他们最喜欢用的人称词语不是“我”,而是“我们”。
十、与同事交往要摆正心态,讲究技巧
同事之间虽然存在竞争,但彼此之间也可以达到正常的交往。要知道,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即便是铁石心肠也能被感情融化,更何况大多数人都会遵循为人处世的常理。只要在这个常理指导之下与同事交往,一般都不会失去同事的信任。
所以,与同事相处要有好的“心态”,要真诚。当同事工作上有困难时,应该尽心尽力予以帮助,而不是冷眼旁观,更不能落井下石;当同事征求你的意见时,不要给他毫无意义的称赞;当同事在无意中冒犯了你,又没有跟你说声对不起时,要以无所谓的心情,真心真意原谅他;如果今后他还有求于你时,你依然要毫不犹豫地帮助他。
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跟同事在一起,能否从工作中获得快乐与满足,与你经常相处的同事有很大关系。当在办公室里,没有人理你,没有人愿意主动跟你讲话,也没有人向你倾吐谈心时,工作还有什么意思?同事之间有竞争、有摩擦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要懂得如何把这种摩擦降到最低限度,应该学会把这种竞争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刚刚来到新的工作岗位,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是一些资深的职员,却对你不理不睬,并且在很多事情上,故意同你作对,你又无可奈何。这时你的头脑一定要清醒,他们是你的同事,你必须跟他们很好地合作。首先,你不要以为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你想事事都进行得顺利,必须学习怎样尊重别人,广结广交,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要建立友谊。
要仔细研究无法与对方合作的原因,特别是自身的问题。要严于律己,待人热情,努力营造愉快气氛,研究与人和平共处的技巧,这是你日后事业成败的关键。
以下这些方法,有利于增强同事间的交往和友谊。
(1)同事们聚在一起聊天,你应该暂时放下工作,走过去跟他们很融洽地交谈,让同事感觉你与他们很合得来。
(2)不要随便把同事对你说的话告诉上司,否则会很容易遭到大家的联手反击。
(3)同事有意无意表示自己的能干,想获得上司的信任时,切勿妒忌他,而应该诚心诚意欣赏他的优点,还可帮着同事出谋划策。
无论与谁共事,要想创造辉煌业绩,首要条件都是双方配合默契,共同努力。
一位心理学家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他还对此列出了一个公式:
信息的传递=7%言语+38%语音+55%表情
虽然人们是用论语交谈,用论语传播信息,但论语并不是语言的全部。无论是说话者还是听话者,信息的准确传播和接受,都还得借助双方的表情、姿态、动作等肢体语言。
真正会说话的人,不仅会用嘴说,还会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事实上,肢体语言本来就是人们用来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方式,很多时候,我们只要通过眼神、表情、手势或姿态等,就能把自己的心意传达给对方。
事实上,一个人讲与听的过程,就是交替使用眼睛和耳朵的过程。
美国的语言专家研究表明,人的感觉印象中,有77%来自于眼睛,14%来自于耳朵,9%来自于其他感官。
因此,当我们与人交往时,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表情。
有的人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但别人却不爱听也听不懂,或者根本不想听。
神情倨傲,会伤害听者的自尊心;态度冷淡,会让听众失去听的兴趣;举止随便,会使听众对你不够重视;表情卑屈,会使听者产生怀疑;动作慌乱,会动降低听众对你的信任感;面容过于严肃,会使听众感到压抑和拘谨……可见,善于说话的人,其一举手、一投足,都将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
十一、工作会议要重视礼仪
在职场打拼的人,都有机会或被要求出席单位组织的各种会议,无论是大型会议还是小型会议,职场人士都需要懂得会议礼仪规范,以免在会场上出现失礼的行为,破坏个人形象,伤害他人自尊心。
按照会议进行的先后顺序可以将会议礼仪分为:会前礼仪、会议期间的礼仪、会议结束后的礼仪。
1.会前礼仪
会议的会前准备工作很重要,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拟定工作会议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