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8600000010

第10章 江州司马白乐天

白居易和唐朝众多才子相比,算是无比幸福的。所以码这篇字的时候,我的心情也是轻松愉快的。可这不知足的老夫子还写下“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来感慨自个儿的身世凄凉。还让不让人活了啊。如果你白乐天算是身世凄凉,那杜甫都该后悔爹娘生了他来这个世上。

白居易于公元772年出生在河南新郑,刚好是中唐时期。少时的白居易没什么名头。在长安时,他去拜见顾况。顾况当时以善于鉴别人才著名。小白还是机灵的,找个高士写条评语,对入仕是大大的有用。

顾况看了白居易的名字,戏语:“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至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句,赞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从此对白居易称赏提掖。小白同学出名了。

二十九岁,白居易考中进士,后又考中书判拔萃科,被授秘书省校书郎,与元稹一道开始了仕宦生涯。壮年有成,春风得意也是情理之中。小白这时候摩拳擦掌,满腔抱负。

四十四岁之前,白居易政治热情高涨,屡次上书,指摘宦官篡权、天子有失;与元稹合著《策林》,也许是仿效董仲舒向汉武帝献“天人三策”,内含七十五篇“对策”,话语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如反对横征暴敛,主张节财开源,禁止土地兼并,批评君主过奢等等;讽喻诗《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也在此期间写下。这些讽喻诗颇似鲁迅的杂文,一支秃笔横扫江湖,上至宫廷,下至官吏,以至“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想来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酣畅淋漓。

《伤宅》写奢侈达官:“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忓。”

《轻肥》绘内臣豪奢:“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重赋》怜穷苦百姓:“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立碑》讽歌功颂德:“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缭绫》叹农妇艰辛:“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买花》恨贫富不均:“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新丰折臂翁》借老翁欣喜之口说:“臂折来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杜陵叟》借百姓愤怒之口说:“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卖炭翁》借老翁讷讷之口说:“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是有深刻观察力的,《秦中吟》《新乐府》两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唐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景况。中学时候读到“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几句,在心里就投影出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雪地里瑟瑟发抖,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后人评述杜甫的诗是“诗史”,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当此称号也是无愧。

就算白居易这样折腾,他的官还是一直做到了陪太子读书的左赞善大夫,直到上书力主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才被以僭越朝政、有伤孝道的罪名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自此,白居易的政治热情减退,少年时的人生理想被时间的流水洗去棱角,开始清心礼佛,追求闲适宁静的生活。尽管唐宪宗暴死后唐穆宗即位,他被召回,白居易的人生哲学已由兼济天下变为独善其身。当时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朝中朋党相争,局势混乱。明智的白乐天极力请求外放,之后历任杭州、苏州刺史,官至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少傅。七十一岁致仕后闲居洛阳,与香山寺僧人结社,捐钱修寺,自号香山居士。七十五岁时卒于洛阳。

比起大多数入仕的大诗人,白居易的仕途生涯已算圆满。该说的他也说了,该骂的他也骂了,该为百姓办的事他也办了。一生只被贬谪过一次,官直做到太子少傅。杭州至今还留有其任杭州刺史时为百姓蓄水灌田而修的“白堤”。比起刘禹锡、柳宗元这些人,白乐天真该乐了。七十五岁而卒,在唐朝诗人里也算高寿,想来这和他后半生闲适享乐的生活哲学不无关系。

《唐才子传》载其“亦能顺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虽说有些无奈才净心向佛、纵情诗酒,可这也能窥出白居易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

生活态度的转变直接影响了白居易的诗风,自四十四岁起,白居易由意激气烈的“讽喻诗”变为写旷达平和的“闲适诗”。当真是不惑之年了吧,褪去了少年壮怀激烈的锋芒,洞察了人世的沧桑变幻。语言浅切流畅、用词明丽清亮的《大林寺桃花》就是其“闲适诗”的代表作: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同样精彩的还有《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其中的“迷”、“没”二字妙不可言,看来老白没少在这两个字上下功夫。

白居易主张诗文要平易浅切,反对艰深晦涩。《唐才子传》里有这样一句:“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对我这样不怎么读书的孩子,是喜欢这种风格的。像我现在码的这些字,不能做到化繁为简,实在是修为不够,同志尚需努力。这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明白如话,读来亲切温暖,当是乐天文学主张的体现。

白居易是个不要稿费的高产诗人,存世的诗达两千八百首之多。也许是生活太过闲适,“闲适诗”在里面占了很大部分。文学作品我看和古董一样,同一类型的古董如果存世稀少,那绝对拍出天价,如果是孤品,更是陡然升值。老白的“闲适诗”产量太高,难免题材重复,看多了确实审美疲劳。再加上白老儿总爱在诗里表白自己个儿淡泊高雅,哼哼唧唧地哀叹自己衰老孤独,无趣得很,还是转头去看他的镇箱之宝——《长恨歌》《琵琶行》。

《长恨歌》《琵琶行》被白居易归类为“感伤诗”,这两首诗是乐天诗中的精华,千古传诵之名篇。

《长恨歌》作于公元806年,白居易三十五岁,那时候他正是大写“讽喻诗”的阶段。写这首诗的本意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插句闲话,白老夫子绝对是个高举封建礼教大旗的卫道士。他在一部分作品中,常以儒家正统道德的维护者自居,批评他认为习俗败坏的现象。譬如他告诫少女们不要为爱情而“淫奔”,以免遭受恶果;他指责自天宝以来,胡乐、胡舞、胡妆盛行,人心不古,连皇帝也受到了迷惑,以致雅正之乐无人问津,社会风气遭到破坏。白居易的这些观点和程朱理学一样灭绝人性。在《长恨歌》的写作动机上,乐天明显视大美女杨玉环为媚惑天子的“尤物”。可能是写着写着就收不住了(这一点我想经常码字的兄弟们都深有体会),从最初的讥讽转到了同情与感动,以至于将杂文写成了缠绵悱恻的爱情小说,让后世多少文艺青年为三郎和玉环的爱情眼泪哗哗的。其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联家喻户晓。

《琵琶行》作于公元816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岁。那是他刚被贬到江州的第二年。白居易觉得自个儿凄苦不堪,秋夜浔阳江头送客,偶遇一位身世飘零的女子,令老白顿起同病相怜之意,于是这段邂逅便永远被镌刻在文化史册上。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引用这么长的一首诗,实有凑字数的嫌疑。只是这诗实在太好,不贴出来与君共赏,有悖天道。从《琵琶行》里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仅是个音乐发烧友,且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读这首诗就像在听一个很牛的鼓手击鼓,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密集,时而沉默,情绪便随鼓点起伏跌宕,百转千回。遭遇这样美妙的音乐,就算没遭遇贬谪,我想乐天也会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灵心善感毕竟是诗人的本性,没有一颗敏感的心,又何以为诗?此诗除去绝妙的节奏感,“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两句也尽显乐天善于勾勒环境意象、营造情绪氛围的风格。如若乐山其他的诗作遗失,独留《琵琶行》孤篇存世,那将是另一篇《春江花月夜》。

聊完老白的诗,再聊聊老白一直被后人诟病的私生活。

后半生的乐天可谓彻底的“享乐主义”,只要得空,必拽着元稹、裴度、刘禹锡等社会名流听曲喝酒。每遇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童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至酩酊大醉方止。有时乘车出游,车中放一琴一枕,陶、谢诗数卷,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船旁吊百余只油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需要时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光是吃喝玩乐也就算了,让人不服的是白居易蓄养家妓。其在《小庭亦有月》中写:“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我的乖乖,这里就是四个年方二八的女生,从名字看,也绝对个个是美女。不仅这四个,据传老白蓄养的家妓过百。我靠,光家妓就过百,加上家仆什么的,他家得用多大的锅做饭。老白,你是不是贪墨了啊?你绝对有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的嫌疑。除去以上四个,白居易家妓中最为著名的是樊素和小蛮。一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让后世“小蛮腰”三字成了“细腰”的代名词,可见影响之深远。老白你享受安乐,自己个儿偷着乐也就行了,偏去炫耀“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像我这样的穷苦青年,至今还为娶个老婆奋斗不止,你老白居然十年要换三拨数量众多的小妾,是不是人啊!

看来朝廷也没怎么亏待白居易,其为官清廉,这些享受的资本应该还是来自于工资奖金、朝廷福利什么的。这是何等堕落腐朽的生活啊!太让人不齿了!你们都让开,让我来。

后世因白居易蓄养家妓而认为其有文无品,我觉得牵强。首先,中唐时期官吏狎妓是风尚,甚至已经制度化。官吏交接,不光是公文案牍,连家妓也要交割。每种品阶的官职,大唐律法居然还规定了蓄妓的数量。试想在这样的时代和氛围里,有多少人又能超越时代。其二,白居易老年患了风痹之疾后放妓卖马,自称“既解风情,又近正声”,虽说有些自吹自擂,但此举足可见白居易还是同情家妓的。据其《不能忘情吟》序载,走的时候马居然回首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闻马嘶声,惨然落泪,希望白居易顾念旧情,留下她们。多情种子老白仰天长叹:

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反厩,素反闺。

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

亦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兮!

乃目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罍,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后来还因思念樊素、小蛮写下《别柳枝》:

两枝杨柳小楼中,袅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我想白居易执意不留樊素、小蛮,还是希望她们能早点离去嫁个好人家吧,不然何以说“骆反厩,素反闺”。如若真是“有文无品”,唐朝还流行买卖、相赠家妓,白居易大可不必如此矫情,自己身体不好不能享受,卖掉送人就是。

不管如何,后世对此事还是多有指责,毕竟唐朝还有个圣洁的王维在先。白居易对皇帝选妃都指手画脚,可轮到自己身上就忘了这档子事,也算是德行有亏。

令世人指摘白居易品行的另一件事,源于名妓关盼盼:

关盼盼,徐州妓也,张建封纳之。张殁,独居彭城故燕子楼,历十余年。白居易赠诗讽其死。盼盼得诗,泣曰:“妾非不能死,恐我公有从死之妾,玷清范耳。”乃和白诗,旬日不食而卒。

后世对白居易赠诗逼死关盼盼一事众说纷纭,那首相传的送命诗如下: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据说白居易托人送这首诗给关盼盼。关盼盼在燕子楼为替她赎身的张建封守节十年,收到这首诗后绝食而殁。死前写下“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讥讽白居易一介小儿,哪里识得她冰清玉洁的贞情。

很多人考证白居易的这首诗并不是给关盼盼的,写作的时间也不吻合。我倒希望是这样的,可历史的烟云从来恍惚迷离,谁又能将目光穿越千年,看清孰是孰非。

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同类推荐
  •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乐府诗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感情强烈外露,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在《陌上花开》中,安意如以诗为线索,以史为素材,以独特的感性文字,将古意盎然的乐府诗词完美解码,复原了那些哀乐缠绵的故事、丰神俊逸的人物、婉曲难测的情怀。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五代。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 独特的浩然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

    独特的浩然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

    浩然作为跨越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新时期的见证作家,他在每个生命阶段的创作都预示着当代文学的转折性意义,他在文学意义上的重要性不言自...
  • 红楼钟声燕园柳

    红楼钟声燕园柳

    本书是谢冕先生关于北大的一本散文集。谢冕先生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他工作和生活了将近50年的北大。那湖,那塔,那园,那月,只要是北大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笔尖充满情感。北大在他的叙述中充满迷人而纯粹的美……
  •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热门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古代军事

    世界军事百科之古代军事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沈从文在批评和创作的领域都和时代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边缘性本质上是种批判性。《时代边缘的沈从文》论述他不同时期的批评重点、批评方式、相关文学作品和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心态。他在时代的种种风浪中寻找着文学和知识分子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及其创作经历了起伏极大的命运,但终于是: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 我家丑妃超萌哒

    我家丑妃超萌哒

    小妆书友群:117836256。天才碰麻瓜,谁输谁躺下!据说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某丑颜女子两手掐着美男的脖子,小眼神阴阴狠狠地:“躺好!”绝代美男含羞答答地揪紧衣服:“不要!”某丑女手脚并用砰砰砰碰碰碰地将美男整个撂倒,恶狠狠地威胁道:“下次再不听话地出去打打杀杀,小心爷毁了你的貌美如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养心食谱

    养心食谱

    《养心食谱》精选了近百种养心食谱的做法,你能在短时间内享用色香昧美的养心菜肴。这里既有大众熟悉的传统菜式,也有名厨新近的创新品种,种类齐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
  • 抱歉!本妃已经滚远了

    抱歉!本妃已经滚远了

    王爷要吃回头草,弃妃拼命往外跑!吃了王爷的一次霸王鸭,前相公追着要还卖身钱,一万两?不如去抢,先逃了再说!下堂妃也是有行情滴,白衣帅哥青睐有加,毛头小贼也想着要撬王爷的墙角。想要让她再滚回做王妃?对不起,本妃已经滚远了……
  •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事发生在1755-1763年英法北美殖民战争期间。年轻的英国军官邓肯·海沃德少校陪同两位姑娘投奔她们的父亲,途中他们遇到外号叫“鹰眼”的猎手与他的两个莫希干族朋友。在鹰眼等人带领下,海沃德等终于抵达威廉·亨利堡垒……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青年律师韩丁在南方小城办案时,偶然遇到清丽脱俗、明艳绝伦的罗晶晶,并暗恋于心。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使出身富贾之家的罗晶晶在遭受丧父、破产的打击后,孤身流落到京城。韩丁又一次巧遇罗晶晶,很快坠入爱河。不久罗晶晶的初恋情人龙小羽出现了,在罗晶晶与他见面时被警察以杀人嫌疑犯带走,罗晶晶忘不了那段曾经让她刻骨铭心的爱情,便请求韩丁为龙小羽辩护。为了维系两人的感情,韩丁违心地卷入了罗晶晶初恋情人龙小羽杀人案的调查之中,在扑朔迷离的案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