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一个人要想赢得政治上的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以人为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奥巴马能够深得民心的关键所在。
(第一节)关注群众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是胜利之源,任何一个政党都不能脱离群众,只有保持和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收获广大群众的心。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和了解群众。
群众是胜利之源:脱离群众就会为群众所弃
我只记得奥巴马说如果他参加竞选,他要确保这将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竞选,这和他依靠群众而非自上而下的政治哲学相一致。
——摘自《奥巴马凭什么赢》
人民群众胜利之源脱离群众
群众是胜利之源,脱离群众就会为群众所弃。这个道理用古语来形容就是:“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无数历史告诉人们,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它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是取决于人心的。人心向背决定了一个组织的生死存亡。能否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一个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于这一点,奥巴马体会非常深刻。在竞选道路上,他也一直走群众路线,广大群众的支持是奥巴马成功的关键因素。
“我只记得奥巴马说如果他参加竞选,他要确保这将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竞选,这和他依靠群众而非自上而下的政治哲学相一致。”奥巴马团队的内部协调人和对外公关经理——贾勒特回忆说。
奥巴马作为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社团组织者,深受索尔·阿林斯基教育的影响。索尔·阿林斯基是一名激进的现实主义者,他曾说过:“任何革命性的变革都要经历从被大多数人漠视到肯定,从顺从到改变。”
奥巴马认为,要想让群众接受自己“变革”的理念,并对他不感到畏惧,前提是要首先能接受他的肤色。因此,奥巴马坚持按照自己的草根模式进行选举,因为,作为一个团队的组织者,他觉得这样的方式是行得通的,后来,他采用了这样的模式并且在全国进行了推广。经过事实证明,奥巴马的群众草根路线是正确的,因此,他能最终走上巅峰。
奥巴马的群众草根路线给我们执政人员的启示就是不能脱离群众,更不能脱离民心。
马克思主义说: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历史发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代表历史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革命,它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革命因素的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民群众所进行的社会革命则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从社会历史进程来看,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一切依靠群众,是党和任何一个组织发展的根本力量,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组织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一个领导干部,无论他的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他都是从人民群众的队伍当中走出来的,因为组织的培养、人民的信任,他才得以走上领导岗位。因此,身为领导干部要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倾心为民。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做到下面的几点。
1.要体恤民情
体恤民情就不能忘记自己也是出身于民。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让自己带着一种朴素而真实的感情深入群众,亲近群众,进而了解群众。也只有真情相对,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听得到群众的心声,才能掌握基层的实情。体恤民情重在“情”,领导干部只要付出真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才能亲近民众、融入民众,才能赢取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重视民生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自古以来,民生问题就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所以,领导干部要通过多种途径知民之所急、所需、所求,在掌握情况后,迅速研究,果断决策。
3.为民谋利
党员干部要为民谋福利,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勇于干实事,干好事,不好大喜功,也不急功近利;更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而是要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着力为群众解决困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无产阶级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因此,作为执政人员,要想社会得到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想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就不能置群众于不顾。
保护群众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
我认为医疗保障事业还将继续是我的国内三大任务之一。我们努力建设大家支付得起并且容易获得的医疗保障服务,但是这种进程可能会因为经济状况的波动而出现变化。
——奥巴马
卫生事业群众健康保护生产力
“我认为医疗保障事业还将继续是我的国内三大任务之一。我们努力建设大家支付得起并且容易获得的医疗保障服务。”奥巴马的一番话说明了他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程度。确实,卫生事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篇章。医疗卫生服务、食品卫生安全、疾病预防控制……这些与市民健康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这项事业也是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人民群众也往往是通过医疗卫生服务来看经济发展的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以及社会的和谐和公平。
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我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是,如果仔细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我们就会发现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使人们更加清醒地看到了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差距。关于我国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
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是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国家,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滋生和蔓延,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将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局面。
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2003年非典疫情的蔓延,就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健全,重大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卫生部门敏感性不强,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问题。非典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制订了应急预案,在应对机制、人员队伍、技术力量、物质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有效应对局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有效应对更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问题突出
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充分说明了群众看病难的基本状况。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
一个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应该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从我国国情出发,这些工作仅靠一个部门是管不了,也是管不好的。需要动员政府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但必须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合力。虽然对于这一点,国务院一直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是,关于这方面的工作的进展一直不是很乐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目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健康,将会失去一切。健康是群众的基本权益,是保持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前提,维护人民健康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奔小康,要健康”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作为党员干部,对医疗卫生事业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投入。
增加弱势群体收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今晚,更多美国人失去工作,更多美国人做得更多赚得更少。你们中更多人失去了房子或者看着房价直线跌落。更多人有车开不起,信用卡账单无钱支付,学费远远超出你们的承受范围。
——奥巴马
和谐社会弱势群体增加收入
要想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改善弱势群体的现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深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弱势群体就是当前农村存在的尤为突出的矛盾。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生产问题便成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这个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的问题。
在关注弱势群体这个问题上,奥巴马认为所有从事工作的人都不应该遭受贫困。为了改变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现状,奥巴马对弱势群体的收入标准进行了调整。而在民主党重新赢得国会优势之前,最低工资标准已经有10年没有发生过变化了。即使最低工资标准到2009年将被提高到每小时7.25美元,其实际购买力仍低于1968年的水平。作为总统,奥巴马计划到2011年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每小时9.50美元,并根据通货膨胀指数的变化不断调整。
而且,奥巴马还将在贫困问题严重、犯罪率高且学生学业成绩低的城市建立20个“希望邻里”项目。该项目将采纳已取得巨大成功的哈莱姆儿童区项目模式,让儿童和家长共同参与到一个“成就项目”中来。该项目将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如帮助每个参与项目的学生进入大学,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帮助父母得到有意义的工作机会以及家长学校培训。
这说明的是,任何一个社会,无论这个社会是姓“资”还是姓“社”,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都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和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各个层面上向弱势群体倾斜。一方面,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各种补贴的力度,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比如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第二轮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划已经启动。数据显示,企业参保退休人员的月平均养老金已从1995年的321元,提高到2007年的963元。而且,国家已经出台了政策:从2008年1月1日起,全国42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再度上调,人均增加10%,为100元左右。到2010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将超过1200元,让众多的企业退休人员充满期待。
另外,为了给农民增收,我国政府部门还多次上调最低粮食收购价格。在2008年10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信息,提价幅度最高达15.3%,这是2008年国家第三次发布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提价幅度大大高于以往。9亿多农民将会从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更是多次上调低保对象补助水平。2007年,民政部、财政部先后三次出台了临时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的政策。2008年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从2008年1月1日起,按每人每月15元的标准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按每人每月10元的标准提高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
对于弱势群体,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而在当前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对拉动经济有着特殊的作用。一直以来,中国的个人购买力和消费类内需始终无法实现实质性的飞跃,原因之一就是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动力不足。
“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人: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二是残疾人。残疾人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缺陷,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里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缺乏竞争所需的体能与技能。三是贫困人员,泛指城镇居民、农民中的贫困人员。四是老年人,指60岁以上人群、孤寡老人。而目前,这几类人员已占到了我国人口的70%~80%的比例。
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如果能够增加他们的收入,可以预见,这将会对消费类内需的扩大带来不小的影响,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会为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帮助和经济的增长是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关系。对弱势群体进行一定帮助,不但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让他们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对稳定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将会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历史证明,社会矛盾处理得好,社会保持长久的稳定,国家就可能较顺利地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反之,如果弱势群体得不到重视,利益受到严重危害,社会分化日益加剧,就会激化社会矛盾,阻碍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不过,有一点是需要大家认识到的,那就是要解决我国弱势群体的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因为我国的弱势群体人口还相当庞大。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客观的成就,但是相对于13亿人口来讲,人均GDP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虽然政府给予了弱势群体极大的关注和人道主义关怀,但是,我国目前还是缺乏制度化的保障去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